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贵州古茶树资源打造生态茶业大省路径的思考

2017-04-16

贵茶 2017年3期
关键词:湄潭茶业茶树

陈 政

贵州境内分布着600余种茶树品种,是中国茶树品种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自1980年在晴隆发现茶籽化石,茶叶历史有100万余年。特别是湄潭苔茶和石阡苔茶两个品种,是贵州茶树品种的优良品种。近年来,贵州茶产业发展速度较缓慢。2010年茶园面积250.79万亩,茶叶产量5.23万吨。贵州的茶叶出口创汇几乎为零[贵州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领导干部手册,2016年.]。2006年全国茶产值500亿元左右,约占GDP的0.24%,占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27%;贵州同期茶产值6.15亿元,仅为全国茶产值的1.23%,居全国第12位,约占全省GDP的0.27%,占全省种植业总产值的2.7%,茶园面积6.93万公顷,居全国第8位,茶叶产量2.49万吨,居全国第11位。[高贵龙,发展贵州茶产业的思考,决策参考,2007年15期.]2016年全省茶园面积共有696万亩,产量28.4万吨,综合产值502.2亿元。全省因种茶解决300多万人就业,增收30多亿元,有470万农民因茶脱贫致富。贵州茶产业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强的目标,产业发展优势越发强劲。[中共贵州省委政研室,贵州省农业委员会主编.贵州茶产业发展报告(2016)绿皮书, 2017-05-02.]为加快贵州茶业的发展,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茶叶投产面积达到500万亩。

1.贵州茶文化历史悠久及茶树品种资源丰富

1.1 茶文化历史悠久

最早的《尔雅》和《贵州通志》就有“茶出鹜川者、名高树茶”之类的文字记载,汉代,有了茶叶生产记载。在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中郎将唐蒙通夷,发现夜郎市场上除了僮、髦牛外,还有茶等商品,说明了在汉代茶作为商品已出现在乡村集市上。明朝时期,贵州的茶叶生产进入了辉煌时代,如贵定的云雾茶、湄潭眉尖作贡品纳贡。《贵州通史》载:“石阡茶、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在茶叶发展史上,都匀西部的团山附近生产卷曲显毫型毛尖茶,明崇祯皇帝赐名“鱼钩茶”,1915年获巴拿马获过博览会金奖。

贵州是个多民族聚居的产茶省份,先辈们在深山密林中开荒种茶,管护茶,制作特色茶。如晴隆普安山地的擂茶面、武陵山区飞歌油茶汤、都匀坝固打油茶等,都有着各自的茶饮茶俗文化,茶文化不仅是贵州茶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重点。

1.2 古茶树资源丰富

贵州是我国野生乔木型和灌木型古茶树保存最多的省份之一,古茶树蕴藏量大且分类多样佐证了贵州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也是我国茶树种质资源保存最丰富的省份。据不完全统计,9个市(州)61个县(市、区)古茶树近120万株,其中相对集中连片1000株以上古茶园50处,树龄200年以上古茶树15万株以上。在兴义七舍发现一株国内罕见最大地径180厘米古茶树。按照茶组植物分类,贵州现有古茶树涵盖除大理茶外的大厂茶、厚轴茶、秃房茶、茶四个种,是我国除云南外茶树种质资源分布最丰富的第二大省份。[《贵州省古茶树保护条例》起草小组,贵州省古茶树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2017-3-26日. ]

据贵州省农产品检测中心对古茶树茶叶咖啡碱检测、儿茶素色谱分析,结果显示贵州存在着大量“自然形成”的过渡型古茶树群。灌木型古茶树占80%以上,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古老、地径最大的灌木型中小叶种古茶树群,也是目前世界最多的灌木型古茶树居群。我省野生古茶树主要分布在海拨800-1800米范围内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栽培型古茶树始于明朝初期,至今已有近700年历史。

1.3 茶树品种资源丰富

贵州具有茶叶种植的区位优势,且茶树品种资源丰富,茶树植株灌大,树姿半开展,呈椭圆形,叶脉7-9对,水平着生,叶色深绿,叶面平整或略有隆直,叶尖渐尖或稍凸出,叶肉肥厚,锯齿浅密。但具有推广使用的茶树品种,主要有湄潭苔茶和石阡苔茶。湄潭苔茶和石阡苔茶既有生产红茶类的大叶型品种,也有生产绿茶及其它茶类的中小叶品种。湄潭苔茶是茶树有性群性体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乌江流域。

贵州省联合投资250万元,在晴隆县和遵义县兴建有省级茶树良种繁育苗圃,针对性系品种湄潭苔茶和无性系品种黔湄419号、黔湄502号进行良种繁育,每年可提供优质无性茶树良种茶苗200万株以上。

2.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带来茶业发展

2011年春茶产量24280吨,产值29.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37.2%;名优茶产量6595吨,产值2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7%、35.5%。夏秋茶产量预计44530吨,全年茶叶总产量70588吨,同比分别增长30.7%、28.6%。[省政农,贵州茶产业发展回眸,贵州日报,2011年6月25日.]

近几年来,贵州的茶产业发展明显加快。截至2016年底,全省茶园面积共有696万亩,产量28.4万吨,综合产值502.2亿元。全省因种茶解决300多万人就业,增收30多亿元,有470万农民因茶脱贫致富。贵州茶产业实现了百姓富、生态好、产业强的目标,产业发展优势越发强劲。[ 中共贵州省委政研室贵州省农业委员会主编,《贵州茶产业发展报告(2016)》绿皮书,2017-05-02 .]其中都匀、湄潭、凤冈、石阡等10个县市的茶园面积均超过10万余亩。现在,全省达到无公害绿色茶叶要求的茶叶面积有300万亩茶园,占投产茶园的96%。

2.1 是茶业基地建设规模扩大成效明显

2.2 以民营为主体的茶叶企业实力增强

2010年全省注册茶叶加工企业有616家,主要有国有、民营、合作社三种类型。国有茶企业近50家,有5家企业进入全国茶叶百强,104家获得对外贸易经营资格,217家通过QS认证。全省引进茶叶企业178家。

2.3 茶业科技含量增强,综合利用率提高

全省50%以上茶叶加工企业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实现了3个转变。即绿茶产品深加工产品的转变,生产春茶向春夏秋三季生产转变,独芽茶原料向一芽一叶和一芽数叶原料转变。

2.4 区域品牌基本形成

在举办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和万人品茗活动会上,湄潭的翠芽茶、石阡苔茶、凤冈锌硒茶等先后被评为名茶茶的知名度不断提高。红茶以遵义为代表,乌龙茶以凤冈“锌硒乌龙茶”为代表,绿茶以湄潭翠芽、都匀毛尖、凤冈锌硒茶,苔茶以石阡为代表。扁形茶以湄潭翠芽为代表,卷曲形茶以都匀毛尖为代表,珠形茶以凤冈锌硒茶为代表。

2.5 茶叶贸易呈现多样性

有茶庄、茶叶连锁店、超市茶叶专柜、批发市场交易兼零售、集团购买、茶叶配送体系、网上销售等茶叶贸易形式,特别是春茶销售总体形势比较好。2011年湄潭翠芽茶、凤冈独芽茶的批发价格均在每公斤1200-1400元。石阡苔茶和梵净山翠峰茶名优茶曾出过现茶商抢购现象。

3.发展茶产业大省存在的特点及差距

3.1 茶产业呈现6个特点

3.1.1 部分茶企业的安全意识增强,茶叶质量品质高

湄潭、印江、雷山共有2.19万亩茶园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都匀毛尖茶(集团)有限公司、纳雍县贵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等9家企业的茶叶产品通过有机茶认证;全省选送的28只茶样经农业部茶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达到了无公害茶叶标准(NY5244),判定全部合格。湄潭、晴隆、瓮安等县都制定了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标准。

3.1.2 部分茶产业企业的知名度明显攀升

湄潭县西南茶城被农业部确定为第9批定点批发市场之一。都匀毛尖茶(集团)有限公司、宜兴宝典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丹寨县黔丹硒业有限公司、纳雍县贵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4家茶叶加工企业被评定为贵州省第二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1.3 部分县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实行政策倾斜

如雷山县把茶叶产业作为龙头产业来发展,湄潭县对新建茶园按120元/亩进行补助。名优茶产值占比例大,名优茶产值占全省茶叶总产值48.85%,占全省茶总产量12.06%。茶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余庆县举办了CCTV乡村大世界走进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余庆大型文化活动,湄潭县先后举办了茶文化活动。

3.1.4 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叶是一种特殊商品,不应只限于卖茶,除了饮用和保健外,还具有文化内涵,与鉴赏、品尝、茶艺相结合。茶具有的栽培知识、茶叶的产地、茶叶的种类、茶叶的加工、各种茶生长区域、名茶的来历、茶叶质量的鉴别、茶艺、茶道、茶具、茶文化等内涵。

3.2 茶产业存在的6大差距

第一是多头管理,行业宏观调控乏力生产企业各自为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无序。第二是资金投入相对较少,投入分散。第三是缺乏科学的合理布局,部分县市新种植的茶园规模小,布局分散,加工设施不配套,有的管脱节,有的茶树有种无收,导致茶的投资回报率低下。第四是有的地方种茶是不加论证,急功近利,效益缺乏长远,盲目从引进不适宜于本县种植的所谓高产品种,有的为了完成种植任务,致使新植茶园失去地方特色。第五是品牌带动效应较差,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品牌带动,导致茶叶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部分高品质绿茶都被省外品牌茶叶商低价收购去,换成高档茶叶包装卖,所以独特的资源优势未能转换为经济优势,产品的附加值不高,更谈不上品牌所能发挥的增值效应。如2003年,晴隆县春叶上市后,浙江商收购2.5万公斤茶叶运回浙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整合优势资源,培养和提升茶业的品牌竞争力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六是生产技术相对落后,茶叶产量、质量提升缓慢,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先进实用的茶叶生产技术,在部分生产企业很难得到推广和应用,所以茶叶产品质量很难快速提升。从业人员大多数未接受过茶叶生产管理及相关专业技术培训,一线操作人员大多是生产季节当地临时农民工,对加工生产茶叶方面的知识掌握少,凭经验进行简单操作。

4. 茶叶资源大省与生态茶业大省的主要思路

如何壮大发展贵州茶产业,使贵州成为茶资源大省,推进茶产业发展,达到茶叶产业的转型升级。既有宏观经济环境因素,也有加快发展茶文化茶业的思路。使全省茶产业得到健康协调发展,针对茶文化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如下思路:

4.1 创新管理体制,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规律。

统筹协调全省生态茶业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工作。做到与其它产业工作同步规划和实施,实现发展有路子。

4.2 科学规划,打造名茶品牌。

优化资源配置,打破区域界线,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对现有的茶园,进行科学规划,发挥茶园优势作用,发展贵州特色茶产业,来打造茶叶产业大省。一是加工名茶。每种名茶都有其独特的加工技术,每种名茶的产生,都是生产加工而成。所以加工技术到位,茶品质就优。如石阡坪山毛尖加工工艺独特,共98分钟。二是打造名茶品牌。构成名茶的自然品质的决定因素是茶树品种,而茶叶的品质特征是色、香、味、形俱美,并具有各自独特的品质风格,其品质风格的形成与茶树品种特征和加工工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三是茶的取名学问。全国名茶 1017个,贵州占37个,1915年都匀毛尖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982年都匀毛尖被评为中国10大名茶。把品质特点与地名相结合,以名山、名湖、名胜古迹取名。如杭州西湖龙井和都匀毛尖茶的取名。

4.3 在产品定位、品牌塑造、宣传推介和市场拓展上下功夫。

一是积极引导茶企业组建茶叶产销联合体,统一包装,开发统一品牌系列产品。二是继续开展茶品牌的评比活动,促进一般品牌向名优品牌集中,以举办茶文化节、旅游节等各类茶事茶艺活动为载体,营造良好的茶文化氛围。名茶评比的作用是找出优点与差距,总结经验,提高质量。同时,对茶品牌加以保护。三是建立完善茶叶市场体系,着力培育一批全国性的知名品牌,提高贵州茶在全国的知名度。

4.4 走适度规模发展之路,管种结合。

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面带全省的稳步推广铺开的办法,引种新品种需先试验后推广,加强茶业产业研究,推广茶的试验力度。

4.5 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注入新的活力。

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技术业务培训力度,迅速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来确保茶叶产品的质量。

4.6 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现有茶园的产出力。

对现有茶企业,加大资金的投入,改造低效茶园和加工配套设施的投入,以提高茶叶产业的整体效益。

4.7 加快茶业为主体的民族茶俗的开发力度,走贵州特色生态茶业发展之路。

千百年来,贵州各民族形成的饮茶习俗,包涵了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如茶盐蛋、油茶习俗,都是茶的文化。茶,不仅是当今世上最佳的保健饮料,它的价值主要取决于所载的茶文化内涵。发展民族茶俗,如佛茶。梵净山是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弥勒道场、明朝以来就名播中外,朝拜者趋之若云。要用独特的民族茶文化内涵和自然矿产元素和佛教文化,去推动贵州特色茶业产业的发展。注释

1贵州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领导干部手册,2016年.

2高贵龙,发展贵州茶产业的思考,决策参考,2007年15期.

3中共贵州省委政研室,贵州省农业委员会主编.贵州茶产业发展报告(2016)绿皮书,2017-05-02.

4省政农,贵州茶产业发展回眸,贵州日报,2011年6月25日.

5中共贵州省委政研室贵州省农业委员会主编,《贵州茶产业发展报告(2016)》绿皮书,2017-05-02.

猜你喜欢

湄潭茶业茶树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湄潭茶园
转录组学技术及其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
贵州茶业大事记
鉴赏
贵州湄潭:建管护运 四好通途 致富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