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研究

2017-04-25李素峰耿亚飞王生力杨武岐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开放性校企

李素峰, 刘 炜, 耿亚飞, 王生力, 杨武岐

(河北地质大学 实验实践教学中心,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研究

李素峰, 刘 炜, 耿亚飞, 王生力, 杨武岐

(河北地质大学 实验实践教学中心,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分析了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管理模式创新、开放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和效果检验模式创新4个方面构建了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协同运行机制。4种创新模式相互协同、相互作用,成为开放性实验室培养“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的关键。

开放性实验室; 协同创新; 运行机制; 产学研用

1 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回顾

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实验室开放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开放性实验室既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科研训练提供平台。实验室开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积极思考、及时发现新问题,并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综合素质、团队协作和奉献精神。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和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性实验室运行是管理思想、运行模式、校企长期合作以及实验科研成果检验的过程,而协同创新过程备受专家和学者的关注。

目前,国内外学者有关开放性实验室的研究集中于实验室自身创新实践、运行模式、管理方法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陈超基于WEB平台,提出了开放性实验室信息管理的必要性[1];冼进和贾德良以网络为依托,研制一套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通过网络浏览,获得和实验相关的各种信息,实现资源的安全共享[2];王瑛从实施方法角度阐述如何提高开放性实验室的运行效率[3];张卫国从管理和建设角度指出,高校开放实验室引入先进管理理念的重要性[4];张杏辉等从实验室自身进行分析,并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角度对开放性实验室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实验室开放使学生受益匪浅[5];聂海等从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视角出发指出,提高实验设备利用效率,为学生自主研发能力提供更好的服务[6];杨恒玲以地方本科院校的开放实验室为例,构建“虚实结合”的现代实验教学体系[7];李恬,袁宇宾和周宏提出功能全、层次多、统一管理、资源共享、自行维护的实验室创新管理体制[8];高雁凤和陈高华从开放实验室体制、登记制度、开放流程、开放类型、申报机制以及实验人员素质方面阐述如何优化开放实验运行体制[9];耿浩指出,为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的良好衔接,实验室开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水平,成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0];熊芳等利用顶层思想、纵观多视角、立足学校宏观管理层面研究发现,制定长期规划、不断实现阶段性目标,优化各种资源,成为高校实验室开放的最优模式。

综上研究可见,现有的实验室开放文献倾向于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方案、管理方法与模式、创新实践与运行机制等方面研究。高校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在我国教学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涉及因素较多。目前的研究为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指明了方面,但各协同创新主体间缺乏良好的合作动力,运行衔接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如何协调好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构建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对于顺利实施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扩大就业为目标,并以实验管理部门、二级教学单位、学校宏观管理部门、业界、企业以及区域间的密切配合为推动力。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是各主体共同合作的结果,旨在各创新主体利用高校、区域和社会提供的各种优质资源,通过开放实验室管理、运行与校企协同合作,实现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阅读大量开放性实验室相关文献发现,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运行中尚有不足之处。

2.1 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管理理念滞后

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发展经历了由二级学院、教研室进行管理,逐渐过渡到学校、学院与教研室和系协调管理,最后成立了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负责宏观管理全校的实验教学资源,协调实验室管理、教学管理以及授课对象间的关系。成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目的是利用校级管理的宏观政策,围绕课程体系进行实验室建设,打破学科和专业界限,充分体现高校办学特色,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及研发水平。但该模式由于管理过于宏观,需要协调的学院较多,往往存在实验室管理与其他部门间协调不到位,导致考虑问题不周全、宏观管理效果欠佳。同时,由于实验管理者水平参差不齐、管理艺术能力不强,导致某些管理问题的发生。

2.2 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运行衔接性缺位

当前许多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存在形式上开放的问题,有的即便已经开放运行,但尚未形成协同的管理体系。从实验室管理层面看,由于学生的零散需求,实验室管理人员只能随机安排机房,造成开放实验室与正常实验教学发生冲突,统筹统管的局面尚未形成,造成开放实验室运行较为混乱;从学生层面看,主人翁意识尚需提高、自觉登记意识尚未形成、时间观念比较淡薄、破坏开放性实验室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从实验教师层面看,随意调课现象较为严重,缺乏课前规划,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开放性实验室的正常运转;从学校层面看,开放性实验室软件、硬件以及实验环境均存在投入不足等现象,导致部分高校实验室开放仅局限于毕业生、竞技学社,忽视了学生基本技能以及兴趣培养的开放。

2.3 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

校企合作成为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的必然趋势,但校企合作面临诸多困境。在进行校企合作中存在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合作深度和广度不够、长效机制不完善、总体规划性不强、教学人员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等不利趋势。高校和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2大主体,合作动机差异性显著,造成双方在利益需求、文化氛围以及运行模式等方面大相径庭。作为企业而言,主要考虑即期投入产出问题,对高校科研成果为企业带来的长远利益以及学生长远发展规划考虑甚少,导致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积极性不高;而对于高校而言,缺乏主动为企业输送专门人才的意识,为了追求就业率而被动与企业合作,从而导致校企合作呈现表象行为,缺乏稳定的、长效的合作机制。

2.4 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效果检验机制不完善

开放性实验室自诞生以来,高校因其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各异,至今没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系统对开放性实验室运行效果进行衡量和评价。近年来,高校申请许多有关开放性实验室的科研项目,但科研成果鉴定仅以科研申请数量进行衡量,缺乏以科研成果对开放性实验室发展做出的贡献进行衡量的客观指标,导致科研申请与科研成果不吻合。而作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就业率,长期以来一直以学生就业协议签订数量来进行衡量,缺乏通过开放性实验室开放、学生获得创新实践能力、企业获得的潜在利益进行衡量,从而导致高校盲目进行实验室开放,缺乏对其协同创新效果进行检测。

3 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研究框架

本研究在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运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从管理模式创新、开放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和效果检验模式创新4个方面对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运行机制进行研究。4种创新模式相互协同、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高校开放性实验室“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框架体系的核心,其运行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开放性实验室“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研究框架

由图1可见,在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过程中,管理运行负责总体指导,管理机构本着为学生提供更大服务为目标、规范实验室管理,同时还负责搭建实验室信息化平台,为调动学生积极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开放运行主要研究实验室以何种形式开放,开放的具体内容,同时还要考虑实验室开放所产生的效用等。校企合作主旨为高校与社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探索培养“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成为该运行机制最核心的板块。效果检验运行对“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效果进行检验;一方面通过企业反馈对实验室开放科研成果的实用性进行检验;另一方面通过高校科研机构和相应监督机构进行核查,为提高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运行水平提供制度保障。由此可见,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运行系统集管理模式创新、开放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以及科研效果检验模式创新于一体,能够促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4 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分析

4.1 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现代管理模式分析

4.1.1 树立以培养实验实践综合人才为目标的现代管理理念

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管理是运行机制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关键是要树立实验室开放的现代管理理念,以培养现代实验实践人才为核心,以强化实验室服务意识为手段,以提升人才创新能力和科技素质为目标。从学科建设视角出发,提升实验室管理队伍的素质、优化实验室软硬件环境、构建与实验室建设相符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开放性实验室的综合服务水平,为培养过硬的实验实践人才提供保障[11]。

4.1.2 规范实验室管理制度,搭建高效的实验室管理平台

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成为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包括固定的实验开放时间、开放场地、优质的实验管理和实验技术人员,为学生、实验教学和实验科研提供和谐、便利、完善的实验实践环境。为实现这一目标,需建立实验室管理长效机制,转变当前实验室管理体系,建立实验室机构负责人责任制,提供实验教师定期培训和学习机会;鼓励实践能力强和经验丰富的兼任教师从事一线实验教学,建立相应的政策倾斜机制;制定完善、周密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鼓励教师从事开放性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方面的工作,实现开放性实验室协调、有序发展[12]。

实验室开放需实现开放性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高效运转,为学生和教师带来最大效益。当然,实验室开放不是无条件的开放,需要构建良好的实验室利用监督平台,对实验设备的维护、实验室环境的保持、实验实践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保证开放性实验室的良好运行,既要加强实验教学人员和开放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也要提升学生主人翁意识,自觉维护实验室的设备和环境。其管理运行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现代管理模式

开放性实验室管理并非孤立存在,是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对象和管理平台相互融合的结果,4者共同促进、相互协同,共同形成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管理的新模式。

4.2 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开放运行模式分析

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的开放运行机制包括开放形式的创新、开放内容的创新以及开放性实验室重要作用的创新[13],开放运作模式如图3所示。

图3 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开放运行模式

从开放形式来看,需打破时空界限。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灵活安排,也可以集体申请预约。实验室需提供全面开放,同时实施定时开放、预约开放与阶段性开放相结合的模式。从开放内容来看,需打破专业界限。学生按照自己学科特色以及跨学科专业特色,集学生指定的实验内容与自行设计实验内容的开放、学生科协项目与参加实验教师科研项目的开放、校内外实验实训的开放于一体,开展内容丰富的实验室开放。从开放性实验室的重要作用来看,实验室开放既有助于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实现创新型高校发展的目标,也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契机,同时还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以及节约资源重置率。

4.3 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的校企合作运行模式分析

当前大学生就业备受关注,校企合作成为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重要渠道。企业通过校企合作节约寻找用人成本,形成良好的人才储备,也成为企业获得持久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为此,校企双方本着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顺畅的信息交流平台,其具体运作模式如图4所示。

第一,利用校友联合会搭建校企合作的坚实平台,校友传递并提供企业需求信息,与学校共同制定新的人才培养计划,打破专业界限,提高跨专业知识交流水平。

第二,按需培养人才,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通过在企业建立校外人才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实习和社会实践能力,提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三,邀请业界精英走进实验实践课堂,传授优秀管理经验,打破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壁垒,推动优秀企业管理思想走进课堂,通过平台搭建促进学校转变办学理念、授课教师转变申请课题方向、学生转变学习目标,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新模式。

第四,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成为实现校企合作的关键及弥补当前高校就业和创业短板的重要措施。学校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诚邀企业高管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搭建学生与企业高管交流平台,便于学生及时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标准,提升高校拓展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途径[14]。

图4 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模式

4.4 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效果检验模式分析

做好实验室开放工作,以实验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成果产出为衡量标准,对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效果进行考核,具体检验模式见图5。

图5 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效果检验模式

从学校管理层来看,建立开放性实验室考核机制能够进一步促进实验室开放的力度,同时能够定期向企业发放问卷,反馈企业对高校人才的综合评价,及时调整学校的办学方向;从实验室管理层面来看,建立实验室开放综合考评机制,能够较全面地考核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实验室利用率,开放性实验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学科竞赛、课外科研活动带来的效益、在大学生个性化培养中做出的贡献、对实验室建设、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思维培养产生的效果等从合作企业层面来看,建立企业绩效考评机制。通过校企合作,企业节约人力培养成本、储备后备人才数量、扩大企业知名度。

5 结语

实现开放性实验室高效运行,以培养高素质实验实践创新人才为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学校管理机构、合作企业、业界、实验教师以及学生的密切配合。首先,需要打破时空和专业界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重置率,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有序开展。其次,需要建立校企长期合作机制,校企间流畅沟通与相互协作,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因此,高校和企业间建立良好的协同机制,拉近两者的关系,形成校企合作常态化局面。最后,需要建立实验室开放考评系统,逐年做好实验室平均利用率的统计工作,统计科协利用实验室开放创造的科研成果数量,统计通过“个性化”培养获得的优异竞赛成绩的数量,统计学生通过参加开放性实验室从中获得科研能力提升的效果等。

总之,管理模式创新、开放运行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科研效果检验模式创新相互协同,共同促进开放性实验室协同高效运行,进而实现教与学、学与研、研与用相互促进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References)

[1] 陈超.基于WEB的开放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4):47-47.

[2] 冼进,贾德良.基于Web的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价值工程,2011,30(24):131-132.

[3] 王瑛.开放实验室高效运行方法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7):128-131.

[4] 张卫国. 高校开放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探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3,30(5):68-68.

[5] 张杏辉,李廷盛,余丽娟,等.创新性开放实验室运行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 广州化工,2014(24):172-173.

[6] 聂海,吴风松,陈爱萍,等. CDIO框架下开放实验室运行管理探讨[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2):156-158.

[7] 杨恒玲.地方本科院校电子类专业开放实验室运行的实施方案[J]. 求知导刊,2016(4):62-63.

[8] 李恬,袁宇宾,周宏.综合型计算机开放实验室运行机制的创新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122-124.

[9] 高雁凤,陈高华.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开放实验室运行机制研究[J].青年科学,2010(8):45-47.

[10] 耿浩.高校开放实验室评价机制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5):69-71.

[11] 吕萍,柳卸林.开放性对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J]. 中国管理科学,2011,19(6):185-192.

[12] 龙勇,李克,袁静,等.加强重点实验室开放性培养创新型军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2):253-256.

[13] ChengY,Zhao J,Wang G. Synthesis of polypyrrole nanoparticles by microemulsion polymerization for photocatalysis[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3,28(4):1312-1319.

[14] 龚竞,徐水,侯勇,等.高校研究型学院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137-140.

Research on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open laboratory wit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Li Sufeng, Liu Wei, Geng Yafei, Wang Shengli, Yang Wuqi

(Experiment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Center,Hebei Geolog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31,China)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operation of university open laboratories wit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re analyzed and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such laboratory is established from the following 4 aspects: innovation of a management mode,innovation of an open mode,innovation of a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and innovation of an effect test mode. The four innovative modes are mutual-coordinative and interactive,and they have become the key for the open laboratory to cultivate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alents by the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Learning-Research-Application.”

open laborator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perational mechanism; production-learning-research-application

10.16791/j.cnki.sjg.2017.04.062

2016-11-22 修改日期:2016-12-01

2014—2015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5GJJG431,2015GJJG120);石家庄经济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J27)

李素峰(1975—),女,河北唐山,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实验教学与管理.

E-mail:453468608@qq.com

G482

A

1002-4956(2017)4-0242-05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开放性校企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寻求开放性道路
校企合作五反思
检察权透明运行机制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