APP下载

作业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2017-04-26曾豪杰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大脑血流脑梗死

曾豪杰

(潜江市中心医院内科,湖北 潜江 433100)

何勇

(长江大学期刊社,湖北 荆州 434023)

作业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曾豪杰

(潜江市中心医院内科,湖北 潜江 433100)

何勇

(长江大学期刊社,湖北 荆州 434023)

目的:观察作业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脑血流的影响,探讨脑梗死康复治疗的方法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医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27例,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康复组65例和对照组62例,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8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康复组和对照规组在入院早期均按脑梗死常规处理,康复组在病情稳定后经康复师评价后采用作业训练康复治疗。康复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D)。结果: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与健康组比较双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显著降低(P<0.01),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双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0d后康复组与健康组双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组较治疗前增加(P<0.01),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但与健康组比较仍降低(P<0.05)。结论:作业训练能够增加脑梗死患者损害区的脑血流量,促进功能恢复,TCD可以作为评价其早期疗效的指标。

脑梗死;经颅超声多普勒;平均血流速度;作业训练

缺血性脑梗死是严重威胁患者的高致残性疾病,其高致残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经济和心理负担,也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1],因此,最大限度促进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是脑梗死治疗的关键。作者拟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综合作业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大脑中动脉脑血流的影响,以评价作业训练康复治疗的效果,进一步寻找能有效评价早期康复疗效的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7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撰写组制定的诊断标准[2],均经头颅CT或MRI示检查确诊为基底节区梗死。首次单侧发病,肢体肌力2级以上,其中男73例,女54例;年龄45~82岁,平均(61.4士14.6)岁;患者无康复治疗的禁忌证,均未进行溶栓治疗;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康复组65例和对照组6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并选择我院同期体检的健康人8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

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康复组在病情稳定48h后采用系统的综合作业训练,具体方法为:采用作业综合训练工作平台,包括肢体协调功能练习、分指练习、插钉练习、几何图形练习、上螺丝螺母练习等,训练时间为30d, 1次/d, 45min/次,对照组继续药物治疗和护理。

1.3 评定指标

治疗前康复组、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康复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应用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

2 结果

康复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双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显著降低(P<0.01),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0d后康复组与健康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但与健康组比较仍降低(P<0.05)。见表1。

表1 康复组、对照组和健康组双侧MCA的VD比较 cm/s

3 讨论

脑梗死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患者常常遗留偏瘫、失语、肌张力增高、尿便障碍等,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存质量,因此,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功能障碍,促进患者生理功能最大程度的恢复是治疗的最终目标,也是治疗的关键所在。而早期有效的康复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促进功能恢复,加速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或代偿,尽早预防肌肉萎缩、促进关节活动度的恢复、防止肢体肌肉萎缩变形形[3],因此主导尽早康复治疗。综合作业训练从多方面着眼于功能的锻炼及恢复,将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活动简化及系统化,凝结到一个小小的工作平台上,通过有目的的作业活动,使患者尽可能地维持关节活动度,提高主动运动的能力及平衡和协调能力,最大程度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我们选择在患者病情稳定,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采取综合性的作业训练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并观察其康复治疗效果,同时由于脑的功能活动与它的血流量成正比,因此我们通过检测脑主要功能区的血流量间接反映该功能区的代谢活动。TCD在反映脑血流方面具有操作简单、直观、便宜的特点,因此我们在早期作业训练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TCD检测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的改变,来评价其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

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患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量较健康组比较明显减低,这可能既是脑梗死发生的直接原因,也是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进一步恶化和加重的主要原因。虽然单纯药物治疗也可以改善患者的脑血流,促进患者的功能逐步恢复,但是效果缓慢,并且在我们基层医院难以在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治疗,这也在我们的结果中显示对照组治疗30d后,患者的脑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但是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仍然较慢,说明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要结合康复治疗,才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而我们在早期进行综合作业训练康复治疗,30d后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量均明显增加,且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康复措施应用得越早越好,可以使大脑代谢增加,血流增多,不仅改善患侧的大脑功能,而且对健侧大脑也有促进作用,从而保证运动功能最大程度的恢复,而应用TCD检测脑功能区的血流量,可以较早评价康复治疗的效果,其效果的体现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改进或提升治疗方法,也可以在早期给病人以精神上的激励。

综合作业训练是利用作业疗法综合训练工作平台为主要工具,安排患者根据自身病情特点和功能缺省程度选择合适的作业活动,通过突触的可塑性和唤醒休眠神经元而促进正常功能模式的形成和恢复,效果优于单纯的运动康复和单纯的烟雾治疗。由于大脑血流的改善早于临床体征的改善,所以以双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改善来评价早于康复治疗的效果,可以明确早期康复治疗的有效性,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措施,使患者更好的恢复功能,减少残疾,让患者能重返社会生活。

[1]胡喜荣,王玉梅,费伟民,等.脑卒中康复介入时间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沦与实践,2009,15(9):847~848.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撰写组.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20(8):10~15.

[3]黄东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特点与早期康复干预的标准[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3(5):272~274.

[编辑] 一凡

2016-11-20

曾豪杰(1971-),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内科急诊及康复工作;通信作者,何勇,heyong1971@126.com。

R743.3

A

1673-1409(2017)08-0016-02

[引著格式]曾豪杰,何勇. 作业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7,14(8):16~17.

猜你喜欢

大脑血流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研究进展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破裂性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