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人文之毛笔材料的演变

2017-04-23刘超

新材料产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蒙恬笔杆笔头

刘超

笔的历史可谓久远,不同的文明,诞生出了不同的文字,进而产生了不同的书写工具。回望历史长河,遗落的文明重复着诞生与湮没的遗憾,能留下些许痕迹的,大多只能靠仅存的文字供后人对其曾经的辉煌进行不完全的解读。宇宙无形道无边,写史只需一“毛颖”。

之所以称得上文明古国,无一不具有他国无可企及的历史沉淀,当然也不能缺少这个国家祖先无上智慧的结晶——文字。汉字,作为中国从远古沿袭至现在并不曾间断的文化符号,被称为世界上“最难书写的文字”。因汉字独特的书写方式,其使用时间最长的书写工具——毛笔,也成为了世界上“最难使用的笔”(见图1)。

然而,令人称奇的是,毛笔之中居然“内藏乾坤”。时至今日,毛笔在中国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但是,其发展的历史和材料的演变却少有人去追究。

从“蒙恬造笔”说起

关于毛笔的产生,史学家的说法不尽相同,有的认为毛笔产生于2 000年前的战国时期,这个时间鲜有历史佐证支持,多数是源于“蒙恬造笔”(见图2)的传说。而大多数学者认为毛笔的产生时间应该是5 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1980年,在陕西省临潼市寨村,发现了一座距今5 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古墓,出土文物包括石质砚台和彩陶杯等文物,从彩陶杯上的花纹笔锋和纹理分析,考古学界普遍认为:花纹是由毛笔或类似毛笔描绘,因此推测那时已经有毛笔或类似于毛笔的物品用于描绘。之后,在位于湖南省长沙左家公山和河南省信阳市长台关的2处战国墓葬又分别出土了竹管毛笔(见图3和图4),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

再说“蒙恬造笔”。无论如何,人们也不会将驰骋沙场的勇猛大将与发明翠竹纤纤的毛笔联系到一起,俨然颠覆了人们的世界观。蒙恬(见图5)为秦始皇统一天下立下战功无数,当秦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开始着手解决长期以来盘踞在北方边境的匈奴的威胁,而担任抗击匈奴任务的统帅依然是蒙恬。在一次阻击匈奴的过程中,蒙恬发现匈奴突然大军压境,并且部队人数数倍于自己。军情紧急,需即刻请求皇帝曾兵。当时,纸张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往来通信都是用刀刻到竹、木简上。调兵需要书信通知皇帝,但在危急时刻没有时间去刻竹简。当时已是冬天,但情急之下,蒙恬忙乱中将桌子上的灯灰弄到了羊皮袄上,留下了几道黑色痕迹,很难擦掉。蒙恬好像受到启发,顺手从羊皮袄上割下一缕羊毛,用水润湿桌子上其余的灯灰,直接将军情写在了羊皮袄上面,即可吩咐传令兵通知皇帝增兵,最终调来大军,完成了对匈奴的阻击。从此后,秦国在军事上的所有通信,都改用此种方法。“蒙恬造笔”的故事内容无法考证,据史料记载,蒙恬生活的时期,毛笔已经成形并且已然应用了很长时间,如果蒙恬真的与毛笔之间存在什么故事的话,充其量也只是对毛笔进行了一些改进。

有书云:“文官持笔安天下,武将提刀定太平。”在古代,刀与笔是完全没有联系的两个物件。但在纸发明之前,书信和文字资料均是被刀刻在了竹木简上,那时的刀即是笔。

竹与毛发演绎千年“笔文化”

在林林总总的笔类制品中,毛笔算得上是极具中国特色。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毛笔,在表达中国书法和绘画的独特意境和韵味上,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毛笔一般分为两部分,笔头(笔毫)和笔杆(笔管)。制作笔头的材料众多,如羊毛、狼毛、马毛、鹿毛、鼠毛、狐狸毛、兔毛、动物须、人的胎毛等;笔杆的材料由各种名贵竹木、漆器、象牙、犀牛角、玳瑁、玉、水晶、琉璃、贵金属、陶瓷等。

我國最早使用毛笔的痕迹,见于殷墟出土的甲骨上残留的红、黑字迹,认定为毛笔所写。但是,截至目前我国考古界和民间都没有发西周之前的毛笔实物。随着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湖南长沙,湖北云梦县和江陵县,甘肃武威市、敦煌市和天水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古居延等地分别出土的东周、战国毛笔的出土,说明那一时期毛笔已经被广泛运用。

秦代的毛笔(见图6)与战国时期的毛笔区别在于:秦代的毛笔是将笔杆一端掏空,将笔毛填充进去,然后用海里面的鹿角菜熬制成胶,将笔毛与笔杆粘合。

到了汉代时期,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纸张的发明,为毛笔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提供了契机(图7a、b)。这一时期的毛笔笔头,不再像战国时期由一种毛发制成,除了兔毛和羊毛,还混以鹿毛、狸毛、狼毛。制作方法上,笔头上“内有笔柱,外有笔衣”。有的以兔毫为笔柱,羊毫为笔衣;或用羊毛和兔毛并用,辅之人的头发“裁令齐平,以麻纸裹柱根(王羲之《笔经》)”。这种软、硬毛发皆用的毛笔,就是早期的“兼毫”。同时,这个时期的文人已经开始注重笔杆的质地,加上了金、银用以装饰。1972年,甘肃一座被发现的汉墓中,出土了2支此类毛笔。

到了两晋至隋唐时期,毛笔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这时已经出现因制笔而出名的城市,以安徽宣城的“宣笔”最负盛名,其中尤以“鼠须笔(用老鼠胡须制笔)”和“鸡距”因笔毛的坚挺被称为上品毛笔。唐代毛笔笔杆材料的选择也逐渐趋于高端,用名贵的斑竹、象牙等材料制作笔杆已经屡见不鲜。如果以毛笔的制作工艺论,当时的毛笔已经能适应不同笔体和风格的书法、绘画要求。“书圣”王羲之最喜欢使用的毛笔就是鼠须笔(图8)。

到了宋代,江南一带成为当时毛笔的主要制作区域,出现了著名的“湖笔”,一直到晚清时期,此区域一直是我国的制笔中心。

王羲之著《笔经》,毫不掩饰他对毛笔的喜爱;韩愈作《毛颖传》,予毛笔以生命,借“毛颖、管城子、中书君”之流,解忧咏志;又有古人予毛笔以“四德”(曰:圆、健、齐、尖),以此喻指君子“四德(仁、义、礼、智)”。

管城毛颖续千年!传的是历史,承的是文化!

猜你喜欢

蒙恬笔杆笔头
写话小能手
笔头和笔帽
一角钱
下雨了
智救小蚂蚁
声名狼藉
毛笔是蒙恬发明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