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数学活动,提升数学思维

2017-04-22刘骏晓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小数生活化小学生

刘骏晓

摘 要:数学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数学方法,还能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强化数学活动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趣味化、生活化、开放化的数学活动,以此在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推动其数学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活动;数学思维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其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和累积、数学能力的持续发展都是在通过数学活动这一行为过程中而实现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组织有价值的有内涵的数学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数学方法,还能够让他们领悟数学思维,提升归纳与反思的能力,使数学的学习过程成为主动探究的自我需要的实现,并形成完善的自我知识架构。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借助教材内容,为小学生设计相应的数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优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让他们的数学思维从平面走向立体。

一、设计趣味化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

兴趣是所有学习行为的关键内驱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活动的设计首先应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这一些趣味化的数学活动可以是小游戏,也可以是小组对抗赛等等。只有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被激发,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激活他们的数学思维,并培养其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

1. 设计“数学游戏”,激活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是应用最广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之一。当数学内容与游戏实现了有机融合,必然会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热情,引导其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最终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思维是最活跃的,此时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也最强。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這一教学内容时,为了趣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笔者给小学生设计了“小小观察家”这一数学游戏。在这个数学游戏中,让小学生在观察2016年日历中迅速找出自己的生日并圈出来,然后在观察的基础上比对每一个月份的天数,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在寻找自己生日的过程中,很快掌握了年月日的概念;在针对月份天数进行比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快速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区分大月、小月以及平月的概念。

可见,数学形式能够快速地引领学生进入学习和探究的状态,并实现对课堂氛围的活跃,这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更是激发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2. 借助“对抗学习”,调动数学思维

所谓对抗学习是指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式学习方式。这是对学生争强好胜心理的正确引导和合理高效利用,以对抗式的竞赛方式,可以有效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时,笔者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对抗学习活动,对抗赛的重点围绕“两位数乘整十数”而进行,以“推磨”的方式为下一组学生设计一道口算题,通过比赛看哪个小组的整体回答速度又快又好。还可以比较谁的算式设计最具价值或最有创意。

以对抗赛的方式帮助学习,是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巩固,并实现深化理解,学生在进行算式设计的时候,是对个体数学思维以及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和激发。除此之外,对抗赛以竞争的形式出现,更是对学生竞争意识以及团队意识的有效培养,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二、设计生活化数学活动,调动学生思维

数学来自于生活,同时又运用于生活。因此,只有贴近生活的数学活动,才是真正高效的活水之源。教师在设计生活化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有效地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生活实际进行紧密关联,创设更具生活化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实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1. 模拟生活场景,引入数学活动

在导入环节模拟生活场景,可以有效搭建起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完成数学学习,这既是对学习热情的激发,也是对数学思维的调动,在模拟化的生活场景中学生会怀着强烈的好奇心、积极的探究欲进行高效化的数学思维活动。

例如,在“小数的意义和读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对小数的初步感知,体验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联,有效提升数学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先展示超市内各种不同商品的价格单,然后这样引领:“这些商品的价格分别是几元几角几分?请同桌两人合作,一个人扮演售货员,一个人扮演顾客进行购物活动。活动结束以后想一想能不能用更简洁的方式来表示这些商品的价格。”

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导入购物活动,能够让他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对“小数”进行初步感知,体验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让他们经历在生活中一些不是整元的价格可以用“小数”表示的思维过程。在生活化场景下,学生的学习就不再局限于枯燥的教材范围内,从已知的生活中发现数学现象,再拓展至其他不同的领域,这是对单一思维境遇的有效突破,更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帮助学生创设立体的数学思维。

2. 创设生活情境,开展数学活动

对于小学生来说,熟悉的内容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他们创设生活化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他们将已习得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开展相应的数学活动,从而顺利达成教学目标,保障高效的数学学习。

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身边感兴趣的实物面积;在教学“比的认识”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配比饮料。这样,将“学”融入“玩”中,通过“玩”来“学”,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让学习过程变得趣味性十足。学生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数学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广泛应用于生活。

就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数学课堂活动的设计主体主要是教师,学生的参与度普遍较低。即使是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也相对较弱,大都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开展。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并不能从根本上突出学生本该有的主体地位,更不利于其数学思维的激发。从以上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应当要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开展更具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以此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全面发展。

三、设计开放化数学活动,拓展学生思维

就当前的教育体制来看,开放性已经成为教育机制关注的重点,因此针对数学活动的设计,同时也应当顺应这一必经的发展潮流,必须要突出活动的开放性。开放性数学活动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这对他们数学思想的有效解放,拓展他们创造思维的空间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借助延伸活动,拓展学生思维

拓展和延伸在当前数学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非常主要的地位。教师应当加大对此方面的重视,使数学活动上升到更高层面,同时适度的拓展与延伸,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热情,能够为其打造更为宽广的思维空间。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时,当小学生掌握了小数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以后,教師可以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组织开放化的延伸性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其高效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对以下两组数字进行大小比较,并简单介绍你所使用的比较方法,看一看谁的方法最多最有效:

1.51与1.54,1.49与1.51。

在经过拓展与延伸之后,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最常用的比较方法,就是从整数开始比对,整数大的这个数字就大;如果整数位是相同的,就从小数位的十分位开始比对,十分位大的这个数字就大;而如果十分位相同,就顺延至百分位……以此类推,由此学生就可以很轻松地实现小数的比较,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拓展他们的思维是十分有好处的。

2. 借助实践活动,拓展学生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突破课堂的局限,教师不但要细致研究教材,还应当创设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拓展活动空间,将数学的学习和生活实践进行有机融合,以此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以致用,促进其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认识比例”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根据比例的相关知识对学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进行测量,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利用“竿高和影长”的比例关系对这一实际问题进行解决,这对于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实践证明,和生活具有紧密联系的数学实践活动,对于孩子有限的生活经验来说是有益的补充,更是对数学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总之,就当前的教学机制而言,数学活动能够有效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应当不断探索,加强实践,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教学活动的机会,使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其打造熟悉的学习环境,这有益于学生主体主动探求新知,促进个体思维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更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小数生活化小学生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