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导向下西方经济学教材的改革与创新

2017-04-14

关键词:经济学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

叶 琪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117

论马克思主义导向下西方经济学教材的改革与创新

叶 琪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117

我国西方经济学教材建设滞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表现为理论与现实的脱节、自利与社会责任的矛盾、思想与主流文化的冲突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西方经济学教材的改革与创新,契合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的需求,有利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材虽然已经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特色,但作为率先尝试,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导向,从与时俱进、科学评价、结合案例、实践设计、创新思维等方面,推进西方经济学教材不断创新完善。

马克思主义;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材;教材建设;改革创新

教材是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梳理和主要内容的介绍,是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桥梁,也是知识传达的重要载体。好的教材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时俱进地推进教材改革与创新,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西方经济学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学类和管理学类的核心课程,是深入学习经济学和管理学必备的基础理论,如何选择合适的教材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但是目前种类繁多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内容大同小异,且以西方市场经济发展为基础,对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象难以解释,绝大多数教材内容长期也没有得到实质的更新。现有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改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探讨,对教材建设方面的研究较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应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开展西方经济学教学,这必然也要求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导向,推进西方经济学教材的建设,使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更加科学地运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解释和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一、西方经济学教材建设,难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与西方经济学学科发展相比,西方经济学教材建设是比较滞后的。二战以来,围绕着西方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西方经济学者在理论论争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学派,如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古典综合派等。但大多数西方经济学教材的理论,还停留在二战以前的理论基础上,对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难以解释,造成了教学过程中诸多困惑。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辩证思维能力,能在学习中不断启发,善于思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然而,西方经济学教材建设已难以适应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理论与现实的脱节

如果以1776年《国富论》出版标志着经济学正式形成,西方经济学理论已经经过了20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到现代主流经济学,不同经济学派对市场经济研究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不同,形成了学科理论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现有的西方经济学教材的理论相对还是比较滞后的,微观部分主要以1890年出版的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作为基本理论,消费与生产方式在100多年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宏观部分基本以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为基础,该理论主要用来解释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时过境迁,当前全球经济问题不仅在需求一侧,也集中于供给一侧。现有的西方经济学教材,虽然有的已经加入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等学派的介绍,但是对其他新出现的学派却鲜有增加。西方经济学教材的理论体系已经严重滞后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更是没有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运用理论来解释社会经济现象,陷入“理论无用”的错觉。

(二)自利与社会责任的矛盾

西方主流经济学家主要采用方法论个人主义进行经济学研究,并体现在完全理性假设、自利假设、均衡假设等几个基本假设上,这是整个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前提。几乎所有的西方经济学教材都会在导论部分首先对基本假设和研究方法进行阐述,认为人们在做每一项决策都是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考虑,然后将这一假设前提贯穿于所有的章节中,如在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利润最大化、完全竞争市场效率最大化等,都是建立在经济主体完全理性和自利即“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虽然在实现利己的同时也会为利他提供条件,但利己是目的,利他是手段,利他是为了更好地利己。其实,在当今社会中,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彼此间利益相互交织,除了要实现自身最大利益,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但是在现有的教材中过于注重强调完全理性和自利的属性,对社会责任却没有提及,没有强调人和企业也是社会的一部分,这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学生学会如何妥善处理好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三)思想与主流文化的冲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诞生于西方市场经济中的西方经济学必然带上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合理性。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体主义思想是同资产阶级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反应。大多数的西方经济学教材或是从国外的教材中直接翻译过来,或是进行简单的结构和内容调整,保留了原有的意思,处处体现出对个体存在意义的夸大和主观心理动机的影响,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与我国当前主流的思想文化显得格格不入。马克思说,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和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人类社会推向前进。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程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原则性、根本性的问题,弘扬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我国思想理论体系的灵魂和根基。马克思主义倡导的社会主义是包容的、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这与资本主义是完全不同的。西方经济学教材的思想,显然与我国主流文化思想相冲突,难以适应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需求。

二、西方经济学教材建设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西方经济学学科的特殊性,使其在教材建设中既要阐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把握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又要坚持批判继承的态度,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理论创新,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西方经济学教材,要在广泛的理论知识中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就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只有融通马克思主义资源和西方经济学中科学的资源,才能真正在西方经济学教材建设中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加坚定的立场和明确的目的,也有利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一)有利于防止经济学西化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社会主义的立场,摒弃意识形态和制度差异的约束,仅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阐述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防止经济学西化的趋势,通过对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相矛盾的观点进行比较,客观评价西方经济学中部分观点和理论的不科学性。会引导学生将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案例相结合,启发对中国现实问题的反思。有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以此思想为中心展开论述,更加注重思想的讲解,而不仅仅是教学工具的应用。

(二)有利于明确学习目的

教材是学生课程学习的重要依据,学生主要通过结合教材的知识和上课教师的讲解而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使学生不再困惑于理论知识如何运用,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明确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更清楚地认识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和阶级属性,辨析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科学性和缺陷性。科学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分析技术和方法,应用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象和问题的研究,培养良好的经济学逻辑思维能力。

(三)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方面是要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专业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两者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建设,可以把专业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能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复杂经济问题提供科学的视野,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中抓住问题的本质,更加全面、辩证地看待西方经济理论。学生在教材学习中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四)有利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经济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建设,契合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需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融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西方经济学,不仅是经济学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而且可以坚定中国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信心,有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学科。

三、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材的特色及不足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西方经济学教材建设,已引起了相关部门和学者的重视。早在2004年4月,中央就正式启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为“马工程”的重要建设目标之一,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编写150种左右的教材,基本涵盖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历史学、新闻学等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形成充分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2006年以来,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马工程”教材有条不紊地陆续出版,其中,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材于2012年12月出版,并在各个高校经济学专业中开始推广使用。由于多年来各个高校经济学本科已经比较习惯使用美国学者曼昆编著的《经济学原理》、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等教材,“马工程”教材推广与使用的范围仍不广泛。“马工程”教材可以说是我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第一本西方经济学教材,教材中既保留了西方经济系整体的结构体系,又引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进行比较和评价,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西方经济学学习的思维和范式,促进了西方经济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融合。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材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导论部分就特别指出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市场经济问题,要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来学习西方经济学,从而为整本教材定下了学习思考的基调,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确立了思想的主轴,体现了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宗旨。二是,在每一章的最后一节均为本章评析,主要是对该章的主要理论和观点进行总结和评价,特别是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比较,阐述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缺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理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和适用性,启发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深入探索和思考。三是,在每章的最后附有思考题,侧重考察学生对本章重点和难点问题的巩固和应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对市场经济问题的思考,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推进西方经济理论的本土化应用。四是,内容体系调整更加符合本科教学的要求,与一些使用范围较广的本科教材相比,该教材的内容主要定位于初级水平,难度适中,适合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使用,并且在宏观部分按照短期、长期、超长期的顺序编排,逻辑更加清晰。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材虽然凸显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特色,但是毕竟是初次改革,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仍然没有把现代西方经济学派观点列入教材,微观和宏观的理论体系还是分别以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和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理论体系显得陈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升级等新问题难以解释。二是,课后仅有思考题,没有练习题,虽然可以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但西方经济学的方法涉及数学模型和公式计算,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要反复强化才能巩固,练习题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缺乏实际的操作学生可能难以做到学以致用。三是,缺乏理论与现实案例的结合,教材主要偏向理论的介绍,案例屈指可数,而且主要是一些常见的经典案例,没有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例子与理论相配套进行阐析。四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每章最后一节的本章评析中,前面章节的内容仍然还是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原理,与其他教材无异,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形成反差。理论是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范式学习,学完后又从本章评析中得知其中一些原理并不完全科学,如果能在理论的阐述过程中就做到边阐述边评析,学生可能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推进西方经济学教材建设的改革与创新

西方经济学教材建设已经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讲好、学好西方经济学首先要有合适的教材为依据。西方经济学教材的改革与创新,是防止经济学西化的重要渠道,是弘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窗口,是经济管理类学生强化建设社会市场经济使命和责任的思想注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加强西方经济学教材建设。

(一)与时俱进,重视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更新

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引发了西方经济学理论不断创新,理论的论争和思想的碰撞产生了不同的西方经济学流派,充实着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因此,西方经济学教材的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斯蒂格列茨曾经指出:“当我们即将进入新世纪时,需要超越马歇尔和萨缪尔森原理。”西方经济学教材不能总停留在马歇尔和凯恩斯时代的原理,而是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进行增减,特别是要增加与当前重大经济问题相联系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同时还要对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介绍,使读者能清楚理论产生的来龙去脉,增强理论对现实经济问题解释的能力。

(二)科学评价,辨析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运用背景

西方经济学理论毕竟是产生于资本主义制度,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解释,将西方经济学理论引入中国既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应该以批判思考的态度进行科学评价和借鉴。因此,西方经济学教材中应该适度增加评价的部分,包括对理论使用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客观的评价,也包括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西方经济观点的阶级性评价。鉴于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同时也学习政治经济学,可以适度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待西方经济理论,通过两者的比较强化学生对理论的认知。此外,评价应该间插于教材的始终,使教材更具系统性。

(三)结合案例,诠释西方经济理论的生动特征

西方经济理论注重数学模型的应用和图形的变化推导,对于数学基础或逻辑思维能力一般的学生而言,学习起来会感觉较为吃力,枯燥理论的填鸭式灌输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当代西方国家的一些优秀教材,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等教材广受欢迎,就是因为其中有大量的案例。应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增加西方经济学教材的案例,实现西方经济学本土化。图文并茂的方式也可改变当前教材理论普遍较为生涩枯燥的局面,化繁为简,更加贴近现实,更能对市场经济规律作出生动的解释,有效激发学者学习的兴趣。

(四)实践设计,探索西方经济理论的现实应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西方经济理论是否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需要经过实践的反复验证。因此,西方经济学教材应该增加一些实验或实践方面的环节,在课后练习题中,除了常规性的习题作业外,可以增加一些试验或实践性的作业。如可以通过模拟企业运行来诠释生产理论,通过虚拟金融市场模拟货币政策的实施等实验设计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也可以设计一些社会调查方面的实践作业,引导学生深入企业和社会,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感受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在实践中有所启发,推动理论的不断创新。

(五)创新思维,推动西方经济理论的本土化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国际化的学科,但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要推动理论的本土化改革和创新,应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结合起来,实现经济学在我国的生存价值与应用价值,实现经济学的国际化和本土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经济增长之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隐藏其中的本质的、内在的规律也成为主流经济学家研究的焦点。西方经济学教材建设应该着眼于中国问题,从中国经济视阈对教材的内容和结构进行编排,引入更多的中国案例,增加一些研究中国问题的前沿理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更加亲切。

[1]欧阳金琼,刘春风.〈西方经济学〉本科教材建设改革思路[J].改革与开放,2016(7).

[2] 黄林秀,邹冬寒.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基于双学位本科〈西方经济学〉调查[J].西南大学学报,2016(4).

[3] 陈晓乐.教育新常态下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10).

[4] 欧阳峣.中国大国经济学建设的构想[J].经济学动态,2011(8).

[5] 曹均伟.西方经济学的转换和发展——从经济学方法论的视角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4(2).

[6] 谭啸.关于几个西方经济学观点的反思[J].红旗文稿,2015(5).

[7] 刘越.提高西方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效果的路径[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3).

[8] 唐未兵.中国经济学的国家化和本土化论纲[J].生产力研究,2008(2).

(责任编辑:彭琳琳)

叶 琪(1982-),女,福建浦城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本文系2016年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材使用效果评价及理论教学导向研究”(项目编号:JZ160106);2016年福建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青年项目“《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材使用效果评价及理论教学导向研究”(项目编号:I201603022)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7-04-15

F091.3;G642

中图分类号A

猜你喜欢

经济学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简明经济学
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