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达型国家治理转型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7-04-15宋林丛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5期
关键词:跨部门协同部门

宋林丛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 唐山 063200)



发达型国家治理转型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宋林丛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 唐山 063200)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催生的新的治理时代,西方国家掀起了改革的浪潮,都在进行着不同形式的跨部门合作,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轰轰烈烈的发生了。“协同政府”一词是英国首相布莱尔在1997提到电子政府战略时首次使用的。主要进行描述政府整合的服务过程和系统,以便完成一个无缝隙的、坚持以民为本的政府。此后,美、加、日等西方国家纷纷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和政府改革,并相继衍化了不同的政府改革模式,这对我国进行协同政府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当前迈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治理进程中,政府的工作变得日益复杂,政府行政体制迫切需要改革。

协同政府;横向治理;全面治理

一、英国的“协同政府”模式

英国是开展“新公共管理”活动的发源地,是跨部门协同改革的开端,它具有以下主要内容:

(一)决策统一。一个全面的决策机构和设立总理或内阁办公室的特别委员会,其职责是在政府间建立部门间的联系和合作关系。建立的委员会并不是常设机构,它们经常是为了某一类特殊的战略性难题而特别成立,就是是获取各方的反应的意见。全面处理一些跨部门问题或探讨如何进行跨部门合作的决策。

(二)目标整合。签顶一些公共性的服务协议,明确战略方向还有组织目标,确保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前提就是对各部门的职能和目的进行明确界定,政府再进行决策必须呈现出统一性以及战略性。详细做法便是政府各部们与执行机构之间签署公共服务性协定,达成目标及方向上的共识,肯定一致的政策方向与组织机构目标。

(三)组织整合。框架文件、保证人(sponsor)与非执行董事框架文件是针对主管部长、主管部门和执行主管的具体规定,主要规定它们各自的责任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工作汇报制度和绩效评价方法等方面,组织整合的方式多种多样,这样就加强了部门合作和在组织上的整合。

(四)文化整合。“协同政府”务必需要有统一的文化作为支撑,目的是为了打破以前人们的认识,决策“高于”服务,重新树立在位置上服务与决策一样紧要的认识。

二、加拿大横向治理模式

加拿大横向治理模式是指依据合作的特定政策目标,整合相互独立的各种组织来实现所追求的共同的目标,同时考虑各部门利益和不取消部门边界的跨部门合作。具有以下主要内容:

(一)在综合治理中有理事会协调机制。加拿大再进行跨部门治理中,一致采用理事会进行协调机制。2001年加拿大创建了一个横跨政府很多部门、范围更大的协调机构—加拿大资源部长理事会。在重大事件上进行磋商,当然这些协调机构里的很多职员享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通过协商一致从而达成共识,并在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开展行动。

(二)跨部门合作的基础:决策共识与利益协调。加拿大进行跨部门互助合作,充分体现出了尊重参与者以及参与各方的利益,通过平等协商,实现决策计划的共鸣。

(三)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跨部门合作。加拿大在环境事务上进行的跨部门合作,注重政府间合作的同时,也关注政府在内部机构间上的参与合作,可以促使多种非政府组织参与活动。政府当局同非政府组织营造成密切合作的关系,为公众提供更多的政策咨询服务,有助于协助项目的开展。

(四)服务网络或共享目标。通过联邦政府在内的多方合作,和意向某个特定的行业提出联合服务,追求共同目标,由联邦政府提供领导和协调。

三、日本整合治理

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日本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其在战后确定的各省厅之间严格分工、责任明确的分割治理模式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弊端。政府各部门各自为政、相互推诿,决策缺乏透明度,执行效率低下,监督评估机制陷入瘫痪,反馈机制也无法发挥作用,整个政府的协调体系已然处于崩溃的边缘。在这种严峻的大环境下,协调治理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在这种背景之下,时任日本首相的桥本龙太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协同政府的理念贯彻到行政改革之中,同时借鉴欧美国家整体政府改革的成果,从结构性协同和程序性协同两种机制同步着手构建协同政府。

结构性协同机制上,通过进行“大部制”改革、建立多层次的中央省厅协调机制、建设综合协调中心等措施,合并相似或相同职能,转化部门间冲突,化解内部冲突;建立中央部委与自上而下的多层次协调机制,最大程度地协调不同的协调方式和内容,协调协调,促进协调的针对性。内阁的创建加强了内阁的作用,增强了内阁总理支持系统的建立,内阁进行事前建议,并不是过后的协调,强化组织战略上的协调,也明确了内阁中央协调中心的位置。

程序性协同机制上,通过构建部际协调系统和政策评估系统、建立电子政府等措施。建立政策评价体系,有助于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整合,提升各部委内部整合的水平和公共管理的协同性;电子政府的构建,大大缩短了办理手续的时间,减少了相关审批流程,为公民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公众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四、对我国的启示

尽管就经济发展状况与政治制度而言,英国、加拿大、日本与我国存在很大的不同,但在协作治理上,世界上很多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政府的内部里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上,开展一站式地服务还有大部门制变革等一些措施,努力让政府各个部门由独立走向整合。中国目前的政府跨部门协调治理区域分工问题,部门分割、条块分割,以及尚未建立协同治理机制。应吸取英国协同政府、加拿大得横向治理模式以及日本整合治理模式中有益我国发展的有点,尽快创建和加强政府之间跨部门协同机制。

(一)推动政府的变革,加强整体政府的建设。当代政府部门分割,碎片化严重,难以满足服务的个性化需求,所以政府应该作为一个整体采取行动。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主要差别是管理的细致化不足,应当明确全责,依法行事;加强管制的细致化,明确机构的层次职责。

(二)建立政府跨部门协同机制的建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有大量的部门和大量的部门,但它缺乏整合与标准化操作。从发达国家的治理模式来看,要致力于顶层设计,着眼于国家全面的发展战略,制定各部门的协调机制,使各部门协调发展,加强横向部门和纵向部门之间的合作,达到最优的治理效果。

(三)促进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没有一个单独的行动者有足够的能力单独地主导一个特定的环境下所产生的特殊问题。协同性质的政府主张多元化的治理主体综合治理,从政府的亲自上阵、独自管理转变成与其他参与者进行合作治理。要寻求合作,要发挥各方主体的能动功能,满足多方需求与利益。

(四)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系统。建立信息化治理结构,明确政府跨部门信息管理和服务的目标、任务、职能和职责,制定明确有效的信息治理框架和监管方针。开发精细化管理工具。建立消息互通平台,科学定制信息管理与开展服务的标准,充分促进开展的灵活性以包容大容量的信息,促进管理多样化,提升政府在开展管理和服务上的跨部门信息化水平。

它既需要政府内部首先形成府际间纵横立体的有效协同,也需要地方政府在公共治理过程中与市场、非营利组织和公民等进行合力,共同行动。这将涉及政府公共治理系统内外部的复杂交错的关系变化与重组,需要有完备的制度作为保障。对协同治理的后设治理极为重要和必要,需要从体制、网络、发展及问责等多重层面进行规范和引导。但是,经由政府跨部门协同治理的实践,我国公共治理的模式将更为完善,公共治理的绩效将不断提升,而我国的民主政治将更为成熟。

[1]何新华.改革官僚制:政府治理模式的新趋势[J],东南亚研究,2005.4.

[2]邓漩.论新时期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改革方向[J],理论导刊,2004.12.

宋林丛(1990-),女,汉族,河北唐山人,研究生就读于华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专业。

猜你喜欢

跨部门协同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跨部门项目团队合作绩效管理研究
浅谈财务部跨部门协作能力建设
“跨地区”、“跨部门”、“跨币种”协同监管方法研究及政策建议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联动:高校跨部门机关党支部活动方式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