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开发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7-04-15潘选明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1期
关键词:思想观念存量职业技能

潘选明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开发现状与对策分析

潘选明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城镇化、工业化是一国发展的基本遵循,农村剩余劳动力亦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然而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其天然的弱质性,如何在此背景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是理论和实践都需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以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开发为基本路径,希望从人力资本开发的角度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术技能水平,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开发:河南省

一、引言

河南省地处中部,是我国中部的传统农业大省,拥有着丰富的农村劳动力。伴随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一大批农村劳动力脱离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从事非农工作,然农村仍然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尚未实现转移,如刘玉采用固定时期法估算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为1.1亿[1],胡奇假定土地可以自由流转,则我国将会涌现3.3亿左右的剩余劳动力[2]。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数大、质量低,从侧面追溯出剩余劳动力为何不能实现顺利转移的原因。如何提供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促进其顺利转移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以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典型代表,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的几点建议。

二、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开发的现状及问题

1、 人力资源存量大、质量较低。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取决于地区人力资源存量和质量,尤其是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及其关键的。就统计结果来看,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存量巨大,2016年年末达到4909.20万人[3],但整体素质较低,普遍文化水平为初中及以下。显然,低素质的人力资源很难满足现代城市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为此河南省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从提高剩余劳动力的素质提高上抓起,不断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

2、 观念陈腐、不易接受新鲜事物。相比较城市或者外出务工人员而言,剩余劳动力在思想观念上较为陈腐,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较低,这极大限制了剩余劳动力在追随时代前沿,接受新知识、新理论等方面落后于其余人员,落后于时代发展。比如说,在城市地区极为普及的智能手机的使用,在农村地区对剩余劳动力而言,他们更钟爱于传统手机的使用,无法接受新鲜事物的冲击,适应新事物的发展,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性。

3、 农村剩余劳动力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是学习新知识、新理论的有效支撑,二者之间呈现出单调递增关系,新知识、新理论是人力资本存量增加的主要来源之一,不断学习、获取新知识、新技术以提高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上述的作用机理表明了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是学习新知识、新理论的抓手,新知识、新理论是提高人力资本存量的主要途径,三者形成了闭环路径。然而,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不足问题,这极大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提高人力资本存量。

4、 农村地区缺乏相关的针对剩余劳动力实行专门培训机构。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的路径众多,比如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培训、在职培训、专门机构的专业技培训等等,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接受正规的教育培训以难以实现,故需要一种专门针对剩余劳动力特点的培训机构,具有针对性的提高剩余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存量,促进其向二、三产业及城镇转移。令人遗憾的是河南省大部分农村缺乏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也缺乏相应的培训人员与资金支持。

三、 合理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其向二、三产业及城镇转移

1、 改变传统观念。思想观念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要有持久性的准备。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第一、利用物质利益引导,倒逼劳动力改变思想观念。比如前文提到的智能手机的使用,劳动力排斥智能手机的使用因归于其不了解,无法知晓智能手机的应用对其带来的利益,故此可以采用相应的措施帮助其了解新工具、新技术的使用的利益体现。第二、政府应当发挥一定的作用,大力宣传新理念、新知识,培育出一种解放思想、学习新知识的活跃氛围。第三、劳动力也要从自身出发,不能墨守成规。以上三个方面的综合作用才能逐步改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思想观念。

2、 调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是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有效前提,不存在没有学习积极性又能很好掌握新知识的。如何调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学习积极性是本节讨论的重点,本文以为可以考虑构建经济利益诱导机制,因为只有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才会激发学习欲望,比如让某人知晓,如若他掌握某项专业技能,这项技能能够在未来一段时间带给他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利益,那么其自然而然会努力学习此项技能,对于新知识、新技能的渴望便被激发出来。

3、 建立健全相关的农村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最直接的办法,也是最可行的方法,然而目前河南省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相关的培训机构能够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对接式服务。故此,本文考虑由当地政府部门构建专门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聘请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人员,定期开展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如装修、焊接、简单机械维修服务等等,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专业型人力资本,促进其脱离农业走向二、三产业,创造更高利润。

四、 结论

城镇化、工业化是一国发展的必然轨迹,农村剩余劳动力也是城镇化、工业化的必然产物,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社会发展需要。本文以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开发为切入点,讨论从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大幅提高的角度促进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

[1]刘玉.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潜在规模的适宜度研究[J].商业文化,2012(3):92-95.

[2]土地流转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潜在规模影响的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2(5):102-108.

[3]2016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O/OL].http://www.ha.stats.gov.cn.2017年3月1日.

2017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2017ZYXS80

潘选明(1992-),男,汉族,西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经济。

猜你喜欢

思想观念存量职业技能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医联紧密时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
思想政治工作是卫生工作的生命线
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干部应强化的三个观念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信息化是思想观念的革命
腐败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