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社会保障体系

2017-04-13刘婷婷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抗日战争根据地抗日

刘婷婷

(运城学院思政部,山西 运城 044000)

论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社会保障体系

刘婷婷

(运城学院思政部,山西 运城 044000)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在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广大抗战革命根据地人民抗战的积极性。分析了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状况以及所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最后阐述了其对当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所带来的重要启示。

抗日战争;革命根据地;社会保障体系

在土地革命时期,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更好地完成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初步开展社会保障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社会保障工作所积累的经验为后来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社会保障工作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重要的历史依据。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农村继续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并允许富农经济的存在,把农业劳动力组织起来,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互助合作经济具有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因素。[1]同时期,革命根据地的社会保障工作在继续贯彻注重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这两项工作的基础上,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工作也开始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为我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和经验总结。

一、抗日革命根据地社会保障的理论渊源

在毛泽东提出社会保障制度之前,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曾在不同程度上论述了社会保障理论。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论》和《反杜林论》中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理论,从剩余价值扣除理论出发阐释了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保障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维护工人的基本权益,但它的本质是为资本家所服务的,是为了保障资本家顺利获得剩余价值的重要途径。[2]其次,列宁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以国家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由国家政府和企业为社会保障资金的主要承担者,进一步发展社会保障理论体系,更好的保障了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再次,毛泽东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社会保障理论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保障理论体系,不仅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机制,同时也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借鉴。[3]

二、抗日革命根据地社会保障实施的历史经验和现实依据

(一)历史经验

自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就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维护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做为党的最高宗旨,如何来做好这项工作成为党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内容。社会保障工作正是保障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一大方向。在大革命时期,由于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所以对社会保障方面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不到位,因此当时社会保障工作并没有有效的开展。[4]秋收起义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实际特点的革命道路,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在全国各地例如山西、陕西、湖南、湖北等地都建立和发展了中国革命根据地。1931年中央苏区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在地。在革命根据地发展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开始初步发展社会保障工作,提出既要满足战争的需求同时又要注重对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保障,中央苏区的各级党政机关对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实地调研,深刻了解百姓疾苦之所在,针对农村所存在的问题开展社会保障工作。虽然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的社会保障工作做的还不成熟、不充分,但这些保障工作的开展为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使广大人民摆脱饥寒交迫的困苦生活,争取了更多工农阶级对我们党的支持和帮助,树立起了我们党的威望,为土地革命战争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土地革命时期社会保障更多是倾向于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这两部分,这主要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满足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是社会保障最重要的任务。[5]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先后衔接的革命阶段,二者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因此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社会保障工作的初步发展所积累的经验为后来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保障工作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重要的历史依据。

(二)现实依据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大量的抗日革命根据地,为八路军所展开的游击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和军事保障,对于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个时期对于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抗日革命根据地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比较分散,又主要位于较落后偏远的地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薄弱,同时抗日革命根据地的交通条件也非常落后。其次,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受各种势力的压迫,在中华民族和日本的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同时也有国民党对于共产党的迫害,所以,中国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是非常艰难。[6]在这种非常严酷的情况下,抗日革命根据地的自身发展就变得非常重要,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是抗日革命根据地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条件,只有内在发展好了才能抵制外来势力的侵略和压制。

三、抗日革命根据地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况

(一)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

充足的资金是抗日革命根据地社会保障的实施的重要保障。其资金主要来源在于我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抗日革命根据地逐步恢复和发展生产,通过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发展工业以及合理的税收制度等一系列的措施以促进抗日革命根据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社会保障资金的重要来源。[7]

(二)抗日根据地社会保障的发展阶段

第一,在抗日根据地最初发展阶段,它的主要任务在于不断扩大和稳固抗日革命根据地,在这个时期,各个抗日边区已经开始注重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但是由于抗日战争形势的严峻性,这个阶段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依然是集中在社会难民、灾民的救助和抗日军人家属的优抚这两个方面。第二,在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巩固阶段,社会保障在各革命边区的发展日趋成熟和完善。自1941年日军开始把作战的主要矛头放在抗日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在这个时期作战思想也开始不断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建设处在了一个非常严峻的时期,各革命边区不断的完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在继续贯彻注重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这两项工作的基础上,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工作也开始逐步发展,从而更好的保障和提高革命边区人民的生活条件,巩固革命根据地的进一步发展。第三,在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中国共产党逐步掌握了战争的主导权,抗日革命根据地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各革命边区也开始逐步丰富发展社会保险,劳动者的失业、工伤以及养老保险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实践。

四、抗战时期社会保障工作的启示

在抗日战争时期社会保障制度开始不断发展,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比较低下和战争形势的严峻性,社会保障制度并没有得到成熟完善的发展。第一,抗战时期的社会保障体系不能体现政府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这一时期,社会保障制度过多强调雇主和厂方对工人的社会保障责任,没有突出政府在社会保障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政府主导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过程中有着引领作用,政府应和企业紧密结合共同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为此,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进程中,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第二,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保障层次性不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抗日战争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反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因此社会保障工作主要体现在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这两方面的内容,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所涉及的范围比较狭小,程度也比较低下,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政府应高度重视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的完善和发展,为人民的生活提供更高层次和更全面的社会保障。

综上所述,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革命根据地的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虽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从抗日战争特定的历史条件来看,抗日战争时期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从现代意义上来看,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当前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和经验总结。

[1]任生谋.探析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理论渊源[J].理论观察,2016(8):79-80.

[2]陈 廉.抗日根据地发展史略[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27-35.

[3]刘国荣,宇赟宇.论《井冈山土地法》的开创性意义[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1):17-20.

[4]王 强.论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5(4):10-13.

[5]黄正林.论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政策和土地立法[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6):54-59.

[6]张用建,郭 旗,张沛洁.陕甘宁边区周边在抗日战争中相对稳固之因[J].党史文汇,1996(12):52-53.

[7]陈先初.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主建政的历史考察[J].抗日战争研究,2002(1):132-160.

[责任编辑 范 藻]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the Revolution Bases for Anti-Japanese

LIU Ting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partment of Yuncheng University,Yuncheng Shanxi 044000,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the revolution bases for Anti-Japanese promoted the people's enthusiasm of Anti-Japanese while it guaranteed the lives of people.The paper analyzes the circumstances and experiences of the base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inspiration for the presen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ti-Japanese War;revolution bases;social security system

K201

A

1674-5248(2017)01-0043-03

2016-11-07

刘婷婷(1985—),女,山西运城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抗日战争根据地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抗日英烈马威龙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爷爷的抗日
抗日战争(第一卷)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