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2017-04-21王戈

科技传播 2017年3期
关键词:信息化

王戈

摘 要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各级电视台积极探索广播电视技术系统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道路。本文立足于融合媒体时代广电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尝试梳理其技术创新路径,从信息化进程和信息管理的角度思考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发展革新。探索广电行业应如何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节目制作数字化,“采、编、播、存、用”系统网络化、流程集约化,提高内容生产效率,降低生产、管理成本,尽快实现广电行业从内容生产到运营体制以至产业结构调整等各方面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 融合媒体;信息化;融合媒体平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0-0048-02

从无线电时代到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总在推动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互联网已快捷、便利等优势影响这整个社会,同时也影响这广播电视行业。广播电视行业就以时效性著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了,互联网也影响这传统电视行业的制作和播出环节,同时进行来有机的结合,产生了全新的广播电视形式——融合媒体。融合媒体是多种媒介融合的必然产物,融合媒体是融合新闻业务的一种的新思维。在融合媒体思维模式与框架下,我们应该以何种信息管理的方式定义电视台的业务模式,以及我们如何组建相应的业务流程,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改变思维,需要重新梳理与认识的。

1 总体需求分析

S电视台融合媒体技术平台设计建设的指导思想从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出发,运用互联网思维,形成融合媒体的总体框架。整体技术架构设计、功能设计、流程规范、业务管理平台等应符合国家信息行业和广电行业技术安全规范要求,以多种手段建设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保障融合媒体技术平台与生产平台的互联互通安全。主要涉及分布式技术、实例的动态管理技术、应用隔离与安全技术、应用交互技术、服务能力开放与集成技术以及协同支持技术,具备媒体管理能力,重点考虑资源适配服务、公共能力服务、运营支撑服务、业务集成服务及平台开发接口。

建设的融合媒体平台以数据为核心,基于面向业务的数据融合架构,并具备媒体应用的特性,打造融合媒体汇聚、融合媒体生产、融合媒体发布三大业务功能模块,重点提升全媒体快速生产能力,实现对融合媒体生产的智能业务管理,实现数据化、移动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综合性内容数据平台,为形成内容、渠道、平台、运营、管理的融合生产生态环境提供高效、可靠的标准化技术平台。建立融合媒体服务平台及所涉及各业务平台的标准体系框架,并为今后的标准扩展与外延提供接口,最终实现内容采集多样化、发布渠道多元化、新闻生产外延化、生产工具移动化的业务需求。[1]

2 业务模型分析

融合媒体生产平台,强调了报道的延续性和关联性。以事件作为中心,时间作为节点,其他媒体的报道做辅助,将事件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原来单一报道的串联起来,形成了全新的一种形式,既方便管理又便于大事件的选题策划。这种三位一体的生产模式,更加适合多渠道融合媒体的汇聚、生产、发布。根据事件的发展和内容的多方收集,融合媒体平台上的选题也相应进行变化,内容的汇聚、分析、产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每个选题都可能产生多种类型、多个任务,但仅有发布任务的结果作为发布管理的内容,有些任务在执行中也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依托性。但管理平台的模型设计环节中,每一个任务都是基于松散耦合的关系。并且通过扁平化的设计,压缩了结构层级,避免多层嵌套出现的逻辑复杂化;对于任务执行中出现的关联性,采用协调机进行调控制决。

发布环节是新闻产品最终输出环节,主要通过发布任务的结果进行组织、编排。发布环节具有4种形式,每一个节目都可以发送到任何一个平台。串联单组织、CMS编排、社交平台和移动客户端内容组织,涵盖了电视播出平台、网站发布平台、社交媒体发布平台和智能终端发布平台。

3 系统总体设计

融合媒体内容库是融合媒体平台的核心,是以融合媒体内容平台为基础开展各种制作形式的融合媒体生产。是电视台内容制作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内容汇聚、内容管理、内容处理和内容呈现等。通过融合媒体内容库的四大功能,尽量为节目制作提供最新的、多角度、多方式的内容素材。在内容管理方面,服务于节目制作,并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 融合媒体生产管理平台是整个解决方案难度很大的部分,也是整个解决方案业务管理方面的核心。其管理的范围已不仅是传统电视台发布渠道涉及的管理,如文稿、串联单、播出单等,而是项目计划、任务分配、生产任务执行监看等模块,实现来融合媒体平台在应用层面上面向全台节目生产的策划、制作、发布等。

在传统电视节目生产流程中,主要包括收录、文稿、编辑、包装、发布等环节;在融合媒体平台中,生产模块变得更加丰富,增加了许多电视台与互联网联动的生产模块,包括互联网云线索、4G直播、PGC/UGC回传、多媒体编辑、视频简编、互联网多平台发布、轻应用加工等。

互联网多平台发布是融合媒体系统的一个重要展示部分,生產的节目越快越好,就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发布出去,包括电视台发布、互联网发布、移动客户端发布、社交平台发布等。其中互联网发布与S电视台已有的网络电视台进行系统对接即可,移动客户端和社交平台发布是属于融合媒体平台发布业务模块需要解决的问题。

4 业务信息化流程设计

融合媒体平台整体业务流程实行统一调度管理,包括业务的策划、任务的分配、资源的调度、生产过程管理和监控等。通过项目化流程管理提升生产质量与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内容汇聚阶段主要完成通过新媒体途径和传统途径对新闻线索进行汇聚整理工作。采用定向抓取主流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信息,对互联网中点击率高的新闻事件进行汇聚;整合通过来自传统电视制作网、报业系统、台内新媒体系统以及其它线索汇聚渠道汇聚的新闻线索。

对汇聚后的新闻线索进行申报选题,同时确定采访目标,可以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方式进行节目预热发布;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多种途径提取获取节目信息。

通过互联网内容汇聚、外出采访、节目收录或者其它业务系统渠道,为内容制作做好准备工作。在内容准备过程中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多种途径进行发布,抢先发布相关内容素材,通过用户反馈后的意见进行节目修改。

通过融合媒体平台提供的面向各个渠道的生產工具集合,完成不同发布需求的节目编辑制作;可以挑选线索并报题到现有的电视新闻制作系统,完成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编辑制作、节目串片,并送播;可以挑选线索后,将简单编辑后的内容推送到新媒体系统,通过新媒体系统完成内容 制作。

经过审核的内容,通过统一的平台管理,面向不同的渠道进行发布。包括传统广播电视渠道,报业系统渠道,新媒体系统渠道以及网站、网络电视台、社交平台、移动客户端等互联网发布渠道。

在活动策划阶段及实施过程中,以及节目制作过程中,通过移动客户端、社交平台等渠道,向用户定向发布活动预告;同时接收用户反馈信息,形成互动,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活动及节目调整。

通过以上的交互,采集用户行为、用户反馈等信息,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并通过指挥调度系统进行内容展示,提供多种直观的可视化展现方式,用于业务分析和生产决策。

在以上整体流程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节目类型还要进行具体的分析。针对新闻节目,直接进行选题,然后入通稿进行后续制作发布流程;杂志类专题节目直接进行选题,不走通稿流程;深度专题节目需要在管理阶段增加系列报道策划,也不走通稿流程;重大新闻与突发新闻,其流程环节覆盖了整个管理阶段,进入通过走后续制作发布流程。

5 结论

通过对S电视台的信息化建设梳理,结合S电视台发展需求与现状,充分利用S电视台现有制播存网络的技术架构等现有资源,探索并确认了融合媒体平台的信息化流程,实现了与传统电视模型与互联网模式的对接。构建了适用于S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系统,为S电视台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探索出一条可行之道,更好地服务于新形势下S电视台融合媒体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曾建中.云技术架构下的媒体融合新闻生产系统设计[J].现代电视技术,2016(7):130-134.

猜你喜欢

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水利信息化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基于会计信息化下的企业内部审计探讨
如何构建交通信息化的防护墙?
法律为信息化护航
医院会计信息化 路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