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内河船夫群体的构成与生计
——以漕运为主的考察

2017-04-14黄纯艳

关键词:纤夫上海古籍出版社船夫

黄纯艳

宋代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商品经济繁荣和漕运规模巨大等因素,促使了内河航运空前的发展,船夫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行走于水上世界,面对与陆上不同的莫测环境和生存方式,有着与行于陆上者不同的心态、信仰和行为方式。而每一艘船都组成一个行船社会,有着明确的分工和秩序,如果加上随船航行的旅行者和职业商人,这个行船社会会更加庞大。学界对宋代内河航运的繁荣状况已有充分的研究,而对与繁荣的航运业相伴生的数量庞大的船夫群体的生存样态缺乏充分的关注。①斯波义信讨论宋代船运业经营中劳动力的组合与分工,将船舶驾驶人员分为上级船夫和下级船夫两种,详于海船而略于内河船,而对驾船人员的秩序构成等未作详论(参斯波义信著、庄景辉译:《宋代商业史研究》,台北稻禾出版社,1997年版,第85-102页)。曹家齐讨论了宋代纲运组织体系时论及纲运使用军卒和民夫情况(参曹家齐《宋代交通管理制度研究》,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0页),陈峰论述了宋代纲运的押纲人员的来源和职责(《宋代漕运押纲人员考述》,《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1期,第119-123页)。本文以漕运为中心,对船夫群体的秩序构成和生计来源作一探讨。

一、宋代船夫群体的数量

纲船的人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非船舶驾驶人员的押纲人员,即押纲使臣和纲官;二是船舶驾驶人员,即梢工、纤夫(水手)。非纲运的官、民船舶人员则只有梢工、纤夫(水手)。梅尧臣诗“柁师为我叹,挽卒为我愁”①梅尧臣:《宛陵集》卷三三《五月二十四日过高邮三沟》,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90年版。苏轼撰、张志烈等校注:《苏轼全集校注》卷三四《论仓法札子》,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490页。苏轼在《论纲稍欠折利害状》中说对漕船私货收税“以淮南一路言之,真、扬、高邮、楚、泗、宿六州军所得不过万缗”(卷三四,第3494页)。,汉水纲运“自柂工以迄篙工,必更用识水程者为之”②《宋会要辑稿》食货四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7006页。,说到了船舶驾驶人员中柁师与挽卒(纤夫)、篙工的不同。篙工即水手,同时也兼纤夫。陆游描写三峡逆流航行的船只:“百夫正欢助鸣橹,舟中对面不得语。须臾人散寂无哗,惟闻百丈转两车。呕呕哑哑车转急,舟人已在沙际立。”③陆游:《剑南诗稿》卷二《沧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58页。文天祥乘私盐船自江南逃往真州,“在舟之人尽力摇桨撑篙,可牵处沿岸拽缆”④文天祥撰、熊雪飞等校点:《文天祥全集》卷一八《望城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99页。。都说明纤夫(水手)根据河段水情,在适合摇橹的河段就共同摇橹,需要拉纤的河段又一同下船上岸拉纤。但也有些纤夫在险滩和堰闸等地专做纤夫,不随船行。

宋代内河远距离航行的主要方式是拉纤,不论是运河、长江还是其他内河,远距离航行最稳定有效的方式就是拉纤。⑤黄纯艳《宋代运河的水情与航行》(《史学月刊》2016年第6期)和《宋代长江航行方式与港口体系》(《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指出,运河和长江逆流航行的最稳定的方式是拉纤,运河两岸及长江合适的江段皆修筑纤道。故纤夫是内河航行最基本的力量。杨万里描写浙西运河繁忙的航行景象:“道傍火炬如昼明,道上牵夫如蚁行。”⑥杨万里:《杨万里集笺注》卷二九《夜过五牧》,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497页。运河上航船昼夜不息,纤夫数量众多。我们难以确知宋代内河船舶和船夫的总数,但根据北宋纲运的有关制度可以对这个群体的数量做一个大致的蠡测。

宋代对漕运纤夫的人数配置有明确的规定。《天圣令》规定:汴河漕船运粟“率五十斛给丁一人。其盐铁杂物等,并准粟为轻重。若空船,量大小给丁、匠”⑦《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杂令第三十”,中华书局,第375页。“平河”运船五十斛配一丁是稳定的做法,而“山河”船只船夫人数配备较“平河”更多。不论是黄榦所说江西抚州纲运“一纲吏卒、水手动数百计”(黄榦《勉斋集》卷二五《代抚州陈守》),还是南宋四川水运纲马七百料马船用梢工、水手共三十八人,五百料用梢工、水手共二十八名,都远大于平河粮纲船每五十斛配一丁的比例。。这里的“五十斛”是指船舶的力胜而非实载⑧“力胜”指船舶的有效载货容积,而“石”、“斛”、“硕”和“料”都是指一石米的容积。参黄纯艳《宋代船舶的力胜与形制》(《厦门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漕运转般法下粮纲正装八分,二分留给纲梢载私货,船夫和纤夫配置若以力胜计则五十斛配一夫,若以实载计则四十斛配一夫,即“以船力胜五十硕为准,实装细色斛斗四十硕,与破牵驾兵士一名”⑨《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6948页。,计算的结果相同。“牵驾兵士”专指纤夫,而不包括纲首、梢工,更不包括押纲人员。以真州至开封的“五百料船为率,依条八分装发,留二分揽载私物”,即“八分正装计四百硕,每四十硕破一夫钱米”⑩《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6979页。,即实载四十硕(斛)配一夫,而且因船夫和纤夫不论厢兵还是民夫都需支给钱米,所以配一夫并非完全指实派一人,而是支一人的钱米。

苏轼曾谈及牵驾兵士、纲梢、押纲人员三类人员:“岁捐(淮南)转运司违法所收粮纲税钱一万贯,而能令六百万石上供斛斗不大失陷,又能全活六路纲梢数千,牵驾兵士数万人”,“押纲人员使臣数百人”⑪梅尧臣:《宛陵集》卷三三《五月二十四日过高邮三沟》,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90年版。苏轼撰、张志烈等校注:《苏轼全集校注》卷三四《论仓法札子》,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490页。苏轼在《论纲稍欠折利害状》中说对漕船私货收税“以淮南一路言之,真、扬、高邮、楚、泗、宿六州军所得不过万缗”(卷三四,第3494页)。,且称这三类人员的比例大致为100∶10∶1。这只是一个概说,实际上纲首、梢工与水手、纤夫比例因水情不同而不同,一般也是一比数人,如南宋纲运川马的马船梢工与水手(需拉纤时即纤夫)为1∶9左右⑫参黄纯艳:《南宋马纲运输的过程管理》,《国际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所以宋代制度规定的力胜五十石或实载四十石配一夫都是指纤夫(水手)的配置数额。

按实载四十石粮配一夫的标准,可以推算北宋东南各路上供漕粮所需纤夫的人数。北宋转般法下,天圣四年(1026年)定东南六路漕粮上供额为六百万石,皇祐元年(1049年)增六路上供米年额至六百二十万石①黄纯艳:《宋代发运使制度考述》,《中华文史论丛》第73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宋会要辑稿》食货三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6661-6662页。。南宋初发运副使吕淙回顾北宋上供米粮转般法的情况称“额管汴纲二百,每纲以船三十只为额,通计船六千只,一年三运,趁办岁计”②《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4098页。,所谓“岁计”指的是六百二十万石漕粮。如果全部船只且所有纤夫都参与三运,则共一万八千船次完成六百二十万石漕粮运输,每船次平均实载三百四十四石,按八分正装计,每船平均力胜约四百三十料。这符合汴河最常见漕船为四百料力胜(为约数)的情况③参黄纯艳:《宋代运河的水情与航行》,《史学月刊》,2016年第6期。,也符合汴船的编纲方式,即“汴河每五百料船二十五只为一纲,四百料船三十只为一纲”④《宋会要辑稿》食货四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7038页。。苏轼长扬州时也说“一纲三十只船”⑤苏轼撰、张志烈等校注:《苏轼全集校注》卷三四《论纲稍欠折利害状》,第3494页。。可见四百料船是这两段运河的常用船。若以力胜五十斛配一丁计,每船八至九人,六千艘船共需纤夫四万八千至五万四千人。若按六百二十万石实载一年三运计,则需纤夫五万一千余名。宋仁宗朝内侍杨永德建议“沿汴置铺挽漕舟,岁可省卒六万”⑥《宋史》卷三〇〇《王鼎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9961页。,汴河纲运岁可省挽舟卒(即纤夫)需六万人,则实际所需在六万人以上。至和元年(1054年)曾计划“沿汴起盖营房,招集兵士数万”,“牵挽舟船”⑦赵抃:《清献集》卷六《论置水递铺不便》,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90年版。,这个计划招募的人数当然是实数。可见汴河纤夫需数万人,我们可以五万人计。

上言五万纤夫仅是扬楚运河和汴河漕船纤夫人数,不包括东南各路将漕粮运至真、楚、泗转般仓的纤夫。转般法下实行“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江”的分段运输⑧吕中:《宋大事记讲义》卷二一《小人欺君》,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90年版。。东南各路运粮至转般仓,再运盐归本路,一年一运,即“转运使以本路纲输真、楚、泗州转般仓,载盐以归舟还其郡,卒还其家。汴州诣转般仓,运米输京师”⑨《宋史》卷一七五《食货上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252页。。东南六路上供米年额六百二十万石中淮南、江东、江西、湖南、湖北、两浙分别为一百五十万、九十九万、一百二十万、六十五万、三十五万、一百五十五万石,六路纲船返回时运盐共三百二十余万石回本路⑩张邦基撰、金圆整理:《墨庄漫录》卷四,《全宋笔记》第三编第九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年版,第50页。。那么,东南六路上供米粮运至转般仓需要多少纤夫呢?

淮南运河水情较差,水源缺乏,常有浅阻,且需反复过堰过闸,汴河河道中无堰闸,但部分河段也常有浅阻,入京的漕船还处于溯流航行,载重的漕船基本上全程依靠拉纤。漕船在浙西运河和浙东运河航行的情况基本相同。两浙路上供米主要通过运河运输,一百五十五万石漕粮可以实载四十石配一夫计算其所需纤夫,即共需三万八千七百五十人。江东、江西、湖南、湖北、淮南五路虽与设于淮南运河沿线的诸转般距离有远近的不同,但主要都通过长江运抵淮南运河,其中淮南东西路除了运河附近各州外,南部地区主要通过长江,北部地区主要通过淮河,姑以长江的情况论之。

各内河水情不同,配置纤夫的数量也有异。宋神宗朝从四川经长江支流往陕西运送茶叶,“置百料船三十只,差操舟兵士六十人、军大将一人管押”⑪黄纯艳:《宋代发运使制度考述》,《中华文史论丛》第73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宋会要辑稿》食货三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6661-6662页。,力胜每五十料配操舟兵士一人。但川江包括三峡滩多峡峻,航行难度很大。南宋初川江上航行的七百料马船每只梢工四人,摇橹船夫三十四人⑫《宋会要辑稿》兵二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9107页。,平均每力胜二十石配一夫。

长江中下游虽有风涛之虞,但无川江险峻,航行配置丁夫一名的力胜或实载量应大于川江,而小于运河。赵善括谈到南宋向行在和沿江驻军纲运军需时说:“有自江西而至郢者,有自湖南而至淮者。或泝流而留滞,或远路而倍费。”都是通过长江运输。配置纤夫水手的标准是“官以五百料为舟,米二万石为纲,舟用五十艘,夫募三百人”⑬赵善括:《应斋杂著》卷一《足兵食札子》,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90年版。,仍然是十分力胜八分实载,平均力胜八十三石、实载六十七石配一夫。建炎三年(1129年)雇募江东、西、湖北民船运粮:船七只以上通载及一万三千石,五只以上通载一万石,二只以上通载四千石,“每舡梢工、槔手、招头募三十人”①《宋会要辑稿》兵二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9253页。。即每船实载两千石,配三十人,也是平均实载六十七石配一夫,这虽包括了梢工,但船夫中梢工比例甚小。如按实载六十七石配一夫计算,淮南、江东、江西、湖南、湖北五路上供米共约四百七十万石,需纤夫六万二千六百八十余人。综上可知,北宋运输六百二十万石上供米,合计淮南运河、汴河、两浙运河、长江各段共需纤夫十五万一千四百三十余人。

进入汴京的上供米除了由汴河漕运的东南六路六百余万石而外,还有上供立额的“广济河六十二万石,惠民河六十万石”。按实载四十石配一夫,共需纤夫三万零五百人。三门白波发运司所领也有“陕西诸州菽粟自黄河三门沿流入汴”②《宋史》卷一七五《食货上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254、4251页。,不知其数,“河阴募置水军二千人”作为黄河挽舟卒③《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〇七天圣七年四月壬辰,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506页。,大概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经御河纲运往河北的粮纲,如熙宁八年(1075年)御河运粮八万石,用“纲船三百,用兵士几二千人”④《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4222页。。而且纤夫配置汴河相同:以实载八万石,用兵士二千看,就是每四十石配一夫。以船只力胜看,每船实载约二百六十余石,用兵士约六人强,力胜应为三百余料,亦合力胜五十斛配一丁的惯例。这些粮纲纤夫至少又有三万四千五百人。上述进出汴京的漕粮运输共计需要纤夫一十八万五千九百三十人,可约称一十九万人。这个人数并未计入各州漕粮汇聚到运河和长江的运输过程所需纤夫。运输上供漕粮所需的纤夫实际会超过二十万人。

船舶驾驶人员除了上文所论的纤夫(水手)外,还有梢工。上举南宋川江七百料马船有梢工四人、纤夫(水手)三十四人,梢工与纤夫(水手)之比为1∶8.5。而知夔州张震称载马十八匹的马船需“每舡摇橹六枝,水手三十六人,梢工四人”,梢工与水手之比为1∶9⑤《宋会要辑稿》兵二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9107页。。长江中下游和运河船同样力胜的船舶梢工、纤夫(水手)的人数各有区别,但没有明确的记载。若以川江马船的梢工、纤夫(水手)之比计算,则漕粮运输需梢工两万人左右。

以上所论是漕船驾驶人员,此外纲船上还有非驾驶人员的押纲使臣和纲官。从元丰五年(1082年)罢广济河辇运司,“岁减船三百五十、兵工二千七百、纲官典三十三、使臣十一”⑥《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七之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7048页。。因是随减罢的船只一同裁减的人员,所以这里的“兵工”应包括了纤夫和梢工。以三十只船为一纲计,每纲有使臣一人,每船有纲官一人,船夫(纤夫和梢工)与押纲人员(纲官典、使臣)的总比例为61∶1。上举四川运茶纲一百料船三十只共有操舟兵士六十人、军大将一人,是60∶1。但是,不同水情、不同纲运物资、不同大小的纲船有不同的编纲方式和人员配置,六十左右比一并非是纲船中船夫与押纲人员的恒定比例。如四川马纲五十匹为一纲,若七百料马船,则两船为一纲,应有使臣一人、纲官二人。但有梢工、火儿和兼摇橹的回船军兵、牵马人共七十六人,船夫和押纲人员比例为25∶1。长江中下游的粮纲所用船只与运河粮纲和川江马纲又不同,长江粮纲每纲实载五千五百石⑦洪适说到张受、朱实、张球、梁平、齐侁、武琪“六纲共计米三万三千五百九十石”,参洪适:《盘洲文集》卷四一《过江措置津运札子》,四部丛刊初编本。,若以两千石船载,每纲需船三艘,如上述每六十七石配一夫,需船夫八十二人,若每纲使臣一人、纲官三人,则船夫与押纲人员之比为40∶1。虽然比例各异,但大致可以说粮纲押纲人员可达数千乃至近万人。

以上所论是上供漕粮运输所需的船夫。上供除漕粮外,还有大量其他物资,通称杂般纲。诸路上供“其大者在粮、帛、银、钱”⑧《文献通考》卷二三《国用考一》,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691页。,“荆湖、江、淮、两浙以及岭表金银、香药、犀象、百货上供亦同之(指漕粮运输)”。宋真宗咸平、天禧以上诸物上供有川峡布纲六十六万匹、东南上供金帛缗钱二十三万余单位、香药珠宝二十七万五千斤等,仅广南香药就需运输兵士和使臣六千一百余人①《文献通考》卷二五《国用考三》,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743页。《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8332页。。治平二年(1065年)漕运东南六路金帛缗钱总计一千一百七十三万单位,由京西、陕西、河东运薪一千七百一十三万斤、炭一百万秤至京师②《宋史》卷一七五《食货上三》,第4253页。。至道二年(996年)以后东南漕运上供米到转般仓后运盐回本路。如嘉祐七年(1062年)江西路从淮南运盐十二纲,每纲船二十五艘③《宋史》卷一八二《食货下四》载:嘉祐七年蔡挺主持江西盐事,从淮南编纲运盐,共十二纲,每纲船二十五艘。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442页。。这些杂般纲所需船夫的人数难以统计,但数量也必可观。若以漕粮运输所需船夫一半计,杂般纲也超过十万人。

除了官方纲运,运河和内河还航行着数量巨大的商船、战船和其他官、民船舶,其数当远多于官方的漕船。以漕粮为例,东南六路每年上供漕粮六百万石,绝对数看似很大,但不过苏州一州所产之数。范仲淹说:苏州一州“出米七百余万石,东南每岁上供之数六百万石,乃一州所出”④《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四部丛刊初编本。。全国粮食的贸易总量当远大于苏州一州所产,而其贸易主要依靠船运。天圣四年(1026年)楚州北神堰和真州江口堰改修成水闸,“岁省堰卒十余万”(一说“岁省卒二十一万七千”)⑤《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〇四天圣四年十月乙酉,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424页。。运河上堰闸所设拉纤士卒为往来官、民船舶拉纤。从仅北神堰和江口堰两堰一年要用十余万,甚至二十余万人次的堰卒拉纤,即可知经过两堰的官民船舶数量之大。若保守地认为纲运以外的船舶所需船夫与纲船相同,也超过三十万人。

制度规定的纤夫(水手)配置人数与实际的征雇数量可能存在差异,据现有记载很难推估出包括运河在内的所有内河船夫的准确总数。但从制度规定及若干反应实际船夫规模的局部记载,可以说北宋官私航运所需船夫是一个数十万人的庞大群体。南宋内河航运较北宋更为繁荣。一方面漕运仍有很大规模。随着财政供给方式的变化,南宋围绕京城展开的远距离纲运数量减少,但是不论是四川往川陕驻军的纲运,还是各路向分区供给的荆襄、淮西、淮东各战区纲运,还是各地向临安的各种纲运,其总数仍然是十分巨大的。东南各路输往淮南和荆襄战区的军粮就达三百万石⑥赵善括:《应斋杂著》卷一《足兵食札子》,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90年版。。而且南方商品经济、人员流动都比北宋有所增长。

二、宋代船夫群体的来源

北宋纲运船夫主要使用厢军。北宋“岁漕东南六百余万斛,而六路之民无飞挽之扰,盖所运者官舟,所役者兵卒故也”⑦《宋史》卷三七四《李迨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1593页。。但至道以前,漕运部分“以官钱雇丁男挽舟,而土人惮其役,以是岁上供米,不过三百万”。杨允恭任都大发运使后“尽籍三路舟卒”,完全以士卒拉纤,并实行转般法,“江、浙所运,止于淮、泗,由淮、泗输京师,行之一岁,上供者六百万”⑧《宋史》三〇九《杨允恭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0161页。。南宋纲运纤夫也用厢军,所需梢工、篙手、牵驾人兵“据每纲合破人数,依条于厢军内选差有家累及谙会船水之人充役”。⑨《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7066页。

其他官方活动也用兵士拉纤。监司官员到辖下诸州巡历,如经水路乘船,也可以调厢军(如本处无厢军,许差禁军)牵驾⑩《宋会要辑稿》仪制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2375页。。宣和六年(1124年)规定监司官员出巡结束后不能继续占用拉纤的士兵:“诸路监司沿流合破舟船,访闻多差定牵挽人兵,每遇出巡,归司依旧占留,不即发遣。可令立法禁止。”⑪《文献通考》卷二五《国用考三》,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743页。《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8332页。大中祥符六年(1014年)福州路转运司的报告中说到“辖下官员赴任、得替乘船者,兵梢多买私盐夹带兴贩”。犯二百斤以上者押送扬、真、楚、泗州“配粮纲牵驾”①《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6506页。徐铉:《骑省集》卷三〇《大宋故亳州蒙城县令赐绯鱼袋曾君(文照)墓志铭》。。一定级别的官员赴任得替也可调厢军拉纤,兵梢违制者罚为粮纲纤夫。绍兴四年(1134年)下令“过往官员于经由地分差拨铺兵檐擎物色、牵挽舟船之类,并免应付”,擅行差拨者将问罪②《宋会要辑稿》方域一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9491页。。禁止了官员调用厢军为纤夫。但直到淳熙十一年(1184年)枢密院的奏章中仍说到诸路“官司私役(铺兵)荷担挽舟之类”的情况。③《宋会要辑稿》方域一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9505,9506页。

运河上的堰和闸拉纤的“堰军”和“闸军”也是厢兵,因其任务是用绞车拉船过闸,因而又称“车军”④《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二建炎三年四月丁丑,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556页;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八建炎三年四月二十日丁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934页。。如余姚县东二十里的石堰“旧无堰兵,惟近居小民间执车缆以乘时射利,公私已不便之”,在官员吁请下“官备车缆”,“置堰兵二人主之”⑤黄震:《黄氏日抄》卷七四《申提举司水利》,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90年版。。杨万里有诗写闸军绞车拉船的场景:“两只钓船相对行,钓车自转不须萦。车停不转船停处,特地萦车手不停。”⑥杨万里撰、辛更儒笺校:《杨万里集笺校》卷三〇《过宝应县新开闸湖》,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530页。厢兵中包括“车军”,真、楚、常三州都设有车军⑦《宋史》卷一八九《兵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663页。,实即堰闸兵。不仅运河堰闸设厢兵,其他重要河流的险要处也有设厢兵的情况。景德元年(1004年)自梁山泺开渠疏水于淮,“徐州界有吕隘,舟行颇艰,自来官置水手三十人,又置二十人为队长,往来挽致舟船”。⑧《宋会要辑稿》方域一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9612页。

宋金和议以后,两国使节往来是南宋外交上压倒一切的大事,运河沿线设置了厢军为使节船只拉纤。“军中选辎重为金使挽舟。自盱眙至临安,往还皆用之”⑨曹勋:《松隐集》卷二七《乞免差军兵挽奉使船》,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90年版。。乾道六年(1170年),宋孝宗诏令中说到淮东为使节船拉纤的有不系将禁军:“今后应使臣往来,其淮东合用牵挽舟船并打冻军兵。本路诸州军见管不系将禁军一千八百余人。”⑩《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4430页。

更多的纤夫则来自于民间。官府常征百姓服役拉纤。亳州永城县处“舟车辐辏之地”,民夫应役拉纤,不堪劳苦。宋太宗诏“特许免其县挽船夫,岁省万计”⑪《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6506页。徐铉:《骑省集》卷三〇《大宋故亳州蒙城县令赐绯鱼袋曾君(文照)墓志铭》。,可见应役拉纤者众多。永城一县获得特赦,而其他州县民丁仍需应调拉纤。潭州有“水运牵挽,又造船、冶铁,工役尤众”⑫《宋会要辑稿》刑法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8454页。。宣和七年(1125年)因京东路造乱,特免民户当牵挽等差役一年⑬《宋会要辑稿》食货七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8209页。,说明其牵挽的力役一致存在。

北宋和南宋在迎送外交使节时都有征调民夫拉纤。宋徽宗朝高丽使节每岁一至,淮浙州县“驱村保挽舟,一县至有数百人”⑭不著撰人:《靖康要录》卷九,靖康元年十月二十九日条,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90年版。,“调挽舟夫甚扰”。虽然有诏禁止,但“民丁挽舟如故”⑮《宋史》卷三八一《程瑀》,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1742页。。每当高丽使节往来,“前旬日,集民以备牵挽”⑯李纲著、王瑞明点校:《李纲全集》卷一六九《宋故朝请郎主管南京鸿庆宫张公(端礼)墓志铭》,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版,第1559页。。南宋每年接待金国贺正旦、生辰遣使,平江排办司共安排牵船、篙手、灯笼等等人员五千三百一十四人,其中牵船人二千六人,准备阻风添牵船一百五十人。此外还有运使牵船二百九十六人,盱眙、镇江、平江三押宴防护当直牵船一百五十人,接伴使副牵船二百四十人⑰赵彦卫:《云麓漫抄》卷六,《全宋笔记》第六编第四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第164,165页。。迎送使节的纤夫总计六千八百四十二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征调民夫。庆元五年(1199年)知温州毛宪说“浙河牵挽人使舟船率用百姓,而淮河则用兵卒”,应是指浙西运河征调民夫太多,经其奏请,浙西运河也“止以兵卒牵挽舟船”⑱《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4440页。。实际上,并非浙西全用民夫,而淮东全用兵士。有人指出“淮东州县循习旧例,差百姓为往来士夫牵挽舟船”。乾道八年(1172年)诏令淮南州县“今后除朝廷所差贺生辰、正旦及接送伴北使往还外,余并不许差雇应副”①《宋会要辑稿》食货五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7135页。《宋史》卷三七四《李迨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1593页。,说明外交使节还是可用民夫拉纤。

宋朝官府在运输军需或其他任务中也会征调民丁为纤夫。景德元年(1004年)赵彬在保州“岁漕粟以给军食”,“役夫挽舟”②《宋会要辑稿》方域一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9612页。。宋徽宗朝运送花石纲,“驱迫(沿途州县)保伍,牵挽舟船”③杨士奇等:《历代诸臣奏议》卷三〇四大观四年“侍御史毛注上奏”,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90年版。。官员私自征调百姓为纤夫是违法的。朱彦博知虔州时“以巧计中伤提刑李阅”。李阅至虔州,“彦博令属县差水手等牵挽其船,既而奏阅违法差水手”④《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一绍圣四年九月乙丑,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1656页。。另有尚书孙仲益的仆人从常熟往平江府,在途中遇一官差告知“官唤汝牵船”,仆人认为官差“无县文引在手,何得擅呼我”⑤《夷坚乙志》卷七《孙尚书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45页。。说明官吏若无文引不得私自征调百姓拉纤。

除征调外,百姓还常被官府雇佣拉纤。北宋初期纲运大量雇佣民丁为纤夫,“每岁运江、淮米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率用官钱僦牵船役夫”,至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不由官府招募,而改为“每艘计其直给与舟人,俾自召募”⑥《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八月辛亥,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551页。,即“凡一纲计几舟,每舟计所给挽船之直,悉以付主纲吏,令自雇民”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太平兴国八年九月癸丑,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551页。。至道间改为专以厢军拉纤。但成本很大。蔡襄曾说“欲减厢军,先减纲运”,“养兵挽船不若和雇,和雇则止于程限之资,养兵终岁给之,其费必倍”⑧蔡襄撰、吴以宁点校:《蔡襄集》卷二二《论兵十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388、389页。,请求增加和雇民间纤夫。治平三年(1066年)时,“近岁粮纲多和顾夫儿,每船卒不过一二”⑨《宋会要辑稿》食货四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7045页。。南宋初纲船纤夫也是雇佣民夫,“其牵挽人夫亦仰添支雇钱”⑩《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6977页。。绍兴五年(1135年)改为“募兵卒牵挽”,使“民无飞挽之扰”⑪《宋会要辑稿》食货五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7135页。《宋史》卷三七四《李迨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1593页。,士卒成为纲运纤夫主要来源。

数量十分庞大的商人船行于各地,只能依靠民间纤夫,而不可能得厢军拉纤。私人出行常搭乘商船,如陆游入蜀就搭乘了嘉州商人船,其船逆长江而上,主要依靠拉纤,张舜民、苏辙、周必大等人在长江航行也是如此⑫黄纯艳:《宋代长江航行方式与港口体系》,《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而纤夫必是民夫。有些贫穷的搭乘者本身当纤夫以抵川资,《宾退录》卷五记载一人将自吕梁往彭门,持五十钱向舟师求载,舟师索要百钱,该人说“姑收其半,当为挽牵至彭门,以折其半”⑬赵与时撰、姜汉椿整理:《宾退录》卷五,《全宋笔记》第六编第十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13年版,第70页。。一些河流中险滩只有了解水情的当地居民才堪拉纤。张舜民船过“湘中最为险处”的昭灵滩,“船上执色倡道皆土人,谓之滩子。舟人束手,一不与焉。官舟过者击鼓呼之,实时来集。舟上至昭灵出滩,方各舍去”⑭张舜民:《画墁集》卷八《郴行录》,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90年版。。范成大船过“恶名豪三峡”的新滩,“两岸多居民,号滩子,专以盘滩为业”⑮范成大:《吴船录》卷下,载《全宋笔记》第五编第七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12年版,第79页。,为往来船只盘滩。清河徐州吕梁、百步两滩还有专门拉纤过滩的当地“牵户”⑯《宋史》卷九六《河渠六》,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2383页。。广济河上也当地人“以挽舟为业”⑰韩维:《南阳集》卷二九《程(颢)伯纯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90年版。。这些都是百姓充当纤夫。

可见船夫主要来源一是士卒(主要是厢军),二是民夫。梢工是船上固定的船夫,也是船上的技术总管。纤夫既有随船行走的,也有固定一地的。为漕船拉纤的士卒随船行走,而运河堰闸拉纤的士卒则固定于堰闸,金朝使节拉纤的士卒则沿线州县接力,各州县固定于本地。民间纤夫既有随船行走者,也有如滩子这样固定一地的纤夫。

三、宋代船夫群体的秩序构成

在纲船的行船社会中地位最高的管理和监督纲运的押纲人员,即使臣和纲官。川峡布纲处罚规定中列举了一纲人员“或收救及五分已上、不满元数,梢工、槔手各杖六十,纲官、节级、人员各笞五十,使臣、殿侍、省员罚一月食直”①《宋会要辑稿》食货四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7040页。《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7067页。。梢工、槔手是船夫,其他都是押纲人员②参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中华书局1997年版):节级为厢都指挥使以下至押官诸职次的泛称(第413页)。使臣是低级武官的官阶,是大使臣和小使臣的通称(第589页)。殿侍是无品武阶名(第592页)。。北宋前期纲运以使臣和三司军大将为押纲人,“漕舟旧以使臣或军大将,人掌一纲”,后“并三纲为一,以三人共主之”③《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七大中祥符九年五月壬子,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990页。。实际上每纲配一使臣或军大将押纲。因使臣“禄食视军大将所费为多”,而总体上多差三司军大将,但“三司军大将不足”,三司请以使臣代之。元丰二年(1078年)改为“七分差三班使臣,三分差军大将、殿侍”④《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七。三司军将为衙职名,隶三司,供差押纲运、主官物等役使。三司军将升迁为大将(前引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第129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7047,7048页。。元丰改制后三司撤销,纲运管押人多用使臣。南宋也以低级武官押纲。乾道五年(1069年)规定两浙应办金朝使节舟船,“选有心力才干使臣,每船止许差一员管辖,及每船添差八厢一名、亲从一名,作管船军员名色”。⑤《宋会要辑稿》食货五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7134页。

押纲人对一纲船物负总责,江淮等路“岁运上供斛斗,全藉所管汴河押纲使臣人员钤束兵、梢,整葺船舟”⑥《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八元祐七年十一月辛巳,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1392页。。押纲人需保障纲运物资无盗损。“如押纲使臣人员点检得封印不全,或被盗知觉察损动官物,即画时申随处催纲巡铺官”,“押纲人与其开封印检视,重新封讫”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〇元符二年五月癸丑,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2139页。。“若纲运物资损失,押纲人需以家赀赔偿。王安石之妻吴夫人曾买一妾,“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⑧邵伯温撰、查清华灯整理:《闻见录》卷一一,《全宋笔记》第二编第七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13年版,第187页。。押纲人员虽处一纲之首,但亦需负总责。

押纲人还掌管民夫雇钱的发放。纲船“支钱雇夫”,“上下水雇夫钱,支付管押人掌管,节次支散”⑨《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7015页。。纲运中常出现“诸押纲使臣人员作弊,减刻雇夫钱米”⑩《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五,元祐七年七月庚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1332页。。押纲人负有管理船主、梢工、水手之责,还有权处罚犯罪甚至违犯自己的船夫。纲运出现船户恣意偷盗官物时,有人指责这是“管押人亦不钤束,容纵船户公然作弊”⑪《宋会要辑稿》食货四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7040页。《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7067页。。船夫“犯笞罪,许押纲人及专副以小杖行决,不得过十五”,“纲运内雇夫违犯押纲官员,杖一百;詈者,徒一年。余押纲人,杖八十;詈者,杖一百。殴者,各徒二年。即殴官员至折伤者,徒三年,配五百里。”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四,元符元年二月壬午,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1745页。

押纲人员是船舶的非驾驶人员,内河船舶的驾驶人员主要是梢工和纤夫(水手)。梢是三峡中兼具舵和桨功能的长桨,梢工即舵手。梢工在船夫中地位最高,对一船负责。乾道五年(1169年)两浙路迎送金使船“所合用篙手,承前皆舟梢召募”⑬《宋会要辑稿》食货五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7134页。。篙手(水手)由梢工召募,显见梢工地位高于篙手。

川江船之长的梢工又称长年三老。陆游《入蜀记》卷三解释道:“何谓长年三老? 云梢工是也。”梢是在水流较急河段使用的主要发挥舵的功能的长桨。所以梢工实即舵师。所以宋祁说“蜀人谓柂师为长年三老”⑭宋祁撰、储玲玲整理:《宋景文公笔记》卷中《考古》,《全宋笔记》第一编第五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14年版,第61页。,“舟人之老者曰长老”,为“一船之最尊者”,与海船之“司柁”同,即梢工(柁师)①陶宗仪《辍耕录》卷八《长年》,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90年版。郑獬:《郧溪集》卷二七《汴河夜行》。。陆游入川所乘船“有嘉州人王百一者,初应募为船之招头。招头盖三老之长,顾直差厚,每祭神,得胙肉倍众人”。招头即船头掌梢之人。一船梢工若不只一人(如上举七百料马船有梢工四人),则招头为其长,待遇和地位优于其他船夫。“既而船户赵清改用所善程小八为招头。百一失职,怏怏又不决去,遂发狂赴水”,以至于“仅得出一招头,得丧能使人至死”②陆游撰、李昌宪整理:《入蜀记》卷五,《全宋笔记》第五编第八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12年版,第207页。。可见梢工受雇于船主,在船夫中地位最高,梢工中的首领是长年三老或招头。相应地,梢工的责任也要大于水手:“牵驾兵士不认折欠”,而“稍工抱认折欠,陪纳官物”③《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二,第6941页。。长年三老的称呼已逐步行用于其他地区,而不局限于四川。东南地区也用此称。张孝祥《吴城阻风》有“长年三老屡弹,指六月何曾北风起”之语。④张孝祥:《于湖集》卷二《吴城阻风》,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90年版。

在航行中梢工发挥着指挥者的作用。范成大船在池口遇风,迷失航道,“三老号呼铁缆坠,招头挝鼓驱鱼龙。千篙撑折百丈断,日暮稍与洪相通。推移寻尺力千里,时有黄帽来言功。”⑤范成大:《石湖诗集》卷一五《钓池口阻风迷失港道》,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90年版。可见三老和招头是船上的指挥者,黄帽是操作的水手。范成大船在三峡过险滩,陷入高浪大涡,“三老挽招竿叫呼,力争以出涡”⑥范成大:《吴船录》卷下,《全宋笔记》第五编第七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12年版,第77页。。也是梢工负责指挥。杨万里诗中也写长年三老指挥船只过滩的情形:“岸上行人莫叹劳,长年三老政呼号。也知滩恶船难上,仰踏桅竿卧着篙。”在关键的时候甚至需要长年三老亲自操作:“莫怯诸滩水怒号,下滩不似上滩劳。长年三老无多巧,稳送惊湍只一篙。”⑦杨万里著、辛更儒笺校:《杨万里集笺校》卷八《过招贤渡》、卷二六《下鸡鸣山诸滩望柯山不见》,第446、1350页。长年三老负责船只的行或停,如黄庭坚船过黄牛峡时“舟人以豚酒享黄牛神,两舟人饮福皆醉。长年三老请少驻”。他们还主持船上的祭祀,黄庭坚船“将解舟发僰道,长年三老辈汤猪喂武侯”⑧黄庭坚撰、刘琳等校点:《黄庭坚全集》正集卷一六《黔南道中行记》、《黄庭坚全集》别集卷一〇《书丹青引后》,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40、1566页。。祭祀时“长年三老,莫令错呼错唤”⑨陆游《入蜀记》卷五,载《全宋笔记》第五编第八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12年版,第202页。,负责管理祭祀过程。当然,长年三老即梢工本身也是船上的劳动者,若自身非船主,仍然属于船上雇员,需服从船户即船主。上举陆游所乘船船主是赵清,他可以决定雇用何人为招头。

在船舶操作人员中,纤夫的地位低于梢工。纤夫、水手(或称篙工、篙手)是直接出力拉船或划船的船工。黄帽就是对普通船工的泛称,又称“刺船郎”,而“刺船谓之篙”,刺船郎亦即篙工。张耒诗言:“周氏女儿年二十。少时嫁得刺船郎。”⑩张耒:《柯山集》卷四《周氏行》、《太平御览》卷七七一《舟部四篙》。而小型船只刺船郎就是篙师兼船主。郑獬写汴河的刺船郎:“……夜行愁杀刺船郎。橹声惊破老龙睡,船底触翻明月光。大儿灯下寻难字,小女窗间学剪裳。”⑪陶宗仪《辍耕录》卷八《长年》,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90年版。郑獬:《郧溪集》卷二七《汴河夜行》。所言刺船郎既是摇橹的水手,又是船主,以船为家,儿女皆随船居住。

纤夫地位最低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身份最低,有罚无奖。押纲人员和梢工犯罪会被降级,级无可降,即“勒充别纲牵驾”。一般“纲运梢工、篙手犯罪,勒充本纲牵驾”⑫《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五之一〇、一二,第7021页。。纲船的奖励仅针对押纲人员和梢工,纤夫不能享受,而处罚则包括纤夫。天禧二年(1018年)规定益州纲运至荆南无遗阙,每运奖励三班使臣赐钱十五千,三司军大将十千⑬《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二之六,第6943页。。天圣元年(1023年)规定进京盐纲全纲无亏,使臣、纲官每人奖励钱二千,副纲奖励一千,梢工一席以上无亏,每席赏钱二百文。天圣八年(1030年)改为使臣赏钱一千二百,纲官一千,副纲八百,梢工每席赏钱四百文①《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二之八、一八,第6946,6954页。杨万里著、辛更儒笺校:《杨万里集笺校》卷二七《清晓洪泽放闸四绝句》,第1402页。。这些奖励对象都不包括纤夫。如果纲运有减损,全纲人员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北宋规定平河纲运有“平河条格”:“诸平河全沉失粮船,梢工徒三年,篙子减一等,部纲兵级杖六十,押纲人减二等”,“每收救一分,各减一等”。②《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五之一二,第7020页。大中祥符六年(1014年)定山河条格③《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二之四,第6941页。。如行“山河条格”的川峡布纲“若全抛失,收救不获,其本纲梢工、槔手各断杖一百,配别州军牢城收管;纲官、节级各杖九十,押纲使臣各杖八十,并勒下,不令押纲”④《宋会要辑稿》食货四六之一二,第7040页。。所言槔手、篙子就是纤夫和水手。纤夫还有可能受到随意打骂。金朝副使耶律翼催促纤夫连夜赶路,“遣人持挺击逐挽舟之人,俾用力牵挽”。⑤《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四绍兴三十年正月戊子,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3548页。

二是纤夫最为辛劳。杨万里在“生愁堕指脱两耳”的寒冬季节出使金朝,在“朝来稍敢出船门,霜熟依然冷逼人。刮地风来何处避,可怜岸筱猛回身”的霜寒风冷的时节行于运河,只能在船中“驱除盐絮密垂帘”,“雪间炉炭晚间添”,而“窗外雪深三尺强”。寒雪狂风中在船外拉纤的纤夫“知侬笠漏芒鞋破,须遣拖泥带水行”,犹如“白鸥立雪胫透冷,鸬鹚避风飞不正”,“绝怜红船黄帽郎,绿蓑青箬牵牙樯”。寒夜之中,纤夫们只能靠唱号子抵御风雪,“舟人及牵夫终夕有声”,“讴吟啸谑以相其劳者”,“其声凄婉,一唱众和”:“张哥哥李哥哥,大家着力一齐拖”;“一休休二休休,月子弯弯照几州”⑥杨万里著、辛更儒笺校:《杨万里集笺校》卷二七《朝天续集》、卷二八《朝天续集》(诗名包括:《晓过丹阳县》、《晚寒炽炭》、《淮河舟中晓起看雪》、《淮河再雪》、《雪晓舟中生火》、《后苦寒歌》、《竹枝歌》、《雪小霁顺风过谢阳湖》),“黄帽郎”即上文所言“黄头郎”,此指纤夫,第1383、1415、1416、1420、1422、1423、1430页。。劳动号子是纤夫们舒缓长夜劳苦的唯一方式。袁说友诗中也写到:“我家苕霅边,更更闻夜船。夜船声款乃,肠断愁不眠。一声三四咽,掩抑含凄切。宛转断复连,尽是伤离别。……今朝牵头上,忽作吴歌唱……”⑦袁说友:《东塘集》卷一《江舟牵夫有唱湖州歌者,殊动家山之想,赋吴歌行》,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90年版。。李曾伯写到川江上拉百丈纤夫的号子,“雷鼓喧呼人挽缆”,“争似钱塘江上路,夜深柔橹听吴歌”⑧李曾伯:《可斋杂稿》卷二八《和周昞仲过踏洞滩》、《蜀江和周昞仲百丈韵》,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90年版。。如许纶所说,旅客在船中坐看风雨,而纤夫却辛苦拉船,“世间好事无全美,濡首牵夫可念哉”。⑨许纶:《涉斋集》卷七《舟中喜雨》,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90年版。

纤夫们面临的尚不仅是“塘上挽船人,塘泥深及胫”,“沙洲折脚雁”般在雨雪泥泞中“可怜进寸得退尺”地跋涉⑩梅尧臣:《宛陵集》卷三二《杂诗绝句》、卷三四《牵船人》,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90年版;李石:《方舟集》卷二《挽船》,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90年版。;或“一丝不挂下冰滩”,忍受寒冷⑪《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二之八、一八,第6946,6954页。杨万里著、辛更儒笺校:《杨万里集笺校》卷二七《清晓洪泽放闸四绝句》,第1402页。;或“引挽甚苦”,“达旦而不寐”,甚至“革日继夜不得休”⑫胡宿:《文恭集》卷三五《真州水闸记》,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90年版;《嘉泰会稽志》卷四《军营》,《宋元方志丛刊》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6782页。的日夜劳作;亦或“挽船之夫,弥涉冬夏,离去乡舍,终老江湖”的离别哀伤⑬《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〇,端拱二年四月,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679页。。他们甚至要面临生命的危险。在高岸上拉纤,“牵夫失足辄堕数十尺下”⑭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六七《人物八》,《宋元方志丛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969页。,丧失性命。范仲淹在淮南“道逢羸兵六人,自言三十人自潭州挽新船至无为军,在道逃死,止存六人,去湖南犹四千余里,六人比还本州,尚未知全活”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二,明道二年七月癸未,第2624页。。白波发运司管下挽舟卒“每岁亡命者不下一二百人”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一,天禧二年四月壬午,第2108页。杨万里著、辛更儒笺校:《杨万里集笺校》卷一四《四月十三日渡鄱阳湖》,第694页。。南宋为金使牵船的“牵驾舟船人夫衣装不办,多致冻死”。②《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六之五九,第3919页。

四、宋代船夫的劳作和待遇

(一)船夫的劳作及技能

水上航行面临着不同的水情和不测的风雨,需要有特殊的经验技能、分工合作的驾船者。所谓“既有舟船,不可无梢、碇、水手”,就是说船只离不开分工不同的专业人员。③真德秀:《西山真文忠公文集》卷九《申枢密院措置军政状》,四部丛刊初编本。

一是看风讯、识水情。风讯事关航行效率和安全,优秀的船夫能根据经验作出正确判断。沈括曾说“江湖间唯畏大风。冬月风作有渐,船行可以为备。唯盛夏风起于顾盼间,往往罹难”,船夫能掌握各季节风讯的特点,而且能观察近期的风讯:“大凡夏月风景须作于午后,欲行船者五鼓初起,视星月明洁,四际至地,皆无云气,便可行,至于巳时即止,如此无复与暴风遇矣。”④《梦溪笔谈》卷二五《杂志二》,《全宋笔记》第二编第三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12年版,第190页。梅尧臣在长江航行,听船夫分析风讯:“月晕知天风,舟人夜相语。平明好挂帆,白浪须出浦。”⑤梅尧臣:《宛陵集》卷二七《忆将渡扬子江》,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90年版。晁以道船在淮口遇大风狂雨,十分惶恐,船夫却十分淡定:“舟子言勿怖,此是冲风尔。前风冲后风,纵神杂横鬼……舟子言可贺,此风即当死。”⑥晁以道:《景迂生集》卷五《舟子語》,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90年版。这样的事例很多。苏辙船在真州遇风不顺,牵路又被大水所没,困不能行,食且尽。苏辙“开门讯舟师”,“舟师掉头笑,沿泝要有时”,“飘风不终日,急雨常相随。雨止风亦止,条条弄清漪”⑦苏辙撰、曾枣庄等校点:《栾城集》后集卷一《阻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119页。。陆游在镇江,“欲出江,舟人辞以潮不应,遂宿江口”⑧陆游:《入蜀记》卷一,载《全宋笔记》第五编第八册,第166页。。周必大船在池州遇风“云气稍变,舟人遂止”,五更后果然“大风自西来,继以大雷雨,舟摇荡不可止”⑨周必大:《文忠集》卷一七〇《乾道庚寅奏事录》,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90年版。。以上是根据经验预判风讯,最直接的是观察船上的旗帜,“旗尾指船头,篙工告风便。张帆弛双橹,去势如脱箭”⑩张耒:《柯山集》卷六《自离富池凡三祷顺济龙求便风皆获应又风日清霁舟行安稳委曲如所欲感而成诗》,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90年版。。杨万里在鄱阳湖阻风泊舟,睡梦之中“舟人呼我起,顺风,不容缓半篙,已湖心”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一,天禧二年四月壬午,第2108页。杨万里著、辛更儒笺校:《杨万里集笺校》卷一四《四月十三日渡鄱阳湖》,第694页。。有经验的船夫能够判断水情,应付复杂的河段。熙宁三年(1070年)宋朝策划在陕西开漕运,想选募“衢州山溪行舟”或“瞿唐峡习水者,或可用于陕西”,因衢州山溪、瞿塘峡与黄河水情相似:“瞿唐峡方暴涨时,非复有石碛之患,但水湍急,难上下,须习彼水者乃能行。恐黄河上流及无定河亦如此。”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四,熙宁三年八月辛未,第5210页。汉水滩多难行,纲运“自柂工以迄篙工,必更用识水程者为之”。⑬《宋会要辑稿》食货四四,第7006页。

二是操舟楫。船舶驾驶是专业性很强的劳动,非毫无经验者所能为。如,川江水情十分复杂,一般“土人罕习舟楫”,使服役漕运,“覆溺常十四五”,后设经专门训练的威棹军,“自是无覆舟之患”⑭《宋史》卷三〇一《张秉传》,第9996页。。在三峡这样危险的河段航行,驾驶的经验尤其重要:“乱石塞中流,望之可畏,然舟过乃不甚觉,盖操舟之妙也。”⑮陆游:《入蜀记》卷六,《全宋笔记》第五编第八册,第212页。杨万里在北江过险滩,“将取危舟飞过去,黄头郎只两三篙”⑯杨万里著、辛更儒笺校:《杨万里集笺校》卷一七《过建封寺下连鱼滩》,第840页。。对技术高超的船夫,总能应付自如。战船更需要熟练的船夫。建立水军,“当使战士亦谙棹夫之能”,棹夫“习其击刺”,训练全能的水兵和船夫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六,绍兴三年六月甲午,第1293页。。有特殊技能的船夫常是不同势力争夺的对象。刘齐政权曾在登、密、淮阳等地造舟,宋朝担心“贾舟为伪地所拘,则槔工、柁师悉为贼用”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四,绍兴二年五月壬午,第1116页。《宋会要辑稿》方域一〇,第9487页。。南宋割据山东的李全“知东南利舟师,谋习水战,米商至,悉并舟籴之,留其柁工,一以教十”②《宋史》卷四七七《李全传下》,第13840页。。夺取有操舟技能的柁工为其训练更多的船夫。操舟驾驶并非都是在船上就能完成,更多的时候是依靠纤夫拉纤,已有专文论之,此不赘述。③参黄纯艳:《宋代运河的水情与航行》(《史学月刊》2016年第6期)、《宋代长江航行方式与港口体系》(《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二)船夫的待遇

商船等民船雇佣船夫也给予待遇,如上举陆游所乘嘉州赵清船,雇用的招头和一般船夫有不同的待遇。但民船船夫待遇无清晰的记载,我们仍以纲船为例作一考察。纲船船夫有兵士也有民夫。士卒有军俸和补贴,民夫则以口食、允许私载等方式获得雇钱。纲运牵挽士卒由发运司“支破水脚工钱口食,不至失所”④赵抃:《清献集》卷六《论置水递铺不便》,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90年版。。北宋前期纲运兵士作纤夫才有口食,若“兵士充梢工,主提纲船者”并无口食。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开始梢工“依牵驾兵夫例支给口养”⑤《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二,第6941页。。天禧二年(1018年)以前纲运兵士口食由所过州军支给大小麦,该年改支粳米⑥《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二,第6943页。。口食除米外还有酱菜钱:汴河纲运兵士冬季守冻时“每人特支酱菜钱百文,行运时全支二百文”⑦《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二,第6939页。。此外有起发钱,建炎二年(1128年)江、湖两路差发厢军为槔梢,“每名欲量与起发钱一贯文,每日量添食钱二十文省”⑧《宋会要辑稿》食货五〇,第7126页。。堰闸纤船兵士的待遇若以上引楚州北神堰和真州江口堰改水闸后“岁省堰卒二十一万七千,工钱一百三十万(贯),米六万八千石”计算,堰卒每年人均仅得钱约6 贯、米31 升。

雇用的民夫直接发口食钱粮。政和三年(1113年)两浙路雇船夫三人,“共添得雇夫钱七贯五百文、米二石二斗”,船夫每人得二贯五百文、米七斗三升⑨《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九,第7111页。。但不知为几日的雇钱。建炎三年(1129年)沿江州军“选募会船水槔梢(刺探敌情),每船三人,每人支食钱三百文”⑩《宋会要辑稿》方域一〇,第9486页。,这是每日的雇纤。绍兴元年(1131年)江阴军募一百一十四人为水陆斥堠槔梢,月支钱九百贯,每人日给二百六十三文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四,绍兴二年五月壬午,第1116页。《宋会要辑稿》方域一〇,第9487页。。宋孝宗朝川江马船雇佣的梢工、水手更高,“每人日支雇钱二百文、食钱三百文”⑫《宋会要辑稿》兵二三,第9104页。,总计五百文。北宋前期纲运官府先只给船户二分以作雇人工钱,“致钱少,雇夫不足,偷侵官物”。元祐八年(1093年)改为十分内先支三分⑬《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七,第7049页。。南宋初先支七分给船户,余三留官以备赔填损耗。绍兴五年(1135年)改为尽数支付⑭《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七,第7067页。。绍兴年间规定的船户水脚钱标准是“自备人船,每石三千里水脚钱三百文”。如不愿领取船脚钱,则根据完成纲运多少给予补官奖赏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〇绍兴二十八年七月庚申,第3445,3446页。。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浙西牵船人夫又“各日支米二升”。⑯《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六,第3916页。

官府给予纲运船夫,包括纲官另一种待遇是允许随船携带私货贩易。这一政策为宋太宗所定。他指示“幸门如鼠穴,不可塞。篙工、柁师有少贩鬻,但无妨公,不必究问”。于是“舟人皆私市附载而行,阴取厚利,故以船为家,一有罅漏则随补葺之”⑰杨时:《龟山集》卷一《上书上渊圣皇帝》,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90年版。,官私两利。实行转般法时明确规定了按照船舶力胜“依条八分装发,留二分揽载私物”,八分称为正装,二分称为加料。这二分力胜的私载权是作为报酬授给船夫,他们“如愿将二分力胜加料装粮,听”。官府按雇用水手的费用补贴钱款,且比正装更为优惠,八分正装“每四十硕破一夫钱米”,二分加料则按“每二十硕破一夫”①《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七,第7062页。《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七,第7050页。。二分私载不立告赏法(熙宁新立告赏法,元祐元年又罢②《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一,元祐元年十一月丙辰,第9505页。),即若过数携带,官府亦不受理告发,还可免征税,“操舟者私载物货,征商不得留难”。但二分力胜携带私货是授权给梢工,苏轼论及二分私载之利时也仅说可使“梢工衣食既足,人人自重,以船为家”。③苏轼:《苏轼全集校注》卷三四《论纲稍欠折利害状》,第3497页;《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第10815页。

北宋后期将二分力胜装载官粮,而向纲梢折支钱。两浙路自政和三年(1113年)停止实行“许二分附载私物”的规定,留出的二分力胜“加装(上供)米斛”,按照“每二十石添破一夫”的标准添给雇钱。按照两浙路“所管纲船并是三百料”计,二分力胜为六十石,每船增三夫雇钱,“共添得雇夫钱七贯伍百文、米二石二斗”,纲梢所得钱“与附搭客人行货所得钱数不致相远,所贵纲梢爱惜官物舟船”④《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九,第7110,7111页。。于官、私皆无妨害。两浙的装纲办法被推广,如江东路就实行了“每纲用剩下二分私物力胜装载粮斛,依雇客船例支钱”。但靖康元年(1126年)下令“不许装载二分私物”,且不再添支雇钱,导致了“纲运缴计不行,押纲人皆不愿管押”。建炎二年(1128年)再次“依旧例,用二分私物力胜揽载年额斛斗,依和雇客船例支给雇钱”,且担心“所支二分加料雇夫钱米太微,必致侵盗”,而实行“加料每十石破一夫钱米”⑤《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三,第6977,6978页。。雇钱更为优厚。建炎四年(1130年)又改为“依旧八分装,每四十硕破一夫钱米,二分加一料,每二十硕破一夫”⑥《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三,第6979页。。绍兴五年(1135年)又恢复“每纲以十分为率,量留力胜二分,装载私物,除不得运禁物榷货外,免收力胜”⑦《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五,绍兴五年十有一月甲午,第1824页。。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又减少一分私物:“许将一分力胜搭带私物,所过捐其税。”⑧《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〇,绍兴二十八年七月庚申,第3445页。船夫雇钱和载私货所得可以养家。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两浙路迎接金使的船中有“舟师王贵者,病死于楚州洪泽,有二子”。其妻泣告,夫死,一家生计无着,请以“长子继役”。接伴使黄述为其陈请,“即日刺(其子)为兵以代贵”。⑨《夷坚乙志》卷三《舟人王贵》,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03页。

淮南运河和汴河的驾船兵士每年可以放假。从大中祥符五年(1013年)开始,淮南挽舟军士“冬季并令休息”,汴河纲船自转般仓运漕米输京师,“河冬涸,舟卒亦还营,至春复集”,称为“放冻”。但后来“令汴纲至冬出江,为它路转漕,兵不得息”。放冻休息也不能得。江、湖等路纲运牵船兵士输粮入真、楚、泗州转般仓后,“载盐以归,舟还其郡,卒还其家”⑩《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七大中祥符五年四月辛亥、卷一八八嘉祐三年十一月己丑,第1762,4534,4535页。。以上的待遇也如放冻一样常不能兑现。牵船士卒的口食需纲运经由州县支给,但是纲船一出本界,沿流“州县以非本道人兵,抑而不支,致侵盗纲米,饿殍失所”⑪《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七,第7062页。《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七,第7050页。。而要遇见如李若谷知江宁府时“卒挽舟过境,寒瘠甚者留养视之,须春温遣去”这样好官是少见的⑫《宋史》卷二九一《李若谷传》,第9739页。。还有“主粮吏率取其口食”,使“汴河挽舟卒多饥冻”。⑬《宋史》卷一七五《食货上三》,第4251页。南宋纲运士卒也“多未尝支破钱米。或值雪寒,不无冻馁,有至死者”。⑭《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六,第3915页。

五、结论

宋代内河航运空前的繁荣,形成了数量庞大的船夫群体。虽难以确知宋代所有船夫的总数,但根据漕运纤夫配置规定等可以推知,仅北宋运输六百二十万石上供米,共需纤夫一十五万余人,加之其他河流进出汴京的漕粮运输,共计需要纤夫超过二十万人。除纤夫外漕粮运输还需梢工两万人左右、押纲人员可达数千乃至近万人。保守地推算,杂般纲的船夫也超过十万人,纲运以外的船舶所需船夫也超过三十万人。北宋官私航运所需船夫是一个超过六十万人的庞大群体。南宋内河航运船夫总数也十分巨大。

宋代船夫主要来源是士卒和民夫。北宋纲运船夫主要使用厢军,其他官方活动中的航行也用兵士拉纤。运河堰闸为过往官、民船只拉纤的“堰军”和“闸军”也是厢兵。官府也常征百姓服役拉纤。北宋和南宋在迎送外交使节,以及时运输军需或其他任务中也征调和雇佣民夫拉纤。数量十分庞大的商人船行于各地,只能依靠民间纤夫,而不可能得厢军拉纤。

在纲运的行船社会中押纲人员负责监督和管理,地位最高,他们对一纲船物负总责,如有盗损,需以家赀赔偿。他们还掌管民夫雇钱的发放,有权处罚犯罪甚至违犯自己的船夫。船舶驾驶人员中梢工地位和待遇都最高,他们指挥船舶航行,负责召募水手,主持船上的祭祀。纤夫的地位低于梢工,他们身份最低,有罚无奖,在船外拉纤,不避风雪泥泞,最为辛劳,甚至要面临生命的危险。

水上航行面临着不同的水情和不测的风雨,需要有特殊的经验技能、分工合作的驾船者。船夫的职责一是看风讯、识水情,根据经验判断风讯和水情,作出正确船舶的行或泊,职责二是操舟楫,这也需要专业经验的劳动。不论官、民船只的船夫都有口食钱米,纲船船夫兵士有军俸和补贴,民夫则以口食、允许私载等方式获得雇钱,淮南运河和汴河的驾船兵士每年冬天可“放冻”。但这些待遇常有不能兑现的情况。

上述我们揭示了宋代内河船夫群体数量之庞大,加之空前繁荣的海上贸易,整个行走于水上的船夫和商人群体将更加庞大。这个数十万人的行走于水上的群体,绝然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存在。他们独特的生存方式和心理世界等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猜你喜欢

纤夫上海古籍出版社船夫
染成岁月的一砣金黄(外一首)
邻父伐树
船夫和风
登楼
考古是“神马”
丰子恺送画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船夫和儿子
上海古籍出版社
暮秋,想起嘉陵江的纤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