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2017-04-13江苏省兴化市安丰高级中学225766彭奎东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探究教师教学

江苏省兴化市安丰高级中学(225766) 彭奎东 ●

浅谈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江苏省兴化市安丰高级中学(225766) 彭奎东 ●

探索式教学法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相应的在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创新的去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让每个学生个性发展是每个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物学教学;探究活动;问题的设计

一、依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

教师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出疑问(能反映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重点),使学生清晰地了解这一节课内学什么,怎么学,学好了有什么实际意义,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了解和解决他们在独立自学时无法明确的问题.问题必须有助于对全课问题情境的解决,有助于对教学内容全面深入地理解.如:人教版《细胞中的无机物》一节,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可以这样设计:展现运动员饮料的化学成分,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什么?(2)表中哪些成分属于无机盐?为什么要在运动员喝的饮料中添加无机盐?通过提出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明确探究的问题,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产生对水喝无机盐作用的理性认识与思考的强烈欲望.

二、依据学生认知水平提出问题

教师须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并提出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入探索问题境界,切忌以无迹可寻无处着手式的问题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以学过的知识为基础并与本节新知识相衔接的问题,温故而自新,经过学生自学找到问题的答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有成功的感觉.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依据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进行提问,比如:先展示“向日葵向太阳”和“含羞草受触摸后叶片下垂”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然后提出问题:向日葵和含羞草的这些生命现象也是类似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方式的调节吗?这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辩论.教师根据学生的辩论,结合学生已有的初中生物学知识做必要的解释,如植物体结构简单,没有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依靠激素调节.以有关自然现象做实例,更能激发学生探求奥秘的欲望,让课堂变得鲜活.

三、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提出问题

每个学生都有好奇、盼肯定、爱表扬、争好胜的心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当学生的智力活动处在积极状态中,学习态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就已经为传授和巩固知识奠定基础了.在课堂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另外,只要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哪怕问题是古怪离奇幼稚可笑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千万别取笑或批评学生,而首先要表扬他们具有提出问题的勇气,还要善于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中找出闪光点,要耐心与学生一起探讨解答,切莫不了了之.学习“免疫调节——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后,有学生提问:“蚊子叮咬是否会传染艾滋病?”对于这一敏感的又与课堂关系不大的话题,我便组织学生讨论并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共同解决这个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喜欢提问,质疑能力才能越来越强,提出问题的质量也就越来越高.同时,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

学生在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但是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去解答的问题,是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激发他产生立刻要想知道的欲望.在“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一节中,笔者列举了2个实例:

1.人体中不同部位消化液的pH不一样.唾液的pH为6.2~7.4,胃液的pH为0.9~1.5,小肠液的pH为7.6.唾液淀粉酶随食物吞咽进入胃后,将不能继续消化淀粉.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就没有了催化作用.

2.洗衣小窍门之一:用温水浸泡洗涤,不适合直接使用热水(超过60℃)冲洗溶解加酶洗衣粉.

提问:从上述资料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提出你想研究的问题,并作出合理假设.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将问题写在纸上,然后大家一起交流.学生小组讨论,罗列问题.如“酶的活性会不会受温度的影响?”、“酶的活性会不会受pH的影响?”、“酶催化作用会不会底物浓度的影响?”等.选择“酶的催化作用会不会受pH和温度的影响”两大问题作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从生活入手,构建有效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研究知识,学习“活”的知识.

五、依据教学重难点提出问题

向学生提出学习和认识任务,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知道知识的重点、难点和预习的指向性,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促进学生预习时的积极思维.“遗传信息的转录”是一个比较难的知识点,笔者在教学时,首先在屏幕上播放转录的动态图,让学生对转录过程先有一个整体的、直观的初步认识,然后指导学生带着问题串自己阅读教材上的相关文字及静态图,并组织学生就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对转录的细节进行深入的研究.问题串如下:什么叫转录?转录的场所在哪?转录的模板是什么?转录的原料是什么?转录需要的酶是什么?转录的条件是什么?转录的产物是什么?它的去向是哪儿?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适宜的探究式诱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来掌握知识,做的导中学,学中学,导与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G632

B

1008-0333(2017)03-0099-01

猜你喜欢

探究教师教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最美教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