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集束化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2017-04-18秦良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8期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

秦良

【摘要】 目的 观察急诊集束化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8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 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与研究组(4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急诊治疗, 研究组患者行急诊集束化治疗, 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及治疗前后心肺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研究组气短缓解时间为(4.52±0.52)h, 急诊室治疗时间为(2.96±0.47)h, 均短于对照组的(8.45±0.86)h、(4.28±0.39)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收缩压(SBP)、呼吸(RR)等心肺指标均显著改善, 且研究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行急诊集束化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可有效促进其气促缓解时间缩短, 并改善患者心肺功能, 具一定临床应用及研究价值。

【关键词】 急诊集束化;急性心力衰竭;心肺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8.017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 by emergency bundl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heart failure patients and its influence on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85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treatment schemes into control group (39 cases) and research group (46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emergency treatment,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emergency bundle treatment. Comparison was made on related clinical indexes and improvement in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research group had anhelation remission time as (4.52±0.52) h and emergency room treatment time as (2.96±0.47) h, which were all shorter than (8.45±0.86) and (4.28±0.39) h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mparing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obvious improvements in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indexes of oxygen (PaO2),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SaO2),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and respiration rate (RR). The research group had much better improve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emergency bundle treatment shows excellent effect for acute heart failure patients.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anhelation remission time and improve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in patients. It contains certain valu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Key words】 Emergency bundle; Acute heart failure;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急性心力衰竭(AHF) 為急诊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 临床主要以急性左心衰竭出现, 发病时通常较凶险, 且发作迅速, 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但目前针对急性心力衰竭早期干预治疗相关报道较为缺乏, 为此本研究就选定的8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行不同急诊治疗方案的效果进行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 1月~2017年1月治疗的8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 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39例)与研究组(4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25∶14, 年龄43~77岁, 平均年龄(63.25±4.21)岁;研究组患者中男女比例30∶16, 年龄44~78岁, 平均年龄(64.71±5.36)岁。所有患者原发病:2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 23例冠心病, 26例扩张型心肌病, 16例风湿性心脏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急诊治疗, 依据患者SBP结合其临床症状等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个体化予以利尿、吗啡等血管活动药物。研究组患者予以急诊集束化治疗, 2 h内控制平均动脉压>75 mm Hg(1 mm Hg=0.133 kPa), 尿量0.5 ml/(kg·h), 中心静脉压12 mm Hg左右;2 h SaO2控制>95%, 吸氧后20 min<90%再予以无创正压通气支持。面罩通气, 无创模式初始设定5 cm H2O(1 cm H2O=0.098 kPa),

每隔5 min提高1~2 cm H2O, 潮气量7 ml/kg左右, 吸氧浓度45%左右;心律失常管理:于2 h内调节快速性心房纤颤心率治110次/min, 而心动过缓患者可予以临时起搏干预;针对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若存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指征1 h内予以急诊PCI治疗;血糖管理:调节患者血糖于<7.5 mmoL/L。

1. 3 观察指标 临床相关指标:气短缓解时间、急诊室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具体包括PaO2、SaO2、SBP、RR。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情况比较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短缓解时间为(4.52±0.52)h,

急诊室治疗时间为(2.96±0.47)h, 均短于对照组的(8.45±

0.86)h、(4.28±0.39)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前后心肺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治疗后PaO2、SaO2、SBP、RR均显著改善, 且研究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指急性加重、发作心功能异常致使心脏负荷加重与心肌收缩力下降, 导致肺循环充血与急性心排血量骤降, 出现急性肺水肿、肺淤血且伴心源性休克与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综合征[2, 3]。本研究对比分析已选定的8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行不同急诊治疗方案的效果, 旨在为日后急救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气短缓解时间为(4.52±0.52)h, 急诊室治疗时间为(2.96±0.47)h, 均短于对照组的(8.45±0.86)h、(4.28±0.39)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治疗后心肺指标均显著改善, 且研究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与汤斌等[4]文献研究结果相符, 提示急诊集束化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不仅能够改善其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 而且有效强化患者收缩期心室后负荷状态, 改善肺部氧合水平。分析原因可能为集束化治疗是将可有效降低死亡率的各种治疗措施予以优选及归纳, 形成捆绑或者集束的具体内容, 然后根据治疗实际需求依时间前后顺序制定出流程, 同时严格控制流程中每一个步骤所花的时间, 使所有患者均可于规定时间之内接受有效的救治措施[5, 6]。本研究在实施集束化治疗过程中, 可迅速检测机制, 有助于临床尽早开展治疗措施, 同时早期予以有效药物治疗, 能够对肺水肿恶性循环进行阻断, 进而促使肺顺应性与氧合作用得以显著改善[7-10]。除此之外, 临床医生依据患者自身实际状况, 早期予以通气治疗可有效促进心肌耗氧量降低, 并改善氧合, 有助于患者预后尽早恢复[8, 11-15]。对患者血糖予以积极控制可有效减少心脏毒性反应的发生, 同时纠正心律失常及电解质紊乱, 能够有效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16, 17]。研究受时间、样本等因素制约, 未针对两组气管插管及死亡率情况, 待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 急诊集束化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 不仅能够改善其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 而且有效强化患者心肺功能,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付龙, 郭亮, 张月兰.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疗效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17):

1984-1988.

[2] 彭佳华, 谭巧霞, 肖玉光, 等. 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征不良预后负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4, 21(5):354-359.

[3] 汪新良, 宁晔, 郑伟华, 等.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就诊时血压心率及NT-proBNP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中国急救医学, 2014, 34(7):

65-66.

[4] 汤斌, 王曙光. 探讨急诊集束化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19):97-98.

[5] 李科, 王国兴.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评价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 15(16):

1645-1650.

[6] 郭明明, 邹德志, 刘江辉, 等. 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27):28-32.

[7] 林艳荣, 韦静. 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集束化治疗.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5, 22(3):291-294.

[8] 许中超, 李土龙, 叶天平. 集束化治疗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现代医药卫生, 2014, 30(10):1529-1530.

[9] 陈坚, 刘平, 伍君, 等. 急诊集束化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6, 44(1):54-56.

[10] 盛燚, 陈涵泳, 方春春, 等. 急诊集束化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35):4118-4120.

[11] 张桂成. 探讨急诊集束化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健康之路, 2014(4):68-69.

[12] 张娙. 集束化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11):2532-2533.

[13] 张帆, 张东霞, 张保丽, 等. 急诊集束化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 卫生职业教育, 2015(10):147-148.

[14] 周红英.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生, 2016, 54(25):140-142.

[15] 阮词芬. 集束化护理在心力衰竭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31):4458-4459.

[16] 陈华. 集束化护理用于行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临床研究. 医学信息, 2015(34):123-124.

[17] 孙红, 黄灶妹. 集束化综合护理模式对预防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14(9):87-88.

[收稿日期:2017-02-15]

猜你喜欢

急性心力衰竭
无创呼吸机治疗冠心病致急性心力衰竭的研究
急性左心衰竭、二尖瓣狭窄伴急性肺水肿与循环N端脑钠肽前体的关系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多巴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疗效
急性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患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重组人脑钠肽对心肌梗死所致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肾功能的影响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与急性心力衰竭的血气指标的差异性
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治疗心绞痛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分析
观察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衰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