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压豆镇痛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创伤后关节僵硬220例

2017-04-18吕士金张立春

中医外治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压豆肘关节耳穴

吕士金,张立春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

关节内或近关节部位损伤,由于长时间关节制动,可致关节腔内血肿机化,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挛缩粘连。在原发损伤治愈之后,常遗留关节僵硬、活动功能障碍。由于关节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对患者工作、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关节功能锻炼是治疗创伤后关节僵硬的主要治疗措施。而单纯功能锻炼往往伴随着剧烈疼痛,患者难以耐受,难以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耳穴压豆在镇痛方面的作用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应用[1],于2013年10月~2016年9月间,笔者采用耳穴压豆配合主、被动功能锻炼治疗创伤后关节僵硬220例,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筛选病例共415例,均由创伤后所致关节功能障碍。X线检查:肢体力线良好,关节结构正常。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0例,对照组195例。男197例,女218例;平均年龄(28.6±11.3)岁;平均病程(7±1)周。其中由股骨干骨折16例,股骨髁部骨折23例、髌骨骨折25例、胫骨平台骨折28例所致的膝关节僵硬92例;由肩锁关节损伤47例、肱骨近端骨折80例所致的肩关节僵硬127例;由肱骨远端骨折74例、肱骨髁上骨折122例所致的肘关节僵硬196例。曾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13例,曾行闭合手法整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243例,曾行其他疗法治疗59例。就诊时,膝关节僵硬于伸直位15°~35°,活动幅度5°~15°;肩关节僵硬于0°~60°,活动范围0°~70°之间;肘关节僵直于伸肘40°~90°,活动幅度0°~20°。两组在性别、年龄、创伤程度、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耳穴压豆镇痛配合功能锻炼。耳穴取穴:取病变部位对应取穴、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肝、肾、心等常用效穴。以王不留籽贴压于上述穴位。每侧耳穴贴敷时间为3 d~5 d,两耳交替进行。在行关节被动功能锻炼前10 min~30 min,施以适度揉、按、捏、压等手法3 min~5 min,使耳部产生热、麻、涨、痛等感应。渐进式关节被动功能锻炼,以患者能耐受的疼痛为度。如锻炼过程中患者疼痛剧烈,再次按压耳穴以缓解疼痛,每次被动锻炼关节3个~5个循环,每日2次。

2.2 对照组

采用单纯渐进式关节功能锻炼。由术者行僵硬关节的被动运动锻炼。动作轻柔,活动范围由小到大,以患者能耐受的疼痛为度。每日2次,每次3个~5个循环,每个循环在关节可获得的最大屈伸角度维持10 min~15 min。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主要观察耳穴压豆配合关节被动功能锻炼治疗过程中,患者对疼痛耐受程度的影响。依据VAS疼痛评分标准,0分:无疼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4分~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能忍受;7分~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剧烈或难忍。优(0分~3分):被动锻炼过程中无疼痛或轻微疼痛;良(4分~6分):被动锻炼过程中疼痛明显减轻;无效(7分~10分):被动锻炼过程中疼痛无改善。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用χ2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

3.3 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 论

关节僵硬是创伤后引起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祖国医学认为,创伤后关节僵硬的病机是气滞血瘀、筋膜挛缩、创伤后瘀血日久不去,积而成块致关节周围组织变硬,关节硬化,活动障碍。损伤后2周~6周,是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期,被称为“康复蜜月期”;伤后6周~12周,进行康复治疗、功能锻炼,是“康复黄金期”;伤后12周~24周,进行功能锻炼,则是康复治疗的“晚期”。更早的关节功能锻炼可以活动原本制动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减少组织间粘连挛缩,加速血液循环,有效清除不良代谢产物,增加营养供给,减少软骨细胞退化从而促进关节恢复[2~3]。关节僵硬的治疗过程往往伴随剧烈疼痛,患者难以承受且病程较长。研究表明,耳穴疗法具有较好的临床辅助治疗作用,尤其体现在镇痛和抗焦虑方面[4~6],刺激耳穴能有效提高血清中β-内啡肽含量,调节中枢神经递质的分泌;可激活体内抗痛系统,提高机体痛阈,抑制交感神经活动和对疼痛的应激反应;可调节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使其相对平衡,从而改善血管舒缩功能的紊乱状态和内皮功能,激发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有效的镇痛可以通过刺激耳穴,促使脑啡肽分泌增加,痛阈值提高[7]。减轻患者的主观疼痛,减少应激反应,减轻患者焦虑。疼痛明显时进行按压,有即刻止痛效果,有助于辅助患者积极配合物理治疗,尽可能地恢复关节功能,此外耳穴压豆还有助于治疗失眠[8~9]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耳穴镇痛具有实用、无创、不良反应少、易于接受,可最大限度地在任何体位配合治疗,是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的辅助治疗技术。

参考文献:

[1] 王 娟,张 玄,李桂兰,等.耳穴诊治疾病新技术的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2011,28(6):521-522.

[2] 赵 绛,张 武,李甲岳,等.康复训练在肘关节骨折术后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3,25(8):1168-1169.

[3] 崔文华,阿曼古力·拜哈提,BAI Ha-ti.探讨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对肘关节骨折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15):4-6.

[4] 于晓华,张春萍,张议文.耳穴镇痛用穴规律的文献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5,34(2):112-113.

[5] 李红兵,荆 萍.耳穴压豆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失眠症6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5):69-71.

[6] 唐旭丽,邓 旭.中药浴足联合隔姜灸对脑卒中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2015,24(8):8-9.

[7] 刘红梅.耳穴贴压对减轻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的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3,5(5):44-46.

[8] 田阿芳.针刺神门为主配合心理护理治疗失眠6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0,19(6):47.

[9] Wu C L,Naqibuddin M,Rowlingson A J,et al.The effect of pain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period[J].AnesthAnalg,2003,97(4):1078-1085.

猜你喜欢

压豆肘关节耳穴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艾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超声结合应力实验在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中的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