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开展《初级救护员》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2017-04-25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红十字会普及师资

季 志

(湖州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高校开展《初级救护员》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季 志

(湖州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为了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应急救护意识,掌握基本的救护知识和技能,使大学生们在面对社会突发灾难、紧急事故或意外伤害时能够自救和互救,对在校大学生开设《初级救护员》选修课,并对授课前后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授课后大学生应急心理、知识与技能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教学实践,86%的学生获得了红十字初级救护员资格,并明确完善师资力量、优化课程内容、统一考核方式和多方协同创新是高校普及《初级救护员》课程的重要任务,为高校普及推广《初级救护员》课程提供了依据.

初级救护员; 高校; 课程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从汶川地震到日本福岛核事故,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到天津港爆炸案,世界范围内屡屡发生的灾难引发了人类的深入思考,达成的共同理念是:尽可能预防意外灾害,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利后果;世界各国应从“向全民普及卫生救护知识和技能”这个角度保护人类的生命和健康[1-2].毋容置疑,救护员在各类事故现场救护中起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关键作用.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场救护员在人数比例、培训力度、专业细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3-6].高校学生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接受者和承载者,在应急救护技能的普及和推广过程中应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7].在高校开设《初级救护员》选修课程,不仅是向全民普及卫生救护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创新生命教育的重要举措.本研究通过现场测试、调查问卷和学生座谈反馈等形式对课程实践及其效果进行分析.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对湖州师范学院244名选课学生进行前后两期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88份,回收问卷488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488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生110人,女生134人.由于课程性质为通识教育,选课学生包含文科类、理工类、经管类等多个专业学生,且均为非医学类专业学生.

2.2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红十字会急救知识题库试题编制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测试问卷》,在授课前后对选课学生进行急救知识问卷调查与急救技能现场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应急心理、急救常识、心肺复苏(CPR)、创伤急救(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意外损伤(交通事故、溺水、蛇咬伤等)、突发急症( 心绞痛、晕厥、腹痛、鼻出血等)、避险逃生( 地震、泥石流、火灾等).评价采用里克特五点评分法:1为完全不会;2为不太熟练;3为一般;4为比较熟练;5非常熟练.

2.3 数据处理

运用SPSS19.0对结果进行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3 高校开展《初级救护员》课程的实践效果分析

3.1 授课前大学生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认知概况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是应急救护培训的主要阵地,33.6%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过应急救护课程;46.7%的学生在大学前接受过类似课程;37.3%的学生从未接受过应急救护课程;大学生已经学习到的应急救护知识主要来源于红十字会(61.7%)、网络(54.0%)和课堂(45.8%).具体见表1.

表1 大学生接受应急救护课程时间段及应急救护知识学习来源

3.2 授课前后大学生应急心理应对能力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授课前有77.9%的学生对“遇到有人急救或公共突发事件时是否能沉着应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为“难以确定”或“不会沉着应对”;授课后有90.1%的学生表示“一定能够沉着应对”或“基本能够沉着应对”.

3.3 授课前后大学生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授课前大部分学生对《初级救护员》必备知识与技能均不太熟悉,对大部分紧急情况下出现的问题都难以做出正确处理;通过《初级救护员》课程学习后,绝大部分学生对常见紧急情况能做出较为熟练、正确的应对与处理,尤其是突发急症、创伤急救和心肺复苏等,其各项的标准差都有所缩小;各急救知识与技能在授课前后差异均极显著(P<0.01),具备统计学意义;课程结束后,有210位学生通过了《初级急救员》课程的各项考核,获得了红十字初级急救员资格证书,通过率为86.1%.具体见表2.

表2 授课前后大学生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对比

4 高校开展《初级救护员》课程实践的思考

4.1 完善应急救护课程师资力量是高校普及《初级救护员》课程的前提

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救护课程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师资的层次、质量和水平决定初级救护员的品质.浙江省是全国率先在培训大量优质一级师资的基础上,将救护培训师资的权限向地市级红十字会下放的省份,选拔通过《初级救护员》考核或有医学背景的学生加入到救护师资培训队伍中,且将高校附属医院专业人员作为师资的中坚力量[8].师资成员必须符合《浙江省红十字会现场应急救护师资管理办法》[9]中的“现场应急救护师资任职的基本条件”,即:① 对应急救护事业感兴趣,愿意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② 有足够的奉献精神,愿意在业余时间参与到应急救护课程等志愿者活动中;③ 具备一定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整合,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讲演教会学员.调查显示,在大学期间能够获得初级救护员证书的学生在10%以内,若能够有效解决应急救护课程的师资问题,对普及《初级救护员》课程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4.2 优化应急救护培训内容是高校普及《初级救护员》课程的基础

《初级救护员》课程的内容体系需要经过精心设计,既要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又要兼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既要顾及体系的完善性,又要考虑课程的实用性.经过反复讨论与实践,并参照浙江省红十字会编著的《应急救护课程手册》,本轮教学实践对《初级救护员》课程制定了以下方案,如表3所示.实践证明,此方案理论体系完善,操作规程实用,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表3 《初级救护员》课程方案

注:★为初级救护员必须掌握的内容.

4.3 统一应急救护培训考核方式是高校普及《初级救护员》课程的关键

本轮教学实践采用浙江省标准课件,课程和考核均分为理论和操作两部分.理论部分占4课时,采用大班制授课,每班人数控制在120人以内,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使用“浙江省红十字应急救护课程理论考核考试系统”(http://115.238.91.140/)进行网上考核,达到80分者即为通过理论考核.实践结果显示,一次性通过网络考核的学员达86.1%,余下学员经一次补考后全部通过理论考核.操作部分占30课时,采用小班制教学,每班人数不超过35人,由一名主讲教师和两名助教共同完成,课程结束一周后进行现场操作考核,达到80分者即为实践考核合格.

4.4 创新应急救护培训协同模式是高校普及《初级救护员》课程的保障

红十字会在应急救护培训联动管理中应发挥主体性作用,不仅要厘清应急救护课程管理的技术边界,即关注应急救护课程的主体内容,如师资与督导、课程内容和课程层次等,更要明确应急救护课程管理的社会边界,即从整体角度着眼于应急救护课程,联动各有机要素(课程提供方、所需产品的提供方、受训方、志愿者团队、宣传力量等)的关系进行互动与活动[10].红十字会只有在加强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条件下,才能更有效地掌控其技术边界和社会边界,更好地把握师资培训等工作核心,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及规范相关制度等.

高校开展《初级救护员》普及贵在坚持.目前,湖州师范学院采用的普及模式是:每年度上半年对筛选出的师资预备队伍进行师资培养,下半年对全体大二学生完成普及培训.尽管每年度只完成一个年级学生的《初级救护员》普及工作,但坚持4~5年,学校的初级救护员普及率就能达到95%以上.学生在就业、实习或暑期实践等中就可将所学的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向社会有效辐射,以在更广的范围内起到更大的作用.

[1]PERLSTADT H,KOZAK L J.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in small communities:volunteer ambulance corps[J].Journal of Community Health,1977(2):178-18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3]NIELSEN A M,ISBYE D L,LIPPERT F K,et al.Basic life support and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skills among ambulance personnel: a manikin study performed in a rural low-volume ambulance setting[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Trauma,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Medicine,2012(20):34.

[4]FALK A C,ALM A,LINDSTROM V.Has increased nursing competence in the ambulance services impacted on pre-hospital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s in severe traumatic brain-injured patients[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Trauma,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Medicine,2014(22):20-25.

[5]ØIVIND E,ERLEND H,TOM S,et al.Occupational stressors and its organizational and individual correlates: a nationwide study of Norwegian ambulance personnel[J].BMC Emergency Medicine,2008(1):16.

[6]HANSEN C D,RASMUSSEN K,KYED M,et al.Physical and psychosocial work environment factor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health outcomes in Danish ambulance personnel——a cross-sectional study[J].BMC Public Health,2012(12):1-13.

[7]季志,吴飞娜.大学生应急救护能力调查与普及推广策略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4):91-97.

[8]刘凤芹,胡悒萍,张东如,等.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培训模式的探索[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5):59-67.

[9]浙江省红十字会.浙江省红十字会现场应急救护师资管理办法(试行)[EB/OL].(2012-05-07).http://www.zjredcross.org.cn/web/comm/context.jsp?MenuIds=54&articleRelationId=1558.

[10]刘蔚,高秀文.红十字会应急救护课程联动管理的定位、边界与模式[J].社会建设,2015(3):87-96.

[责任编辑 高俊娥]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f Primary Ambulance Personnel Course in Universities

JI Zhi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Huzhou University, Huzhou 313000, China)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mergency rescue awareness,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college students, we open a new elective course named "Primary Ambulance Personnel". The purpose of the course is to let the college students offer self-help or mutual help when encountering social disaster or accidental injury. We giv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he course about the emergency rescue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the course, the emergency rescue psychology,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certain increase, with statistics (P<0.01). Through the teaching practice, 86% of the students received the qualification of primary ambulance personnel issued from the Red Cross. The important task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opularize the course "primary ambulance personnel" includ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kill of teachers,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ontent of course, the unification of the assessment methods and multi-part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ll 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the basi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opularize the course.

primary ambulance personne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curriculum

2016-10-14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136241427);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2014N020);湖州师范学院2016年校极教学改革项目(JY23090).

季志,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教管理、应急管理.E-mail:jizhi@zjhu.edu.cn

G

A

1009-1734(2017)02-0112-05

猜你喜欢

红十字会普及师资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红十字会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福建红十字会与福州塔亭医院抗战救护往事
“假”师资培训之平台,析专业发展之成效——论参与体育师资培训的体会与思考
天文知识普及
香港红十字会公信力长盛不衰的原因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