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英文友好型”环境 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以规范沈阳市英文环境为例

2017-04-14

关键词:沈阳市沈阳国际化

马 爽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136

创建“英文友好型”环境 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以规范沈阳市英文环境为例

马 爽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136

20年前,沈阳提出创建国际化城市的设想,目前,很多指标已经或正在接近既定目标。但遗憾的是,就城市英文环境而言还相去甚远,比如公共服务业缺乏懂英文、能用英文交流的各层次人员;公共标识语英译缺失;城市中标识语、警示语漏译、误译、滥译现象屡见不鲜;与该市的衣食住行、观光旅游等关系密切的主要网站鲜有英文指南,等等。这些问题会给国际友人带来很大困扰,不仅使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大打折扣,甚至会影响其声誉和潜在的发展机会。基于此,提出建设“英文友好型”城市的对策建议。

城市情商;城市国际化;英文标识语

一、引言

作为辽宁省省会的沈阳市,历史上曾是“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今天则是中国东北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最大的经济、文化、金融、商贸中心。它也是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享有“共和国长子”和“东方鲁尔”的美誉,一直担负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领头羊的重任。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沈阳就提出了创建国际化城市的设想。1997年,冯贵盛、陈萍从可能性和主要差距等角度进行论证,为沈阳市实现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理清了基本思路。[1](P73~78)2001 年,胡彦成等论证了沈阳现代化国际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并在“国际化功能”中指出具体特点:对外合作与交流广泛频繁;在辖区内通行国际性惯例和国际法规,各种服务业一应俱全,开放程度高;成为一种或多种国际中心。[2](P271~275)2004年,随着“东北振兴,沈阳先行”的深入,沈阳已成为世界的聚焦地——一宫两陵申遗成功、世园会申办成功、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榜上有名……沈阳遂提出打造全国旅游强市。[3]2006年,高凌的研究表明,沈阳的各项指标得分与全球化导向的城市功能定位相吻合。[4](P20~26)

经过多年的稳步发展,2011年,在张可云、项目根据多项指标所做的“中国省会城市国际化水平比较研究”中,沈阳在30个省会城市(含直辖市)的主要项目排名如下:经济基础8、对外联络25、发展潜力1、综合排名5,并被归于第二类——目标成为国际城市。[5](P51~53,60)沈阳市作为东北地区的窗口,依托其突出的经济发展,成为该地区外籍人员的首选城市。目前,已有美、日、韩、朝、俄、法六国设立驻沈总领事馆。近几年,沈阳又提出创建“数字城市、打

造智慧沈阳”的高大上新标准。[6]沈阳坚持高标准、大手笔、国际化的原则,不断加强各方面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始建于1991年的沈阳国家优化金融生态改革试验区暨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是全国除了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以外唯一以景荣商贸为属性的开发区。[7]鲁小波等通过对2001~2012年辽宁省旅游各项数据的变化趋势分析,得出的结论之一:无论是旅游人次还是旅游收入,辽宁省及省内各地区的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都表现出增长趋势,沈阳属于旅游基础好、旅游规模大的地区,仍然具有巨大的旅游市场优势和旅游收入优势,但是增长速度低于其他地区。[8](P26~31)实际上,对外开放始终是沈阳市坚持的战略,2015年前三季度的进出口总值、出口值和进口值全部实现两位数增长。特别是沈阳对东盟、中东和俄罗斯等市场出口活跃程度大增。此外,宝马、通用、米其林等外商投资企业也纷纷增加投资。沈阳已将市场化与国际化作为本轮振兴促进内生增长的切入点,希望使其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9]2015年,沈阳又提出将立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努力吸引重点赛事、专业俱乐部和知名体育企业入驻,争取更多国内外重大赛事在沈阳举办。[10]李彬等2015年对辽宁省城市化进程的分析中,得出“沈阳、大连两市异军突起,城市化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的结论。[11](P34~40)

从以上发展脉络中可以看出,沈阳朝向国际化城市发展的思路很明确,经过多年的努力也越来越靠近既定目标。近些年来,沈阳的市容市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立体交通四通八达、高楼大厦林林总总、金廊工程熠熠生辉、外资企业安营扎寨……一切都带着大都市的、现代化的生命气息。但是,从外观的第一感觉上,离“国际化”三个字仍有距离。

二、问题的提出

关于上面问题的答案,归根到底,就是沈阳还没有成为一个“English friendly(英文友好)”型城市。

中外学者对国际化城市的考察指标有很多种分类,有的是根据单项指标进行判别(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基础设施等),有的是从引导国际城市发展方向来构建指标(如金融服务、交通运输、政府管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涉及城市未来建设的政策、构想、计划等)。[12](P17~19)易斌等总结了国内外数十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选取18个指标构成城市国际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13](P37~40)此前,刘玉芳曾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过四大方面35个指标的评价体系。[14](P88~92)从中看出,对于国际化城市的评价,除了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等共同关注的基准之外,易斌等还提出了人才的“国际化交流水平”“文化的国际吸引力”两项,[12](P17~19)刘玉芳则用“对外交往”来命名与此类似的准则,并把“外语普及率”专门拿出来列为最后一项指标。[14](P88~92)实际上,实现这几项准则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将城市环境建成“英文友好型”。

(一)“英文友好型”城市的内涵及意义

对中国而言,“英文友好型”城市指的是城市中与生活、工作、学习、旅游、娱乐等诸多方面相关的环境中,处处配有准确的英文标识,甚至有工作人员提供英文帮助,使不懂汉语的外国人不会因为语言障碍给其衣、食、住、行等带来麻烦或影响。举例来说,英文友好型环境包括但不限于在下列场所提供英文标识:机场、火车站、道路、桥梁、景点、地铁、公交、银行、酒店、医院、电信、公安等企事业单位以及餐饮、娱乐等与出行、生活、工作等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部门或场所。此外,英文友好型环境还包括城市上述公共服务部门、政府机关、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相关网页主要信息的双语化、拥有能够用英语交流的各层次国际化人才。

之所以提出“英文”友好型而非其他语种,是因为英语普及的广泛程度——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使用者人数位居世界第三。由于过去两个多世纪以来,美、英两国在文化、经济、军事、政治和科学上的领先地位及其世界影响力,英语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一种国际语言。它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第二语言、是联合国等众多国际组织的工作语言。相比之下,汉语是公认的世界上最难的语言之一,其中的原因不仅在于其语音、语调、语法、句式等与西语差异太大、词汇意义变化多端、语篇内容博大精深,更在于汉字的书写形式相对于拼音文字而言太过复杂、高端,因而掌握汉语听说的外国人少之又少,能够辨识、书写汉字的就更是寥寥无几。

对于语言不通的外国人来说,国外陌生的环境中充满了风险——出行、食宿、就医等处处都是障碍,很多人会因此知难而退。将一名对汉语一窍不通的外国人置身于纯粹的汉语环境中,他会觉得自己瞬间成了盲聋哑的残障人士,太多的不确定性让其感到紧张、恐惧。相反,“英文友好型”的城市环境会让很多外国友人有宾至如归之感,仿佛给盲人辟出盲道、给聋人配备助听器、给哑人提供手语解读一样,这样的便利让他们充满信心,出行不再有后顾之忧。这自然会增加他们对该城市的好感,进而选择在此学习、工作、旅游等,还会推荐给更多的亲朋好友……这意味着给该城市带来更多潜在的国际机会,投资、进出口贸易、旅游人数、留学生源等都会增加,也会使城市的声誉远播、国际知名度提升。

(二)沈阳市“英语友好型”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沈阳市在“英语友好型”环境方面的建设力度还很不够,具体表现在:公共服务业缺乏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沟通的高中低层次的国际型人才;大量的公共服务场所、企事业单位缺乏英文标识;不少配有英文翻译的地方常常是漏洞百出。

以各种公示语标识为例,在英语非母语的国家或地区中,新加坡的公共场所及街路标识都是中英文对照,机场、地铁等重要场所还要外加马来语、印度语共四种语言;东京等很多日本城市都有日、英双语标识,重要信息还另外配有汉语、韩语;香港、台湾等城市都以中英双语为主,在公共场所,几乎能做到有汉语的标识必有对应英文。以上城市英文标识中翻译都非常标准、地道。国内情况是上海、北京的英文环境相对较好,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以及桂林等著名旅游城市在这方面也优于其他大部分城市。

就沈阳市而言,目前主要干道(包括一、二级马路)两侧的商业企业、宾馆饭店等有英文标识的不足三成;各银行、饭店内部有英文介绍的凤毛麟角;除了四、五星级酒店以外,其余单位鲜有英文服务。故宫、北陵、东陵等著名旅游景点以及辽宁省博物馆、铁西工业博物馆等重要的城市文化亮点或者缺失英文牌示语,或者翻译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英文导游或解说更是难觅……这些现象与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对英文环境的要求相去甚远。

过去十几年,沈阳市很多单位一直慢慢地尝试使用英文,但是不少译文不地道、不规范、不达意、错误百出,因此,成为笑柄的例子也不罕见。例如:多年前,中国家具城地下停车场曾经在入口和出口处分别配上了英文,不过出口用的却是“Export(指贸易方面的出口)”,令人大跌眼镜。位于铁西区的甘露饺子馆也配过英文翻译,译文是“Sweet Dew Dumping Restaurant”,竟然把dumpling(饺子)误拼写成dumping(垃圾倾倒)……哪个外国人看到这个招牌还有胃口?今天再看甘露饺子馆,生意蓬勃发展,分店也增至数家,但英文店名却已悄然消失……沈阳北站附近的时代广场酒店,曾在其客房服务指南里把Entertainment(娱乐)项目下的dart(弹子游戏)拼成tart(英国俚语:妓女),还列出每小时的价钱,这让两位首次来华的英国教授十分错愕,询问中国怎么这么开放,连这样的“服务”都堂而皇之地列在星级酒店客服指南中?当时的场面令人尴尬。经过一番解释才算解除误会。由于交通便利、所处位置繁华,入住该酒店的外国人较多,这种失误造成的负面国际影响不容小视。

如今,沈阳市在英文标识规范性方面有所进步,但是主要问题仍然突出——拼写、用词、语法方面的错误;机械式翻译;中国式英语;汉语拼音取代英文;译法不统一;表达不符合西方思维习惯,等等。以场所为例,具体列举如下:

1.地铁。地铁已经成为沈阳最主要的出行工具,但是地铁相关的英文标识语错误或不规范现象非常严重——译文不仅大小写不统一、风格不一致,而且有的意思背道而驰:“小心站台间隙”被译成了“TAKE CARE OF THE GAP(好好照看间隙)”、“当心缝隙”被译成了“Warning gap(警告缝隙)”。更严重的是,各个站名的“英译”(包括语音报站)都无一例外地被拼音代替,使得诸如北陵公园、辽宁大学、中医药大学、市府广场、金融中心、沈阳北站等很多本该具有实际意义的地名,在外国人眼里变成完全不懂的一长串字符……千篇一律的全拼站名令人不知所云。

2.公交。公交车上的英文警示语翻译得令人啼笑皆非:“谨防夹脚”被译成了Defend to clip feet sincerely(做好防卫,真诚地去夹脚),“谨防扒窃”被译成Defend to pick sincerely(做好防卫,真诚地去扒窃)……这样的英文标识语反倒给城市形象带来不良影响。

3.银行。沈阳外资企业有很多外籍员工,也有大量的外国留学生,金融部门是他们日程生活中必须光顾的地方。而银行中的英文标识问题也是比比皆是。比如某商业银行的填单台译文是“Fill a Single”——single意为“单身”“单个”,而非填的“单子”。这种机械翻译的结果,外国友人看了根本不知所云。

4.街路。街路译文不统一,翻译工作显得随意、任性,缺乏严谨态度。比如,沈阳路译为Shenyang Lu,而中山路则译为Zhongshan Road。

5.景点。旅游和文化景点缺乏标准的牌示语翻译,对具体展厅、展品的介绍很不专业、不完整。甚至连非专业性标识语都有很多毛病。沈阳故宫里有“禁止拍照”被译成prohibit photography,首先这里出现语法错误——prohibit后面接动名词,或用prohibit sb.from doing sth.,而不直接接名词;其次,表达不地道,语气也过于生硬。可以直接用No photos表达,简洁明了,易于接受。故宫提供的洗相服务标识牌双语为:6 Inch 15 yuan 6寸15元……这个翻译犯了常识错误,因为英语的inch是英寸,跟汉语的寸并非一一对应(1英寸=0.762寸)。

6.其他公共场合。几位外国朋友曾好奇地问为什么沈阳某大型户外广告牌上写着“Please don’t spit anywhere.”和“Please don’t shit or piss everywhere.”且不说这两个句子的表达有多不地道,即便是用了地道的“No spitting”“No shitting or pissing”的表述形式,该翻译也会带来相反效果。诸如这类“请勿随地吐痰”“禁止随地大小便”等带有明显“中国特色”的标语口号,直译会使人产生不良联想,因为这类行为本来就是文明人头脑中的常识,公然写出来完全不符合西方人思维习惯,反倒显得异常粗俗。

沈阳的很多公共场所,如医院(目前沈阳市几家大型医院,包括医大、盛京医院等已经配有英文标识,但更多的医院仍属空白)、银行、酒店缺少相应的英文服务与英文指示。像沈阳北站那么高大的地标性建筑,除了这四个汉字外居然没有明显对应的英文,外国人如何能知道这是沈阳最重要的火车站?车站内的英文标识还比较完整和清楚,但是周边的餐厅饭店、宾馆很少配英文店名,食物的英译更无从谈起。另外,沈阳公共服务业基层从业人员几乎都不具备基本的英文沟通能力。几位美国外宾对沈阳北站地区所有饭店进行的实地调查发现,只有“李先生”店里有一名年轻男性员工大学毕业,略懂英文,其余所有餐厅(包括麦当劳、吉野家这种洋快餐店)都没有人能用英语做最简单的交流。毫无疑问,这样会给来沈阳的外国友人带来极大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并不同程度地影响他们在沈的生活。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沈阳城市2011~2020十年间的发展目标是“推进东北金融中心、综合性枢纽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实力,把沈阳建设成为立足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的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向经济开放、文化包容的东北亚国际大都市迈进”。[15]这种定位将提高沈阳城市国际化水平上升到实践层面。从2013年年底开始,沈阳城市宣传片多次在纽约时代广场上播放,这也印证了沈阳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决心。建设英文友好型城市环境的需求已经刻不容缓。具体对策如下:

(一)宏观上,提高思想认识,加大整治力度

城市的决策者和规划者应该意识到城市也是可以有情商。现在社会上普遍认为,人的能力分为智商和情商两个方面,并且越来越多地认同在智商达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下,人的成功与否更多地取决于情商。城市也是如此:它的发达程度等外在条件就像人的智商——高了当然是好事,但是只关注智商——外在的指标,而不注重情商——各种以人为本、对城市居民和外来人员充满关怀和体贴的设施、设计和服务——是绝对不够的。而“英文友好型”环境的建设恰恰就是城市高情商的体现,对其在国际化方面获得成功大有裨益。

市委市政府应认真重视服务业英文标识整治行动,也要帮助相关部门和沈阳市居民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要认为“标识语只是一个标牌而已”、“英文翻译有就比没有强”、“既然是外语,犯点错误是难免的”、“这种小事差不多就行”……外交中常说“外事无小事”,平时我们也都知道“细节决定成败”。小小的标识语也是外事活动的一部分,这种细节做得到位,就会吸引更多外国友人来沈旅游、工作或学习,其带来的潜在价值无法估算。相反,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带来的种种不便,促使外国人望而却步,因此,为这座城市带来很大潜在的损失。

沈阳市的英文环境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不仅仅是给来沈的外籍人士带来不便,更严重的后果是影响沈阳市的国际形象、阻碍其向国际化方向发展。而且,由于公共场所的标识同时承担社会宣传职能,不规范的英语译写还会带来误导下一代的隐患,使不具备过硬英文知识的广大市民、尤其广大中小学生误入歧途。因此,政府规划部门应提高认识、加大重视力度,让沈阳市的英文环境尽快得到改善。

(二)微观上,重视细枝末节,慎究形式内容

对沈阳市公共服务行业的英语译写情况进行一次大范围的补充、检查和更正的任务刻不容缓。在有了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后,建议沈阳市成立专家组。可以与沈阳市各高校、驻沈使领馆、中国日报、在沈外企等单位联合起来,按照以下步骤采取行动:

第一,发动英语较好的大学生深入沈阳各处,查出所有已经配有英文标识但是却不准确、尤其是能够产生歧义的英译语,并拿出更正意见和建议。

第二,查看所有一、二级马路沿线以及地铁和公交主要站点周边的服务性机构,包括机场、医院、商场、银行、物流、餐饮、娱乐等等领域,以及沈阳市著名的饭店、风味传统名吃,找到没有英文标识的单位或品牌,并提供相应的英译建议。

第三,结合已经出版的教育部组织相关专家组完成的《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第一部分:通则》,并聘请英美语言专家进行逐一审校、修订,确保信息完整无误。

第四,尽快要求市政建设部门将正确的英译标识语标注在相应之处。

(三)总体上,做到内外兼修,提升人员水平

关于从英文角度提高沈阳市的国际化形象,可以考虑内外兼修、双管齐下——除了外部英文标识的配套提升之外,还可以分层次提升服务行业人员英语水平。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各层次人员的英语应用能力。要下决心投入时间、财力和物力,培养一批既了解沈阳市市情特点、又熟悉国际规则的现代服务业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可以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高职学校增设服务业英语、商务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目前情况是,很多一线从业人员,甚至包括中高层管理人员,英语听说能力为零或者很弱,这对开展国际化的服务与交流造成了极大障碍。可以鼓励沈阳市各高校和相关培训机构创办各种不以盈利为目的、针对服务业一线人员开设的普及班,对这些人进行基本素质、商务礼仪和简单英语听说的培训,再对其管理者开设提高班,帮助他们树立优质的服务理念、同时帮助其英语水平达到一般性沟通无障碍的程度。需要借助市政府的宣传和力度,要求办学者和学习者均有明确的态度:一方面,高校和培训机构是社会的一部分,从企业外部责任角度来讲,回馈社会、对社会做一定的贡献是它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学习者通过努力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有资格在其所在的服务领域更好地工作。无论作为沈阳市民,还是在沈阳工作的外地人,都应知道这是他们作为一个城市就业者需要履行的义务。

这种学习和培训切忌走形式、走过场,更不能一阵风。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如果说一个城市硬实力的提高可以通过短期实现,但是软实力永远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使沈阳这么大的城市实现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城市,任重而道远,必须长期坚持,必须让每一个人树立正确的意识。服务业是城市的窗口,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该城市的形象,甚至可以通过它直接给一个城市定性、贴标签。

(四)局部上,增强双语渠道,提供英文网站

调查研究发现,沈阳市主要职能部门的网站基本都没有英文版本,包括人们眼中最应该与国际保持接轨的辽宁省外事办公室、沈阳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沈阳市旅游局等单位的网站。相比之下,沈阳市政府网还比较好,有英文版本,但是信息不全,蹩脚和错误的翻译随处可见,也有拼写和语法错误。各高校英文网站建设也不给力。外国人进入沈阳的信息渠道太过狭窄,而且不系统、不完整,信息支离破碎,使他们很难系统地了解沈阳和沈阳能为他们提供的相关政策、机会等。

不少接受采访的来到沈阳的外国人普遍感到,每个人刚来时候都一头雾水,即便经过一段时间的居住,也只能慢慢了解和熟悉他们住所周围的小环境。他们非常需要知道沈阳都有哪些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包括餐饮、娱乐、教育等,但是凭借自己的力量真的是无从知道。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在相关政府部门网站上,应该创建与国际友人和对外交流有关的信息的英译版。

第二,建立一个全英文专门用途的网站(包括手机客户端),可以适当将地名、机构名称配上中文,以便在外国人寻求当地中国人帮助的时候能够迅速反应。如果涉及政策性内容,可以直接链接到相关政府部门的网页上;其余的信息包括衣、食、住、行各个板块;提供英文版沈阳及辽宁省地图以及所有能够应对国际友人的服务性行业的名称、地址、项目介绍等,上至某繁华地段的五星级酒店,下至某僻静胡同里的裁缝店;从著名景点故宫、北陵、新乐遗址,到地产特色烤串、二人转、西塔冷面;高大上的大、中、小学各类教育机构以及接地气的纹身、按摩、洗浴、酒吧等娱乐场所……同时提供到达相应的地点的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线路图。网站还应包括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比如高校或培训机构招聘外教、合资企业聘请管理人员等,使有意向在沈阳工作的外国人有直接得到这些比较集中的信息的重要渠道。此外,还可设立“新闻通讯”栏目,根据具体情况,定期(比如每周、双周或每月)进行综述,邀请外国友人谈谈在沈阳生活的感受,或者把他喜欢的地方或生活方式推荐给其他外国朋友。也可以请服务行业的机构提供他们的优惠信息、新产品介绍等。把网站办得实用、灵活。

为了更好地宣传、互动,同时节省人力物力,网站可以设置界面或端口,采用类似大众点评网的模式,由外国人进行点评或添加、补充,商家也可以提供相应资料。

网站运行良好,受欢迎程度就会越来越高,广告费用就可以维护网站的运营,甚至还有盈余做相关的公益事业。营造出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沈阳市立刻就会被贴上“外国人友好、英语友好”型城市的标签,所带来的潜在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巨大。

第三,为所有的出租车司机配备必要的英文地图和简单的英汉对照分类地点手册,方便不会讲中文的国际友人查找和指点自己要去的地方,该手册的内容也应该上传到英文网站上,以便国际友人有准备地指出自己要去哪里。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由权威部门提供MP3格式的简单英文招呼用语,使出租车司机在工作空闲时间得以接受不离岗的培训。简单的英文沟通会增加司机师傅的信心,更会拉近沈阳和国际友人之间的距离。

四、结论

“城市地名标识语是城市形象和国家形象的窗口,也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科学、规范地标写是其基本标准。”[16](P27~32)对于沈阳市来说,提高城市情商、创建英语友好型环境与城市发展大方向极为吻合。《沈阳市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规划纲要(2013-2017)》[17]中,专门在“保障措施”部分强调“全面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广泛开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到2017年,经济外向度提高到8%以上……全力打造符合国际惯例、国际标准的政策法规和服务环境,保障经济国际化的深入推进。逐步完善沈阳特色文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多语种服务功能,开通和完善具有中、英、俄、日、韩等多种语言版本的对外经贸网站,加大网络媒体的宣传力度,树立‘中国沈阳’品牌的国际形象,把具有沈阳特色的文化精品推向世界。”

外语环境是一个城市文化软实力之一。像沈阳这样大刀阔斧向前发展的城市不能忽略英文标识这种细节问题,要实现城市国际化,细节将决定成败。“英文友好型”城市环境是实现城市国际化的一个外在的、必备的条件,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情商。如果一座国际化城市是一本书,那么,对外国友人来说,英文标识的设置就像书的目录和内容提要——有了它,潜在的读者翻开首页就会被其吸引;而没有它,即便是书的内容再好都可能无人问津。因为很多人不会在对其内容充满不确定的情况下,深入其中仔细研读。总之,我们希望以沈阳英文标识的整改优化作为切入点,期待在日后逐渐将国际化城市的文化渗透进各个方面,整体提升沈城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国际化素质,来沈的外国友人将会有更方便的生活环境,交通出行、餐饮娱乐,或商业沟通方面都将有显著地改善,沈城居民也会通过强调更高的城市标准来提高对自身的行为要求,使沈城逐步跻身于高文明、高素质的国际化城市的行列,也为沈阳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1] 冯贵盛,陈萍.沈阳,创建国际化城市的若干问题思考[J].社会科学辑刊,1997(6).

[2] 胡彦成,何宪刚,于洪飞,王艳红.沈阳现代化国际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3] 周凤文.沈阳提出建全国旅游强市[N].中国旅游报,2004-12-03.

[4]高凌.国际化导向的中国大城市功能定位研究——以沈阳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6(3).

[5] 张可云,项目.中国省会城市国际化水平比较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4).

[6] 孙文洲.打造智慧沈阳 奠基美好未来[N].人民日报,2014-12-25.

[7] 张文刚,孔令儒.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奏响时代新乐章[N].金融时报,2014-11-24.

[8] 鲁小波,陈晓颖,马斌斌.近12年来辽宁旅游发展的趋势分析[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

[9] 张弛.以市场化和国际化释放内生动力[N].沈阳日报,2014-11-09.

[10]金晓玲.“十三五”期间沈阳打造中国足球之都[N].辽宁日报,2015-08-05.

[11]李彬,韩增林,张坤领.辽宁省城市化质量与速度协调状况分析[J].城市问题,2015(5).

[12]朱贞瑾.城市国际化评价指标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1(5).

[13]易斌,于涛,翟国方.城市国际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3(9).

[14]刘玉芳.国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探讨[J].城市规划,2007(4).

[15]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EB/OL].http://www.syghgt.gov.cn/ztgz/csztgh/content/4028e48237e97e2b013 80dbefb510586.html.2015-09-07.

[16]郭风岚,吴江菊.北京市城区地名标识语标写存在的问题及规制途径[J].城市问题,2015(6).

[17]沈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沈阳市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规划纲要[EB/OL].http://sydrc.shenyang.cn/web/assembly/action/browsePage.do?channelID=1227572884287&contentID=1409110759760

(责任编辑:彭琳琳)

马 爽(1968-),女,辽宁本溪人,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商务英语、英美文化。

2017-04-29

H002

中图分类号A

猜你喜欢

沈阳市沈阳国际化
沈阳市盛京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创新第一小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沈阳分店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沈阳市新立堡桥设计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