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化”: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路径研究

2017-04-26王英权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青马工程四化高校

王英权

【摘要】日常化、形象化、具体化和生活化是提升高校青马工程建设实效性的重要突破口,它解决了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知”与“行”的关键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的重要传播途径和载体保障。

【关键词】四化 高校 青马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69-01

夯实高校青马工程建设内容,落实马克思主义教育日常化。马克思主义教育与青年学生日常生活相分享是目前高校青马工程建设实效性不足的重要原因。要落实马克思主义教育日常化,改变传统教育中日常化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载体的缺失,就必须将高校青马工程教育对象置于日常生活之中,实现教育内容来源于青年学生日常化生活;就必须将高校青马工程教育目标贴近青年学生日常生活,实现教育目标的可执行化;就必须将教育方法融入青年学生日常生活,实现教育载体的多样化。强调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日常化,不仅要使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载体来源于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还要承认这种来源性的合理性,而且还要通过不同途径和介体满足青年学生的日常需要,将教育的目标性与青年学生需要性有机结合。

拓展高校青马工程建设载体,关注马克思主义教育形象化。高校青马工程建设要成功实现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目标,不仅要推进高校青马工程的日常化,而且也要推进高校青马工程建设载体的形象化。因此,在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马克思主义教育载体形式,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培养青年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合马克思主义教育资源,形成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整体合力。高校青马工程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实践砥砺、自我学习、朋辈教育、网络交流、导师指导等载体形成特色鲜明的教育路径。具体来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除运用传统的讲座、专业课等灌输方式,可以适时举办“关注成长”沙龙,既结合社会发展热点、时事前沿,又能关注学生关心的理论热点和成长困惑等,是理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重要结合点。同时,建立导师制,能够让导师与青年学生进行面对面、一对一交流,为青年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思想成长计划,同时动态把握学生思想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青马工程专题网站、青马专刊、官方微博和微信等网络媒体形式,加强导师与青年学生互动交流,从载体上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成长。

细化高校青马工程教育过程,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具体化。高校青马工程的价值追求是高远的,但其具体目标和实现过程又是具体的,细小的。只有落实高校青马工程的具体化才能使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见实效,从根本上说就是解决传统观念里马克思主义教育“虚而不实”的问题,而高校青马工程的价值实现又是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在青年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价值引导的作用。因此,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关键在于教育过程的具体化,实现马克思主义教育过程的落细、落小和落实。高校推进青马工程建设需要将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转化为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从细处着眼,从具体深入,通过具体的教育载体和教育方法落实到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去。“既要使目标、内容和方法设定符合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又要在结构设计上把握学员的思想发展变化,使学员在不断的锤炼中循序渐进地成为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者和践行者。”

關注高校青马工程教育本质,实现马克思主义教育生活化。高校青马工程的生活化是指青马工程的建设要以青年学生为主体,以青年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中心,一切教育活动的开展要立足于青年学生的生活世界。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生活化就是强调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关于学生的现实困惑。也就是说,高校青马工程的生活化就是在不断解决青年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现实问题的基础上,通过马克思主义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不断提升生活质量。“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是在其现实生活中形成的,是与其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是社会主体与社会生活的统一联系。高校青马工程要解决高校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与社会价值期望之间的不协调,就要扎根于青年学生的现实生活,寻找马克思主义教育过程矛盾的突破口。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四化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青马工程”在高校团组织思想引领工作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