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与预警模型研究

2017-04-18余发有

价值工程 2017年11期
关键词:犯罪心理心理健康大学生

余发有

摘要:本研究以当代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犯罪心理为切入点,通过查阅文献、案例分析和调查研究,梳理近年来发生的大学生犯罪事件中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应激压力、人际关系、家庭成长背景等心理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教育系统和预警模型。

Abstract: In order to research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criminal mentality, standing on the criminal psychology theory, this study uses literature survey, case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to describe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iminal such as: personality, stres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family background. And on this basis, the study establishes college students' crime prevention education system and college students' criminal forewarning model.

关键词:犯罪心理;大学生;心理健康

Key words: criminal mentality;college student;mental health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1-0183-03

1 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时期,经济蓬勃发展,各种文化和思潮相互交织,处在心理成长期的大学生很容易在多元价值标准中失去理智判断,走上犯罪道路。据有关部门统计,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大学生犯罪范围逐渐扩大到涉及政治、经济、刑事等各个方面,恶性事件频次增加,犯罪多因社会关系处理不当,寝室成为犯罪的高发区,犯罪中呈现高智能化等特征[1]。对于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解决很多现实问题。首先对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研究解释了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动因,高校学生管理对大学生犯罪心理动因的准确把握就能及时地预防、发现、处理大学生犯罪,为维护大学校园的平安和稳定有重大意义。其次,为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做好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大有助益,对当代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2,3]。大学生犯罪心理研究作为大学生心理研究的一个部分,有助于我们从特殊看一般,从理论上补充了大学生心理规律的研究,也为更为普遍意义上的司法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目前,大部分研究者都是从思政角度强调对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学校教育,而真正以大学生为对象的犯罪心理干预的实证研究目前并不多,主要从自我疏导、人格矫正和团体辅导三个方面展开,但不够深入。从已有的研究看出,国内学者对大学生犯罪原因的研究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方法上,存在明显的模仿性,缺乏独创性;在研究内容上,存在人云亦云的现象,缺乏新的突破点。另外,大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与青少年群体中的小学生、中学生以及与大学生年龄相当的一般社会青年是有区别的,在现有的研究中,尚缺乏专门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犯罪心理问题的深入研究。

2 当代大学生犯罪心理特征分析

为了深入分析大学生犯罪的心理特征,分别从近年来全国大学生重大暴力犯罪案例实证分析以及一般犯罪事件的案例实证分析来展开研究。

2.1 近年来大学生恶性犯罪案例实证分析

在各类大学生犯罪案例中,大学生的恶性暴力犯罪事件往往在社会上影响较大,引起了社会对于大学生犯罪的广泛讨论。梳理近几年发生的几起事件不难发现(见表1:近年来大学生恶性犯罪案例统计表),这些大学生的犯罪行为多指向自己的同学和亲近的家人,犯罪手段残忍冷酷,甚至许多名校也频频被爆出恶性犯罪事件,犯罪起因却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禁令人叹息。这些事件逐渐暴露出当前高等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不足,单一强调能力和学识忽略了大学生的心理成长,部分学生虽然拥有高智商和丰富的学识但是心理素质极差,缺乏处理矛盾和挫折的能力[4]。

2.2 某高校近五年大学生犯罪事件调查

在北京海淀检察院首次公布的一项在校大学生犯罪调查表明:从2005年至2006年,该院受理审查批捕的在校大学生(包括统招、民办、自考、成教等)犯罪总计85件,114人。其中盗窃犯罪占到50%以上,其他涉及罪名还包括故意伤害、寻衅滋事、抢劫等。在L高校取得的大学生犯罪事件调查结果与此相一致。

从大学生的犯罪类型来看,毁坏公共财物、盗劫、斗殴、诈骗为最主要的犯罪形式。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犯罪事件起因于人際关系冲突,包括寝室矛盾、恋爱矛盾等。从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地点来看,宿舍和学校周边的租住区成为犯罪的高发地点。近年来,网络和信息犯罪成为了一种新的犯罪形式,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上升的趋势。

2.3 大学生犯罪行为和心理特征

2.3.1 开学、放假、毕业前后成为犯罪的高发期

结合实证调查研究结果和其他学者的报告,我们发现每学期开学、放假、毕业前后成为了三个犯罪频发的时间段[5]。在这个时间段内,大学生往往面对着更加激烈的人际冲突,学业压力,家庭矛盾,就业工作压力等问题,这些矛盾冲突让大学生的心理变得脆弱而敏感容易诱发犯罪事件。

2.3.2 学生宿舍成为犯罪的高发区

大学生的生活多是在宿舍—教室—食堂这三点一线,空间相对单一,大学生的社交圈也多局限在校园和周边区域。對于大部分的学生而言交际圈子狭窄,宿舍关系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日复一日的小摩擦很容易在内心积攒负面情绪诱发犯罪行为,因此宿舍往往成为犯罪的高发区域[6]。

2.3.3 大学生犯罪与心理危机相伴而生

几乎每一例的犯罪事件都伴随着心理的巨大冲突,甚至当事人长期困扰于心理的矛盾之中,最后在犯罪事件中得以爆发。比如吉林大学郭力维事件,因为解决不了的宿舍矛盾冲突不断升级累计,最终以暴力手段解决。如果只是从事情发生的表面原因来看,可能会觉得仅仅因为几句口舌之争就愤而杀人似乎太不可思议,往往在这些重大暴力犯罪事件中都与事件当事人巨大的心理危机相关联[7]。

2.3.4 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大学生犯罪最突出的深层次根源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犯罪与学习成绩没有什么特定关系,在老师眼中优秀的北大才子,复旦研究生也会做出让人瞠目结舌的犯罪行为。这些犯罪或者是因为人际关系矛盾心生怨恨,或者是因为成长路上受挫产生嫉妒,或者是因为面对突发变故害怕承担责任,表现出来的共性都是心理素质的深层问题。而在当前的教育和评价机制中,很少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进行较好的关注和培养。

3 大学生犯罪预防教育和预警模型

根据大学生犯罪的心理特征,如果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大学生犯罪预警模型,在犯罪事件发生之前就能够消除犯罪发生的隐患,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平安校园。根据大学生犯罪的发生特点、心理原因和时空规律,我们可以从朋辈帮扶、心理危机预警排查、安全教育的有序开展三个方面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和大学生犯罪预警。

3.1 大学生犯罪预防教育

根据大学生犯罪的一般特征,我们可在四个层面上做好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教育工作,见图2。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于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人文关怀,弘扬正能量,传播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以各院系为主导加强心理健康工作,做好心理危机的排查和干预工作,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以各专业班级为单位,根据大学生面对的各类现实问题适时开展安全教育,普及法律常识,使学生学会正确面对生活问题,安全度过校园生活。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密集区域比如宿舍设立朋辈帮扶工作站,及时宣传安全知识,排除安全隐患。

3.2 大学生犯罪预警机制

大学生犯罪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极大的隐密性,建立预警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在事件发生之前减少大学生犯罪事件,尤其是重大恶性事件,见图3。首先根据辅导员日常掌握的情况建立动态的特殊群体帮扶档案,根据严重情况建立预警等级,并密切关注,积极干预。其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中及时发现并报告预警对象,包括心理危机排查和心理咨询排查[8]。再次,辅导员常常是掌握大学生思想心理动态的第一人,辅导员如果能够敏锐地发现学生的思想异动,合理解决矛盾冲突,就能够及时预防犯罪的发生,根据辅导员掌握的情况可以建立日常预警档案。朋辈帮扶也就是同学之间的观察和报告是最为准确的信息,可以在每个宿舍进行安全宣传教育,设立安全员及时反馈预警信息。

参考文献:

[1]余涛.大学生犯罪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

[2]韦志兆.团体心理咨询技术在大学生犯罪心理预防与矫正中的应用——基于犯罪心理的人格诱因[J].思想教育研究,2010(01):55-60.

[3]胡江.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心理分析[J].福建警察学院报,2009(04):15-22.

[4]周保强.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J].犯罪研究,2008(03):69-71.

[5]丁建军.社会化过程中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1):166-168.

[6]曹国辉.大学生犯罪的成因与防治:以犯罪心理为视角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

[7]郑谊英.大学生犯罪心理透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3):89-91.

[8]赵立涛.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分析及防范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

猜你喜欢

犯罪心理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犯罪心理痕迹应用现状与反思
大学生之歌
犯罪心理画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