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阅读的“虚实结合”

2017-04-22朱丹陈坤华

文教资料 2017年1期
关键词:虚实结合

朱丹+陈坤华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發展,大学生的阅读取向和阅读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互联网的普及让阅读变得更加灵活。阅读作为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对其在校求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纸质的“实读”与数字电子的“虚读”,希望通过二者的有机融合达到“虚实结合”,有效提高大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效率。

关键词: 大学生阅读 纸读 屏读 虚实结合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里的“书籍”不仅仅是指打印出来的书本,特别是互联网和手机等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更多的是指存在于电子屏幕上的“书本”。纸读的日益式微,使纸读与屏读的讨论由来已久。阅读,不仅仅是要获取知识,更多的是要识记理解知识,实现知识的转化。大学生阅读应该做到纸读和屏读的“虚实结合”,更好地为求学服务。

一、被忽视的事实——大学生阅读的紧迫性

人的一生不过百来岁,每天24小时,若是按照每十天读一本书的话,绝大部分的人一生能够阅读的书籍也不超过三千本[1]。大学是人生求学的高峰期,大学生阅读的量是有限的,所以网络上提供的无限电子资源,从这个角度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学习知识只是大学求学的一个部分,除去正常的课堂学习时间,参加各种感兴趣的社团或活动,娱乐、游戏及恋爱的时间,真正用于阅读的时间又被压缩了。消费思潮的兴起对一些大学生的求学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使他们的求学心变得浮躁。而真正的学习所需要的深层阅读恰恰需要学生静心求学,这又对大学生的阅读提出了质性挑战。

二、地位被撼动的“实读”——纸质阅读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自古以来,人类通过阅读获得知识,进而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书籍记录了人类历史文明,记载了关于世界的种种知识,没有书籍,人类的学习无从谈起,人类的文明只能残缺地活在人类的记忆里。一个人或者和朋友同学在安静的图书馆或者校园的某个角落,在翻书的同时感受着书香的魅力。据调查,大学生的阅读内容主要集中在文学艺术类、教辅类、学术著作等方面[2]。一般情况下,纸质阅读需要较长时间,且要求集中注意力,但是面对激烈的社会就业压力,大学生难以做到这样的阅读。且大学生在购买的纸质书籍中教辅类占的比重较大,通常是为了考取各种资格证书为就业做准备。此外,由于书本厚重不方便携带和容易毁坏,使得大学生不愿选择纸质阅读。

三、异军突起的“虚读”——屏幕阅读

以现代电子设备为媒介的电子屏幕阅读成为数字化时代的产物。因为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屏幕阅读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通过移动终端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任何需要的信息,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的知识动态,追赶到信息潮流。

一旦联网就表示连上了整个世界的信息,纷繁杂乱,不断变化的信息呈现在大学生面前。在时间有限的前提下,怎么在众多杂乱的信息中,选择需要的信息,成为大学生屏读的一个重要问题。据调查,出于屏读的便利性,大学生屏读的阅读时间中70%为零碎、闲暇时间[3]。这样的“碎片化”阅读通常是“浅阅读”。此外,屏读阅读的内容多为新闻、时尚娱乐资讯和网络小说[4]。当然,这样的阅读也是不需要深阅读的,简单地了解便满足需要。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逐渐成熟的时期,判断力不够完善,在屏读的世界里容易迷失方向,面对各种诱惑缺乏毅力。在繁杂的信息流中,选择需要的信息的能力即检索能力成为一个成功屏读者的重要条件,而这样的搜索信息时间又会压缩大学生的阅读时间。

四、大学生阅读的“虚实结合”

纸质阅读和屏幕阅读的争论还未停止,实际上二者在本质上是不相矛盾的,实际上是碎片化阅读与全面阅读,或者“浅阅读”与“深阅读”的相互关系问题。二者各有利弊,在多元化信息时代,在一定的阅读时间里,大学生可以取各自的优点,“虚实结合”,进行更加高效的阅读。

从表面上看,纸读与屏读只是阅读媒介不同,但是实际上,不同的物理属性会让人在阅读时产生不同的认知价值[5]。必要的理解和思考对学习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阅读,培养辨析和思考的能力是每个大学生所必需的。当前,虽然屏读异军突起,但是当进行较长和有难度的阅读时,就需要深入理解和思考所读之物,这样的情况下纸读优于屏读。关于纸读与屏读的具体差别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深入辨析。

1.视觉差别。根据相关科学研究,不舒服的眼睛感受会影响阅读学习的能力和效果。而且阅读时间越长,阅读物难度就越大,这种影响就越明显。无论是纸读还是屏读,都需要用眼。但是有研究表明,由阅读造成的眼疲劳,屏读要超过纸读,特别是对于需要高度注意力的深层阅读来说更加明显。平常在网上阅读,三五千字就觉得长,而纸质阅读要接近一万才会有长的感觉。

2.阅读认知能力差别。美国认知神经学家玛丽安娜沃尔夫在《普鲁斯特与乌贼》一书中提到“阅读脑”。是说阅读时,人脑会调动已有的基因,并且加以协调进行信息处理,为思考进行短期储存。在这一方面纸读优于屏读。因为阅读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回忆某个意思大概在书里什么地方见过,或者大概在书页的某个方位。心理学家安娜·曼艮(Anna Mangen)曾提出,某些联系存在于阅读与在头脑中重构文本之间。“纸页上的文本自打印出来是固定不变的,这有助于文本的空间构建,给予作者较为清晰和明确的提示,形成文本记忆和记忆唤回”。

3.学习认知能力差别。不少研究表明,较长的学术文本或者严肃的文章并不适宜电子阅读。即使使用模仿书籍的平板类电子阅读器进行阅读,仍然难以产生和阅读书籍那样的感觉或者特性,即有“触觉失调”问题,给读者不真实甚至不舒服的感觉。以色列心理学家拉克菲特·阿克曼(Rakefet Ackerman)在2010年做了一个关于大学生主动学习的测试[6],测试大学生在不同媒介上进行阅读学习时的不同效率对比。得出在阅读效率、错误率预估等与深度阅读息息相关的因素方面,纸读要优于屏读。我们会发现,在阅读屏幕上有难度的材料时,会想要打印出来,边阅读边做笔记。此外,在心里感觉方面,二者也不一样。在进行纸读时会觉得阅读的内容更加重要,更加有利于读者认真研读和思考。而屏读的话倾向于快速浏览,主要是为了获得信息,不值得细读。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作为一种常用的认知手段,是帮助读者阅读理解的重要方法。心理学家潘姆·穆勒(Pam A.Mueller)等人发现,纸读更有利于记笔记,读者手里拿着笔相比鼠标或者电子笔更易于也更乐于做笔记。此外,认知神经学家内奧米·沃尔夫(Naomi Wolf)曾指出,用手做笔记有助于抽象思维的发展,也有助于与他人交流的准确性。是因为在用笔记笔记时,读者更易于用自己的言语去简述或评价阅读内容,这非常有利于学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消化,这正是深层阅读所需要的。

4.与周圍环境的关系。纸读一般需要更加安静的环境。特别是在自习室或者图书馆看书可以适当减轻大学生因为懒惰产生的时间浪费。而屏读的话,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对环境的要求降低了,容易受恶劣环境的影响;造成当前一些大学生熬夜看手机。无论是阅读还是玩游戏,对眼睛的伤害是非常大的,而且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状态,长此以往,对身体的伤害更严重。手机作为屏读的主要载体,在阅读的时候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收到接受信息的影响。此外,在屏读过程中,网上的文本链接(hyperlinkedtext)被认为是一种有用的学习工具,但是,对深层阅读来说,文本链接有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7]。神经学家乔尔·品特(Joel Pynte)在研究错别字对眼部活动的作用时发现,在眼副中央凹预视(Parafoveal)区内出现的任何文本都会吸引目光,因而影响阅读效率,出现认知干扰(cognitivedistraction)。

(1)对纸读和屏读的充分认识

任何事情都有利弊两面。大学生阅读亦是如此。书籍虽然笨重,容易损坏,甚至说还要付出环境代价——木材是纸质的原材料,且纸读对阅读时间和环境空间有更高的要求和限制,但是这是深层阅读必不可少的阅读,便于深刻理解和思考所读之物,达到阅读的目的。屏读虽然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大大提高了阅读可能性和便捷性,但是屏幕对眼睛的伤害、信息泛滥的影响及信息搜索能力的要求也对屏读提出了要求。当代大学生不能因为所谓的麻烦而对纸读越行越远,也不能因为屏读的方便而过于依赖屏幕阅读。

(2)“虚实结合”的途径

无论是纸读还是屏读,阅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阅读材料的选择。虽然说互联网时代,巨大的数据库让屏读无所不能,只要想到的信息资源就能拿到,但实际上,很多优质的资源需要认真搜索才能找到,并且相当一部分的优质资源是收费的,网络上充斥的很多阅读材料都是劣质资源,在这个删选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被耗费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阅读动力和阅读效率。虽然纸读的范围相比屏读还是要小得多,但是大学的图书馆资源对于一个大学生的求学而言还是较为充足的,加上有书店的补充,纸读的资源是不成问题的。因此,在就某个主题开始阅读时,可以在网上做适当的搜索,与主题相关的资源有哪些,哪些书籍是需要阅读的,甚至可以在网上寻求相关专业的专家的建议。以此为前提,搜集资料进行阅读,特别是专业学术类的材料还是坚持纸读和笔记相结合最好。获得知识只是阅读的第一步,对知识的消化即理解与思考才是阅读的最终使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进行初步的知识获得之后,可以通过在网上分析自己的收获,与老师、同学、相关专业的人士进行网上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屏读的很大的优势便是阅读的信息是多样性的,可以是文字、图形、声音、图像、视频和动画等,通过屏读方式即时获得全面的知识,实现多视角的深入交流与互动。在讨论的过程中产生的思想属于建构知识,能激发读者的思维和拓展知识的纬度,而这样的知识在网络的帮助下可以实现在线共享,通过屏读实现阅读的升华。

资源的无限性和时间的有限性,要求大学生学会阅读的“虚实结合”来提高阅读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江晓原.阅读前景:一个乐观的展望[J].编辑学刊,2013(3):36-39.

[2][3][4]陈思敏,侯文谦,于飞,姜玉香.数字化时代的大学生阅读——对山东高校大学生阅读现状的研究[J].高教论坛,2015(12).

[5][6][7]徐贲.你为什么仍然读纸质书[N].南方周末,2016-4-30.

猜你喜欢

虚实结合
基于虚实结合的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虚实结合,婉转缠绵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远程资源共享型试验室建设方法的实践与分析
土木工程专业“虚实结合”的生产实习模式探索与实践
现代与古典的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