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约亭的成因及其建筑特点分析
——以澄迈封平约亭为例

2017-04-25荣渝虹范冬英伍家民符映韬吴庆书

关键词:海南建筑

荣渝虹,范冬英,汪 丽,伍家民,符映韬,吴庆书

(1.海南大学 园艺园林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2.海口广土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海南 海口 570228 )

海南约亭的成因及其建筑特点分析
——以澄迈封平约亭为例

荣渝虹1,范冬英1,汪 丽1,伍家民2,符映韬2,吴庆书1

(1.海南大学 园艺园林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2.海口广土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海南 海口 570228 )

约亭作为具有海南鲜明地域文化表征的建筑,它最初是古代圣谕宣讲、舆僚讲劝礼让之规的场所,但在历年的变迁中其功能和地位发生了变化,完成了约亭作为传统园林建筑亭的角色转变过程.琼北火山地域的封平约亭是迄今为止海南留存的最为完整的和最具古典韵味的约亭,其功能和建筑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章在对封平约亭的特色和建筑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海南约亭取形于汉族面阔三开间的建筑形制,它以古朴、精致的灰塑装饰艺术和与禁碑文化相辅相成的碑匾文字为普遍特征,并随着历史变迁而具灵活多变的特点,反映了质朴、巧思的建制和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以及人们对文化礼制理性美的崇尚.

风景园林; 建筑特点; 约亭; 海南

海南历史是一部多元的移民文化史,这就铸就了海南多元的古建筑文化,约亭就是不太为人所知的而又独具特色的一类.在中国,亭是园林建筑中浓缩了建筑精髓和地域民族图腾的小型单体,是最为活泼自由的园林建筑单元.在汉文化为主导的海南,约亭既是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为一体的亭,同时又是明末清初教化封建礼教的重要场所,它被赋予了一层神秘而庄严的面纱,其间的奇闻轶事曾被乡民们口耳相传.遗憾的是现存的约亭数量寥寥无几,并在逐年消失,或许若干年后约亭及其故事会随时光的流逝而消失于历史的尘埃里.目前有关它的研究凤毛麟角,鉴此,有必要对海南约亭的成因及其建筑特点进行初步研究.

1 海南约亭的概况

“亭,停也.所以停憩游行.”我国的亭发展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早在秦汉就有路亭、邮亭、驿亭等简陋小筑形式存在于乡间、路边,它们为乡民提供了纳凉避雨、驻足休息的场所,到北魏时亭向具有游赏观景功能的景亭发展,隋唐之后亭大放异彩,无园不亭[1].明清时期应朝廷一统天下的需要,统治者在县乡以下级别设立儒学传播、道德教化的约所,以乡约宣讲的推行方式,使《圣谕广训》的道德准则在偏远地区的农村深入人心.由此约亭从亭大类中脱颖而出,被郑重载入了琼州大地建置志的史册.亭是当时园林建筑艺术与历史、政治、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它经历了亭—约亭—亭的角色流变过程.

1.1 海南约亭的起因 海南岛自古以来就孤悬海外,是我国最南端的领土,远离中原政治和文化中心,其信息传达相对滞后,因此政府对远土疆域制定了一系列的乡规民约制度,以达到民族团结和思想统一的目的.

乡约作为一种基层自治组织,源于北宋陕西蓝田吕氏兄弟的创建,其核心内容是“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元朝政府对乡约没有大力宣扬,乡约制度呈衰退状态.明朝皇室注重借助乡约并以宋儒正统来教化百姓.在清朝,儒家思想达到了道德教化的高峰,统治者意识到乡约对遵制守常和稳定秩序有重要作用,于是开始为民间制定行为规范而成为“圣谕”.政府以尊儒重道为统治思想,更加重视圣谕宣讲.海南旧志记载,清时在州县城内及各大乡村设立了讲约之所,雍正时专设约亭.雍正二年颁布了《圣谕广训》,后又颁十二条附律,令乡社设立约亭,每月朔望,绅衿耆民人等就各处约亭宣讲[2].

为了提高宣讲效率、树立民间威信,清政府还制定了统一的宣讲制度,并对宣讲人员的选拔和仪式流程作了强制性的要求,以便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通常选当地朴实谨厚的老者作宣讲人员,并于每月初一、十五奉谕宣讲圣谕十六条.老百姓的一切行动都有记善、记恶、悔过、和处四簿登记,控制严密,十六条的每一条都要分四方面记载.对于更高级别的乡级宣讲仪式,其将由一名正讲、一名副讲、以及四名讲生来辅助宣讲.针对少数民族或初级教育程度的民众,地方也会灵活采用少数民族的语言或图文并茂的方言来加以解释[3].约亭多选建在繁荣墟市的交通要道节点上,例如《嘉庆澄迈志》记载,在多峰市、头昌市、福山市曾分别设有约亭.

除了宣讲圣谕、传达官府谕旨等外,约亭也是商民乡绅们聚集商议村中公益事业、大小事宜、警示禁约的公共议事场所,他们在达成一致意见后会形成相关的约定,并对约定的遵守进行考校善过、告诫与奖惩,颇 有“民间法庭”的意味.

1.2 海南约亭的发展现状 《圣谕广训》的宣讲流传了近二百年,继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的公信力和民族自信心逐渐丧失,圣谕宣讲也逐渐落幕.民国建立后,农村自治制度被沿袭下来,约亭仍作为议事讲约的约所.建国后的文化大革命时期,部分约亭曾一度被视为封建残余而遭到损毁.在政治夹缝中遗留下来的约亭屈指可数,之前的地位和功能已被村委会、合作社等所替代.约亭又回归了园林亭休憩、观赏的功能.由此,随着时代发展约亭的功能和社会角色也随着社会的需求而发生着动态转变,其内涵和范畴经历着:亭—狭义的约亭—广义的约亭等三个流变过程.如果说狭义的约亭仅限于圣谕宣讲、舆僚讲劝礼让之规的场所的话,那么现代广义的约亭就是契约、相约、守约等与“约”有关的园林建筑.

近代约亭在保留原始风貌的同时,还遭受着外来文化元素和现代生活方式转变的冲击.有的约亭继续作为治所、政治学习室等办公建筑而遗留下来,它们沿袭着警恶扬善、公正监督的职能,如“封平约亭”在民国时期曾被当作办公场所,现已成为文物建筑;有的由政治学习室转变为普通民宅,如“烈楼约亭”,它仅在近年才开始被修复;有的因名人轶事而被保留为纪念性的园林建筑,如“大致坡约亭”;有的演变为公益事业的职能场所,如“琼山丁村约亭”在修葺一新后被作为老年活动中心;有的沿袭了传统亭类的功能,回归为普通的路亭、街亭、碑亭、桥亭等园林建筑,承担了观景、休闲、纳凉、点景的功能.

《民国琼山志》中有多处约亭的记载,但因具体地理位置不详,在沧海桑田的变迁后,约亭的踪迹更是难以寻觅,其现状令人扼腕叹息.有关部门关注到了古迹的大量流失,并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但因约亭多处于乡郊,地理位置偏僻,再加上村落搬迁等原因致使乡民们对古约亭并不重视,从而导致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工作很难引起共鸣和开展.现就仅存下来的几处约亭进行对比和分析(见表1).

表1 现存的海南约亭的对比与分析

2 封平约亭的特色

封平约亭是现存的最具古典韵味的海南约亭的代表,它完整地展现了海南约亭的形象和特质,其选址、功能、建筑布局、装饰艺术、碑联匾额都具有典型约亭的共性,值得深入研究.它的存在填补了海南在约亭方面的空白,其院落建筑和周围墟市环境的关系可作为和谐人居环境的典型案例,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2.1 选 址 封平约亭位于现在的澄迈县大丰镇大丰村(海南西线高速大丰互通旁边)多峰墟市之中.封平约亭始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属封平都,原设在多峰铺[4].澄迈县地处海南岛西北部,原名为苟中县,置县于西汉元丰元年(公元前110年).古代澄迈自立县至清末,实行的是垂直行政体制,即州(郡)—县—乡—都—图(见图1)

多峰铺的选址符合传统风水的理念:背山面对平原,处于风雨交汇、五峰灵气聚集,人气兴盛之地.村落面积不大,以公共空间为开端,以街道为骨架和依托来展开布置.普遍为一层建筑,沿轴线展开.受村庄位置布局和地势环境的影响,约亭位于墟市的核心位置,座西北,朝东南,与最繁华的街市走向相一致,其余街市均垂直相交(见图2).

约亭既处于闹市之中,与村庄紧密结合,它另处于一条50米长街道的尽头,稍显静谧和威严.村民的可达性较佳,这便于日常的会晤和监督管理,该约亭有充分的互动活动条件.在约亭的周围,点植的植物有:数株苦楝、小叶榕、龙眼等,它们可作为遮荫和空间分隔的植物.庭院内虽有绿地,但目前却无任何植物被保留.

2.2 功 能 据记载,封平约亭是封平都治的办公场所,即镇政府驻地,同时它兼有议事、驿站休息等功能,如“上至奉皇帝御旨、官府谕示、完纳粮税等;下至市场管理、合都宾兴、众议凡例等等,都在这里宣谕、告示、商议、部署,形成法约,然后各图分头贯彻执行[5]”.它对乡村、地方的社会治安进行“自治”,旌善惩恶,教化民风.封平约亭正处于多峰铺的古道上[6].清代古道主要用于官府传递文书和民间交通[7],当时,主要的交通运输多采取肩挑和牛车的形式,集市交通的宽度为3~6米,能满足当时的交通运营需求.

图2 封平约亭位置图

3 封平约亭建筑特点

自西汉元封初年开始,大陆及东南沿海地区的汉族移民就陆续迁入海南,琼北是海南岛最先被到达的区域.直至当代,在人文风俗上基本保留了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汉族人民的习惯,其园林建筑形制和营造方式也与岭南建筑一脉相承,同时海南火山地区的自然条件也决定了琼北地区建筑的地域差别.

封平约亭有记载的修葺是继1722年新建之后的1863年,2016年又展开新一轮修葺.该约亭处在建筑群落中,它既与周围环境相契合,又在细部装饰方面展现了“门第等次”的差别.

3.1 建筑布局 封平约亭的平面形制源于琼北民居,一进四合院落,呈中轴对称式,为一明两暗三开间的布局,正屋位于整个布局的中轴线上.约亭细部的建筑模数都与6或8等吉利数字有关,可见其寓意和设计之初的考究.沿檐廊下五级台阶便到达院落,院中的甬道由正屋的宽度决定,两旁为绿地,建筑构成包括门楼、檐廊、正厅及两个耳房.正厅作为议事堂,两侧耳房作为休息的厢房[8](见图3).

约亭内铺设的青石板暗示了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宣讲礼仪时的肃穆.在门楼、甬道和檐廊正中,分别设有三块“拜石”,这是圣谕宣讲或上级官员向下级官员传达文书前,受听者或接旨者行三跪九叩大礼的位置.

3.2 营造做法 封平约亭的院落及建筑外墙均是由小方块火山岩呈菱形砌筑的.在山墙建造方面,议事厅建筑的山墙为人字形,檐廊和门楼为镬耳形,是富贵与气量的象征.这两种山墙灵活搭配,体现了岭南风格在海南的本土化.

构架体系为穿斗式木构架(见图4).建造者使用粗大圆木作为承重柱,呈梁柱式结构,这有助于抗震,适合琼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屋面铺挂青瓦,在椽之上交替铺设,隔热效果好.硬山屋顶与火山岩墙体的结合,体现了科学的建房理念和地域特色(见图5)

3.3 “天人合一”的建筑环境 约亭的规模、奢华程度都远远超过了普通民居,但却与周围环境结合得和谐而融洽,其周围的墟市古建筑群的外墙均由当地火山石块垒砌而成,其屋架结构、屋顶、山墙与约亭主建筑的构造一致.火山岩石块是方方正正地且规整有序地垒砌,石块间未采用粘合剂错缝搭接,而是平整缝密地垒砌.建筑的进深较大,屋内有多个功能分区,前后门通透,每家屋内均放有数口大陶缸,供缺水情况下的集水、取水.有的商铺伸出0.5米长的石头檐廊,朴素、典雅,门框、窗框均是用整条的石块切割搭接而成,浑然天成,与自然融为一体.

3.4 装饰艺术 封平约亭的建造为就地取材,装饰材料以石制、灰塑为主.门楼是建筑体的门面,是于古朴典雅中“精雕细琢”的一笔.屋顶上精致的镬耳山墙和云头草尾灰塑,与院内的檐廊造型相呼应,显得精巧、文气.在约亭主体建筑的硬山屋顶上,于屋脊两端有一对蛟龙,它们守护着中央的祥云、瑞兽,昭示着约亭卓尔不群的特殊地位.垂脊的装饰图案与正脊的相对应.约亭的灰塑装饰生动灵活、制作工艺简单,它可抵御海岛台风的侵袭.大厅两旁的耳房窗花为绿色的琉璃镂空花窗,与岭南一带的花草图案相似,通风透光,并且耐腐蚀,适合琼北湿热的气候特点.檐廊墙壁上的灰塑装饰图案为浮雕式的书卷,暗喻人心向善,祈愿福禄吉祥.很多祖庙也会采用类似的琴棋书画、蝙蝠等图样[9](见图6).建筑小品并不多,均为石制,莲花样式的石墩柱基础、莲座小装饰、石凳、石制纸字亭等保存完好.对于1.5米高塔形的六角形纸字亭,据说其功能是焚烧不再需要的字画、文书等,以免文气流失,表示对文字的尊重和崇尚.

约亭内的建筑装饰和小品多用草尾、花朵、云纹、广曲、吉祥兽等元素来组合成不同造型,其偏好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福禄寿喜等题材内容一致,展现出低调、包容、精炼、简朴的海岛特色与草根文化.

3.5 碑联匾额 约亭内的碑匾是记录历史事实最强有力的证据,它们记载了约亭的风雨沧桑和乡土人情,并为禁约内容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

约亭门楼的正立面,有牌匾、对联,入口正上方牌匾镌刻着“封平约亭”四个黑底红朱红字体,匾额之上是“圣谕”二字.入户门两端有三十六字的长联“圣治揽乾纲封建平均披丹泉纶贵三章法约,谕條重巽命多士峰列听黄堂梆鼓廿里长亭”.正堂内有“观光扬烈”的楷书鎏金牌匾.这些牌匾均展示了约亭的庄严地位,它号召士绅、相亲们遵守本亭所宣扬的各项规章制度、条约,并将其发扬光大.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约亭内有八通石碑,镌刻时间是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到嘉庆十五年(1810 年),其内容涉及需遵守的规章制度、条约、完纳粮税实施办法、捐资助学、合资修建约亭的好人好事榜等.禁碑文化自古就有,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碑刻法律文化发展的高峰期,约亭中较多出现的是民禁碑[10].其内容多从乡民们的公益角度出发,以共同议定的方式制定乡约、行规等,并带有禁止性和奖罚的体系规范,体现了民间的高度自治.禁碑与约亭的结合,使禁碑更具权威性,民众在接受圣谕宣讲教化的同时,能接近禁碑,直接受到乡约、规章制度的制约,从而使他们的道德和法制观念得以提高.

4 结 语

约亭的起源、发展和变迁经历了亭—约亭—亭的流变过程,早期的路亭、街亭、驿亭、邮亭、碑亭等均是约亭发展的早期形式.到明清时期约亭有了明确的政治意图和约束力,它被作为官建的民间较基层的教化场所,成为了亭中较特殊的一类.民国后期至今,约亭扮演了公共园林建筑的角色,它更注重观赏性和艺术性,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同时它与碑、联、匾额等相结合,寓情于景、款款言之,展现了文化礼制理性美的一面.

海南约亭的园林建筑形制是岭南与海南本土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它沿袭了传统的汉族建制,布局均为面阔三开间,中部房间为议事场所.穿斗式的木构架体系,屋顶少有起翘,多为硬山,且装饰工艺以灰塑为主,这样的建筑风格具有预防海风侵蚀和防风抗雨的特点.民国时期建造的约亭风格多样,甚至采用了南洋风格的混搭元素,尽显灵活不拘的园林亭的形式.在历史发展中,约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外来元素的影响,其对比如表2所示.

表2 海南约亭与非本土建筑的特点对比

现代的建设日新月异,尽管海南在多种元素的冲击、碰撞、交融中更加外向,但历史底蕴的根是不能被复制和移植的.约亭是植根于琼崖史海中的一支清莲,未来可在传承与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其创造出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地深入探讨约亭是如何与周围村落和人居环境相结合的,从而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提供更加良好的范例和思考方向.

[1] 李正,忻一平. 坐观万景得天全——园林建筑单体美·亭[J]. 国土绿化,2014,11:8-9.

[2] 朱为潮, 徐凎. 民国琼山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342-345.

[3] 雷伟平.《圣谕广训》传播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 澄迈县政协工青妇文史委员会.澄迈要览[M]澄迈:中共澄迈县党史研究室出版社,2008:95.

[5] 王建全、王琦.星辰曾经灿烂——画说澄迈古县治老城[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3:76-77.

[6] 谢济韶(清).嘉庆澄迈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61.

[7] 海南省澄迈县史志编纂委员会.澄迈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411.

[8] 杨定海. 海南岛传统聚落与建筑空间形态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9] 臧丽娜. 明清徽州建筑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5.

[10] 李雪梅.明清禁碑体系及其特征[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2,2:61-80.

Analysis of Cause of Formation and 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 the Yueting in Hainan—Taking Fengping Yueting in Chengmai as An Example

Rong Yuhong1, Fan Dongying1, Wang Li1, Wu Jiamin2, Fu Yingtao2, Wu Qingshu1

(1.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China; 2. Guangtu Landscape Design, Haikou 570228, China)

As the symbolic architecture with distinguished cultural and regional characters of Hainan, Yueting, was originally the ancient entertainment place for preaching imperial edict and discussing the rules of the comity. However, with the historical transition, its function and status have been changed, and its role as traditional garden buildings has been also changed. The preservation condition of Fengping Yueting, which located in the region of the north volcanic, was by far the most complete the Yueting, and which retained the classic sense. It has the very high research value for function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repor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ts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viewpoints were proposed that it had taken shape in Han's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ree rooms face width; the tablet word with simple and delicate clay sculpture and stele culture was its characteristics; it had the flexible characters with the historical changes; and it was a reflection of pursuing pristine and creative institutions, respecting harmony of man and nature, advocating culture and ritual of Hainan peopl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feature; Yueting; Hainan

2016-10-25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3070)

荣渝虹(1987-),女,云南大理州漾濞县人,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生, E-mail:731874018@qq.com

吴庆书(1962-),男,海南海口人,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822157136@qq.com

1004-1729(2017)01-0076-07

TU986.4

A DOl:10.15886/j.cnki.hdxbzkb.2017.0014

猜你喜欢

海南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怀念海南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严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