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中小学寄宿制学生管理分析

2017-04-20詹国全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寄宿制学生管理影响因素

詹国全

【摘 要】本文从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发展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详细梳理了当前少数民族寄宿制中小学生管理状况,进而探讨了少数民族中小学寄宿制学生管理要重视的若干环节。旨在推动少数民族中小学寄宿制学生管理更科学、更高效。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小学;寄宿制;学生管理;影响因素;重视环节

一、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发展的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受教育适龄学生入学率不断提高,寄宿制学生人数和规模也在增加。寄宿制学校在整合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等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少数民族地区的寄宿制学校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寄宿制学校在软硬件建设方面仍存在差距,收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制约了其发展。

首先,资金支持有限。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时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学校的硬件水平不高,诸如多媒体教具、电脑等人均比较低。其次寄宿制学校在食堂、宿舍、图书室等场地建设上需要更多的资金,但地方财政资金有限,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校园硬件设施水平有待提升。

其次,社会历史原因使制度设计存在问题。在长久的城乡二元制结构面前,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起步晚,发展速度慢。在一个阶段里学校建制定位不明确,少数民族地区集中力量建设示范学校,忽视了其他寄宿制学校的发展。这样的设计缺陷导致当前寄宿制学校在夹缝中发展,缺少政策支持。

再次,优秀教师的缺口大。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收入低、工作之余休闲生活乏味、晋升空间小等问题使优秀教师不愿意到少数民族寄宿制学校里任教。上级教育部门面对此窘境也是在各个学校中进行教师轮岗和借调,以缓解教师不足的情况。导致语数外等主干课程教师勉强能胜任,而音体美等素质教育课程出现教师短缺的情况。教师专业素质低、优秀教师人员少等情况制约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和管理。

最后,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管理手段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第一,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字的传承困难。由于采用统编教材,以普通话和汉字为普及性教育,使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认识不足,保护不够,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濒临绝境。第二,学生管理安全问题凸显。为了实现学生集中管理,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许多乡办、村办中小学撤销,而集中在一所學校。一方面使周末回家的学生路途艰难,安全问题增加。另一方面寄宿制学校学生人数多,教师配置少,安全管理难度加大,打架斗殴等情况时有发生。

二、少数民族寄宿制中小学生的状况

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少数民族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经验,总结出当前少数民族寄宿制中小学生管理的状况。

首先,学生适应能力不高,管理投入时间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寄宿制学生大多是周边农村的儿童,长期无拘无束的生活使其难以适应学校严格的管理。导致其适应期、过渡期时间长,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引导。

其次,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基础薄弱。寄宿制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是家长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将其安排入校学习,对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稍有不顺利就以退学来威胁学校,使学校对寄宿制学生的管理基础薄弱,不仅要传道受业,还要向其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性,使工作量进一步加大。

再次,学习成绩差使学生出现厌学情绪,管理难度大。寄宿制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由于强制性有限,使其主动学习能力差,厌学情绪增加,对学习产生排斥。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学生更加不愿意学习,甚至对老师产生抵触感。老师在管理时由于人手少,时间少等制约,使管理难度增大。

最后,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差,使管理需要面面俱到。寄宿制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经验少、年纪小等因素,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问题较大。例如洗衣服、刷碗等常常是以打水仗结束。而中小学生又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自控力差,往往表现得易怒、冲动。在这种状况下,寄宿制学生管理需要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疏导,使管理难度和强度更大。

三、少数民族中小学寄宿制学生管理要重视的环节

1.寄宿制中小学教师应认真辅导,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寄宿制学生管理最核心的问题是教学问题。一方面要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普及普通话,应用普通话,另一方面又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语言和文字的保护与传承。但终究还是要提升其普通话水平,因为在教学和师生交流中应用得还是普通话。同时,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差、厌学等情况,老师要耐心辅导,决不放弃一个学生。

2.要体现班主任的“严父、慈母”形象

班主任是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寄宿制学生管理的直接践行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更是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媒介。所以,班主任管理需要狠下功夫,使班主任成为寄宿制学生的“严父、慈母”。“严父”是管理严格,从学习、生活、心理等各个方面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并管理学生严格遵守,锻炼其意志品质和吃苦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上努力、生活中精细、心理上健康。“慈母”是指用母亲般的关怀让学生感到温暖。寄宿制学生远离家人,长期缺失家庭的关爱,所以班主任要春风化雨,用细微的情绪和情感去感染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对学校和班主任有依赖感和认同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中。

3.主动申请“助学”,弥补经济困难

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由于自身可利用资金少,校园建设较之发达地区差距大。所以需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学校要多元化筹资,与当地企业联系,以赞助、公益捐助等形式搞好学校软硬件建设。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生活费筹集困难等问题,可以通过设立“助学金”制度帮助无力承担费用的家庭和学生。在“助学金”制度中要坚决杜绝“助而不学”的情况发生,使学生在学校学的快乐、生活得开心。

4.强化少数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面对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教师配置不足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第一,城市学校优秀教师的入驻。教育主管部门将城市学校与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结成帮扶对子,让双方学校的教师互换角色,让优秀教师参与寄宿制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让寄宿制学校教师去城市学校学习经验。这种长效机制的建立能够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教师水平,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同时还可以在寄宿制学校里设立专门的生活老师,协助班主任进行管理。

第二,培训、晋升通道的扩展。加大对寄宿制学校老师的专业培训,使其专业素养更高,师德更浓厚,责任心更强。同时,教师晋升通道的扩展使教师有机会去高等学府进修、参与评职称等机会,增加教师的荣誉感。相应的收入也会增加,缓解教师自身的压力。使其能更好地投入到学生管理中。

第三,标准化考核制度。针对寄宿制学生管理,学校可以指定标准化考核量表,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使管理效果落到实处。使学生在教师教学、管理的标准化进程中实现质的飞跃。

四、总结

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寄宿制学校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对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不容忽视地是少数民族寄宿制中小学在学校建设和学生管理方面还存在相对的困境。所以对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寄宿制学生的管理要从资金、教师、自身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切实保证少数民族学生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彭晓祎,吴超楠,向甜甜.关于民族地区寄宿制小学的现状研究——以湖北省利川市S乡为例[J].管理学家,2014(17).

[2]群增.发展寄宿制民族小学的思考解析[J].教育,2016(9).

[3]刀登.浅谈民族寄宿制学校的高效管理[J].小作家选刊,2016(15).

猜你喜欢

寄宿制学生管理影响因素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