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所不知道的呼兰河

2017-04-25

环球人文地理 2017年3期
关键词:呼兰河黑土地萧红

在中国,很多人都知道著名作家萧红的大作《呼兰河传》,这部以作者童年回忆为线索的作品,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人与事的种种细节,呈现出作者孩提时代在家乡生活的点点滴滴。《呼兰河传》堪称萧红的巅峰之作,然而在这部小说面世以前,人们对呼兰河是陌生的,而即便是你读过小说,对于这条河流流域的真实情况也知之甚少。这也是我们本次策划的初衷,目的是为读者呈现呼兰河的概貌,在此,我们将深入地解读关于这条河流背后的故事,梳理那些鲜为人知的风土人情,展示这条河流沿线的自然之美。

呼兰河,古称“忽拉温江”,满语为“烟囱”之意,为松花江的支流,发源于黑龙江省铁力市小兴安岭山脉的炉吹山,它一路蜿蜒曲折,流经松嫩平原东部的13个市县,最后在哈尔滨市呼兰区张家店附近汇入松花江。

呼兰河全长523公里,流域面积3.1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绥化市境内。千百年来,这条古老的河流滋润着松嫩平原东部广袤的土地,养育着当地的居民。流域内,大部分地区无霜期较长,积温较高,土层深厚,黑土广泛分布,是黑龙江省內开发较早、最富饶的农业地带,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流域内的海伦市,就是东北黑土地分布的核心区域之一,拥有460多万亩寒地黑土,是名副其实的“粮仓”,每年金秋时节,肥沃的土地都会孕育出优质稻米和其他农作物。其实,黑土地上的资源并不限于粮食,还有许多独特的动植物。例如与人参、貂皮并称为“东北三宝”的靰鞡草,还有被誉为“四大山珍”的铁力林蛙、猴头、熊掌和飞龙——如今,这些自然资源因为珍稀而得到了保护。

这条河流奔流不息,不舍昼夜,沿途不仅滋润出富饶的鱼米之乡,也串连起了众多的山水之美,其中最让人流连忘返的,当属河流上游的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这里植被茂密,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清晨,群山似在云海中遨游,伴随林涛阵阵,一派北国林海风光。不仅如此,这里奇石突兀,自然造化精妙,“日月同辉”的奇观便是其中的一绝,令人惊叹。

在呼兰河流域,人类居住史已有上万年,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里成为汉族、满族、回族及其他民族的聚居地,而到了近代,西方传教士也踏上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使得当地承载的文化更加丰富。在漫长的岁月里,原始的宗教信仰与外来宗教并存,且不断融合,所以,在呼兰河地区,我们既可以看到道观、佛寺,又可以看到清真寺和天主教堂。在这个巨大的“宗教博物馆”,如此多样的宗教场所,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神奇的往事。

不仅如此,长期生活在呼兰河沿岸的人还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习俗,极具地域特色。他们“靠水吃水”,喜爱钓鱼,衍生出形形色色有趣的钓鱼方式;他们酷爱美食,无论是从河里捕捞的“鱼中珍品”七星鱼,还是自制的朝鲜族泡菜,都是他们心中最美的家乡味道;他们热爱在民间生活,又沉浸在艺术传统之中,因此发展出了海伦剪纸、二人转、望奎皮影戏等特色民间艺术……

对于生活在呼兰河沿岸的人而言,这条河流昼夜不舍,书写着他们的过往,也将书写他们的未来,而流淌在那条河里的精神和情感,将传递出他们内心最温暖的寄托。所以,亲爱的读者,现在就请你跟随我们一起走近呼兰河,去感受它绵延千里、穿越时空的美丽和富饶,去解读它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和信仰——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你从中看到的这条呼兰河,与萧红笔下的那条呼兰河既有几分类似,而又有所不同。

猜你喜欢

呼兰河黑土地萧红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我国首部东北黑土地白皮书为“用好养好”黑土地提供科技支撑
童年里的《呼兰河传》
梦游呼兰河(组诗)
萧红墓畔口占
《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施行
读《呼兰河传》有感
黑土地上稻花香
《呼兰河传》
萧红临终讲述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