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WiFi:老司机急刹车

2017-04-21王明勇

商界 2017年4期
关键词:万能钥匙公交车公交

王明勇

新技术红利稍纵即逝、过分看重流量势能、脱离使用场景的合理性……再多的融资与再好的起点也只能让企业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國内最大的公交Wi-Fi运营商16WiFi“关城”事件,成了2017年开年创投界第一“噩耗”。2017年2月,16WiFi官方宣布暂时关停11个城市的Wi-Fi服务,只保留北京和昆明作为“样板城市”。

高光时刻总是短暂。2016年6月,16WiFi拿到3亿元B轮融资,随即宣布扩张计划,是当年国内Wi-Fi领域最大的融资事件。但好景不长,仅仅8个月之后,16WiFi就选择了关停大部分地区的业务。

说好的交通出行是 “Wi-Fi行业最后一个痛点”呢?为什么给公交车提供Wi-Fi的16WiFi却遭遇重创?16WiFi折戟让人唏嘘更让人困惑:为什么有场景、有流量、强刚需的产品会失败?

没做成“时间的朋友”

16WiFi创始人邱朝敏是典型的“北漂”。大学毕业后,福建青年邱朝敏只身来到北京,从一名广告业务员做起,30岁时拿下大半个北京城的公交广告代理权,其创立的传媒公司更是风头强劲,据说身家过亿。

按照流行的说法,邱朝敏已经跻身财富自由阶层,完全不用再折腾。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盛,在公交广告领域摸爬滚打大半辈子的邱朝敏意识到,Wi-Fi对公交出行人群来说是刚需。

2011年,凭借着深耕十几年的公交领域资源,邱朝敏创建了16WiFi,开始了公交Wi-Fi的征程,“16”寓“一路顺利”之意。

邱朝敏与公交集团签约,紧接着购买了Wi-Fi设备和运营商流量,在公交车上为乘客提供免费Wi-Fi服务,从而搭建一个互联网底层入口平台。

有刚需,有流量,还有场景,好风凭借力,16WiFi从一开始就高歌猛进。资本爱它,仅用了8个月时间,16WiFi就从A轮10亿元估值上升到B轮近20亿元估值。市场欢迎它,还未正式上线,据说就已签约全国70个城市、近20万辆公交车,以及长沙地铁和磁悬浮列车,成为全国最大的出行Wi-Fi运营商。

邱朝敏设想的理想状态是,以免费为手段,迅速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流量平台,然后嫁接其他商业模式进行盈利。

大多数工具类产品都运用相同的逻辑。这种“免费—流量平台—后向盈利”的基础是大规模用户。2016年底,16WiFi CEO林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16WiFi必须布局10万辆以上的公交才能够实现盈利。

但自去年年底16WiFi在全国13个城市的几十万辆公交上线以来,用户规模始终处于低位,每辆车的平均活跃人数甚至很难超过50人,这个数字远低于邱朝敏的预期。邱的理想状态是,全国范围内日活跃用户能达到千万级,但实际运营过程中发现日活跃规模只能达到十万级。

作为“全国最大公交Wi-Fi运营商”,16WiFi几乎拿下了多数城市一半的公交车。也就是说,惨淡的运营数据与竞争无关,就是单纯的“没人用”。

用户对公共Wi-Fi的需求在2012年爆发。当时移动互联网逐渐完善,各式App和微信的崛起,移动网络成为必需品。但正值16WiFi在2016年下半年大规模扩张之际,4G网络快速普及,手机上网的速率提升、资费下降,消费者对Wi-Fi的需求突然变弱了。

尤其是对于处在户外环境的公交场景而言,往往3G、4G信号强,用户在公交车上使用Wi-Fi的时间平均在30分钟左右,4G资费在1块钱以内,消费者的需求从刚需变成了弱需求,这对于16WiFi是致命的。

邱朝敏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趋势,却没有预料到4G网络的快速普及。新物种总在不知道的角落出现,人的理解和思维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速度。唯一能做的就是高速,在当下迅速积累力量,落袋为安。因为一旦新物种出现,那就是另一个战场了。

就像Wi-Fi本身属于过渡性产品,一旦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善,其红利也一并消失了。

“烧钱”也留不住的用户

尽管公交Wi-Fi的底层逻辑动摇,但在资本的助力下,邱朝敏依然着手搭建起16WiFi后向盈利模式,更多产品本身的问题也逐渐暴露。

首先,是奇葩的使用逻辑。16WiFi的App是其唯一入口。也就是说,在免费使用Wi-Fi前,用户还需要先用自己的流量下载该App。如果用户在公交车上停留的时间足够长,那么免费Wi-Fi还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根据《2015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我国各大城市平均通勤时长与道路拥堵程度呈正比,北京达到97分钟,而其他城市通勤时长大多在30分钟左右。对于97分钟的北京通勤来说,用户或可通过16WiFi看个电影;但如果是30分钟的通勤呢?在4G高速普及的今天,为了上微信或微博是否有必要再次登录16WiFi?

也正是因此,16WiFi最后保留的两个试点是一线城市中通勤时间最长的北京,与二线城市中通勤时间最长的昆明。

其次,是毫无章法的内容板块。在邱朝敏的期许中、广告、流量引导、应用分发、游戏运营、电商平台、O2O,大数据等都是16WiFi的盈利方式。保证这条路径可行的重要基石是足够多的用户,但16WiFi显然先天不足。为了吸引用户,把用户留在平台上,邱朝敏选择了增加内容板块。

整个2016年,包括支付宝在内,各种工具类应用都试图添置更多内容因素,猎豹移动更是喊出了向内容转型的大战略。毕竟当人口红利结束,用户注意力成为最宝贵的商业资源,用内容留住用户是最直接的办法。

2016年,16WiFi经过技术升级后,不仅提供实时公交查询、新闻资讯、移动搜索、视频、小说、游戏、网站导航,还试图加入“同路人”“自制短视频”、直播、游戏、甚至与诸多厂商合作的积分兑换……内容多而杂,又缺乏监管,在App Store中,对16WiFi的评级是17+,包括成人、性暗示、赌博、毒品等不良内容。在实际用户基数远不如理想场景之下,最终愿意安装16WiFi的App并喜欢里面内容的用户,根据16WiFi自己的调查,只有装机量的13%。

但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用流量下免费Wi-Fi”的奇葩使用逻辑,还是毫无吸引力的内容,都不是导致16WiFi败走的致命原因,高昂的成本才是。

我们来算一笔账。16WiFi每辆公交车硬件设备投入大约2 000元, 16WiFi已签约国内近70个城市20万辆公交车,在硬件方面已至少投入了数亿元。再加上从运营商采购的流量成本、运维成本以及人工成本等,16WiFi现在每月支出大约2 000万元。

相比之下,16WiFi2016年12月的盈利只有200万元,随着签约公交车数量的增长,更大的投入将带来更多的亏损。

在加上为了快速养成用户习惯,邱朝敏在2016年底发起了 “百亿视频战略”——全年100亿元流量补贴、打造路上的视频市场。也就是说,全国将有20万辆公交车开通16WiFi,仅按每月20天、每车50%用户看视频、每用户每天节省150兆流量计算,全年流量补贴的市场价格即已超过100亿元。

“烧钱”拿下市场,用规模扩张来摊薄成本,是典型互联网商业模式企业,但只见“烧钱”不见用户的情况下,邱朝敏选择了保守叫停。在16WiFi停止运营的申明中这样写道:“投入成本过大,原本期望通过Wi-Fi导入流量的商业模式也因使用人太少作罢,支付给公交公司的入场费太过高昂,再加上向运营商购买流量的费用也并不是一笔小数目,致使我们决定停网”。

打破流量迷信

两年前,邱朝敏在一次分享中提到:“公交免费Wi-Fi拥有巨大的入口价值、平台价值,以及社会价值,规模化后向经营潜力很大。”在他的设计中,流量是16WiFi成败的关键。

但在互联网的下半场,流量真的还是最重要的吗?

工具型产品有一个通用的商业模式:用一个需求留住用户,然后再提供其他价值服务。

目前市場上的Wi-Fi类工具,大部分是免费产品,它们的商业模式往往都是先铺渠道,获取用户之后再寄望于大数据运维或者广告分发。但这里面有两个环节极易导致死亡:一是用户数据上不去,则大数据也没有太大价值;二是获取用户是第一步,到大数据变现其实还有很远。

以Wi-Fi万能钥匙为例,其在全球拥有9亿用户,月活跃用户5.2亿。同样面对4G崛起, Wi-Fi万能钥匙其实运用了另一套商业模式。

“当你连上Wi-Fi的那一刻,你会得到什么?这是Wi-Fi万能钥匙商业闭环中的核心命题。“Wi-Fi万能钥匙创始人陈大年说。简单来说,Wi-Fi万能钥匙没有过分关注流量,而是对已有流量提供更多价值服务。

如今,Wi-Fi万能钥匙能够做到“基于人和场景的精准广告“。比如一个街边的美甲店,店主不可能负担得了户外广告或电视广告的成本,但是,店主可以通过Wi-Fi万能钥匙向周边5千米以内的年轻女性精准投递促销信息。

这种精准投放能实现,是因为人和场景的匹配提升了广告的投放效率,进而降低投放成本,最终激发大量的长尾需求。过去大家讨厌广告,因为广告是一个很无用的东西;但用户们对信息是有需求的,如果接收到的信息与他的需求相匹配,这条精准的广告会对商户和用户双方都产生价值。

有流量并不能盈利,有价值才可以。

猜你喜欢

万能钥匙公交车公交
你们认识吗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毫无推荐价值 WiFi万能钥匙
等公交
公交车上
公交车奇妙日
城里的公交车
德国工程师用3D打印机造出“塑料万能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