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历史课本插图的教学价值刍议

2017-04-15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鉴真课本中学

(漳州市第九中学,福建漳州363000)

中学历史课本插图的教学价值刍议

陈燕红

(漳州市第九中学,福建漳州363000)

历史图片是历史知识的载体,古人曰:“左图右史。”可见课本历史插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教材中的历史图片主观性强,它包含并传递着非常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普通文字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高效地运用历史插图,能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中学历史;插图教学;教学价值

历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也是人类在各个领域不断战胜挫折和不断创新的奋斗史。课本历史插图揭示了人类历史活动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历史现象的动态反映。[1]历史插图凭借其特点和优势,以简单明了、有特定的图片呈现历史知识,其所载负的历史信息能够收到文字表达难以实现的效果。将历史插图与课文章字紧密结合,是取得中学历史教学效果较好的重要工具之一。[1]以下针对课本历史插图这一直观教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价值,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插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是架设在师生间的第一座桥梁,好的导入方法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利用图片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专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2]利用图片导入直观性强的特点,在科学把握图片信息的前提下,运用简洁精练、幽默生动的语言对历史图片进行准确地描述,使学生穿越时光隧道亲身体验当时的历史环境,吸引注意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如《宋代的城市生活》,在讲解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优势,将课本第58-59页的《清明上河图》以视频的形式搬上银屏,再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学生“游玩”了北宋城楼——大相国寺——樊楼——瓦舍勾栏,在“旅游”中进行讲解,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走进历史,以“游人”的身份感受了东京城内热闹繁荣的景象,体会大相国寺庙会的热闹非凡,品尝樊楼里各式各样的南北美味佳肴,观赏瓦舍勾栏里精彩纷呈的各项节目等等。学生们意犹未尽,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宋代的城市生活”内容,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这时候将学生视线引导课本内容,将课本插图所含信息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促成课堂互动的形成和新问题、新知识的生成,深化学生的历史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二、利用插图化难为易,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储备

历史学习最基本的能力是记忆史实和积累储备史实,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枯燥的史实要记忆下来是相当困难的。人们感知事物,就是积累知识的过程,它会在其头脑中留下识记痕迹,这是人类进行各种活动的前提。如何让学生快速而永久地记住历史史实,是我们教学中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由于历史图片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形成对人脑的强度刺激,在吸引学生注意力,加强学生理解力,加深学生印象,强化学生的记忆方面有比较大的作用,[4]从而有利于历史史实的储备。如,让学生看到《步辇图》就想到文成公主入藏;看到《圆明园遗址》就想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的暴行……

对初中生而言,图片材料相对于史实更加形象直观,也更容易接受。在历史课本中,丰富多彩的插图将晦涩难懂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变得生动活泼、形象具体,它可以将历史事件进行延伸,使历史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还可以将较难理解的史实变成学生兴趣盎然的话题,为教学难点的讲解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例如,如何让学生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是教材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了课本的插图,通过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俄国侵吞我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得出“沙俄趁火打劫,共侵吞我国东北及西北144万平方千米土地”,由此引导学生明白:“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再通过观察《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迫增开11处通商口岸,使学生了解“外国势力不仅扩张到沿海各省,还深入到长江下游地区”。通过对两幅插图的解读,自然地引导学生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的结论。

三、利用插图深化认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历史图片的历史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内容,更在于其隐含的内在价值,在教学中如果加以引导,让学生将其挖掘出来,那么学生的能力将由此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利用插图培养发现、探究能力

历史图片中所包含的丰富信息为探究学习提供了可能。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利用课本中具有发现、探究问题的插图,设计一些问题,以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能力。例如,在讲解《鉴真东渡》这一子目时,课本中有两幅插图《鉴真坐像》《唐招提寺》,通过让学生观看这两幅图,引发他们探究:鉴真为什么要东渡?东渡去哪里?东渡了几次?鉴真在东渡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鉴真的眼睛为什么失明?唐招提寺跟鉴真又有什么关系?等等。学生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去书中寻找答案,通过探究让学生了解到鉴真东渡的艰难,学习鉴真忘我牺牲的精神和为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做出的重大贡献。

(二)利用图片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比较法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许多事物的历史特征是相比较而存在,通过比较而发现事物本质规律。所以,比较法在中学历史教学,尤其是初三年复习中被大量采用。而教材中的许多历史插图恰好为历史比较法的课堂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利用课本插图进行比较,能使学生更加清楚直观地发现事物内在特征及其本质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联想能力。如,在抗日战争中,日军曾对中国犯下南京大屠杀的滔天罪行,课本中有张《日本报纸对“杀人竞赛”的报道》,将这幅图片跟百团大战中《聂荣臻司令与被八路军从战火中救下的日本小女孩的留影》形成对比,将侵略者的兽行与八路军的人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南京大屠杀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性,但是中国人民抗击的是日本侵略者,日本人民也是侵略战争的受害者,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世代代友好相处。通过图片的对比,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开拓思维,学会用发展全面的眼光看问题。

(三)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情感目标。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异彩纷呈的唐三彩、富丽堂皇的北京故宫、如诗如画的颐和园、龙飞凤舞的《兰亭序》……而这一切在中学历史教材中都有所体现。他们不仅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与课本内容紧密结合,图文并茂,烘托出浓厚的历史审美气势,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加深了对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历史审美情趣,提高了艺术鉴赏水平。

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层显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幅历史图片都生动叙述了一段历史,每一幅图片所体现的内容又给予我们深深的震撼和心灵的洗涤。如,八年级教材中的《五四运动学生上街游行》的图片,体现了在民族危亡之际,那个时期的时代崭新的真善美人格特征和忧国忧民、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开国大典》仿佛把我们带回到那个激动人心的现场,听见毛主席在天安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结束了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5]……教材中的这一幅幅插图在教师的讲解下,无不让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从而增进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历史插图是一幅幅“凝固的历史”,随着初中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深入,课本插图将不仅仅是教科书的辅助材料,更是实用性很强的直观教材,利用插图教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让课本插图带动历史课堂,让历史插图去更好地为历史教学服务。

[1]钱怀如.新课程下如何运用历史教材上的插图[EB/OL].[2013-04-25].ht tp://www.docin.com/p-641288361.html.

[2]罗姆·布鲁纳.教育过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陈国华.重视历史地图运用,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J].科学导报,2014(2).

[4]吴和良.试探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和插图的应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2).

[5]王斯德.中国历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于立婷.插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独特作用[EB/OL].[2010-12-02].ht tp://wenku.baidu.com/view/5e9856a6172. html.

(责任编辑:徐小敏)

猜你喜欢

鉴真课本中学
在多解中学创新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人在气头请闭嘴
在气头上不说话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