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盛开礼仪之花

2017-04-13黄小海

中文信息 2017年2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礼仪学校

摘 要: 习总书记指出:“礼仪是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要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些重大礼仪活动要上升到国家层面,以发挥其社会教化作用”。本课题德礼“双育合一”研究模式,正是遵循中央这个导向,依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主流导向设置“德礼双育”对应践行模块。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礼仪 双育合一 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228-02

2016年5月,广西钦州农业学校妇委会牵头主持,联合团委、学生科、招生办、教研所、金融服务类专业、计算机专业、机械类专业、食品加工农类专业、音乐专业教师代表以及优秀班主任代表,以课题研究模式整合优化学生德育教育团队组合力量,探索课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中职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双育合一”模式研究》,入选2015年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一年的实践探索,成绩喜人,初显成效。今年3月,在最美家庭主题活动中,职工李世贵、卢德艳家庭当选为2016年钦州市“优秀家庭”、“书香家庭”和广西第二届“书香之家”;4月,获国家新闻出版广播总局授予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殊荣。课题组主持人黄小海及2位成员入选学校2015学年度考核优秀人选;6月底,课题主持人及另一位成员,分别被当地市妇联和市团委推荐为政协钦州市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候选人;课题主持人入选钦州市“家庭教育委员会讲师团”,作为钦州市代表参加“广西家庭教育百名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学习;7月份,将以钦州市直代表人选出席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女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德礼双育”合一施教模式起到了良好的阶段性社会示范效果。

一、设置“德之礼三重课堂”,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家-校-社”全程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首次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24字核心价值观施教的具体操作方向,习总强调:“我们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

1.“德之礼新生习礼课堂”。课题组主持人是德育老师,“德礼双育”的理念从2003年开始在校园内推广,以选修班形式开设学校首个《礼仪班》,2005年推向全校,获得学校支持,以必修课方式在当年所有新生中开设《礼仪》课,总课时30节,每周2节,课题组主持人自编校本教材。“新生必修礼仪”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最具特色的亮点。目前,学校4位礼仪课老师全部是课题组成员,“德之礼”课堂,成为课题组助推德育工作的最强阵地。

2.“德之礼家庭孝心课堂”。课题组打破“上课-听课-考试-评分”这种老套路,为了避免学生“校里优秀家里横蛮”的“两面人”性格和行为,课题组依照“德礼双育”理念,将德育的视角从课堂延伸至家庭和社会,回归于生活,首先从家庭开始。“德之礼家庭孝心课堂”是“新生习礼课堂”的延伸,重点利用节假日教育资源配合。如本学期,课题组在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三个节点,布置学生“向父母献礼”作业,对父母“道一声感谢,敬奉一杯茶,做一次家务事”。返校后,筛选选出正反两面个案让学生谈论互评;路远,回不了家的,课题组让学生随堂拨打感恩电话,全班一起聆听,评选出最具独特意义的家务事,树立学习榜样。德回归现实,礼展示德之美。课题组还通过跳《礼仪操》,唱《常回家看看》等歌曲,德育教育融合在愉悦氛围中,起着榜样示范作用。

3.“德之礼感恩社会课堂”。课题组团委、学生科成员4人,其中3人是团委书记、副书记、学生科科长,课题组利用这两个负责学生德育教育的重点科室,在学生中大力推行“为学校师生做好事”公益活动,让学生今后在社会中的感悟,首先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展示。打扫校园,校园里摆摊义务为老师擦皮鞋、洗车,每学期一周时间到各科室部门“值周见习”,课题组用图片资料回放到礼仪课堂“回炉学习讨论”,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学-知-行”一体,强调实践效果。

二、学生串演“演员+考官”双重角色,建立“理论与生活”双评机制

1.“生活习礼”,理论课堂延伸至生活课堂。德之声,礼之行,学而知,知而行,行而果。德育属于修养课,应着重在于行为养成,将博大、庞杂的德育施教化为细致入微的校园学习生活礼仪小主题,课本知识与生活内容连贯性结合,追求育人功能和行为养成功能的双向实现,让礼节成为生活的一种习惯并不断内化固化,礼节从生活细节学起,礼节之行折射德育之声,将学礼知礼习礼行礼融为一体。

2.角色情景扮演,礼仪知识与校园德育主题竞赛活动设计结合。课题组从学生熟悉或熟知的身边事件入手,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在互动模仿活动中亲身体验,自扮角色,互作镜子。如:“学生就餐生活场景”演变成餐桌上“进餐礼仪教育”,用餐不大声喧哗、不用手抠牙、用餐完毕要打招呼,对这些细小礼节进行施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生活全程。

3.“一考定终身”评判改为动态多次实践效果累加。课题组将传统的一次理论或技能考试评定成绩做法,改为由学生校园生活写实记录效果评定。礼仪成绩的考评从课堂延伸到学生在校的日常行为表现,量化的标准与学校对学生仪容仪表、作息纪律以及公众场所挂钩,具体策划细化组合:“仪容仪表督查效果+舍区日常表现效果+课堂考勤效果+礼仪主题模拟实训效果+礼仪技能操作考核效果+作业完成效果+师生人际关系效果(自评+全班互评),全方位全程追踪学礼习礼实效,引进“打架一票否决”制,动态连贯全程追踪考评,“逼”学生学礼与行礼同步。

三、营造“导师+学生”双学双比氛围,设立“师之秀示范引领课堂”

1.建立“8回头图片展”警示库。课题组收集8种类型图片集:课堂习礼效果展示图集、课堂外行礼效果展示图集、习礼进步典范效果图集、导师示范引领图集、学生感恩爱心篇示范图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图片集、自制 “双育合一”多媒体施教课件、学生习礼网络视频库。学生看自己、看同伴、看社会,各类人员表现,成为下一次学生观赏和评价自我效果的最好印证。“回头看”促动学生反思及推进新的改进完善,让学生在欢快的交流中共同进步。课题组采用行为训练法、情景模拟法、音乐熏陶法、角色扮演法、案例警示法、导师示范法六种方法交错进行,每一个礼仪知识的技能操作教师亲自示范,操作过程生活化、场景化、角色化、信息化、显性化、全程化,“德禮双育”全面开花,生动活泼。

2.身体力行,展示导师秀引领学生尚礼。课题组主持人,是学校政治老师,曾担任学生科长10多年。2003年起,开始尝试探索“德礼双育”。课题组主持人率先以选修课形式在学生中开设《礼仪》课,学生反响热烈;2005年,联合政治教研组德育老师成功将礼仪课推向全校,作为送给新生的人生第一份礼物。课题组主持人曾编排礼仪舞台剧参加钦州市首届“女性礼仪风采大赛”获优秀组织奖,曾获钦州市教育系统和广西教育系统先后授予黄小海老师“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课题组礼仪团队4名老师先后当选为学校“十佳优秀教师”,学校连续4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这份殊荣在中专院校是唯一,这份荣誉从另一侧面印证了礼之修养对学生品行养成的核心引领作用。

3.“墙内开花墙外香”,“德礼双育”社会辐射效应良好。课题组“德礼双育”模式进工厂企业,企事业单位,乡村一线,深受赞扬。一年来,课题组“德礼双育”总体实践模块如下:

今年5-6月,项目组主持人为水库移民培训班培训“美丽乡村,和谐库区,社交礼仪”7期400多人,7-8月份,将继续培训3期200多人。“德礼双育”已成为乡村各类培训班最受欢迎的特色品行修养内容。已毕业的金融专业学生为课题主持人礼仪课点赞,建立班级Q群用其名字命名为“唫融最爱小海”,Q群宗旨标记为“最爱礼仪”。学生发自内心以礼仪定性纪念,学礼行礼赞礼,“德礼双育”已成为学校最具影响力的亮点课程,收到了良好育人效应。课题组将一如既往继续致力于深化完善“德礼双育”合一施教模式,由点到面扩大影响发挥辐射效应。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礼仪学校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学校推介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