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撸起袖子深耕十年, 课题引领科研兴校

2017-04-25虞文娟

文教资料 2017年5期
关键词:学困生

虞文娟

摘 要: 教育科研的投入是校长最有远见的投入。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以教科研为抓手,以教学质量为突破口,用了十年时间深入研究学困生转化工作,以学困生作为学校教科研的主攻方向,把学困生的研究作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抓手,作为新时期学校发展的起点,走出了一条科研兴校的道路,用十年的亲身经历验证了一个常识:学校要发展,科研必先行。

关键词: 科研兴校 学困生 元认知理论

越溪实验小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学校坚持“学校要发展,科研必先行”的理念,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以教科研为抓手,着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一心一意地进行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提升办学品位,凸显办学特色,切实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用十年时间,把学校从一所纯农村的普通小学发展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省级实验小学,走出了一条具有校本特色的科研兴校之路。

一、十年前·困惑

学校虽然有百年历史,但由于地理位置限制等原因,一直是一所较普通的农村学校。2006年9月,学校正式被批准为江苏省级实验小学。作为一所新进入实小队伍的农村学校,机遇与挑战并存。怎样把一所普通的农村学校建设好,尽快立足于省级实验小学这个群体,尽快让学校有更大的发展,成为学校班子必须面对的问题。分析学校现状,学校领导班子清楚地认识到,学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教学质量不容乐观。要让学校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学质量是底线。应该承认,学校没有过硬的教学质量做保障,其他事情很难开展下去。正如一位专家所言,教育质量对学校而言,就像一个人的健康,是“1”,其他东西都是“0”,只有有了这个“1”,后面的“0”才有价值。

如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学校位于农村,虽然在硬件上不输于城区学校,但教学质量却不容乐观,特别是学困生,由于各种原因,学校学困生的比例比城区实验小学高。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农村,毋庸讳言,农村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等问题,总体而言与城市学生还是有差别的。另外,学校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路程较远,由政府安排校车统一接送,他们的在校时间有限,教师很难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个别学生住在太湖里的渔船上,家里没有通电,学习条件很差。经过调研发现,这些来自农村的学生中学困生比例明显偏高,怎样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质量,是一个一直困惑学校班子的问题。

朱永新说:“教育科研的投入是一个校长最有远见的投入。”领导班子决定,以教科研为抓手,以教学质量为突破口,开始了科研兴校的深耕之路。大家选择了学困生作为学校教科研的主攻方向,把学困生的研究作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抓手,作为新时期学校发展的起点,大家坚信一定能带着这个特殊的群体一起飞。

二、十年来·坚持

课题研究是科研兴校的主要途径和核心策略。确定了主攻方向,大家开始策划研究课题。在各级专家和领导的指导下,2006年管理团队拟定了全校十一五主课题“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经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为省级青年专项课题。课题组由一把手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操作组长,全体行政和核心学科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研究。课题组提出,将采用经济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培养学有困难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质量,提升教师的育人水平,从而实现学校综合实力的提高。课题组确立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学困生的调查、分析,选择经济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能力培养,使学困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最终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通过研究,将构建符合本校特点,适合新课程理念的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教学策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整个研究过程历时五年,从2006年到2010年,课题组组织学习,广泛收集学困生转化工作信息;进行研讨,交流有效转化学困生的工作经验;研究个案,验证学困生转化措施的有效程度;分析案例,寻找学困生转化工作的灵动智慧,终于在2010年顺利结题。

经过五年的研究,课题组提出了观点,形成了有效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的一套基本的操作样式和体系。课题组认为,寻找关键的困难成因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必要前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掌握实用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习能力的有力措施,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具体操作可以从“寻因”开始,针对不同的成因,从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两个方面入手,通过预习习惯、参与习惯、复习习惯、作业习惯四个方面的学习习惯培训,利用多种方法改进常用的学习方法,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在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调整心理状态,培养学困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用这一系列的心理辅导和行为调整,培养学困生的学习能力。

五年研究,课题组一班人在不断思索中行走,也看到了学困生实实在在的变化。在每年九月进行的初一新生入学统考中,学校的成绩呈逐年上升之势,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齐头并进,每年都有进步,至2010年时已进入全区第一版块。

几年的成功经验,给了大家继续前行的动力。2011年,课题组继续围绕学困生这一主题,开展深度研究。制定了“十二五”期间学校新的主课题“元认知理论指导下培养小学学困生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当年12月,课题被批准为江苏省青年专项课题。

这个课题的研究点在哪儿呢?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了解一下。有个孩子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方面的知识时,困难很大,老师剪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纸片给他,让他边读题边看纸片模型,慢慢地,他会做了。于是,老師让他把两张纸片放在铅笔盒里,遇到难题,就拿出来摆。这个办法对这个孩子效果很好。可是,老师用这个办法教另一个孩子时,效果却不怎么样。在几年的学困生研究中,类似的例子不少,课题组发现,每个孩子的认知规律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擅长的学习方法,那么,学困生是不是也有这种现象呢?通过老师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学困生认识自己擅长的学习方式,是不是可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呢?于是,课题组在“十一五”课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元认知理论”,课题组将在元认知理论指导下,尝试通过有计划地指导学困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学习方法,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能力培养,使学困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形成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最终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通过研究,课题组试图通过一个个个体的改变,总结经验,寻找元认知理论指导下培养小学学困生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课题组认为,适当地运用元认知理论,在这个理论指导下,从培养学困生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实现学困生的转变,从理论上说是可行的。总结出这个推断的可行性和操作策略,是本课题的主要任务。

又是一个五年,从2011年到2015年,课题组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尝试、失败、改进、再尝试、再失败、再改进……十年的学困生研究,课题组成员已经习惯了这种反反复复。

五年来,课题组对元认知角度有效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的基本操作模式和理性认识逐渐清晰。课题组提出,元认知理论指导下的学困生转化策略,可以按这样的流程进行操作:首先,调查和分析学困生的成因,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多种因素。其次,分析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培养学困生认识自己学习优势的意识,以元认知角度为切入口,寻找学习优势。再次,培养学困生运用适合的认知策略,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最后,提高学困生元认知识别水平,不断调整和强化适合的学习策略。根据反馈情况不断反馈再调整,最终形成属于该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流程总结如下:

2015年10月,课题进入结题阶段。第二集学困生个案研究案例《为天使缝补翅膀》汇编成册。课题组成员的三十余篇成果论文发表或获奖。主课题的方案作为教科研兴校的典型,入选知名教科研专家蔡金星出版的著作《课题效益初论》。

三、十年后·展望

知名学者王际海说:“中小学科研工作的生命力就在于解决问题,解决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就是最好的成果。”十年坚持,终于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两轮省级青年专项课题的研究,给学校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面对学困生,老师们有了更多的耐心和方法,针对不同学困生,老师们学会了更科学有效的转化方式。在近几年每年九月初进行的初一新生入学统考中,学校的成绩呈逐年上升之势,几年来,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考试学科齐头并进,多次进入前三甲。特别是英语学科,已从当年的薄弱学校转变成优势学科,三科考试学科的教学质量稳居全区第一版块。这样的成绩,不仅是老师辛勤工作的结果,更是课题研究的成效。在《小学教学研究》、《小学教师培训》等知名刊物上发表了专访文章,专题介绍学校开展的教科研活动。

科研兴校的过程就是学校领导和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改善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十年来,一支敬业爱岗、蓬勃进取的教师队伍不断成长。十年前,学校只有吴中区学科带头人2名,区骨干教师6名。现在,学校已有苏州市名校长1人,苏州市名教师1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2人,吴中区名教师1人,吴中区学科带头人19名,区骨干教师以上称号者29人。

过硬的教学质量,以科研兴校的校本团队文化,给了学校发展强大的动力源。十年来,学校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先后获得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先进学校、全国“十一五”科研杰出单位、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等荣誉称号。十年中,学校集体在区级以上获奖160余项。

深耕十年,學校一班人用心实践着科研兴校的初衷,培育着学校发展的动力源。用十年验证了一个常识:学校要发展,科研必先行。

参考文献:

[1]李洪元,陆士杰,著.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2]梅松竹,冷平.元认知理论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广西教育,2005(11).

[3]杨廷英.浅谈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9(4).

猜你喜欢

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数学“学困生”转化方法思考
数学“学困生”转化方法思考
如何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
做好“加、减、乘、除” ,转化数学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