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刊独家专访全国劳动模范 杜庆申:走正路做好人

2017-04-17张琳

北广人物 2017年10期
关键词:养老院

□本刊记者夯石(张琳)

【封面】

本刊独家专访全国劳动模范 杜庆申:走正路做好人

□本刊记者夯石(张琳)

一个农民,不想土里刨食,靠着做豆腐、卖粉条,到农机站、石料厂当工人,历经坎坷后走上了致富之路,而他并没有沉浸在个人财富的积累上,他说:“钱多了不是好事,我富了,乡亲们还苦着,这比啥都让我难受。”想到祖祖辈辈生活的杜刘固村尚有许多乡亲处在

贫困之中,他寝食难安。在党的改革开放和富民政策指引下,1982年,他当上村第二生产队队长后带领十几名农民艰苦创业,并于1993年创办永洋公司……如今,“永洋”已发展成为区域内的“龙头老大”。20多年来,“永洋”先后安置所在地杜刘固村及周边村的2000名富余劳动力,并招聘400多名下岗职工和应届大学生到公司就业。20多年中,他领导的永洋公司累计投入2亿元,支持新农村建设,杜刘固村1100多户村民中,已有一半村民住上了别墅……这位扎根基层、富不忘乡亲、一日三省己身“做好人干人事”的百姓带头人,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河北永洋特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庆申。3月4日下午,本刊记者来到两会代表驻地、独家专访了杜庆申。今年参加两会,杜庆申带了两个议案上会,其中“有条件的行政村、社区、公立医院都应该办养老院”的议案是他第二次带上会。

杜庆申这个外人眼中的“大老板”,在村民和员工眼里却跟“老板”一点都不沾边儿。公司食堂里他手把手教的两个徒弟正在“点卤水”做豆腐,杜庆申瞧见了,手有点儿痒,二话不说直接过去帮忙,员工们当天的“福利”来了——董事长做的豆腐就是好吃;一半村民住上了别墅,他唯一的儿子婚后却一度住岳父家,以致杜庆申半是玩笑半认真地跟亲家说“算我租的啊,我付租金”;作为拥有固定资产33亿元,年销售收入55.5亿元,累计上缴税金17亿元的大企业的董事长,杜庆申除了在村里的住房再无“片瓦”;只要不出差,无论多忙,杜庆申早晚饭必定在家里吃,一家三代围坐在一起,是他最为珍视的家庭幸福;儿子毕业后在最基层的车间干了三年,杜庆申对儿子说:不要自己把自己当回事,走正路、干人事,老百姓才会把你当回事;杜庆申要求子女衣食住行以满足基本需要为好,不攀比、不追高,连三岁的小孙女都说:爷爷没钱,爷爷的钱都是大家的……

给别人留路自己才有路

杜庆申,1952年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杜刘固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为了生活,他做过豆腐、卖过粉条,在农机站、石料厂当过工人。“那会儿起早贪黑做豆腐卖,每天给生产队交钱买工分……后来组织几个人做粉条,我们那儿盛产红薯,谁家送来几百斤红薯,我们给加工成粉条,加工费十块钱。杜氏在村里是大姓,都是山西洪洞县移民过来的,我的祖祖辈辈生活在杜刘固村,我爷爷常跟我讲:给别人留路自己才有路,让别人高兴自己才高兴,要做好人、走正路、干人事。我自己做生意,后来当村主任,管理企业,教育孩子,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都遵循这个。后来企业做大了,我跟几个创始人提出把公司交给村里,我说富了就要回报社会、回报乡亲,一开始,这些和我一块儿创业的老人儿想不通,我就挨个儿做工作,实在不同意,我说那我就撤了,最后大家终于同意了。现在,村里人都走上了富裕路,大家都高兴了我自己才高兴,因为企业不是我个人的,是大家的,是社会的。”

杜庆申说话直白,甚至有时显得“土”,但却生动传神、富有哲理,像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而且有一种经过反复摔打、淬炼的“硬气”。“一撇一捺是个‘人’,要做人,就得有人味儿、干人事!你富裕了,要是贪图享受、沉迷酒色、横行乡里、不干人事,老百姓当面不说背后也会骂你:谁谁没人味儿、不干人事!你要是富裕不忘乡亲,多为老百姓干好事、做善事,乡亲们见了你才会亲、才不会躲,你这辈子才算没白活。”

为解决杜刘固村浇地难、收种难、看病难、养老难,杜庆申为全村打了22眼深井,购买了大型农机9台,村民用电每度只收0.35元,仅此一项,每年为村民贴补30多万元。另外,公司每年投资300多万元为全村群众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解决了群众看病难和养老难的问题。他还把全村16名残疾人都安排到公司上班,每年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村里的五保户和孤儿的衣、食、住、学费全部由公司负担。杜庆申在解决本村群众困难的同时,也没有忘记邻村。他了解到界河店乡兴业村饮用水不达标,村内土街道坑坑洼洼,一到雨季更是泥泞难行,村干部想打井、修路,但因没钱,一直不敢动工。杜庆申投资100多万元为兴业村打了两眼深水井,又投资380万元为兴业村2万平方米街道路面进行了高标准硬化,并铺设4000米供排水管道。2016年,投资160万元为兴业村每户村民接通天然气。投资100多万元用于街道绿化,便道硬化……

杜庆申先后荣获“全国公安保卫战线英雄模范”、“全国兴村富民百佳领军人物”、“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全国发展县域经济突出贡献人物”、“全国关爱员工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他的家乡杜刘固村成为闻名冀南的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省、市领导多次到村视察。2010年,杜庆申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7年,杜庆申当选河北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2013年2月当选河北省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每次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调研分析,杜庆申都会一连几个晚上睡不好觉,提到某些排污企业甚至会怒不可遏,“地下水污染关系到下一代人的生存,应多管齐下综合施治。不客气地说:污染地下水是给子孙造孽!你把水弄脏了,你的企业盈利了,你可以跑到国外,你可以花钱买水喝,可老百姓呢,买不起就没水喝,这不是造孽吗?!”

杜庆申爱说老百姓的心里话,杜庆申干的事也是老百姓心里想的。人要是把心眼儿放正了,想走歪路都难。

11个养老院只有一个“没臭味”

杜庆申介绍说,在2016年“两会”上,他提出的《关于养老院问题及亟需改变现状的议案》,经媒体传播后,一年来接到许多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电话,他根据大家的这些意见和建议,又进行了走访和调查。

在走访中他发现,现有的养老院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农村的情况是:子女在外打工无暇照顾老人的占一部分;子女要二胎后没精力照顾老人的占一部分;老人身体不好需要照顾的占一部分;从城市来看,子女忙工作、忙孩子而对老人缺乏照顾的情况更多……可目前养老院的数量少之又少,而且基础条件比较差。这导致了想送老人到养老院的儿女,经过若干次调查、比较后,对送老人去养老院这件事情越来越没把握,犹豫不决,甚至失去信心。”

去年,杜庆申对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地的养老院状况进行了调查,他看到大多数养老院各个方面条件都较差,调查的11个养老院里,只有一个养老院“没有臭味”。对于老人不愿去养老院,杜庆申认为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有的老人片面地认为那是等死的地方,对养老院认识不足,而且有些养老院本身也有问题;其次,当地有关部门没把养老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对养老院建设关心不够……我认为,要想把养老院办好、办成高质量的,有关部门必须动真格的,真正把养老问题当作现在以及将来的第一要务来抓。对于这个问题的社会调查,任务很艰巨,需要人力物力,需要政府支持,但最主要的是责任心。”杜庆申说,目前,公立医院只有个别医院办了“养老陪护”中心,“这个数量太少,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而且行政村、街道、公立医院办养老院,需要有关部门给予积极配合,比方说政策扶持、简化手续等等。”

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孝道”,杜庆申一直生活在杜刘固村,他也始终以农民的视角来思考问题,“村里谁家儿子孝顺、媳妇贤惠,街坊四邻都羡慕。过去讲养儿防老,现在要鼓励社会力量养老,因为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大问题!”杜庆申抓生产抓质量有招儿,抓精神文明也有办法,他设立的“贤妻良母”奖、“好儿媳”奖,远近闻名。

“我经常跟孩子们说:人前笑脸易,背后美名难。啥时候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让人在背后戳戳点点。无论和什么人打交道,我都要求自己把心眼儿摆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让别人高兴自己才高兴。每天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想想今天哪件事做得不对、哪个人自己有‘差池’。干事、管人,哪有不挨骂、哪有不遭议论的,重要的是先得反思自己有没有‘差池’。有个职工喝醉了骂我,都以为我会怎么样,他父母带着他来请罪,进门就要下跪,我说别跪,我就问一句我哪做错了,你指出来我就改。结仇容易解仇难。都是乡里乡亲,凡事得给别人留路。”

做善事要不计成本不求回报

杜庆申是过过苦日子的人,年轻时就立志:“等有了钱,一定要帮那些过不去坎儿的人。”

吃了那么多苦,好不容易富裕了,过上了好日子,为什么要放慢自己致富的脚步去帮助别人呢?对于笔者的一再追问,杜庆申初时不解,继而有些发“蒙”。在他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是“干人事”“有人味儿”的正常表现。

“人能享受多少物质财富?如果不是挥霍无度,大概总是有限的吧。有了钱,力所能及地帮一帮过不去坎儿的人,他们会因此改变命运、过上好日子;要是把钱用在歪道上,只能把人变坏,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总说钱多了不是好事,用错地方更是坏之又坏。”

尽管承认社会上存在各种“为富不仁”“奸商不义”的现象,但杜庆申却又极度反感将富人妖魔化、将财富妖魔化。“还是好人多,还是干人事的人多。钱用对地方,是财富;钱用错地方,是祸害。”

杜庆申常对人说:做好事、做善事,要主动做、大力做,要不计成本、不求回报。比起一般人的“仇富”“躲穷”心态,杜庆申做善事的特点是“上赶着”、“惦记着”、“不达目的不罢休”。

几年前,界河店乡教师李现青的两个儿子同时考大学,一个考上燕山大学,一个被西安交大录取。这件事可谓轰动一时,不知惹得多少人羡慕,可李现青却直发愁:两个孩子光学费就要2万元。媳妇务农,家里一切花销都靠他一人的死工资,这学咋上得起?!李现青四处筹钱,急得不行。突然有一天,乡里干部给李现青打电话,让他去永洋公司拿1万块钱学费,说是永洋的杜总要资助孩子上学。李现青恨不得掐一把大腿,看是不是真的:我不认识杜总啊……到了永洋公司,李现青才知到事情的缘由,原来杜庆申到县里办事,从乡干部口中得知“有一家俩孩子都考上重点大学,父母却拿不出学费”的事儿,于是当即决定资助孩子上学……后来,李现青精心制作了一面锦旗,要送给杜庆申聊表感激之情。可杜庆申却说:“带孩子来厂里聊聊可以,送锦旗就别来了。”

杜庆申不爱讲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自己过好了,一定不能忘记还有日子过不去的乡亲,他们需要帮助。”

88岁的五保户牛桂芳,从2001年开始,公司每年都为她提供250公斤小麦、1吨取暖煤,还有每月20元零花钱,年底再给1000元生活费。像牛桂芳这样的五保户,杜刘固村有10多户,一直是永洋公司照顾。

永年县兴业村的武美娥,丈夫高位截瘫,卧床18年。2010年,略有残疾的儿子到永洋公司上班。次年,日子实在困难的武美娥托村干部找杜庆申,也想到公司上班。没几天,她就被安排到公司红冶轧钢车间打扫卫生,月薪800元。几个月后,武美娥换岗,负责办公楼的卫生保洁,工资涨到1500元。2016年春节,杜庆申到她家慰问,送上了3000元钱和米面油。让武美娥没想到的是,杜总在院里转了一圈儿后说:“房子该修一下了。”4月初,武美娥家进驻了施工队,两个月后,房屋、院落修整一新。

2012年的一天,界河店乡领导和杜庆申在一起闲谈。乡领导无意中提起了温窑村没有学校的事情,杜庆申记在了心里。没过几天,杜庆申就带人找到乡里,说:“永洋公司想帮村里盖个学校。”半年后,永洋公司投资40多万元的学校拔地而起。2013年初,“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四留固村找到永洋公司,希望能给予一些帮助。杜庆申二话没说,投资200万元免费帮村里铺设天然气管道,当年10月,天然气就通进各家各户。2016年7月,永年县遭遇特大洪水,在化解钢铁产能、公司也很困难的情况下,除捐款捐物外,杜庆申让公司除维持生产外的所有铲车、卡车等车辆,全部无偿投入救灾。

近年来,杜庆申安排公司附近村以及邻近县、区的40多名残疾人就业。这些残疾人职工除正常福利外,还享受特别福利——每年年底的2000元“红包”;杜庆申还投资2000万元,建起了一座7000平方米的配备了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教学楼;给北界河店村投资近40万元打井、架线、建校、修路;投资5万元为西大屯村修了两条公路;投资100多万元,为西大屯村打了一眼深井,铺设自来水管道;投资11万元为南界河店村打了两眼深井……

杜庆申说:“没有工人就没有企业效益,没有好的政策,就没有我的好日子。所以,企业不是我个人的,是大家的,是社会的。企业有了效益,就要回报社会,回报乡亲。”

去产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

“压减产能不是动动嘴皮子那么简单,整个过程非常艰难,涉及企业债务、职工安置、转型升级等一系列问题。”杜庆申介绍说,从实际数据观察,“去产能”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理性承认一系列难题的存在并积极寻找对策,才有望在各方的利益博弈中找到平衡点。实际上在两年前,永洋特钢对河北钢铁集团的重组意向并无兴趣,然而一年后,却签约成为河北钢铁集团在省内整合的首批民营钢铁企业之一。

与河北省内大多数民营钢铁企业所走过的发展过程一样,创立于1993年的永洋特钢从一条线材生产线起步,逐步发展成为集炼铁、炼钢、轧钢为一体的大型联合钢铁企业,并拥有重轨钢、弹簧钢、齿轮钢和轴承钢等多项高附加值产品。“在公司20多年的发展历史上,曾多次遭遇产品滞销、周转资金不足等困境,但决策层从来没有考虑用重组来解决公司的困难。”杜庆申说。然而,市场的持续低迷消磨尽了民营钢铁企业家们的最后一点信心。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2010年前三季度运行数据显示,在国内市场钢材价格低位运行和钢铁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双重压力下,纳入统计的77户大中型钢铁企业1至9月份的平均销售利润率不足3%,低于工业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一些月份甚至下降到1%左右。

杜庆申接受采访时多次表示,压减产能、转型增效、治理污染,必须主动去做,“我们企业现在的成本的确很大,利润的确很低,因为要边生产边治理,要把环保落到实处,要舍得投入,短期看可能被有些人说成傻子——放着快钱不赚,但长远看,企业主动配合政府、顺应时代要求,将来肯定会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淘汰了落后产能,企业才会发展壮大。反之,你不淘汰落后产能,你就会被淘汰!”

有钱没钱都得干点正经事

作为一年缴税过亿元的大型民营企业董事长,杜庆申除了杜刘固村的住房外,再无片瓦。一半村民住上了别墅,他唯一的儿子婚后却一度住岳父家,“那会儿两个小孙女在邯郸,住的是亲家买的房子,说实话,我心里挺不落忍,我跟亲家说:算我租的啊,我付租金。”

杜庆申说,儿女现在都成人了,勤俭、本分的家风必须传下去,“做人要本本分分。上梁不正下梁歪,做父母的不本分,你的孩子多半会不本分。我经常跟孩子们说:我们是种地出身,尤其不能浪费粮食。吃饭掉个饭粒在桌上我都捡起来,小孙女也学我,我从小就教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我教育员工也是这样,人要能动地适应并改造环境,不要一味地受环境影响,对于环境,要多看好的一面,任何国家的政府都不会说你们吃喝嫖赌啊、铺张浪费啊、坑蒙拐骗啊,绝对不会这样!一定是提倡勤俭节约、与人为善的。你问我为什么不肯离开土地和农民?因为那是我的根、我的本色。我现在也种地种菜、做豆腐,我也这样教孩子,尽量让他们多会几样农活,庄稼人,不容易忘本,对做人也有帮助。有钱让别人去花,自己还是要保持艰苦创业的本色。人常说创业易,守业难。要把企业办成百年老店,就必须永远保持艰苦创业的精神。我死了,我创办的企业还在,还在为国家和人民创造财富,这是我的最高目标和最大心愿。

“我的四个副总经理都是外面的,1993年我们就在一起,二十多年没有一个跳槽的,现在都六十多岁了,还是能拧成一股绳,思想通,路路通,凡事都能形成共识,欺上瞒下,免了你;不孝敬父母,免了你;横行乡里,免了你。最早创业的乡里乡亲,后来观念、素质跟不上了,不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咱就换个岗位发光发热,有当书记的,有管学校的,有管财务的。思想通了,路才通。有钱干钱事,没钱干人事,有钱没钱都得干点正经事,绝不能干对不起老百姓的事!我当了十多年村委会主任,不想干都不行,老百姓不干。说明信得过咱!我经常说:所有财产都是村里的都是大家的,我们当村干部的,就是老百姓的看财奴,尽心尽力地让村里的财产保值、增值,这才是我们要干的人事。不这样试试,看老百姓骂你不骂。你当几年村主任、村干部,就把村里的财产、土地糟蹋光了,或者勾结社会上的不法房地产商坑老百姓,这些人考虑过老百姓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吗?!咱不说国家的政策是怎么要求的,咱就说你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这些老百姓可都是祖辈生活在一起,甚至还和你沾亲带故的乡里乡亲啊!”

【采访手记】

杜庆申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心很定,无论得失成败,荣辱顺逆,无论风云变幻,世事更迭,都不能影响他对土地和家乡的热爱。对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便已奠定财富基础的民营企业家群体来说,杜庆申躬耕和施为的这条布满荆棘和苦涩却也深植基层厚土、为百姓所乐见的“土路”,如今已然成为一条康庄大道。事实证明,杜庆申的选择不是他个人的选择。

杜庆申能定下心来干事业,而不是想着炒房囤地、过豪奢生活;能硬起腰杆往前闯,而不是患得患失、明哲保身,都是因为他背后有杜刘固村的百姓为他撑腰、打气,给他舞台和信任。杜庆申的生活和利益与百姓一般无二,他们是同一方水土养育的乡亲,他们有着同一根思想和情感的脉系。所以他才只在乎百姓,他才不在意外界的种种。豪宅,名车,女人,世间所有荣华富贵加在一起,都不及杜刘固村的泥土、菜花、乡音更能让他睡个安稳觉。

猜你喜欢

养老院
基于失独老人的养老院空间设计探析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This 11?year?old student brings joy to seniors one wish at a time 11岁学生助梦养老院
把幼儿园搬进养老院
In My Next Life
有多少钱才能住进养老院
老太太养老院
为啥老人大多都不愿去养老院养老
美国养老院建在大学旁
英国:未来养老院的狂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