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善待学生的逆反心理

2017-04-13郭丽蓉

中文信息 2017年2期

郭丽蓉

摘 要: 能够正确对待学生逆反心里的教师, 他能从学生的逆反心里中,获得自己工作的反馈信息,并认真分析造成逆反的原因,总结和研究逆反心里的类型及抑制方法。善于正确对待学生逆反心里的教师,有时还能从中发现学生智慧的火花。逆反心里在思维形式上,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辩的特点。而求异和思辩,是人们在探求真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因而要珍视学生的这一种心理反应。

关键词:善待 逆反心里 发现火花 求异 思辫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107-01

当教师表扬了一个优秀学生,可能会引直一些同学的不服,而教师批评了一个犯错误的学生却会引起不少同学对他的同情和辩护。

“你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的情绪,在心理学上称为“逆反心理”。在中学生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消极、冷漠、怀疑、抵触和不满,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现象。这是一种消级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学习非常有害,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也是极不利的。学生一旦产生这种情绪,那么教师“苦口婆心”的谆谆教诲,就不起作用;“防患于未然”的种种措施,就失去力量;“恨铁不成钢”的耿耿意愿,就不被谅解。总之,教师的辛勤工作,就难免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面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反应,如采取粗暴的态度和压服的办法,效果更坏。越想压服学生,学生越是压而不服。“顶牛”之类师生对立现象,往往由此而来。

能够正确对待学生逆反心理的教师则不然,他能从学生的逆反心理中,获得自己工作的反馈信息,并认真分析造成逆反的原因,总结和研究逆反心理的类型及抑制方法。

一、失落型逆反心理

人的天性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理解和支持,学生更是如此。一旦学生的长处和进步得不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他们就失去了上进的信心和力量,在心理上产生失落和被遗弃的感觉,从而用消极、冷漠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事物。久而久之,便自我消沉,对教师产生不满和逆反心理。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端正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面身全体学生,特别注意发理这类学生闪光点。并给予及时、公正的鼓励和表扬。其次,针对具有这类心理倾向的学生、教师要有意识地多和他们接触和谈心,在学生学习上多给予帮助和关心。逐步消除教师的误会和隔膜,不断地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情谊,再次,教师要把握他们显露和运用特长的时机,使他们尝到成功后的喜悦,激发他们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二、受挫型逆反心理

有些学生或因人格受到污辱,或因自尊受到伤害,或因学习受到挫折而一噘不振,整天沉溺于烦闷和痛苦之中,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一切,以求得暂时的心理平衡和满足。

面对这类学生,教师第一要摸清他们心灵创伤的原因,对症下药,逐步医治他们心灵创伤,使他們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同时,多给予他们安慰和关心,鼓励他们扬起学习和生活的风帆。第二,要形成一个团结、友爱和互相帮助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教师要认真细致地做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共同携起手来,帮助这类学生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使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和家庭的关怀,从而忘掉过去,满怀信心地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三、困惑型逆反心理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中学生正处在由过去的“依赖性”吸收知识向“独立性”吸收知识的过渡阶段。当他们眼里见的、实际做的与教师以前教育的对不上号时,就慢慢地在思想上产生怀疑,对社会感到困惑,有的甚至认为教师欺骗和戏弄自己,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困惑型逆反心理。

要消除这种不良倾向,一方面,要不断地引导和教育学生全面的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使他们慢慢地从理想王国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另一方面要防止他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当他们看到社会不是他们所想像的“理想王国”时,应教育他们不要把社会看成一团糟,要善于运用发生在身边活生生的先进事例说明一些大道理,使他们感受到尽管社会上良莠并存,但社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是好的,直善美是人类的最终目标。

逆反心理还有一种表现,就是对某些未知事物的好奇。尤其是对那些“封闭”、“禁锢”的事物,好奇心更重。有时甚至你越是封闭、禁锢,越会令人好奇。这种情况在青少年中最为突出。其实这是一种渴求了解事物的欲望,是一种求知的动力。它会驱使青少年执着地追求了解事物。教师如果能够妥善地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就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探求科学知识的奥秘。

此外,教师应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当自己在批评犯错误学生的时候,是不是只抓住这个学生的过错而不顾其优点?在批评过程中,自己的态度是不是粗暴过火了?思想方法的片面,往往是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适当的根源。找出了根源,就可以及时纠正自己工作中的过错,由被动变为主动。那些产生过逆反心理的学生,也自然不会再对教师的教育有所抵触和不满了。当学生对教师的教育产生怀疑、抵触和不满的逆反心理的时候,教师首要的一点必须态度冷静、虚心。千万不能听不得半点相反的意见,不能以为学生对自己有意“不恭”,有损自己的“尊严”和“威信”。否则,就谈不上从中获得反馈信息和珍视学生求异和思辨的可贵素质,更谈不上利用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善于正确对待学生逆反心理的教师,有时还能从中发现学生的智慧的火花。逆反心理在思维形式上,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而求异和思辨,是人们在探求科学真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因而要珍视学生的这一种心理反应。

参考文献

[1]教育科学出版社《学校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