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信息技术在我国医学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趋势分析

2017-04-20王兰兰

护理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慢性病论文期刊

王兰兰,李 瑶,肖 倩



新媒体信息技术在我国医学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趋势分析

王兰兰,李 瑶,肖 倩

[目的]分析新媒体技术在我国医学健康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趋势,为今后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在“题名”字段和“关键字”字段分别检索“健康教育”,发表时间限定在200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从中筛选出采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健康教育的有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658篇文献,分别发表在193种期刊上,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近8年相关研究报道增加迅速;作者来自227个单位,以临床医疗机构为主,占69.6%;文献以科研论文为主(68.5%),其次为经验介绍、综述、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研究对象以慢性病病人居多,占42.3%;媒体类型以网络媒体和手机/通讯媒体为主,占63.5%;文献以中文引文为主,占63.5%;论文被引10次及以上者共71篇,占10.8%;最高被引频次33次;32篇论文有基金资助,占4.9%。[结论]新媒体技术在我国医学健康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受到关注和重视,但需要根据目标人群特点和需求,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发恰当的、有针对性、可持续使用的健康教育平台,同时需要增加经费投入,促进新媒体技术在我国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新媒体;信息技术;健康教育;文献计量学;应用

“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能够使传播信息大为扩展、传播速度加快、传播方式丰富,与传统媒体迥异的新型媒体[1]。相对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而言,新媒体以网络媒体为代表,跨越了时间和地域限制,传播形式主要表现为数字化、移动化、人性化和互动化[2]。新媒体具有5 个构成要素: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信息呈现的方式是多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边界不断变化并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不断变化,新媒体的形式主要包括移动通讯类、互联网类、新电视技术等[3]。新媒体具有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全球传播等优势,已被应用到我国健康教育中。为了解新媒体信息技术在我国医学健康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趋势,现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2000年—2015年发表的有关新媒体信息技术在我国医学健康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并为今后我国健康教育中新媒体技术应用的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

1 方法

1.1 文献检索与筛选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在“题名”字段和“关键字”字段分别检索“健康教育”,发表时间限定在200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从中筛选出采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健康教育的文献共658篇进行计量学分析。

1.2 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文献信息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文献内容,应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收集两大类文献信息。①文献基本情况:包括文题、文献第一作者发表期刊、发表年份、文献类型、引文情况、被引频次、基金来源等;②文献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对象、媒体类型等。对以上指标进行界定和编码,对每一篇文献进行评阅并摘取以上信息,录入相应的文字或代码。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Excel软件对检出文献从发表年代、著者、著者单位、发表期刊、研究对象、媒体类型、引文情况、被引情况、基金资助情况等方面进行计量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分布 658篇文献来源于193种期刊,期刊分布相对比较分散,平均发文量3.4篇。其中发文5篇以上的期刊有8种,分别是:《中国健康教育》32篇,《护理学杂志》10篇,《中国妇幼保健》9篇,《护理学报》8篇,《中国全科医学》8篇,《中国学校卫生》8篇,《中华护理杂志》7篇,《齐鲁护理杂志》5篇。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近8年相关的研究报道增加迅速。2008年—2015年共发表556篇,占总发文数量的84.5%,具体趋势见图1。

图1 应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医学健康教育的文献数量年度变化趋势

2.2 作者分布 658篇文献共涉及作者1 393人,以第一作者发文3篇以上者9人,发文数量最多者5篇。有396篇论文为2名或多名作者共同完成,合作率为60.2%,篇均作者数量为2.12人。作者来自227个单位,以临床医疗机构为主(69.6%),但单位分布较分散,平均每家单位发文2.9篇。这些文献分别由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作者完成,按地区发文数量,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广东省(48篇)、四川省(42篇)、北京市(38篇)、浙江省(35篇)、上海市(32篇)。

2.3 论文类型 658篇文献中,以科研论文数量居多,具体见表1。

表1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医学健康教育论文所属类型(n=658)

2.4 研究对象 658篇文献中,有明确研究对象者527篇,其中针对慢性病病人的研究居多,具体见表2。

表2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医学健康教育论文研究对象(n=527)

2.5 媒体类型 文献中涉及的新媒体类型主要包括网络媒体(如博客/微博等,占41.9%)、手机/通讯媒体(如短信/微信/QQ/飞信等,占21.6%)、医院或社区开发的交互平台/信息系统(14.9%)、数字化报纸(8.6%)/期刊(7.3%)/广播(3.1%)等,具体见图2。

图2 媒体类型分布

2.6 引文、论文被引频次与基金资助情况 658篇文献中共引文4561条,其中中文引文2896条(63.5%),外文引文1 665条(36.5%)。论文被引10次及以上者共71篇(10.8%),最高被引频次33次,居于前10位的高被引文章见表3。有32篇(4.9%)论文受到基金资助,其中国家级科学基金资助5篇,省市级研究基金资助23篇,4篇为局级及以下。

表3 被引频次居于前10位的健康教育文献

3 讨论

文献计量法是以各种文献外部特征为研究对象的一种量化分析方法,主要通过研究文献情报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采用数学与统计学方法来描述、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4]。在几十年的发展中,文献计量法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内容包括作者分布规律、文献分散增长规律、引文分析等[4]。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逐年增加。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回顾了有关新媒体技术在我国医学健康教育领域中应用情况和发展规律。

3.1 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新媒体技术逐渐彰显出优势 从发文数量看,我国健康教育中应用新媒体技术的相关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在2008年—2015年的研究报道增加迅速。这8年发文数量占总发文数量的84.5%,2014年、2015年的年发文量均在100篇以上,这与我国信息化发展趋势相吻合。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健康教育工作者开始尝试利用新媒体信息技术来促进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新媒体技术在我国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研究也越来越被重视。新媒体技术相比传统媒体,具有明显的优势:它将平面媒体信息获取的枯燥性、延迟性、非互动性等不足的方面整合,运用数字技术、无线技术和互联网三方面改善了健康教育受众群体对于信息量冗杂的劣势,使得信息在保证量的基础上能使多个受众群体得到及时的沟通反馈,更大限度地清除了信息的冗余[5]。新媒体技术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健康教育领域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2 研究核心群体虽显雏形,但优势研究力量尚未形成 统计结果显示:658篇相关论文发表在193种期刊上,文献的期刊分布相对比较分散;作者来自227个单位,以临床医疗机构为主(占69.6%),但单位分布较分散。期刊和作者分布的分散说明新媒体技术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多数学者已意识到新媒体技术在健康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某学术专业领域的研究要形成核心,有两个重要条件:①开辟一个持久、稳定的论坛;②形成一个较“权威”的多产作者群体[6]。本研究中发文5篇以上的期刊有8种,可视为研究新媒体在健康教育中应用的雏形期刊群,但雏形期刊群中刊登的文章占总体文章的比例相对较少。目前尚没有专门的期刊或专著对此方面有特别深入的研究,也没有权威作者群体,同时研究力度也不够,未来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和更多专业机构的投入,需要从事信息技术方面的人员在专业技术方面增加研究力度和深度,为医护工作者提供技术支持。今后在健康教育中新媒体技术应用方面,百花齐放的同时,也需要一些机构和研究学者集中优势,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开发更多、更好的信息化产品,以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

3.3 新媒体技术更多地应用于慢性病病人的健康教育中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在医疗服务中所占比重不断攀升,正在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个人健康管理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重视,相关指导部门已明确将慢性病防控信息化融入卫生信息化建设。如何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病人为中心,高效整合医疗服务资源,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创新慢性病健康管理体系,提高慢性病监测与信息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中国当前慢性病管控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很多医护人员不断尝试采用信息技术来推进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研究发现:应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对慢性病病人的健康教育的文献相对较多[7-8],这与国内信息化发展趋势及慢性病健康教育有关。未来将建立一体化的慢性病管理健康档案信息化平台,将综合医疗机构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和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链接,逐步实现慢性病病人的诊疗、健康档案等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体系,以健康档案为中心,集社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指导于一体,动态、互动、连续、有效地对慢性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和管理。

3.4 新媒体类型以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应用较多见 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两种类型占新媒体的比例达到了63.5%,说明这两种新媒体类型易被医护人员接受和使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机构利用门户网站开展健康知识传播,医生积极运用博客、微博等互联网平台传播健康知识,极大地拓展了健康传播的内涵[9-12]。微博等自媒体为传播健康知识提供了一个亲密的、互动的、平等的交流平台[13-14],用户对健康教育内容进行相互转发,如同人际传播,有助于扩大健康传播的效果。而手机媒体在未来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首次超过5亿人,成为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的功能日趋丰富,高度集成了多媒体与掌上电脑功能,包括视频、语音、图像、文本等多种内容呈现形式,为开展健康传播提供了优质的平台。此外,手机新媒体有其他媒体无法抗衡的优势,可以实现点对点传播,直接服务于目标人群。利用手机进行卫生科普传播最常见的形式是手机短信、微信、飞信、QQ、手机报等,不仅使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免费接受健康教育和公共卫生服务,还可利用手机短信或微信反馈,与居民产生互动。手机媒体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传播中的应用,将有力助推健康教育与健康传播行业的发展与升级[5,15]。

3.5 国外研究成果引用有限、研究经费不足,或将限制研究的深入 引文是论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期刊论文理论来源和作者吸收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体现[6],可以反映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经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学者对中文文献的引用比例较高,而对外文文献的引用比例较低,说明国外应用研究方面的成果尚未被我国学者充分借鉴、利用,可能会限制研究内容的深入,导致思维局限。美国等国家信息化起步较早,在医疗、护理领域运用新媒体技术也更为成熟,如能更好地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启发思路,开发更适合中国的健康教育信息平台。另外,本研究也发现,仅有少量文献受课题基金资助,缺少研究经费的资助,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研究的深度和研究手段的选择。

4 小结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信息技术的普及,在继续加大慢性病健康教育信息化平台开发的同时,也需带动医疗、护理各个领域健康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发展。医护人员在加强新媒体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独特优势,让健康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触手可及,真正实现动态、可视化、延续性的健康教育,从临床延伸到社区和家庭,更好地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进而促进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和发展。

[1] 尹韵公,刘瑞生.中国媒体发展报告(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13.

[2] 王艳,谢丹.新形势下运用新媒体开展公共卫生传播的探讨[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3(1):65-67.

[3] 李莉,田凤华,唐芹,等.新媒体在健康科普传播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2):188-189.

[4] 郑文晖.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06,25(5):31-33.

[5] 李春玉,王克芳.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43-56.

[6] 肖倩,吴瑛,王艳玲,等.1991年—2010年我国误吸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9A):2392-2394.

[7] 王萍,赵玉香.新媒体联动服务在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评价[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5(3):212-214.

[8] 侯刚.新媒体视阈下医院慢性病健康教育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28):112-113.

[9] 胡洋, 刘秀荣, 魏娜,等. 北京健康教育工作者微博等新媒体使用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7):641-642;645.

[10] 郑世超,倪洪珍,顾文英.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下的上海市某三甲医院网站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4,27(7):55-58.

[11] 张明娟,张超英,段宗明,等.新媒体的特点及其在医学教育中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4):164-168.

[12] 冯竞.浅析健康传播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汇互补[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1):88-90.

[13] 白雨可,穆红,肖倩.骨科病人对健康类手机应用程序应用及其需求情况调查[J].护理研究,2016,30(10):3688-3692.

[14] 蔡耀婷,李芸.智能手机在个人医疗健康管理服务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J].护理研究,2016,30(5A):1549-1552.

[15] 钟微, 黄佩贞, 张弛,等.手机新媒体在健康传播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8):807-809.

(本文编辑张建华)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trend of new med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med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China

Wang Lanlan,Li Yao,Xiao Qian
(Nursing College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69 China)

首都医科大学第二课堂项目,编号:drkt2014099。

王兰兰,本科在读,单位:100069,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李瑶、肖倩(通讯作者)单位:100069,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R47-05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12.022

1009-6493(2017)12-1481-04

2016-02-02;

2017-01-30)

引用信息 王兰兰,李瑶,肖倩.新媒体信息技术在我国医学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趋势分析[J].护理研究,2017,31(12):1481-1484.

猜你喜欢

慢性病论文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期刊问答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