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意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以河海大学为例

2017-04-13黄世虎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理论课政治

黄世虎(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基于问题意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以河海大学为例

黄世虎
(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基于问题意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是河海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改革成果。该教学模式是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划分为“课堂教学”“课外引导”“课程实践”三个基本教学模块,分别对应实施“专题研讨”“热点论坛”和“多元实践”等教学形式。该教学模式对于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自主学习与课外辅导的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意识;课堂教学;课外引导;课程实践

“05方案”实施以来,各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也面临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问题,教学内容转换为学生的能力素质和信念信仰的问题等。为此,针对“05方案”实施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河海大学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了“基于问题意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成果。该教学模式是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知识和能力培养并重、立德树人为目标,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划分“课堂教学”“课外引导”“课程实践”三个基本教学模块,分别对应实施“专题研讨”“热点论坛”和“多元实践”等教学形式,力图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自主学习与课外辅导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一、课堂教学模块:开展“专题研讨”,实施研究性教学

课堂教学模块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础教学模块,也是核心模块。我们知道,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是有区别的,教学体系是教材体系的丰富和拓展。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教师能否成功实现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换[1]。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块主要是解决“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为全国统编教材,教材内容比较抽象,体系比较完整,教材话语体系与当代学生的接受心理存在一定的差距[2]。为此,我们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教材体系,结合学生思想特点,以提炼研讨问题为宗旨,将教材体系内容转化为专题研讨内容,实施专题研讨教学。专题研讨教学是指在任课教师指导下,以研讨主题为核心,以研讨小组为单位,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基础,围绕研讨主题,通过收集资料、小组研讨、发言交流、提问互动、教师点评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一般的专业性课程,它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播价值观,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以“问题”为基础的专题研讨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政治理论的认同度。寻找“问题”是专题研讨教学的前提。“问题”一般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教材中的理论重点和难点问题;二是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大众思想困惑问题。然而,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中的“问题”,其数量是相当多的,因而无法在有限时间内全部讲解,所以在实际提炼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大学生特别关心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问题”确定后就是设计教学专题。教学专题的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题名称的选择。专题名称选择一般要体现立足教材内容、凸显问题意识、彰显学术内涵这几个特点。二是专题内容的设定。专题内容的设定要紧密围绕“问题”主旨,联系教材知识,逐步分解和延伸出若干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担任专题讲授的教师就是要在引导学生对各个小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中达到对专题核心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上,我们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师特点,采取“多人轮讲”和“一人统讲”的教学模式。“多人轮讲”是指将教材体系划分若干研讨主题,每个教师根据自己学科专业和研究专长,精心准备一到两个研讨专题,然后在各班轮流讲授和研讨。这种教学形式由于教师准备内容少而精,因而能将研讨主题讲深、讲透。目前,“多人轮讲”的形式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推行。与“多人轮讲”不同,“一人统讲”是在将教材体系划分若干研讨主题后,由一位教师从头到尾负责所有研讨专题的讲授和研讨。“一人统讲”教学形式的优势在于既突出研讨的主题,又保持了各研讨主题之间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这种教学形式适用于课程内容逻辑性比较强或历史线索性强的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课外引导模块:开设“热点论坛”,实施综合思想引导

课外引导模块是课堂教学模块的延伸,也是对课堂教学模块的补充。课外引导模块主要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各自为政的现象,强调多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综合引导力和解释力。

“热点论坛”是课外引导模块的主要教学形式。每位主讲教师以大学生思想困惑和社会热点问题为选题,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分别从各自课程教学内容展开解读,学生可以围绕主讲教师的解读内容提问、质疑、辩论,形成思想交锋。主讲教师在对话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分析和解释社会热点问题,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参加“热点论坛”的教师都是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好、校内影响大的教师。我们目前开设的“热点论坛”主要有“新人文讲堂”和“黄金谈”两种形式。

“新人文讲堂”是专门为全校新生开设的“热点论坛”。它主要以解决新生入学以来存在的各种学习、生活、交往等问题为目标,论坛主题大多为学生熟悉的且容易接受的场景、事实或话题,参加论坛的教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分别从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角度解答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大学的学习生活,明确人生的目标,实施科学的大学人生规划。开设“热点论坛”题目通常有“何为大学,大学何为?”“我的大学我做主”“改造我们的学习”“大学生爱情与学业辩证法”等。

“黄金谈”是我校尝试的一种新型专题论坛模式。“黄金谈”名称来自我校三位知名教授的姓名,他们分别是黄明理教授、金林南教授和谈育明副教授。该专题论坛针对全校各年级学生,它以解答当代大学生面对各种社会问题所形成的思想困惑为目标,论坛主题大多来自社会热点问题或理论焦点问题。例如:2011年组织的论坛主题是“从辛亥革命到和平发展白皮书——话中华百年沧桑”;2013年组织的论坛主题是“纵论中国梦”等。论坛分四个组成部分,首先是表明立场。黄明理、金林南、谈育明三位教师分别从各自学科背景解读这些社会热点问题或理论焦点问题,发表学术言论,表明自己立场。其次是观点交锋。每位教师就其他两位教师的观点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引导学生对这些热点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再次是释疑解惑。学生针对现场讨论中的话题向三位教师提问、质疑,甚至可以与三位教师进行辩论,学生在参与话题讨论的过程中提升了对社会问题或理论问题的认识。最后,观点总结。三位教师就本次主题研讨给出最后的结论。该论坛开设以来,人气极高,场场爆满,深受学生喜爱和追捧,已成为河海大学的一张名片[3]。

三、课程实践模块:开展“多元实践”,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模块和课外引导模块都可以纳入理论教学范畴,因为它们都是通过理论研讨、理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而课程实践模块的设置重点是要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问题,力图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创新能力和信仰体系的转换。

“多元实践”是课程实践模块的主要实践形式。“多元实践”贯彻大实践观理念,要求学生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凝练出实践活动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课内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以多元的实践活动形式解答这些问题,形成理性思考。目前,我们开展的“多元实践”活动以学生课题研究为核心,辅以课程特色实践活动[4]。

学生课题研究是“多元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学生课题研究由任课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社会热点问题,提炼出课题研究指南。由学生根据课题研究指南,填报课题申请书。教师根据学生填报情况进行审核,确定立项名单,提供研究经费。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撰写研究报告。主要研究手段为问卷调查和访谈。在课堂实践环节,组织课题研究答辩,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针对课题研究报告中的内容提出质疑,要求课题组给予解答。学生课题研究可以真正使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特色实践活动是“多元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特色实践活动是紧密围绕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内容、性质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打造出的实践活动。与学生课题研究相比,特色实践活动更富有个性特征,能更好地结合教材内容。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过“辩论赛”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哲学思辨和逻辑推理能力,拓展学生的理论知识,扩大理论视野,提高他们的理论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通过“焦点访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结合,使他们更加深入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各种历史成绩,增强他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通过“历史记录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探究特定历史事件发生的动因,体会特定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从而拓展学生历史背景知识,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通过“道德微电影”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社会道德现象的认识,促使他们理性思考各种道德问题,为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提供实践基础。

通过这些特色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各种社会问题,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四、对“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虽然在运行中尚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但总体而言,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相比,它还是具有许多优势的。

首先,该模式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注重知识灌输,只培养学生记忆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即可,忽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课堂教学内容死板,教学形式单一,课堂缺乏活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以至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经过教学改革,我们以“问题意识”为教学导向,以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型学习为载体,通过“专题研讨”“热点论坛”等形式,在注重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同时,努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判断是非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起点的“问题”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始终呈现出动态性的特征。因此,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及时发掘和更新热点问题,从而使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其次,该模式以课堂延伸为手段,强调课程知识的整体解释力。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每个任课教师只要管好、教好自己所承担的课程即可,各门课程存在自说自话、各自为政的现象,对一些社会现象、知识要点的分析只从单一的视角去分析和解读,形成不了多课程角度的分析和解读,缺乏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整体解释力。经过教学改革,我们在课堂教学实施“专题研讨”之外,紧密围绕学生的思想困惑以及社会热点、理论焦点问题,提炼论坛话题,开设“热点论坛”,让各门课程的优秀主讲教师从各门课程的知识出发解释同一社会热点或理论焦点问题,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理论说服力和现实解释力。但是,该模式强调课程知识的整体解释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该教学模式实施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在熟悉掌握本专业领域的知识的同时,还应充分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他二级学科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最后,该模式以大实践观为指导,实施多元实践教学。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往往只重视课内实践活动(如观看电影、辩论等),即便有课外的实践活动,形式也比较单一,难以适应学生实践的需求,也难以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经过教学改革,我们从大实践观教学理念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多元实践教学,既要求各课程组以学生课题研究为核心,实现课题研究的前后连贯性;又要求每个课程加强个性化实践项目建设,打造符合本课程特点的特色实践项目,以核心实践形式带动特色实践形式,以特色实践形式丰富核心实践形式,实现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的统一。多元实践教学形式无疑是多元的、丰富的。但由于部分教材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或交叉性,因而反映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可能会出现实践内容重复的现象。因此,实施该教学模式,必须坚持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的相对独立性,重点防范实践教学内容的重复性。唯有如此,以大实践观为指导的多元实践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该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填鸭式的灌输方法,摒弃了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境地,强调以“问题意识”替代“标准答案”、以“能力素质培养”替代“知识学习”、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替代“理论灌输”,让学生在对“问题”的理论思索与实践探索中,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不断提高自己独立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 周伟.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困境与突破: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4(11):169.

[2] 徐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的导向研究[J].教学与研究,2016(3):88.

[3] 谈洁.3位名嘴老师做讲座“黄金谈”成河海大学名片[N].南京日报,2016-04-14(A07).

[4] 黄世虎,刘爱莲,叶鸿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44-46.

The "Three in One" Teaching Mode Adopted in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Based on Problem Consciousness ——AcasestudyofHohaiUniversity

HUANG Shihu
(CollegeofMarxism,HohaiUniversity,Nanjing211100,China)

The "Three in One" teaching mode adopted in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which is based on problem consciousness, is the fruit of the reform about teaching practice in Hohai University. The teaching mode, which is problem-oriented, divides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into three basic modules, namely, "classroom teaching", "extra-curricular guidance" and "curriculum practice",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forms of"theme-oriented discussion", "hot-issue forum", and "multidimensional practice". The teaching mode can help the realization of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in-class teaching and teaching, teaching of theory and teaching of practice,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tutoring, so it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and ability of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problem consciousness;classroom teaching;extracurricular guidance;course-related practice

第29卷第4期(2017年4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OCIALSCIENCESJOURNALOFUNIVERSITIESINSHANXI Vol.29No.4(Apr.2017)

*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16JDSZK043);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20160671503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6B09814)之阶段性成果。

2016-12-15

黄世虎(1977-),男,江苏南京人,河海大学副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10.16396/j.cnki.sxgxskxb.2017.04.010

G642

A

1008-6285(2017)04-0043-04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理论课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