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课堂生成,造就美丽课堂

2017-04-22沈星星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沈星星

摘 要:叶澜教授提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经常会产生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方法,课堂的精彩之处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也要保持一种动态发展的理念,在教学基础上运用相关资源进行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成资源;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教学模式的不断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重要性,将动态生成列为当前的主要发展方向,结合其中的有效资源给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依据当前的教学实际能够看出,通过良好的教学活动能够带来一些具有重要作用的信息资源。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有效地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使得学生由最初的懵懂状态发展为熟练掌握。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多方面预设,但实际课堂上有些情况还是会偏离教师预设的。这时,就要求教师要带着敏锐的眼光,善于捕捉有价值的动态生成性资源进行教学,使课堂走向高效。

一、珍视回答,捕捉有用信息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讨论以及不小心说出的话语,常常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教师要时刻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及时地发现其中所出现的具有价值性的问题以及意见,结合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方向,让学生深入思索交流,让课堂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在教学《认识角》时,笔者通过两个有差异的角来教学,使得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对比。红色的角要大一些,不过两边却相比来说较短,而绿色的角虽然小一点,不过两边就较长。直接用肉眼是无法明确地加以判断的,但是在经过笔者的指导下,利用两个角重叠对比的方式来加以区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位学生举手说:“老师,我一下子就可以看出绿色的角要大一些,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个角两边稍长。”在他说完之后,有不少学生都发出来笑声,他也有些尴尬。在这种情况下,笔者没有批评他没有掌握好之前的知识,甚至还对他提出表扬,指出他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事实上,他这个问题的提出对于笔者之后的教学是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的,对此笔者调整了之前预定好的教学方式,告诉学生们:“我知道,不少同学都与他有一样的观点,那么现在大家认真研究一下老师手机所拿着的角。”笔者边说边用剪刀将绿色角的两边都剪掉,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索,从而具体说明到底哪个角要大一些。经过学生自己动手,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尽管边变短了,然而其角却没有发生改变,这就成功地证明了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是没有具體联系的,仅仅和其边交叉的程度相关。

经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并自我思考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说,当课堂中产生这些学生的“奇思妙想、奇谈怪论”都是正常的,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如果当孩子刚刚指出疑问时,我们不予认可,甚至进行指责,这种做法会让整个课程失去了活力,显得十分呆板。所以说,要想成功地利用生成性资源来推动课堂的进行,必须要明确认识到生成性资源对我们的课堂能够发挥积极有利的作用。

二、引导思考,促进随机生成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抓住课堂随机生成,点燃学生思维火花,这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对此,教师已经改变其所扮演的角色,不再一味地掌控学生,而是有效指导,推动学生自我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及时组织、引导、调控课堂探究活动,促成课堂随机生成。在这些资源产生的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其作用,紧紧抓住有效资源,不断整合,形成良好的教育方式,按照当前课程实际加以改善,寓教于乐,使得学生真正地置身其中,从乐趣之中掌握知识,给课堂注入充沛的活力。

例如,在探索有关“轴对称图形”的问题时,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将折叠出的形式多样的图案展示到黑板上,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的图案。在经过学生的细致观察之后,分析其中的特点,然后经过小组的探讨,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是: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此时,有位学生对于折叠的类似正多边形形状的图形产生好奇,他惊喜地发现:无论是正多少边形均是轴对称图形,此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来进行验证,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得出“正几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这样的结论。

事实上,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生成性资源总是源源不断并且难以预料的,就像上述情形是教师在教学之前没有预设到的。面对学生的疑惑或者新发现,我们教师并不是一味地回避,而是因势利导,给出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探索其中的奥秘,在实践中求得真知,教师善于抓住学生有价值的问题,立马追问,适度引导,让学生对知识的本质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变得会思考,会发现,会学习。

三、顺应需要,调整教学方向

事实上,当教学进程中所出现的生成性资源,尤其是无法掌握的突然出现的资源,部分教师会忽视这方面的内容,大多时候是由于这些资源对课堂来说是十分不利的;部分教师会重视该资源并积极地将其结合到教学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专业的技能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结合实际,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笔者做了铺垫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本节课的目的就在于……”还没说完,就有一名学生大声说道:“老师我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笔者显得有些尴尬,这下不就要打乱笔者的教学了吗?转念一想,反正要学的,就让他说说看吧。“你是怎么知道的?”“从书上看到的。”笔者又问:“看来你知识还挺丰富。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拼成长方形。”笔者接着问:“你知道为什么沿着高剪,不沿着高剪可以吗?”他摇摇头。面对学生的疑惑,笔者点头示意他坐下,然后告诉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来找出其中的原因。在这节课中,从最初学生探究的方式转变成当前已知结论而对此进行探讨的过程,实现课程的意义。

通过上面的例子能够看出,学生的抢答不是按照教师之前的预料所进行的,也让整个教学脱离了最终的发展方向,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笔者没有忽视这个问题,选择了积极面对,更是将其与后续内容有效结合起来,重新改变教学的大体方向,推动教学顺利进行。这样因势利导,顺势而教,不仅实现了目标,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使得学生积极地参加到课堂活动中,不断思索,自我发现问题。这样,不仅保持课堂的生动性,还能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抛弃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认识到教学过程是具有动态性的,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四、善待错误,化错误为价值

对于整個教学来说,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十分重视一些好的方面,比如正确的答案、详细的解题过程,这些都是教师所强调的部分,但是其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及错误部分却时常被教师所摒弃。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环境。在这种特定的社会氛围下,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导致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出现差异,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各种错误是难免的。教师要树立正确地对待错误的观点,充分认识错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积极意义,把错误当成有效的教学资源。面对学生的错误时,要学会顺水推舟,因势利导,为开展教学活动服务,变错误为资源,化腐朽为神奇。

笔者十分幸运地聆听了特级教师吴正宪所讲解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在这节课中,吴老师利用一张长方形纸片,使学生自己动手将其重合折叠,找到这张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一名学生却折出了四分之一。吴老师面对这种情况,表示理解,也没有加以指责,而是向学生了解是如何折出来的?学生说:“我是把这张纸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四分之一。”吴老师接下去说:“这位同学真了不起!老师还没有教到这一部分的内容,自己就可以创造出了四分之一。”学生们纷纷被吸引,并且表现出极大的关注,然后不断创造出新的分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明确地认识到分数所带来的意义,更是能够熟练掌握。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通过上面的教学来看,尽管学生不是遵循教师的要求进行的,体现一种错误性,然而教师却始终保持一种理解并宽容的态度,不仅接受了学生的这种过错,还有效利用,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其中,并且更好地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可以说,在这种教学过程中,错误不再意味着错误,经过教师的指导将其变成一种有利的教学资源,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没有预设的课,是无效率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无人性的课。所以,我们需要认识到动态生成的重要性,并结合这种思维方式开展相关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其具体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让学生身临其境,真正地体会到教学中的乐趣。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