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阳袪湿药穴位贴敷联合护理干预在阳虚体质调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7-04-20韦衡秋宁余音周艳琼黄为阳张美花

护理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温阳阳虚调理

韦衡秋,宁余音,黄 沂,周艳琼,黄为阳,张美花



温阳袪湿药穴位贴敷联合护理干预在阳虚体质调理中的应用研究

韦衡秋,宁余音,黄 沂,周艳琼,黄为阳,张美花

[目的]探讨温阳袪湿药穴位贴敷联合护理干预在阳虚体质调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9例阳虚体质病人,采用温阳袪湿药物制成贴敷膏,于每年的三伏、三九时节及其前后按规律贴敷5次,连续2年,同时给予饮食、生活起居、体育锻炼、情志调摄指导,然后按照阳虚体质相关条目计算转化分,对干预前后阳虚体质转化分进行自身比较。[结果]病人治疗前阳虚体质转化分为(60.73±12.83)分,2年后其阳虚体质转化分为(48.49±9.21)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袪湿药贴敷联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病人的阳虚体质转化分,纠正阳虚体质的偏颇。

阳虚体质;温阳袪湿;穴位贴敷;三伏;三九;经络学说;护理干预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把药物研末用姜汁、酒、醋、蜂蜜等调制后,在三伏及三九之时敷贴于穴位或者患处(阿是穴)之上,使中药作用于腧穴,通过经络对机体的调整作用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观察发现,穴位贴敷疗法对好发于冬季或冬季加重的慢性疾病疗效良好,部分病人可达到治愈的效果[1-2]。而这类病人大多为素体阳虚、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精神不振的病人。因此,课题组认为穴位贴敷疗法可能通过改善体质而起效,为此,设计了穴位贴敷及起居护理对阳虚体质病人按照阳虚相关条目症状计算转化法,进行干预前后的自身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6月—2013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阳虚体质病人72例,脱漏病例3例,跟踪病例69例,其中男28例,女41例;年龄17岁~75岁(47.83岁±10.57岁)。病例纳入标准:参考王琦等[3]介绍的“9种基本体质类型编制的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全部病例按阳虚体质判定标准的亚量表(见表1)进行量化评分。①原始分:采用简单求和法计算,为各条目分值相加;②转化分数:0分~100 分,转化分数=(原始分-7)/28×100[4]。本研究选择转化分≥50分的病人作为观察对象。排除标准:发热、孕妇、器质性疾病、精神病、贴敷过敏及兼夹其他体质类型者。

表1 阳虚体质判定标准 分

1.2 方法

1.2.1 温阳袪湿膏的制作 采用肉桂、吴茱萸、白附子、白芥子、细辛等温阳袪湿的中药,将其打成细粉,用

塑料袋密封包装成每包500 g备用,用时取药粉适量,用现榨的生姜100%原汁及少量蜂蜜将中药粉调成稠膏状,做成直径约2.0 cm、高约0.5 cm的扁圆形药饼,药饼的干湿度以贴敷时无药汁渗出胶布外为宜。药饼做好后放在不锈钢碗内,不锈钢碗置于另一盛有开水的容器内以加热药饼备用。贴敷敷料为江西3L医用制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粘贴伤口敷料,规格为6 cm×7 cm。

1.2.2 穴位贴敷 选择大椎、至阳、脾俞、肾俞、命门、气海、关元等穴,将药丸对准穴位后用3L粘贴伤口敷料贴敷,贴敷时间为6 h。于每年的三伏、三九时节进行伏前、头伏、中伏、末伏、伏后加强贴敷,贴敷时间在每伏的第1天,连续2年。

1.2.3 护理干预

1.2.3.1 饮食调养 贴敷当天忌食牛羊肉及辛辣、寒凉等刺激性食物,平时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姜、辣椒、花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的食物,少饮绿茶。

1.2.3.2 生活起居 平时注意足下、背部及下腹部的防寒保暖。保持居住环境的空气流通,秋冬要注意保暖,夏季要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可在自然环境下纳凉,但不要睡在穿风的过道及露天空旷之处。

1.2.3.3 体育锻炼 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等。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冬天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雾、大雪及空气污染的环境中锻炼。适当洗桑拿、温泉浴,但时间以比一般人短为宜,并要防止出汗过多。

1.2.3.4 情志调摄 多与别人交谈、沟通,及时消除情绪中的消极因素,平时多听一些激扬、高亢、豪迈的音乐以调动情绪,防止悲忧和惊恐。

1.2.4 疗效判断 贴敷治疗前及2年后进行9种基本体质类型编制的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的阳虚体质亚量表评分,根据亚量表评分情况计算阳虚体质转化分的改善情况。判定标准:转化分≥50 分,判定为“是”阳虚体质;30分~49 分,判定为“倾向是”阳虚体质;<30 分,判定为“否”阳虚体质[5]。

2 结果(见表2)

表2 病人贴敷前后阳虚体质转化分比较

3 讨论

3.1 温阳袪湿药贴敷能提升人体的阳气,降低阳虚体质人群的转化分 阳虚体质为一种常见体质类型,它是形成许多疾病的基础,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叶子怡等[6]通过对不同体质人群的健康评估发现:阳虚体质人群基础代谢、内脏功能较非阳虚体质低[7]。因此,改善阳虚体质对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2年后病人的阳虚体质转化分明显降低(P<0.05),说明温阳袪湿药贴敷能提升人体的阳气,降低阳虚体质人群的转化分。穴位贴敷是中医学中行之有效的疗法,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可激发经气,而且特定的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可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8],调理气机,促进脏腑功能恢复。大椎、至阳因其在背部的上端,为阳中之阳穴,大椎、至阳、命门均为督脉穴,督脉为阳脉之海,其脉入髓,上达清阳之窍,下及元气之根,统摄周身之阳气[9],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大椎穴为手足阳经及督脉的交会穴,为诸阳交会之所,囊括了全身各经之经气[10];至阳为督脉之气达于阳中之阳之处,为阳气之至极[11];命门为“水火之宅”,能引火归源;关元穴为任脉穴位,是中医传统的强壮保健要穴,与足三阴经交会,具有培元固本、温阳补虚之功;气海为“生气之源,聚气之所”,主一身之气机,具有升阳补气、补虚固本之效[12]。脾俞、肾俞均为足太阳膀胱经穴,贴敷该穴位具有温脾补肾、助阳化气、以火补火及温肾助阳之效。

3.2 “伏九”贴敷有助于阳升发 “伏”和“九”皆为四季中比较特殊的时令,属四季气候中变化的转折点和寒热的交替点,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旺的时节,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达到顶峰[13],是恢复人体阳气的最佳时期,而且这时人体皮肤血液循环旺盛,汗腺及毛细血管普遍开放,经络腧穴更为敏感,所贴药物吸收快,可通贯气血,激发经气,提升体内阳气,以达到助阳克寒、驱散体内寒凝之气。这对调理阳虚体质具有较好的作用。而“三九”是一年之中最冷之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毛孔闭塞,在三九至寒至冷之时进行贴敷可促血脉运行、疏通经络、温中散寒,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温阳袪湿药能助长人体的阳气 肉桂、吴茱萸、白附子、白芥子、细辛为温阳、袪湿、芳香走窜药,具有温阳通络、补肾培元、温中散寒之功效[14]。而且“辛味能散能行”,具有发散风寒、窜通开滞的功效,以鲜姜汁为引,使药性透过皮肤渗入脉络发挥药性,助长人体的阳气,驱逐寒邪。

3.4 体质调养能使体质向好的方面转化 疾病因素、运动习惯、饮食因素、性格因素等是阳虚体质的主要影响因素[15],因此,阳虚体质的人应该针对这些原因进行调理。饮食调理可改变阳气不足,常食甘温益气之品是阳虚体质的有效干预方法[6]。“动能生阳”,适当运动达到舒经活络、强筋壮骨、增强体质的功效。注意生活起居调理,可免受外邪侵袭,防止疾患,达到护卫阳气的目的。情志护理可条畅情志,振奋精神,有助阳气的升发。

4 小结

本研究应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的阳虚体质亚量表进行评分,研究结果表明:穴位贴敷及护理干预对阳虚体质有较强的调理作用。但本研究尚缺乏大样本的研究,今后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 潘东洪,吕艳,王伟,等.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拔罐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13,23(8A):2350-2351.

[2] 何丽,郭秀君,严鑫,等.不同时长穴位贴敷对肺肾气虚型稳定期COPD病人肺功能和临床症状积分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26(5B):1727-1730.

[3] 王琦,朱燕波,薛禾生,等.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2-14.

[4] 王琦,姚实林,董静,等.阳虚体质者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变化[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12):1226-1232.

[5] 任小娟,王琦.应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进行个体化健康管理研究初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23(9):580-581.

[6] 叶子怡,欧碧阳,林嬿钊,等.阳虚体质人群的健康评测特点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7(4):411-413.

[7] 赵智强,商庆新.从中医阳虚探讨亚健康状态[J].山东中医杂志,2016(5):371-372;380.

[8] 张树娟,王芳,李敏,等. 运用子午流注法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肾病蛋白尿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4,28(9B):3295-3296.

[9] 李晓泓,李辉,翟景惠.大椎穴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概况[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2-343.

[10] 孙亚娟.温针灸大椎、命门治阳虚症3例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2):83.

[11] 孔莹,周猜,曾白玉.浅谈至阳穴治疗胸痹[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6):58.

[12] 王维,李荣亨.针灸关元、气海穴对气虚证小鼠耐疲劳能力与免疫指标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0):1433-1434.

[13] 梁文旺.三伏贴、三九贴治疗原理剖析[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3):85-86.

[14] 宁余音,韦衡秋,黄沂,等. 温阳驱寒天灸法治疗老年失眠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8(4):15-17.

[15] 朱燕波,王琦,姚实林.中医阳虚质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医杂志,2007,48(12):1113-1115.

(本文编辑张建华)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yang diuresis drugs acupoint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Yang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regulation

Wei Hengqiu,Ning Yuyin,Huang Yi,et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xi 530023 China)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科技专项任务,编号:GZBZ14-01。

韦衡秋,主任护师,本科,单位:530023,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宁余音(通讯作者)、黄沂、周艳琼、黄为阳、张美花单位:530023,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R248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7.12.032

1009-6493(2017)12-1506-03

2016-07-16;

2017-03-20)

引用信息 韦衡秋,宁余音,黄沂,等.微课程在《儿科护理学》实训课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12):1506-1508.

猜你喜欢

温阳阳虚调理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阳虚质备孕女性针灸调体的古代文献研究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流翔高钙系列肥 我能土壤调理剂
调理聚合物组合在洗发水中的应用
秋季蛋鸡 抓好调理
藿芪温阳丸醇提部分提取工艺的优化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吴氏温阳助减汤治疗甲减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血淤型冠心病的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