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后足下垂肌电生物反馈疗效观察

2017-04-24李照凯张燕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活动度

李照凯 张燕平

1)河南濮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濮阳 457000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 450000

脑梗死后足下垂肌电生物反馈疗效观察

李照凯1)张燕平2)△

1)河南濮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濮阳 457000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 450000

目的 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按摩对脑梗死后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脑梗死后足下垂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按摩组和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按摩组,每组30例。按摩组给予按摩和其他常规康复治疗;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按摩组增加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余治疗同按摩组。2组均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胫前肌表面肌电(sEMG)信号采集、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肌力测定。结果 治疗前,2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肌电生物反馈组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及常规康复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按摩对脑梗死后足下垂患者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脑梗死;肌电生物反馈;按摩;足下垂

足下垂是脑梗死后遗留的常见功能障碍之一,影响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足下垂改善有助于患侧踝关节的稳定和下肢平衡协调能力的提升。肌电生物反馈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功能恢复疗效肯定[1]。本研究采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按摩治疗脑梗死后足下垂患者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06—2016-06在濮阳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脑梗死足下垂患者40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2],经颅脑CT或MRI确诊。(2)病程≥3 d,生命体征平稳,可坐位配合完成治疗;(3)年龄30~70岁,无明显内脏、骨骼系统疾病;(4)踝背伸明显障碍,但能支配小腿胫前肌产生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m,sEMG);(5)通过濮阳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分成按摩组和肌电生物反馈组,每组20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按摩组:每位患者进行常规脑梗死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综合采用Bobath、Brownstrom、PNF(proprioception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等方法进行运动功能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主被动运动训练、翻身及转移训练、平衡训练、手功能训练等,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医按摩治疗,包括揉、捏、拿、拍、擦、点穴等手法,并点按头部百会、感觉运动区和下肢拿带脉、环跳、委中、承山、太溪、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昆仑、三阴交,30 min/次,1次/d,每周6次,连续治疗4周。

1.2.2肌电生物反馈组:在按摩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每位患者均为使用德国生产的MyoTrac肌电生物反馈仪,频率60 Hz,波宽250 μs,刺激前、后脉冲缓冲时间2 s,通断比时间8 s/15 s,上述治疗2次/d,上下午各1次,20 min/次,6次/周,连续训练4周。

1.3 评定方法 2组均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由同一康复医师在双盲状态下进行如下评定。(1)sEMG信号采集:采用德国生产的MyoTrac生物刺激反馈仪采集胫前肌sEMG。(2)主动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采用关节量角器测定踝背屈自主运动的最大关节活动度。(4)胫前肌肌力:采用改良的Lovett肌力测定法进行测定。

2 结果

治疗前,2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肌电生物反馈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电生物反馈组与按摩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摩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sEMG和胫前肌肌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sEMG、AROM、踝背伸肌力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按摩组治疗后比较,b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最常见的急性脑组织缺血性疾病,致残率高,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丧失生活和工作能力。随着我国人们生活节奏、习惯的改变及工作强度升高和精神压力增大,发病人群逐渐增多。脑梗死后遗留的足下垂功能障碍使患者踝背伸力量减弱,踝关节平衡能力降低,这种功能障碍使步行时平衡能力下降,影响患者步行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

按摩偏瘫侧肢体可疏通经络,促进血气运行,可维持关节活动度,促进关节滑液代谢,改善软骨营养和关节囊韧带柔韧性、展延性。对头部穴位点按可刺激和调节头部局部神经,加强局部血液循环,建立侧支循环,促进缺血区的修复[3]。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根据近年来对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理论的研究进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通过肌电仪捕捉患肢微弱的肌电信号,当超出预设阈值时,对瘫痪肌群输出电流刺激,产生肌肉收缩。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够让患者主动参与其中而形成主动训练,明显提高患者对于康复的参与程度与信心。经过正确指导和训练,使患者逐渐达到控制特异生理反射的训练技术,临床已较多应用[4]。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提高瘫痪肌肉收缩功能,抑制痉挛肌肉肌张力,改善患者运动功能[5],对步行能力有明显改善作用[6]。通过肌电信号的引导和反馈,使患者逐步学会控制主观意识,经过反复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学习和训练,诱发并促进主动运动的产生和增强,来达到肌肉自主控制的目的。

本研究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足下垂,治疗4周后肌电生物反馈组较按摩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提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梗死后足下垂有效。机制推测是通过反复主动反馈训练,形成条件反射,对大脑皮质产生反复条件性刺激,促使中枢神经潜在性突触激活,促进新突触联系的形成与中枢神经功能的重构。

综上所述,对于脑梗死后足下垂患者,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按摩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荐。

[1] 刘玲玲,冯珍.肌电生物反馈的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3):289-293.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乔宝红,王玉婵,陈春萍,等.穴位按摩配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8(21):4.

[4] 张建斌,张丽玲,刘旭峰,等.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后运动障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2.

[5] 翟宏伟,巩尊科.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7):535-536.

[6] Lourencao MI,Battistella LR,de Brito CM,et al.Effect of biofeedback accompanying occupational therapy and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hemiplegic patients[J].Inte J Rehabili Res,31(1):33-41.

(收稿2016-12-27)

R743.33

B

1673-5110(2017)08-0100-03

△通讯作者:张燕平,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病

猜你喜欢

肌电生物反馈活动度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