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分析

2017-04-18陈晓丽

中外医疗 2017年5期
关键词:胺碘酮疗效

陈晓丽

[摘要] 目的 研究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分别予以利多卡因、胺碘酮。观察两组心率、心电图表现、不良反应级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心率为(67.82±4.95)次/min,QTd为(37.95±3.42)ms,QTc周期为(485.38±15.64)ms,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6.25%,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为(85.87±3.61)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 疗效;胺碘酮;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 R5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2(b)-010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miodarone on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Methods From March 2015 to June 2016, Convenient selection 64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of 32 cases. The heart rate, electrocardiogram performance and adverse reaction grade quality of life were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heart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7.82 ± 4.95)times/min, QTd was(37.95 ± 3.42)ms, QTc cycle was (485.38 ± 15.64)m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was 6.25%, QOL(85.87 ± 3.61)points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Amiodarone has better effect on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Key words] Efficacy;Amiodarone;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急性心肌梗死易引发其他疾病[1],室性心律失常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生概率高达90%,患者会出现冠脉灌注能力下降现象,进而导致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加重病情,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极易导致死亡,故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疗对于疾病控制、降低死亡风险意义重大。该文为在探讨胺碘酮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中的治疗效果,方便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64例于该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该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无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异常情况发生。根据随机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获知情权,且同意加入此次研究。对照组:32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18:14,年龄最大75岁,最小32岁,平均(58.19±3.22)岁,心肌梗死病程1~3年,平均(2.02±0.69)年。其中13为室性早搏,11例为室性心动过速,8例为心室颤动。观察组:32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17:15,年龄最大74岁,最小33歲,平均(57.96±3.03)岁,心肌梗死病程0.9~3年,平均(1.96±0.73)年。其中14为室性早搏,12例为室性心动过速,6例为心室颤动。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基线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试验数据可科学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4 4620)治疗,静脉推注,剂量为1.5 mg/kg[2],最高50 mg,之后采取静脉泵滴注,速度保持2 mg/min,若10 min后心律失常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则应再次静脉推注利多卡因,保证1 h内剂量最高为3 000 mg,连续使用2~3 d。

观察组静脉推注胺碘酮(国药准字H20052294)[3],将3~5 mg/kg胺碘酮置于2 mL生理盐水内,并于10 min后采取静脉泵注射,6 h后将剂量减少至0.5 mg/kg,24 h剂量最高为1 000 mg,病情好转即可予以口服胺碘酮,3次/d,200 mg/次,使用1周后改为2次/d,使用2周后改为1次/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心率、心电图情况(QTc周期、QTd)、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量表从患者心理、生理、物质生活及社会功能对其进行评价,最高100分,得分越高则说明生活质量情况越好。

1.4 统计方法

将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心电图QTc周期、QTd、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数据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其余均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率及心电图表现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心电图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率为(67.82±4.95)次/min,QTd为(37.95±3.42)ms,QTc周期为(485.38±15.64)m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兩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6.25%,较对照组数据明显更低(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情况对比

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为(85.87±3.61)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剧烈疼痛、发热、胸闷、呕吐等症状[4],且心电图特性会发生明显变化,易引发室性心律失常,进而加重心肌坏死,损害心脏功能。以往多以利多卡因为主要治疗药物,但效果不佳。利多卡因曾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首选治疗药物,在预防心肌梗死、降低室性心律失常方面具有一定效果,起效较为迅速,但作用时间较短,且无法有效减少病死概率。该文使用碘胺酮,效果更为理想,在心脏骤停、心颤以及心动过速的急救方面更具优势。胺碘酮能够延长相关心肌组织有效不应期以及动作电位,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减缓心率,降低心肌耗氧的作用[5],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其特殊生理作用,较其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效果更好,此药物能够对K+通道进行阻滞、抑制Na+及Ca2+内流、半衰期较长,可达到良好的降压及抗心肌缺血目的。相比于利多卡因而言,此药物能够有效挽救生命[6]。早有研究证实[7],碘胺酮口服后可对缺血心肌传导产生延缓作用,且能有效缩短不应期,减少心肌动作电位差,进而降低电不均匀所致的触发活动、折返激动的发生,抑制心律失常在心肌缺血情况下发生,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更为适用。此药物因疾病类型不同,使用时需要适当调整剂量、给药途径,静脉给药剂量越大,口服初始剂量则应越小。此外,碘胺酮使用较为方便,作用效果持久、半衰期长,最高可达3周。在应用于短阵室速者中,应注意口服及静脉滴注两种给药途径同时使用,能够有效减少起效时间,增加负荷剂量。

因碘胺酮药理作用较为复杂,可能会导致较多不良反应发生,但大部分经停药或者减少剂量后即可消除,其中早期肺毒性使用糖皮质激素具有一定效果。在药物实际使用过程中,应主动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及应对措施,消除其心中顾虑,并进行定期随访,观察药物使用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8]。因长期或大剂量使用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增高,且药物使用时间越长则不良反应消失时间随之更长,临床应注意定期评价患者病情控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保证治疗有效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药物使用剂量及治疗时间。该次研究结果中,两组治疗前心率、心电图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为(67.82±4.95)次/min,QTd为(37.95±3.42)ms,QTc周期为(485.38±15.64)ms,均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两组均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数据仅为6.25%,较对照组的25.00%明显更低(P<0.05);两组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85.87±3.6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显然,观察组所用治疗方法更具优势,在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其痛苦。向东贤[9]曾对8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应用碘胺酮组总有效率达92.68%,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仅为9.76%,较利多卡因组数据更优,这与该文结果相类似。

综上所述,胺碘酮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能够有效控制疾病发展,改善其心律失常状况,挽救其生命,缓解其痛苦,在生活质量提高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且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低,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国天,陈永生,梁海军,等.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56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32-2633.

[2] 李巧春,李巧华,肖景刚,等.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4):155,164.

[3] 孙畅,曾霞.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5):108-109.

[4] 唐庆,马晓芬.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798-3799.

[5] 王祖辉.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今日健康,2016,15(12):137.

[6] 吴建英.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32):115-116.

[7] 乔崇.胺碘酮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5):5089-5089, 5092.

[8] 蒋达兴,丁继军.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1963,1980.

[9] 向东贤.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5):190-191.

(收稿日期:2016-11-15)

猜你喜欢

胺碘酮疗效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