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等故事掉落,或飞驰而过

2017-04-19黄昱宁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三岔口大都市镜像

你的人生经验文学经验已经替你准备好了一切。故事是头上的苹果或者奔跑的兔子,你只不过需要坐下来,等第一个句子掉下来,或者从眼前飞驰而过。

对于《呼叫转移》而言,“苹果”是一条电信诈骗新闻,“兔子”是我当时正在重读的田纳西·威廉斯的剧本《欲望号街车》。“电击”的结果,是我打算虚构一个与我的生活拉开距离的人物——距离越远越好。男性,从县城、省城到国际大都市,他比我年轻,比我更具有在城市阶梯上攀登的动力。我不会开车,他干的是代驾;故事从他构思电信诈骗开始,而我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正面遭遇过一场诈骗。

起初举步维艰。我一度纠结于细节的真实性,我担心我叙述的口吻太知识分子,几乎每前进一段都要从那些看来的、听来的材料里寻找可以支撑叙述的根据。我从照片里寻找那个想象中的县城的图像,在公交车上偷听一对外乡情侣的对话,看着女人的眼睛里渐渐积满泪水——直到我坐过站。然而叙述的速度渐渐快起来,快到我无法停下来考究每个句子的来历,但故事也渐渐生出某种我一直在等待的、荒诞的力量。这种力量在《三岔口》里爆发于一个奇怪的阳台,到了《呼叫转移》中,就从骗子踏进戏剧学院的第一步开始。

让我兴奋的是,一旦进入陌生人的生活,一旦把自己想象成闯入者,我确实获得了新的视角。那些我熟悉的场景和人物——杂志社、剧院、女文青、男导演,那个看起来秩序井然的世界——都像是被卷入陌生的能量场,被搅动成另一种形状。故事的发展甚至重新定义了“欺骗”这个词本身。出场不多的李波扬是个很有趣的人物,他常常三言两语就揭掉层层包装,露出单薄而惨淡的城市欲望结构。他让男主人公“闭上眼睛使劲想”,想象“整个世界的钱其实是连在一起的,只不过暂时分在不同的口袋里”。在男主人公眼里,李波扬在县城翻修的红砖房是他自己的“华尔街”;对于机警的读者而言,这是大都市的一个逼真的镜像。

找到“镜像”的感觉之后,我等于卸掉了笔端的重负。镜像的真实性是相对的,它遵循的心理逻辑要比生活逻辑更严格。

这个喜欢把自己当成另一个人的骗子怀着好奇心窥探别人的世界,然后把自己绕了进去。一个骗子的内心世界究竟有没有可能如此丰富,如此感伤?这取决于你究竟把他当成一张标签,还是一个人,甚或是人的总和。

黄昱宁,女,1975年生于上海。作家,翻译家,

上海译文出版社编审。译著逾200万字,

包括伊恩·麦克尤恩的《甜牙》《追日》《在切瑟尔海滩上》,

亨利·詹姆斯的《螺丝在拧紧》,

菲茨杰拉德的《崩溃》,赛珍珠的《庭院中的女人》,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捕鼠器》,

比爾·布莱森的《小不列颠札记》,扎迪·史密斯的《使馆楼》等,

其中《甜牙》于2016年获春风悦读盛典年度金翻译家奖。

著有随笔评论集《女人一思考,上帝也疯狂》

《一个人的城堡》《梦见舒伯特的狗》

《阴性阅读,阳性写作》《变形记》等。

2015年,转向虚构写作,中篇小说《三岔口》《呼叫转移》,

短篇小说《幸福触手可及》

《千里走单骑》等分别发表于《人民文学》

《上海文学》和《长江文艺》等,

中短篇小说集在筹备中。

猜你喜欢

三岔口大都市镜像
Battle for Bohemia
BATTLE FOR BOHEMIA
2020国际大都市数学奥林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