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粉丝是体验经济时代的“塔尖人”
——对话粉丝网CEO刘超

2017-04-21宋泽宇

中国青年 2017年5期
关键词:刘超塔尖社群

文|本刊记者 宋泽宇

粉丝是体验经济时代的“塔尖人”

——对话粉丝网CEO刘超

文|本刊记者 宋泽宇

“王俊凯粉丝承包时代广场LED为其庆生”、“王源效应点亮鸟巢”,近年来,粉丝助力偶像的“追星”方式慢慢发展壮大起来,追逐与被追逐的单一历史行为正在逐渐消解,取而代之的,是以粉丝群体为依托的新型经济的快速成熟。如果说过去,粉丝只能通过电视、演唱会、周边等渠道支持明星、表达崇拜;那么现在,为偶像打榜、发起公益、组织活动扩大声援等粉丝行为,显然已经参与到艺人的工作当中,甚至能够帮助和影响他们的演艺道路。

粉丝经济是否已经成为现象?粉丝网C E O刘超表示:过去十年,是以阿里巴巴为首的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年;而未来,则是“体验”占据经济发展主要模式的时代。他将粉丝需求放在“体验经济”的核心位置,认为这个庞大的群体终将成为新型经济中重要的消费力量。在刘超看来,如果清楚粉丝的核心需求,以他们的心理为依托,就可能构建出体验经济时代的引领式产业。

而在粉丝网已具规模的今天,刘超回想起创业之初,很长一段时间内,身边的创业者与投资人中不乏对“粉丝”的质疑之声。他们认为90后以自我崇拜为主体,粉丝群体究竟存不存在便有待考查,更何况将这些自我意识强烈的个体聚拢起来。

而在一场少女时代的演唱会中,粉丝的宗教式崇拜打破了语言交互的壁垒,现场多得是欢呼与喜极而泣,这让刘超这个“宗教”外的普通人,从中看到了所谓“粉丝”蕴含的强大经济价值和社会效应。“当时我就认为,说粉丝群体没有价值和能量的人,已经脱离了社会前沿。”这场演唱会,也成为刘超决意接手粉丝网的契机。

粉丝是体验经济时代的“塔尖人”

2016年,主打“社群媒体”概念的粉丝网已经完成5000万A轮融资,获得最具商业价值奖,市场估值达到5亿人民币。回过头来谈“粉丝经济”,刘超认可其投资人当初的判断:粉丝是属于体验经济金字塔顶端的“塔尖人”。而面对粉丝经济,刘超和他的粉丝网显然已毫无疑问地具备了强大的专业性和话语权。

《中国青年》:

你对“粉丝”怎么定义呢?

刘超:

很简单,我们平台的用户都是核心粉(笑)。也就是说,愿意花尽可能多的时间和金钱在一个明星身上,这叫粉丝,而不是在微博上点一下关注,他就是你的粉丝了。

《中国青年》:

“粉丝”有了边界,这之后你是如何找到立足点的呢?

刘超:

现在大家获取信息的方式太多了,可能我们的及时性比不上微博,活跃性比不上贴吧,权威性也比不上南都娱乐。这在同牌市场中就很难脱颖而出。

还是在逐渐摸索中,最终想到做粉丝社群。

《中国青年》:

一般我们看到的平台都是社交属性的,“社群媒体”这个概念怎么解释呢?

刘超:

关于粉丝之间是不是有像朋友一样的“社交”,我问过一个粉丝团长。他反问我:“你和七个男生同时喜欢一个女生的时候,你们会是朋友吗?”我疑惑既然如此,为什么粉丝还要聚集在一起,他告诉我:“明星的爱是唯一的,所以我和他们都是情敌;但我们对明星的爱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要抱团,替他们做更多事。”

这种奇特的心理表现就会衍生出特殊的粉丝文化。社区更多停留在熟人社交,而社群是荣誉感和归属感。

明星与粉丝间的壁垒正在逐渐弱化

《中国青年》:

现在所谓“塔尖”上的粉丝,和过去有什么区别?

刘超:

第一个变化是粉丝越来越主动,艺人不出现,也可以形成群体为艺人做事;第二,粉丝也越来越个性化。过去,粉丝之间会问你喜欢谢霆锋还是周杰伦,跑不出这些人的范围。但现在,很可能一个艺人来,聚集了很多粉丝、付费率非常高,但我们不知道他是谁。根据粉丝监控数据,再去了解他做了什么、有什么作品,反向推导这个人。我经常和别人说,四大天王一统江湖的时代可能不会再出现了。

《中国青年》: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你认为是什么?

刘超:

很多你没有听过的艺人,比如耽美类组合,男男小鲜肉,他们的粉丝量也非常大,这在之前可能是不可想象的。过去没有网剧、网络综艺,都是很正统的东西,塑造出来的偶像也是有限的。但现在的多元化,会造就符合不同粉丝口味的艺人,通过不同的渠道层出不穷。如果你把粉丝群体看成一个版图,它会变得越来越分裂,可能有大块,但小块会越来越多。

《中国青年》:

现在的网红粉丝量也很大,这对粉丝网和粉丝经济而言是否是新的机会?

刘超:

粉丝网需要有自己的定位。一个艺人的平均寿命是3-5年,而网红可能只有3-5个月。我们也分析过网红群体,不排除有些网红已经在进行作品创作,这样他们的知名度会比较持久,但更多的是昙花一现。这时做他的粉丝运营,显然不实际。从经济角度,还是选择有作品、持久度相对较长的艺人更好。

粉丝经济,这个市场足够大

《中国青年》:

粉丝板块的分散,对粉丝经济的盈利方式意味着什么?

刘超:

粉丝和玩游戏很像,核心本质是满足感。当一些人以社群的方式存在,他们就必定遵循二八定律,百分之二十的人决定平台百分之八十的收入。

这时就要思考:1.怎么让这些付费粉丝觉得物超所值,带来倍增的满足感;2. 如何转换不付费用户的价值;3.设计环节,实现愿意花时间的粉丝和愿意花钱的粉丝之间的配合,这时粉丝团真正的良性结构就凸显出来了。

《中国青年》

:你怎么看待阿里星球、音悦台等粉丝平台与粉丝网的竞争关系?

刘超:

我认可高晓松曾经评价的一句话:这个市场足够大。对平台之间的竞争而言,艺人资源的成本和把握用户心理是关键。

我认为粉丝网以后最大的竞争对手可能不是阿里星球和音悦台,真正面对的可能是微博和贴吧。怎么让粉丝既用他又用我,就要进一步分析平台间的差异了。

《中国青年》:

提到平台间的差异,你认为与粉丝经济相关的创业模式有哪几种?

刘超:

我觉得第一种是就粉丝谈粉丝,可能不需要和明星发生直接关系,比如发布明星行程的最新订购、众筹活动发起、应援物售卖等;

第二种是能撬动艺人配合粉丝运营,能达到这个层级的粉丝平台其实不多,主要有阿里星球、音悦台、粉丝网、明星空间等。

在这个基础上,不同平台的创业者有不同的切入点,他们对粉丝需求有不同的理解,就会有人做社交、电商、音乐,为粉丝提供不同的服务。

而未来,这些平台在大环境里竞争的时候,怎么更好地满足粉丝需求,让粉丝在平台停留更久,就是平台的综合实力竞争了。

《中国青年》:

个人而言,你怎么看待粉丝产业未来的变化?

刘超:

如果以韩国的粉丝文化为标杆,是100分,那国内可能只有二十几分。作品和粉丝需求的多元化、各种新兴艺人的兴起和粉丝群体扩大,基本是不可逆的趋势。这个情况下,怎样规范化引导、运营,让粉丝认为在这里能够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这取决于我怎么深入挖掘他们的需求,也要从组织规范化和文化兼容中向韩国看齐。

这个看齐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我也认为,未来不会超过三年,中国的粉丝应援文化可以跟韩国比肩,甚至超过他们。

猜你喜欢

刘超塔尖社群
“塔尖”炼成记
老吴的拉面馆
Theoretical study of novel B-C-O compounds with non-diamond isoelectronic
Removal of GaN film over AlGaN with inductively coupled BCl3/Ar atomic layer etch
征程万里,初心如一
塔尖城堡
社群短命七宗罪
挂在塔尖的云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
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