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熟国际航运中心的经验对建设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启示

2017-04-19吴国强

珠江水运 2017年6期
关键词:启示特点经验

吴国强

摘 要:目前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硬件建设已经基本达到了国际航运中心的要求,但是与世界上老牌的成熟的航运中心相比较,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介绍了伦敦、鹿特丹、新加坡这三个有代表性的航运中心的特点,并分析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存在的差距,提出在推进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关键词: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 经验 特点 启示

1.引言

所谓国际航运中心并没有唯一的、固定的或为所有人接受的定义,但大多数人公认具有以下特点:以国际航运为核心,在国际性区域范围内处于航运中心枢纽地位,能带动相关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升相关产业布局,达到最佳资源配置的城市。

天津市2009年8月发布了《天津滨海新区关于加快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提出建设以自由贸易港区为核心功能区的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交易活跃、国际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国际航运物流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国务院2011年批准了《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目的是通过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促进天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从而带动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经济振興,最终实现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互动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

在中国北方天津是最大的沿海城市与传统工业城市,辖区内的滨海新区是中国继深圳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有一块重点开发开放的地区。根据统计,在2007年开港以后至2016年前,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1860万标箱,吸引中外企业6968家进驻注册,已呈现航运物流要素汇聚、国际商贸企业云集、高端产业相继落户的良好发展态势。

2.成熟国际航运中心的特点

目前全世界国际航运中心中已较成熟的有伦敦、新加坡、香港、鹿特丹、纽约等,按照功能形态分伦敦属于市场交易和提供航运服务为主的类型、鹿特丹和纽约属于腹地货物集散为主的类型、香港和新加坡属于国际货物中转为主的类型,下面以伦敦、鹿特丹和新加坡为例分析一下各自的特点。

2.1伦敦航运中心

伦敦国际航运中心模式的形成与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有关,由于亚洲的经济持续发展和贸易快速增长,导致出现了一批新的航运中心,如汉堡、鹿特丹、新加坡、香港、上海、釜山等。伦敦航运中心的市场航运量在下降(如表1),2016年伦敦港的货物吞吐量不及宁波-舟山港的5.4%,排名已经落到世界30位以后了,集装箱吞吐量徘徊在世界25-30位。

虽然伦敦航运量出现衰退,但目前伦敦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航运服务供应商,具有几千家各类航运服务企业,在软实力方面依然占据强有力的垄断地位。比如伦敦依然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信息枢纽、航运融资及海上保险中心、拥有世界上最重要的航运交易所、官方和非官方国际海事机构的集聚地、世界国际海事法律服务中心等,使其牢牢占据了国际航运中心的统治地位。

截至2014年,作为老牌航运中心,伦敦航运服务业高度发达,伦敦可提供的部分航运服务类型有航运交易、船舶融资、保险承保、保险保赔、劳埃德船级社、邮船租赁、干散货船租赁、二手船租赁等,所占国际市场份额分别为51.2%、18.2%、12.3%、77.5%、21%、33%、28.2%、36%。伦敦航运服务功能齐全,航运要素聚集,使其依然是唯一依托航运服务确立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港口城市。

2.2鹿特丹航运中心的特点

鹿特丹港靠不断地扩大其经济腹地及发达的集疏运网络发展成为世界上主要的集装箱港口,不仅仅是荷兰的国际商业贸易门户,而且还是通往整个欧洲的物资流通基地,为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美国向欧洲出口43%的货物、日本向西欧出口34%的货物都要经过鹿特丹港中转,甚至德国经鹿特丹的货物量超过德国国内港口的总吞吐量,实现2016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240万标箱。2016年鹿特丹港的货物吞吐量为4.61亿吨,排世界第9位,鹿特丹已成为腹地型国际航运中心。

2.3新加坡航运中心的特点

目前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如图2是2016年世界十大集装箱吞吐量排名),是一个以海外腹地作为其主要的经济腹地,由于本身经济腹地很小,自身的贸易运输量不大,所以主要为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货物服务。

新加坡实施世界上最为开放的自由贸易政策,并具有以下特点:具备大型的机械设备、先进管理技术、高素质的人才和拥有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并且突出转口贸易及其中转运输,使其成为亚洲新兴的国际航运中心。

3.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现状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在天津港建设、集疏运方式、航运中心软环境、邮轮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世界著名的国际航运中心城市等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3.1港口建设方面

经过设计开发,天津港建设了南港、临港经济区,使建设布局得到了优化,从而大大缓解了天津港集疏运压力;升级改造了改造了30万吨级专业的矿石码头、30万吨级的原油码头、30万吨级的航道、神华天津港煤码头二期等港口基础设施;经过建设,提升了港口生产作业能力,比如2016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已达5.50亿吨,集装箱1450万标箱;经过建设,加快了内陆无水港的建设,比如已完成25个内陆无水港、完善了无水港网络。

但是,天津港与世界上著名的国际航运枢纽港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比如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客货运载能力逐渐提高,班轮航线设计有待加强,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需要进一步扩大等。

3.2集疏运方式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天津港集疏运体系的建设有了很大的突破,有效促进了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比如通过新建、改造及拓宽部分高速公路和普通道路,大大拓展了天津港集疏运范围。至“十二五”末,公路集疏运能力已经由原来的3.1亿吨提高到了4.2亿吨,其中包括高速公路3亿t,普通公路1.2亿t,这样就有效解决了港口集疏运需求;通过调整铁路路线,使部分铁路集疏港能力不足、货运铁路穿越城区等问题得到了解决。通过建设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二号航站楼、京津城际机场直达专线,使得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到3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能力达到110万吨/年,天津机场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大型门户枢纽机场。

但是,天津港集疏运体系仍然存在着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集疏运方式过于单一,主要依靠公路运送,而铁路运能严重不足,数据显示为铁路运能只占17%,管道占10%,公路达到了70%。这种港口集疏运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易导致集疏运的不稳定。其次,天津港的硬件指标包括港口条件、设施和吞吐量等已接近甚至达到了国际航运中心的规模与要求,但在航运产业和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与较发达的国际航运中心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3.3航运中心软环境

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在硬件方面已基本具备了国际航运中心的属性,但是在软件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在船舶管理、国际航运经纪、国际海事法律和仲裁、国际航运金融、国际航运保险以及航运咨询与研究等方面服务水平与世界成熟的航运中心相比较相差很远,主要原因是高端人才匮乏,缺少同时懂得航海业务、国际航运市场经济、海事法律和国际惯例的复合型航运高端人才。

3.4邮轮产业发展

目前,天津港的邮轮码头可停靠目前世界上最大的22万吨豪华邮轮,可达年接待游客能力达50万人次,吸引了许多国际著名的超级邮轮停靠过天津港,可谓是我国接待国际邮轮最频繁的港口之一,所以天津港已具备接纳国际邮轮停靠的条件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发展邮轮产业完善了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硬件设施、丰富了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内涵、提升了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软实力、提高天津港的世界知名度。但是邮轮产業协调机制还存在很大不足、天津邮轮产业世界影响力不足、配套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等。

4.建设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从经验中得到的启示

第一,充分发挥天津广阔腹地的作用,完善集疏运体系,推进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天津内陆腹地广阔,包括京津两大直辖市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2个省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51%,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国家京津冀一体化方案的建设实施,在经济、金融、交通运输、信息通信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借助这一利好政策,同时为了增大天津港与腹地的联系,可新建铁路,实现港口与腹地的快速连接,为货物的疏散和聚集提供必要的转移方式,同时减少过于依赖公路的弊端。另外可以多采用专线方式,提高集疏运体系的效率。

第二,配合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思路,提高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中转能力

为了衔接好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将天津口岸的陆桥运输服务沿“丝绸之路经济带”拓展至欧洲地区,可以打通从天津经蒙古国至俄罗斯、东欧国家沿线地区的大陆桥运输通道,实现新亚欧大陆桥运输通道与天津港高效连接。将天津港打造成日本、韩国同欧洲贸易往来的中转站,打造成“一路一带”双向开放式桥头堡,充分发挥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中转作用。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中转货物,可以学习新加坡、香港航运中心的经验,实施非常开放的自由贸易政策,吸引更多的贸易量;建设专门的集装箱码头、港口设立专门的集装箱泊位、引进先进的港口装卸机械,提高货物的转运速度;推进金融衍生品交易试点、为有离岸业务需求的企业开设离岸账户等措施推进天津金融中心的建设;

第三,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的建设是最重要的一环

伦敦、鹿特丹、新加坡在航运中心软环境方面的建设经验是学习的榜样,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航运软环境建设对提升其的综合竞争力起着关键性作用。首先,实施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国际航运企业、金融和保险机构到天津设立分支,鼓励国内各承接金融、法律、保险的机构开展航运方面的业务。还有就是建立健全国内航运法律服务市场,吸引来自世界各国高水平的航运法律服务,使其法律环境、公正的执法及政务管理体系初步形成,从而保证各种纠纷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和合理的解决。再有就是创造优良的条件吸引更多优秀的服务于航运的人才,关键是既懂得海事,又懂得金融和保险的复合型人才;鼓励天津市相关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符合航运金融保险行业需要的复合型航运人才。

参考文献:

[1]高伟凯.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趋势与实证研究[J].经济全球化,2012(07).

[2]李光春.多重国家战略背景下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定位与实现路径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6(06).

[3]方砚.国际航运中心对比研究初探--以伦敦、鹿特丹、新加坡、上海为例[J].中国水运,2016(02).

[4]张丽.伦敦发展国际航运中心的经验及启示[J].港口经济,2008(09).

[5]董岗.伦敦国际航运中心和英国航运业的动态演变规律研究[J].水运工程,2009(12).

[6]董岗、汪传旭.伦敦国际航运中心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借鉴及对上海的启示[J].科学发展,2012(05).

[7]邓珊.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法律服务体系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2(11).

[8]郭湖斌.新加坡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经验借鉴与启示[J].物流科技,2013(06).

[9]郭永清.从航运业的发展规律解读“国际航运中心”的内涵[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8).

猜你喜欢

启示特点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