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氨蝶呤两种应用方法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

2017-04-2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9期
关键词:血细胞甲氨蝶呤异位

孙 跃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人民医院,辽宁 义县121100)

甲氨蝶呤两种应用方法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

孙 跃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人民医院,辽宁 义县121100)

目的分析甲氨蝶呤两种使用方法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60例异位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两组患者均行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A组患者甲氨蝶呤用量为0.4 mg/(kg•次),B组患者用量为1.0 mg/(kg•次)。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在Ⅱ度以上胃肠反应发生率、血细胞计数降低发生率上比较,B组患者均优于A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治疗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将1.0 mg/(kg•次)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作用于异位妊娠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异位妊娠

从临床来看,异位妊娠是育龄期妇女中发生率比较高的一类疾病,同时也是引起患者腹腔内出血甚至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统计资料记载,异位妊娠的发生率约在2%[1],且近几年该数据略有提升;从临床治疗的角度来看,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是异位妊娠的常用药物治疗方法,但临床上关于甲氨蝶呤的用量一直存在争议。本次研究就将通过病例比较的方式,分析两种甲氨蝶呤方法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接收的60例异位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研究的对象均符合异位妊娠的诊断标准[2],并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药物禁忌证的患者;患者平均年龄(26.9±5.1)岁,平均停经时间为(41.1± 7.3)d;B型超声波检查结果提示包块3.5~4.7 cm;β-HCG检测含量为100~2000 U/L。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一般资料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符合分组研究的要求。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米非司酮的使用方法为:选取米非司酮25毫克/次,2次/天,持续治疗3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使用甲氨蝶呤的剂量不同,A组患者的用量为0.4 mg/kg,以肌内注射途径给药,1次/天,以连续使用5 d为1个疗程;B组患者的用量为1.0 mg/(kg•次),以单次肌内注射治疗。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3个级别。①无效:患者接受治疗14 d后,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未有明显好转或出现加重的迹象;血β-HCG检测结果提示,水平升高;异位妊娠孕囊出现增大;②有效:患者接受药物治疗7 d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β-HCG检测结果提示水平下降幅度<15%,孕囊缩小量<60%;③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腹痛及阴道流血等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血β-HCG检测水平下降>15%,B超检测结果提示孕囊缩小>30%或消失。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Ⅱ度以上胃肠反应发生率、血细胞计数降低发生率。

2 结 果

A组(n=30)治疗效果为显效2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B组(n=30)治疗效果为显效2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治疗效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A组(n=30)Ⅱ度以上胃肠反应发生率为40.00%(12/30),B组(n=30)Ⅱ度以上胃肠反应发生率为13.33%(4/30),组间比较B组患者Ⅱ度以上胃肠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统计学差异显著(χ2=18.1871,P=0.0000)。

A组(n=30)血细胞计数下降率为16.67%(5/30),B组(n=30)血细胞计数下降率为6.67%(2/30),组间比较B组患者血细胞计数下降率低于A组,统计学差异显著(χ2=4.8505,P=0.0276)。

3 讨 论

异位妊娠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急腹症,严重时可出现休克症状,可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从临床治疗的角度来看,手术治疗虽然效果显著,但本身的创伤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因此,临床上更多还是倾向于药物保守治疗,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的联合治疗方案是临床的常用治疗方法;米非司酮属于受体孕酮拮抗剂,能够使使用者的血HCG水平降低;甲氨蝶呤对于滋养细胞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有效切断二氢叶酸向四氢叶酸转变的路径,干扰胚胎供给细胞发生分裂变化[3];但有研究资料显示,甲氨蝶呤可发生恶心呕吐、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中我们分别对两组患者使用了不同剂量的甲氨蝶呤,结果显示,1.0 mg/(kg•次)用量的患者,Ⅱ度以上胃肠不良反应和血细胞计数下降率明显低于0.4 mg(kg•次)用量的患者。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研究结论,在异位妊娠的治疗中,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予以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将甲氨蝶呤的剂量选择为1.0 mg/(kg•次)则能够减少药物使用的不良反应,进而将药物联合使用的效果最大化,方法经过试验,值得在临床中予以借鉴。

[1] 章朝霞.甲氨蝶呤加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9):262-263.

[2] 代会波,刘玉华.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7):3570-3572.

[3] 孔彩霞.两种甲氨蝶呤应用方法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11):191-192.

R714.22

B

1671-8194(2017)09-0091-01

猜你喜欢

血细胞甲氨蝶呤异位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