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组分层教学对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促进的实证研究

2017-04-14钟进聪黄元骋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分组实验组体质

钟进聪, 黄元骋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225)

分组分层教学对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促进的实证研究

钟进聪, 黄元骋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225)

目的: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分组分层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普通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开展15周的实践教学,实验前后测试心理和体质健康指标。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体质健康指标:(1)身高、肺活量、1000m(男)、800m(女)和50m, 五个测试指标差异显著(P<0.05);(2)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和引体向上(男),三个测试指标差异非常显著(P<0.01);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心理健康指标:(1)躯体化、焦虑症、强迫症、偏执四个指标差异显著(P<0.05);(2)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抑郁症三个指标差异非常显著(P<0.01);3、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质健康有相关性。结论:分组分层教学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质健康有相关性。

分组分层教学;大学生;体质健康;心理健康

1868年美国教育家哈利斯提出分层教学法,在教学中对不同基础大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法和学习要求、考核要求,小组内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互相讨论,激发学习热情,使学生尽快地掌握基础技能[1],这一教学方法深受教育教学界的青睐。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状况是党和国家一直关注的焦点,国家层面先后颁布过 “劳卫制”,《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民健身计划(2011- 2015年)》 (国发〔2011〕 5号)等,反映出国家层面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2]。2014年11年在香山召开国民体质健康促进会议,把国民体质健康提高到国家政策层面, “健康促进”是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这次会议的召开为人类的健康提供理论和实践契机。

青少年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状况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颜昶等阐述了学校“体质健康促进”的内容和组织功能,以及干预的理论和方法,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3]。张河川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与体育教学改革相结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有促进作用[4]。大学是学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体质健康理论、方法和技能的最佳场所,是健康促进理念的进一步延伸[5]。学校体育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多数教学方法采用“分层分组”开展,而用“分组分层”教学法研究很少。为此,有必要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 开展“分组分层”教学法实证研究,寻找新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发挥高校体育教学对促进体质、心理健康的实效性。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大一个羽毛球选项班大学生,共120人,其中男生56人,女生64人,平均年龄 18.86岁(SD=1.36)。

1.2 研究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相关学术期刊查阅文献资料。羽毛球选项班大学生12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男女比例均匀。教学实验进度见表1,分组分层实验方案见表2:

表1 分组分层教学实验进度

1.3 测试指标

心理健康测试采用:国内广泛应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6],信度和效度都比较好。 内容有90 个题目,这90个题目大致共分为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症、强迫症、敌对、抑郁症、精神病、偏执和恐怖。学生测试要求独立答卷,采取5级评分制(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偏重=4分、严重=5分),按照 1、2、3、4、5 分分值进行统计总分,各因子总分值越大,表明症状越显著。

表2 分组分层教学实验授课方案

体质健康采用《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版)》规定体质健康测试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1000 m(男)、800 m(女)、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50m。

实证研究开始前 ,要求实验组和对照组完成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身体健康测试;实验结束后要求实验组和对照组再次完成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身体健康测试。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数理统计学法统计分析,软件包为SPSS17.0,测试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one-way ANOVA 检验显著性水平,显著性水平(P<0.05),极显著性水平(P<0.01)。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实验组体质健康前测水平检验

由表 3 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大大学生体质健康前测值相比,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1000 m(男)/800 m(女)、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50 m测试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表明,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体质健康水平是同质的。

表3 对照组和实验组体质健康前测水平检验

备注:差异显著*P<0.05,差异非常显著**P<0.01。

2.2 对照组和实验组心理健康前测水平检验

由表4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大学生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症、强迫症、敌对、抑郁症、精神病、偏执和恐怖前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表明,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心理健康水平是同质的。

表4 对照组和实验组心理健康前测水平检验

备注:差异显著*P<0.05,差异非常显著**P<0.01。

2.3 15周分组分层教学对体质健康测试的影响

由表5可知,15周分组分层教学结束后,实验组、对照组实验前、后体质健康状况变化,(一)实验组:(1)肺活量、1000m(男)、800m(女)和50m五个测试指标差异显著(P<0.05);(2)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和引体向上(男)三个测试指标差异非常显著(P<0.01);(3)体重和仰卧起坐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分组分层教学对改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效果显著;(二)对照组:引体向上一个测试指标差异显著(P<0.05),其余九个测试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这表明常规教学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效果除引体向上外均不显著。

表5 分组分层教学结束后大大学生体质健康变化的T检验

备注:差异显著*P<0.05,差异非常显著**P<0.01。

2.4 15周分组分层教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由表6可知,15周分组分层教学结束后,实验组、对照组实验前、后心理健康水平变化,(一)实验组:(1)健康测试因子躯体化、焦虑症、强迫症、偏执四个指标差异显著(P<0.05);(2)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抑郁症三个指标差异非常显著(P<0.01);(3)精神病和恐怖两个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分组分层教学对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效果显著;(二)对照组:人际关系敏感一个指标差异显著(P<0.05),其余八个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这表明常规教学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效果除人际关系敏感均不显著。

表6 分组分层教学结束后大大学生心理健康变化的T检验

备注:差异显著*P<0.05,差异非常显著**P<0.01。

2.5 15周分组分层教学前后大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质健康状况变化关系

本实验为探索大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体质健康的关系, 由表7可知,分组分层教学实验前、后大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体质健康各维度的变化值和进行了相关检验。 结果表明,除躯体化、强迫症状和偏执三个维度外,其余心理健康各指标与体质健康各指标变化值均表现出显著性相关(p<0.05)。

表7 分组分层教学前后大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体质健康变化值的相关检验

备注:差异显著*P<0.05,差异非常显著**P<0.01。

3 分析与讨论

大学生体质心理健康状况是学校体育和学校工作的重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学者研究争论的焦点,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自1985年以来,我国多次组织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和调研,结果表明身高体重成增加趋势,肺活量降低且发育迟缓,身体素质全面下降,肥胖率增加,北上广已进入未成年人肥胖的“重灾区”[5]。 大学是一个人心理、体质健康水平、锻炼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功能就是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兴趣,要掌握一到二项运动技能,形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因此,大学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尤为重要,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有研究者开展任务驱动“分层分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学生的成绩、能力、兴趣、教学效果、合作精神都有所提高,这说明分层分组教学能能有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谭文辉[7]采用“分层分组”教学法研究其教学方式对普通大学生篮球选项班专项技能学习效果,结果表明,分层分组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专项技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朱乔[8]采用“动态分层分组”教学法研究分层分组教学对大学生学习游泳教学学习效果,结果表明,分层分组能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增强班级凝聚力,更好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速度,增加了学生练习的密度,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学生体质。郭文等[9]研究不同运动形式干预体质健康问题突出的大学生,结果表明印刷品、自主管理和完全运动三种干预对改善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大学生效果显著,且以印刷品模式干预体质健康问题突出大学生体质状况、运动愉悦和运动习惯形成效果最好。上述结果研究总体表明“分层分组”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体质健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本实验采用“分组分层”教学法展开实证研究,即先随机分组再分层,不同于 “分层分组”教学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效果显著(P<0.05)。该研究结果与郭文等人和朱乔采用“分层分组”教学法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研究结果一直,共同可能的原因是班级内都有分组,组与组之间有竞争,小组的同学互帮互助,练习强度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就会明显提高,对照组成绩提高不显著。本实验没有对团队合作精神和专项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孙立海研究表明[10],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其体质健康之间成正相关,即心理健康水平低下,体质健康水平也低下,体质健康状况良好,心理健康也成良好趋势。孙乡等[11]研究表明,男大学生心理与体质联系密切,体质状况越好,则相对心理应激水平较低,心理困扰较少,心理适应能力较强,人格与体质关联较弱。韩晔[12]采用问卷调查,体质健康测试进行体质和心理机能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体质健康水平能显著提升能很好的预测大学的心理健康状况。苏国英等[13]研究表明,健康跑对体质弱势群体大学生人际关系、强迫症、抑郁症、焦虑、躯体化、敌对思想等均有明显的改善。刘玲玲[14]研究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分较高,体育运动中运动强度大的同学心理和体质健康得分较高, 体育运动参与情况与大学生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素质成正相关,体质健康维度与心理健康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用回归方程检验得出体育活动参与状况对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水平有预测作用。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有相关性,且成正相关关系,体育运动能有效改善体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大学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改善的趋势,但结果不显著(P>0.05),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实验组分组后,小组内运动强度较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降低了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从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且效果显著,这与刘玲玲的研究结果一致,对照组由于没有分组,竞争程度较低,即运动强度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因此对心理应激水平有改善但不显著,对心理健康改善不明显。该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发现心理健康和体质健康有相关性,除躯体化、强迫症状和偏执外。

综上前人研究和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运动能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和体质健康水平,要取得显著效果,运动必须有一定的强度和量。

4 结论

4.1 分组分层教学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如肺活量、1000m(男)、800m(女)、50m 、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和引体向上(男)实验前后测试结果比对照组显著提高。

4.2 分组分层教学能有效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实验组实验前后SCL—90心理健康水平测试比对照组差异显著。

4.3 从心理健康和体质健康各维度的变化值进行相关检验,表明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有相关性。

[1] 甄子会. 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0(1):109- 112

[2] 杨桦. 深化“阳光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1-4

[3] 颜昶,徐丽平.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的创建与“终身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1534- 1536

[4] 张河川.健康教育在促进大学生体质中的作用[ 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8):696- 697

[5] 林莉,孙仕舜,董德龙. 学校体育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思考[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8):71-74

[6] 毕秀淑,彭延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3):30- 31

[7] 谭文辉.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方式在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1):99-100

[8] 朱乔. “动态分层分组”教学法在我院游泳普修课程中的实验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9(3):96-99

[9] 郭文,曹蕾,陈志鹏. 不同运动干预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质健康、运动愉悦感与规律运动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3(3):91-96

[10] 孙立海.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07,43(5) :80-81

[11] 孙乡,戴剑松. 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 :95-97

[12] 韩晔. 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体育学刊,2008,15(5) :61-63

[13] 苏国英,孟明亮,支强.健康跑对增进体质弱势群体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 体育科技,2014,35(5):165-166

[14] 刘玲玲.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素质的关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2011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Stratified Teaching on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ZHONG Jin-cong,HUANG Yuan-cheng

(The Sports Department of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Engineering,Guangzhou 510225,China)

Objective:Through empirical study to discuss effect of Stratified Teaching on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Methods: The study object of ordinary college stud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15 weeks of practice teaching, test the indicator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Results: 1、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physical health indicators of experimental group: (1) five test indexes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height, lung capacity, 1000 m (male), 800 m (female) and 50 meters (P < 0.05);(2) Three test index is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standing long jump, sit-and-reach and pull-ups (male) (P < 0.01). 2、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sychological health indicators of experimental group: (1) four indexes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somatization, anxiety disorder,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nd paranoid (P < 0.05); (2) the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hostility and depression are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1). 3、The correlation of mental health and physical health. Conclusion: Grouping layered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enhance the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The correlation of mental health and physical health.

Stratified Teaching;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Mental health

2016-12-18

钟进聪(1979-),男,讲师,湛江市人,硕士

G804

A

1007-323X(2017)02-0095-04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分组实验组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分组搭配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分组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