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康复的影响

2017-04-24周莎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神经护理人员

周莎莎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郑州 450014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康复的影响

周莎莎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郑州 450014

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神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5-01—2016-01收治的7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干预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2组康复治疗后,病情均有所缓解,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标准(NFDS)分值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巴塞尔指数(MBI)分值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其负面心理压力,有助于加快患者康复,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心理干预;脑卒中;神经功能;康复

脑卒中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脑卒中治疗水平逐步提升,病死率下降明显,但后遗症发病率居高不下。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均不同程度的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约2/5生活不能自理[1],抑郁情绪、偏瘫、失认、失语等为主要症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负担。生活难以自理、沉重的家庭经济负担等给患者带来负性情绪,再加上长期枯燥乏味的康复训练给患者带来很大的无用感和挫败感。研究显示,负性情绪不利于患者的神经康复。护理干预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能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对神经缺损功能恢复具有较好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疗效研究,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2015-01—2016-01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标准:经CT或MRI扫描判定;均无明显的智力减退和失语症状,且意识清醒;均无精神障碍病史。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排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3例;年龄51~72(53.36±10.69)岁;文化程度:小学12例,初中21例,高中及以上6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50~74岁(55.76±9.69)岁;文化程度:小学10例,初中20例,高中及以上9例。2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行脑卒中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病情稳定后行心理干预护理,35 min/次,3次/周,连续进行5周护理。

1.2.1 心理支持和指导:护理人员要采取听说结合的方式,加大对患者的关注,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患者患病后心理负担重,护理人员要认真倾听,给予患者的痛苦和烦恼理解,并恰当的应用肢体语言传递对患者的关爱。通过解释、说明的方式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疾病认识态度,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要加大对患者行为和言行的关注,实时适当的给予鼓励,让患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生存观。

1.2.2 对不合理认知给予矫正和指导:护理人员可采用实例分析法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认知,领悟到不良认知的后果,并改善自身认知中存在的不合理行为。护理人员可带患者拜访康复效果明显的患者,向其讲述康复训练带来的生活变化。矫正不合理的认知观念可促进患者建立正确、健康的思维方式,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督促患者坚持康复训练。

1.2.3 集体治疗法:护理人员组织患者建立讨论小组,小组成员4~5人,将疾病、家庭、治疗、医患关系、畅想未来生活等作为讨论主题,护理人员每次确定一个讨论主题,让每一位小组成员均能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见解,将心中的不满、哀怨都发泄出来,以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掘每例患者内心深处的焦虑,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1.2.4 音乐电流综合疗法:利用音乐、电流、医护人员语言诱导结合的方式来达到患者身心放松、情绪舒缓的目的[2]。治疗中的音乐要选择舒缓,令人安详的乐曲,如肖邦的钢琴曲。治疗中电流频率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采取不同力度的混合电流方式进行。治疗过程中,要不断征求患者意见。若患者出现不适或不满表情,立即采取措施,一定要因人施治,切莫千篇一律。

1.2.5 社会支持法: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家属交流,鼓励患者家属多关心、理解患者,指导家属与患者相处和沟通的技巧。充分了解患者对社会接触的需求,适当安排患者家属、朋友、社会关系的探视。探视前,护理人员先与探视者交流,确定患者需要亲属满足的心理需求,并为患者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亲属交流环境,让患者在情感上获得慰藉,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3]。

1.3 疗效评定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标准(NFDS)和修定的巴塞尔指数(MBI)两个指标对患者情况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NFDS、MBI 评分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R)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2组NFDS、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NFDS分值均明显降低,干预组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MBI评分均升高,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见表1。

表1 2组NFDS、MBI评分比较 (M±QR,分)

3 讨论

脑卒中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脑动脉系统引发的疾病,致残病死率较高。患者易出现偏瘫、失语、失认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神经功能,给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患者易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易暴易怒,甚至会绝望自杀,为此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关注和治疗非常重要。研究证实,脑卒中患者如未及时有效治疗,患抑郁症的几率很大,且受到严重的心理和躯体折磨,加重病情[4]。对脑卒中患者采取心理干预,一方面能激发起患者潜在心理资源,帮助度过难捱的心理困难时期,指导患者学会处理挫折的方法;另一方面,能帮助患者重新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加强康复信心,促进康复进程,为更快更好的重返社会提供积极深远的心理支持。

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对神经系统的修复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等调动起身体内在的潜能。积极的心理因素可最大程度上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从而积极应对疾病[5]。本文结果显示,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也有一定提升,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效果更加明显(P<0.01)。说明对脑卒中患者加以适当的心理干预能够起到降低负面情绪、促进神经功能康复的有效作用,对加快患者康复、改善日常生活质量有较大帮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东清,曾伟杰,熊丹.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4, 26(6):757-759.

[2] 黄央,高岚珍,叶建波.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102-103;105.

[3] 赵扣真.心理干预对神经外科患者康复期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4):31-32.

[4] 张小凤,马丽萍,陈琴,等.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幸福感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8):5 539-5 541;5 570.

[5] 童运梅,申岳林.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幸福指数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2):6 409-6 411.

(收稿2016-10-09)

R473.74

B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神经护理人员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神经”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