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路径及改革研究

2017-04-13刘顺霞

中文信息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分人文院校

刘顺霞

摘 要: 目前我们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不仅课程设置不足,而且教育模式落后,远远跟不上信息时代的步伐。据调查目前河南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教材还停留在传统的书本时代、教育空间还局限在课堂的几十分钟、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传统授课模式上。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跟不上学生的交流平台,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息时代下飞速发展的网络严重脱节。我们应该开辟一条与时俱进、借助网络、手机、云平台等信息技术的人文教育的新路径。

关键词:人文教育 拓展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120-02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近些年来,随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科学的人文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文教育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增强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据课题组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人文课程的设置情况,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人文教育重视不足

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宽阔的视野、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教育,是教会学生站在全局角度系统地思考、审慎地判断、有效地沟通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教育,是促进学生智力、身心、道德、人生观和价值观协同发展的教育。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升,技术传承已不再是高职教育的唯一目的。教育部等六部门制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科学素养、技术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理念和良好职业操守的高素质人才,并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活动。可见,加强人文教育,建构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的职业人,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根据课题组对我省6所高职院校的调研发现,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设置、学时学分及相关考评等情况,存在严重不足。

二、课程目标过于笼统

河南省各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文课程基本涵盖了学生自我管理与发展能力的培养、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外语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这也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具备素质。支撑课程大都为国家明文规定的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就业与创业方面的课程,支撑课程过于简单,课程目标过于笼统。综合分析可见,河南省6所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目标基本一致,均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诚实守信、团结合作、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一定的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及良好的身体素质”等。目标表述过于笼统,综合性、政治性强,未能对高职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质做出具体阐释,使人文教育目标过于机械,针对性不强,灵活性较差,难以对学生专业发展发挥指导作用。

三、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联系不够紧密

根据课题组调研的数据分析,我省高职院校大都是之开设了国家要求的必修课,未设置人文教育选修课,只完成国家要求的必修课程学分即可。这些人文课程与专业的联系不够紧密。

以河南省3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例:河南省S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河南省L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具体课程安排情况为例:

河南省L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人文教育课程占26学分,专业课程93学分,其他5学分,总共124学分,其中人文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20.97%,人文教育课程比专业教育课程少67个学分。另外根据课题组调研的数据显示,该学院各专业人文教育课程也基本相同,除国家要求必修的人文教育课程外,仅开设了普通话、大学语文2门选修课。这些人文课程与专业联系不够紧密。

河南省H学院食品加工专业人文课程占23~24学分,专业课程56~58分,其他通识课程5.5分,人文占总学分的27.3%左右,人文教育课程比专业教育课程少33~34个学分。所有的人文课程里面没有与食品专业联系密切的人文课程。

四、人文课程学时学分过低

据课题组对河南省6所高职学院企业管理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具体课程安排情况调研。企业管理专业总学分105分,其中人文教育課程占43学分,专业课程54分,其他8分。占总学分的40.95%,人文教育课程比专业教育课程少11个学分。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总学分126分,专业课程占73分。其他8分,人文教育课程占45学分,占总学分的35.71%,人文教育课程比专业教育课程少28个学分。

这2所学院各专业人文教育课程基本相同,除国家要求的思想政治、形势与政策、就业指导、体育等必修课程之外,还开设了大学语文、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用文写作、音乐鉴赏、预防艾滋病教育等课程,不同专业稍有不同。所有人文教育课程均为必修课,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规定的学分。调研其他4所高校发现少数院校和专业开设了音乐欣赏、文学欣赏、书法等选修课,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但学分要求很低一般修够2-3分即可。

五、人文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如何在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下构建完善的高职人文教育体系,是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实施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课题组结合互联网+下的高职院校人文课程教育和改革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得出的结论如下: 加快人文教育改革,必须结合互联网+拓展人文教育的路径。

1.拓展教学手段

目前我们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不仅课程设置不足,而且教育模式落后,远远跟不上信息时代的步伐。据调查目前河南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教材还停留在传统的书本时代、教育空间还局限在课堂的几十分钟、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传统授课模式上。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跟不上学生的交流平台,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息时代下飞速发展的网络严重脱节。我们应该开辟一条与时俱进、借助网络、手机、云平台等信息技术的人文教育的新路径。

2.拓展教学时空

依据2015年6月CNNIC第36次统计:截止2015年6月,我国网民已经达到6.68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5.94亿,占全部网民的88.9%,其中学生仍然是最大的群体,占整个网民的24.6%。现在的大学生几乎人人都有手机,而且有微博微信。目前微信已经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载体,迎合学生的兴趣,把传统文化融入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走向课外,走向校外,让“好事”也能传千里,让教育突破原来的时间、空间领域,由教室走进互联网、由课堂步入课下,让人文教育搭上网络的快速车,发挥它惊人的正能量。

3.拓展教学主体

目前我国教学主要是教师,在课程设置不足、教学时间有限的实际情况之下,我们要大胆尝试拓展教学主体。充分借助网络和手机,让社团和学生都成为教育的主体,充分利用自媒体时代的各种群体,让社团和学生自己选取有关人文教育的内容、自己设计课件、自己创作小短片、小视频等,相互交流和评比。让每一个社团和学生都成为老师。

对于拓展人文教育路径的实践如下:一是每个社团每周进行一次人文教育主题活动,每次2课时,期末进行考核;二是学生分小组自制人文素质方面的课件或者短片视频等在公共微信平台上面展示,每组每周一个,最后进行评比,计入成绩。

4.拓展电子教材

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受到实习实训和考级拿证的实际情况限制,想在正常的上课时间讲授完学校规定的教材内容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所以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下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还不够,还要拓展学生的教材,这里所说的教材不是传统的纸质教材而是电子教材,这个电子教材出来教师开发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和能力,特别是微电子教材。

5.拓展评价体系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拓展评价体系。美国的人文素质教育叫做博雅教育。在美国所有学士课程皆要求学生在前两年受博雅教育,在第三年才开始修读主修专业课程。美国社区学院通识教育考评主体包括校外机构(校外考评)和学校自身(校内考评)两个层面,且均以商业化方式组织实施。校内成立了专门负责管理、服务、协调通识教育考评的校级考评委员会,校外则存在多家考试或评价公司,还有家长和行业企业的评价。在考评方式方面,美国社区学院通识课程的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构成,便于及時反馈教学效果,且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较大,一般超过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借鉴美国经验,河南省高职院校应进行通识教育考核评定的方式方法改革,在考评主体中引入行业企业、家长以及其他社会相关组织参与;在考评方式上重视通识教育课程的反馈功能,促使任课教师依据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通识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对于评价体系的拓展,课题组在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在教务处的带领下,社科部对人文素质教育评价进行了修订:主要内容摘抄如下:校内考评,出勤、课堂、作业、测试共占60%,校外考评,实习单位、实习学生互评、社会实践、家长共占40%。

本研究的主要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5个拓展,这5个拓展的实践取得了不同凡响的结果,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受到了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开辟了新的路径。

猜你喜欢

学分人文院校
学分美食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