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血”不如“造血”
——谈谈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2017-04-15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输血愿景教师队伍

(泉州市泉港区美发中学,福建泉州362800)

“输血”不如“造血”
——谈谈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张燕阳

(泉州市泉港区美发中学,福建泉州362800)

教师是学校第一生产力。学校管理者应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把自己本校的教师培养出色。文章主要从经营教师的归属感、强化教师业务素质和培养教师的成就感三方面来论述学校管理者如何进行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从而推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归属感;业务素质;成就感

教师是学校第一生产力。教师强,则学校强。基于此共识,每年暑假人事调动时,有些学校便抛出各种诱人的条件,想方设法从别的学校挖来各种教学骨干和名师,美其名曰“人才引进”。对此挖人“墙脚”的做法,笔者不能苟同,原因有二:一方面,这种做法有点急功近利,没有考虑到每所学校工作和教学实践有它自身的规律性和特殊性。不管如何优秀的教师,他到另外一所学校,除了要能够适应生活环境的改变外,更要能够适应工作环境的改变,这种工作环境包括新单位同事间的人际关系、学生地域差异和素质差异、新学校校园文化的融入等复杂问题,而这个适应相对来说需要漫长的一段时间,不利于学校保持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秩序。另一方面,这种“远来的和尚会念经”的观念和做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体现了学校对本校教师缺乏起码的信任,无形中也会挫伤本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对学校的忠诚度。

因此,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如何打造一支业务精,素质高,能够适应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教师队伍呢?笔者的看法是“输血”不如“造血”,学校管理者应把眼光放长远些,立足本校师资实际,通过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把自己本校的教师培养出色。

一、经营教师的归属感

当前,由于工作压力和社会因素等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严重阻碍学校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经营教师的归属感在当前形势下尤为重要,它能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激励教师将个人的荣辱与学校的发展融为一体,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做到爱校如家,以主人翁的精神对待学校的各项工作。

1.确立共同的发展愿景,培养教师对学校的自豪感。教师对学校的自豪感是教师归属感形成的基础。自豪感的有无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热忱,而自豪感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学校发展愿景的认同。一个良好的发展愿景,会像磁铁一样产生吸引力,把教师凝聚在一起,同心同德共谋学校的发展。反之,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良好的发展愿景,就像航船失去航标,列车偏离轨道,最终会导致人心涣散,质量滑坡。学校管理者要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定位学校的发展愿景,让大家都愿意为之努力,并伴随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自觉地把个人的发展目标融入到学校的发展愿景中,愿意接受更大的挑战,最终形成一个充满活力、激情四射的教师团队。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责任心。良好的师德修养,是一个优秀教师最重要的品质。缺少了这一点,教师素质的提高只能是虚幻的空中楼阁。为此,学校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首先,要始终如一地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在当前市场经济导致的人生观、价值观多元化的形势下,学校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职业观,坚守精神家园,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其次,要加强法制教育和制度建设。以教育政策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准则,加大管理和监督力度,进行师德考评,落实目标责任,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真正做到依法施教。

3.提高领导素质,在学校树立正能量。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校长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是一个组织的象征与标杆,其德行、能力如何代表着整个学校的办学水准与层次,对于学校凝聚力和教师对学校信赖感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管理学校中,校长要“法治”“德治”和“情治”兼用。“法治”指的是校长要加强学校章程建设,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制度管人,按规则办事,促进“三风”建设。“德治”指的是校长要有高尚的教育情怀,率先垂范、以德服人、大局为重,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教师,让他们由衷地对校长产生敬佩感,对学校产生依赖感,乐于投身到学校发展事业当中。“情治”指的是校长要主动深入到教师当中,建立友谊,真心实意为教师着想,多给教师以关怀,理解、尊重、信任教师,以情化人,使教师们更愿意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校的发展事业中来。

二、强化教师业务素质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这使得广大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根本策略就是要强化教师的业务素质。

1.关注校本教研,搭建共同发展平台。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土壤,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基本途径。一是通过创建“学习共同体”,构建相互促进学习的“合作性共事”关系,引领教师专业提升;二是依托“三师工程”(青年教师工程、优秀教师工程、名教师工程),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师分层培养体系,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合理规划;三是搭建专业发展的“三环道路”(教学基本功、教学策略、教学思想),实现教师队伍“合格——升格——风格”多梯度发展,逐渐帮助每位教师走向专业成熟。

2.适应课程改革,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责任是最伟大的课程变革推动力量。新课改要求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要向以“学”为中心的新型学习方式转变,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要适时改变教师培养策略,通过专家引领、教学论坛、能力提升培训、教学比赛、课题研究等形式,持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实现教师的不断自我完善和专业成长。

3.提倡终身学习,唤醒教师自觉意识。21世纪,世界已进入了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教育要应对这种“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学习挑战,首先需要教师的终身学习。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学家诺尔斯认为,“成人学习是基于个人自主的学习”,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唤醒教师主动学习的自觉意识,用学习来润泽生命,在学习中完善自身角色,在学习中解决问题,积极主动地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新常态。

三、培养教师的成就感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都有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精神追求,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绝大部分教师都在意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成功的激励对每个人的成长具有强烈的促进力量,因此学校管理者要注重培养教师的成就感,让教师享受成功的喜悦。

1.人文关怀,让教师感受职业幸福。人都是有感情的,对于校长来说,只要对教师有真诚的关怀,最终总能收获到教师真诚的回报。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如果能经常深入到教师当中,倾听教师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对工作、生活上有困难的教师尽最大力量去帮助解决,就能让教师切身感受到职业的幸福,并找到了在学校的“存在感”。那么,在这种愉悦的情感体验下,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得到极大的激发。

2.培养先进,用成功激发教师进取心。每个人都有从众的心理,特别是作为教师这个职业来说,因为长期处于一种相对稳定单一的教学环境里,教师的上进的愿望都不是很强烈。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更要想方设法改变这种安于现状的局面,通过培养、扶持一些教师,让他们先成功,用先进唤醒和带动学校更多的教师,让广大教师认识到“平凡和优秀之间就差那么一点点”,就如一颗小石子激活一潭春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越来越多的教师投身于对优秀甚至是卓越的孜孜追求。

3.树立典型,发挥榜样激励的作用。榜样的力量对教师的成长具有极大的推动力。树立身边的优秀教师典型,一方面能使优秀教师克服自满的情绪,更好地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也能使年轻教师既有学习的目标,更有超越的目标,在教学业务甚至是教学风格方面尽快成长起来。

综上所述,“输血”不如“造血”,学校管理者要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师的发展需要和心理需求出发,因师制宜、因时制策,以教师发展为本,设计出既科学实用又简单有效的管理机制,从而建设一支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推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1]赵明仁.教师反思和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崔允漷,夏雪梅.一种新的教师专业发展分析框架[J].教育发展研究,2011(10).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喜欢

输血愿景教师队伍
冬日的愿景(组章)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绚烂愿景 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