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研究

2017-04-13孙吉

中文信息 2017年2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090-01

当前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仍然是以传统媒体人才培养为主。然而随着互联网对社会的深度渗透,传统媒体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成为了历史。新媒体时代已经是一个既成的事实,而非仅仅是口号。这种现实,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对现有的新闻传播教育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部分高校已经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希望能够培养出既能适应传统媒体,又能满足新媒体的采编需要的新型新闻传播人才。但是,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尝试和探索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任重而道远。在此,我总结个人对于当下新闻传播教育的一些思考,希望能与有识之士,共同探索研究。

一、新媒体时代对新闻的要求

新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进入,对新闻本身的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深刻而持久的变化。

一是感性化

感性化是与当前的整体的社会大环境相一致的。其内在原因是新闻受众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审美情趣的变化。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传统的书籍报刊,走下了神坛。原本中国人对于字纸的崇敬之心消退,書报成为了平凡的事物。于是人们更多的在其中寻找个性张扬的,冲击力强的部分。传统媒体中正平和,按部就班的采编模式已经没有了市场。

二是碎片化

当前人们的资讯获取,主要依赖的不再是传统的纸媒和广播电视。个人电脑终端和手持终端成为了人们阅读新闻的主要方式。在年轻人中,手持终端尤其占了绝大多数的比重。我个人手机上,就有5个APP会不定时的推送新闻类消息。打开手机,有十余条未读消息,是一种常态,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要求受众花较长的时间去仔细阅读一篇单一的报导,或者仔细揣摩某一篇深度解析的评论。人们获取的资讯是碎片化的,阅读的时间是碎片化的。

三是链接化

网络化的新闻,往往是从点击一个链接开始。尤其是自动关键字检索的技术成熟后,新闻的阅读不再是单一面对某一篇文章,而是不停的由一个链接进入另一个链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个人终端上的点击最后被收集为数据处理,然后反馈至推荐链接,使得不同的个人终端即使进入的是同一个门户网站,所见的资讯也大不相同。

四是市场化

在新媒体大显身手之前,新闻出版单位是作为一个典型的事业单位而存在。但是在当前,出版单位这种超然的地位在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在新闻的采编中,更多的要关注于受众的反应,以取得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的权力。

但是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传统新闻行业对于新闻采编的基本要求仍然存在,并且,有一些有所加强。新闻是公民社会的基石,是人们了解所处社会和时代最直接,最重要的来源。在传统媒体时期,或者还会有人不听不看广播电视中的新闻节目,不读新闻报纸。但是,在当前六十岁以下的人口中,几乎百分之百使用智能手机,而且绝大多数可以熟练使用微信、微博、新闻阅读软件。媒体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是空前的。

二、当前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新闻教育大多仍然是沿用以往的教育模式,新闻专业的教学中,课程设置仍然延用较早的方式,专业课主要包括新闻评论写作、新闻摄影、外国新闻事业史、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传播学概论等。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对于当前新闻采编实践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考虑不够。往往存在学与用脱节的情况,很多专业毕业的学生,在从事本专业的过程中反映,需要进行较多的再学习、再培训。主要的矛盾存在于以下几点:

一是专业课设置较多,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当前大多新闻传播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以专业课为主,其课程学分占比往往占到总学分的60%至80%。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虽然学得屠龙技,但是这技术仅仅是对手中武器的掌握,但是对于新闻的对象了解不够,虽然有良好的新闻专业知识,但是面对具体事件时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入手,也难以发现新闻的亮点,不能作出切中关键的评论。

二是传统课程较多,对新渠道,新技术的了解不足。当前的传播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往往是满足传统媒体的需要,如报纸,广电等。然而,当前新媒体与老媒体已经进行了深入的融合。网站,尤其是手机端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在面对年轻群体时,成为了一个媒体机构的脸面和第一印象的载体。在这种情况下,新媒体必须是一个需要争夺的阵地。

三是实践渠道缺乏,教学与采编有距离。当前的教学主要依赖学校培养,少有成体系的实习渠道,在实习中,也主要是依托学校所在地的媒体机构,在实习过程中,以学生自行申请为主,实习哪些科目,取得哪些成效,既无专业的指导,也无评价的标准。

三、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教育的几点启示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新媒体时代的要求,下一步的新闻传播教育中,应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尝试。

一是增强学生的知识广度。适当压缩新闻传播专业课程的设置,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使新闻传播专业学生从技能型人才向素养型人才转变。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增加选修课的设置,对于新闻专业的在校学生增加选修课的学分,加强比重,尤其要注重对一些专业中,较为进阶的课程的选择。(2)采取5年制双学历方式,培养专业新闻人才。如辽宁大学,自有国家级及省级重点学科,如金融类、化学类、社科类。超院系调配师资力量,培养财经、环保、社会类专业新闻人才。(3)采取2+2或3+2方式培养新闻传播本科学历学生,从本校或建立相关关系的学校其它专业院系大二大三在读学生中录取并培养。相关的实践在中国农业大学和复旦大学中已经开展。

二是增强学生对于新媒体的掌握。在专业课中,适当开展网络网站、移动手持终端网站、交互式媒体的学习和掌握。既要掌握当前和未来网络媒体媒介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又要加强对于在新媒体下资讯表达方式和采编形式的学习。此外,应当让相关专业学生在掌握新闻图片和视频摄录的同时,掌握一定网站排版设计能力。同时,对于在新媒体下资讯流动和反馈方式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三是重视新闻采编实习。在课程设置中,应与一线媒体从业者建立良好的联系,部分课程邀请采编一线的从业者来讲授,或者邀请采编一线人员为本硕博在读学生进行讲座。此外,探索由学校相关院系自行开办或与相关单位合办广播电视节目、报刊、杂志、网站等,使学生在校内即可进行相关专业的实际操作,在实习中也可得到校内老师全方位、有针对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宋应离,刘小敏.亲历新中国出版60年.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

[2]张昆.媒介转型对新闻教育的挑战.今传媒,2010(9).

[3]高晓虹,赵希婧.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的几点思考.现代传播,2011(7).

作者简介:孙吉,辽宁广告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专业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