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在提高骨科病房疼痛护理质量中的作用观察

2017-04-2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9期
关键词:质量指标骨科骨折

王 叶

(沈阳市骨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4)

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在提高骨科病房疼痛护理质量中的作用观察

王 叶

(沈阳市骨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4)

目的对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在提高骨科病房疼痛护理质量中的作用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骨科于2016年1月至5月所接收的50例骨科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以疼痛护理护理质量标准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疼痛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能显著提升护理质量,降低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疼痛护理质量指标;提高;骨科病房疼痛护理质量

骨科病患者最普遍的症状为疼痛,并且疼痛程度较其他病症高,粉碎性骨折患者甚至会表现出重度疼痛。当术后麻醉效果消退,患者将面对二次疼痛,形成巨大心理压力,影响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治疗效果[1]。可见加快骨科患者恢复速度关键在于缓解疼痛。目前疼痛护理已成为骨科护理重要内容,更成为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疼痛护理质量标准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骨科疼痛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病情。本次我院就主要选取2016年1月至5月所接收的50例骨科病患者,对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在提高骨科病房疼痛护理质量中的作用进行观察,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骨科于2016年1月至5月所接收的50例骨科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所用患者均无其他疾病。骨病类型:闭合性损伤20例、多发骨折15例、四肢骨折1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在18~67岁,平均为(43.1±1.2)岁。实验组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在19~69岁,平均为(44.6±1.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以疼痛护理质量指标进行护理,具体如下:①对护理方案进一步细化。结合患者综合情况对患者坐姿、体位以及站姿等科学规划。正确的体位能降低疼痛程度,避免造成额外软组织损伤。对部分骨折部位抬高,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起到辅助消肿的作用。在发生骨折的前阶段,能采用冷敷的方式来缓解疼痛,并实现对组织水肿的控制。同时需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疼痛护理指导,使护理方式更加合理。达到降低疼痛程度的目的。②对疼痛及时处理。对患者每日疼痛情况进行综合记录,包括疼痛程度、性质有无缓解。结合病情变化用药,做到预先止痛,多角度镇痛。此外,对患者心理情况与睡眠进行评价,实现对护理方案的优化。手术患者需定时进行疼痛评估,评估次数按手术类型而定,全麻则1小时/次,硬膜外麻醉则4小时/次,蛛网膜下腔麻醉则8小时/次。③具体镇痛方案。根据临床统计制定科学疼痛评分标准,不同程度疼痛采用不同护理方式,若评分低于3分,只需进行非药物镇痛护理;评分为4~5分时,应结合患者身体情况选用镇痛药物护理;若评分>7分,则需由专业医师进行治疗[2]。④其他护理。在进行疼痛护理同时需对患者其他方面加以关注,包括患者饮食、心理状况以及生活规律等。及时指导患者纠正不利于恢复的习惯,并对患者家属进行简单护理指导,以免不正确护理方式造成患者疼痛加剧甚至术口开裂。

1.3 疗效评价:采用NRS评分方式对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患者住院时间。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为(3.41±1.01)分,对照组为(5.45± 1.8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4.9211)。实验组住院时间为(10.01±1.04)d,对照组为(15.43±1.4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5.1871)。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2.4%,对照组为8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疼痛为骨科疾病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在术前、术后以及后期康复训练阶段均会出现,不仅影响患者恢复,更对患者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其中创伤性骨折患者一般会出现急性疼痛症状,并且持续时间较长,若得不到有效治疗,将演变为慢性疼痛,影响患者后续日常生活[3]。绝大多数患者由于无法忍受康复训练时产生的疼痛,存在较大排斥心理,无法保证该环节治疗效果,影响骨折部位功能恢复,更会增加出现关节硬化、肌肉萎缩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等风险。在常规的疼痛护理工作中,一般以护理人员主观判断为主,而对患者对于疼痛护理反馈较为忽视,同时大部分医护人员对术后疼痛护理存在错误的认识,因镇痛或者止痛药物会对患者造成一定影响,在药物使用时缺乏合理性。整体护理质量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影响治疗效果[4]。疼痛护理质量指标能对疼痛管理工作进行更加科学的评价,并对疼痛护理工作的有效性,护理记录工作的准确性等进行综合评价,实现对疼痛护理工作的动态反应。同时将该指标对各项疼痛护理的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能对护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约束与指导,避免以往疼痛护理工作中的盲目性,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同样能及时反应出,便于护理方案的完善。此外,依照该指标护理人员能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便于医师对治疗方案进行优化。

本次通过对25例骨科疾病患者采用以疼痛护理质量指标为标准进行护理工作,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到有效改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得到提升。可见以该标准进行疼痛护理从根本上提升疼痛护理工作质量。

[1] 黄天雯,陈晓玲,谭运娟,等.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及在骨科病房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148-151.

[2] 汤磊雯,叶志弘,潘红英,等.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801-803.

[3] 叶健,谢敏.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及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9):224

[4] 刘敏君,童莺歌,田素明,等.疼痛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1):1125-1127.

R473.6

B

1671-8194(2017)09-0216-02

猜你喜欢

质量指标骨科骨折
更正启事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基于移动护理下全院护理质量指标监控系统的探索研究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第十期数字骨科技术(CAD-RP)应用学习班暨第六届南总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通知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汽车润滑用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及其意义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