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齐鲁晚报》对齐鲁文化的现代建构

2017-04-13杨兴魁

山东青年 2017年1期
关键词:齐鲁晚报齐鲁山东

杨兴魁

摘 要:山东作为齐鲁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浓郁的文化氛围,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建设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齐鲁文化在喧闹的经济社会中似乎逐渐淡去,面对这一残酷现实,地方媒体的勇于担当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齐鲁晚报》,该报是山东省内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而且以追求其文化性出名,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本文从媒介地理学的视角,探讨地理环境、媒体、地域文化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从如何构建齐鲁现代文化、构建怎样的齐鲁文化入手,尝试通过对地方传媒的分析来总结其在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建构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齐鲁文化;地方传媒;传承与建构

在信息时代,地方传媒对地域文化的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地方传媒应该怎样去建构齐鲁现代文化,建构怎样的齐鲁文化,成为地方传媒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如何建构齐鲁现代文化

(一)传者方面:“三为”:“為公”、“为新”、“为身”

在市场积极越发活跃的当今社会,金钱、地位甚嚣尘上。“十大假新闻”“记者收受贿赂”等违背新闻道德的事情时有发生。而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诚信”“仁爱”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作为山东发行量最大的报纸,《齐鲁晚报》勇于担当,承担起了传承齐鲁文化的重任,同时,为了适应当代社会,《齐鲁晚报》也对齐鲁文化做出了现代建构。

首先,要想传承、建构齐鲁文化,必须先从《齐鲁晚报》自身出发。因此,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成为《齐鲁晚报》的首要任务。《齐鲁晚报》秉承“三为”:“为公”、“为新”、“为身”。

为公,就是要秉着一颗为公众的心。《齐鲁晚报》作为省级主流媒体,其首要任务就是要为读者服务。《礼记·礼运》中谈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改革成为当前时代主旋律的情况下,传媒便是改革的先行者。作为地方传媒要在改革中充当领头羊,吸收先进知识和最新动态,带领本地读者一起认识改革、加入改革的浪潮中。因此,要时刻想着为人民群众服务,为读者的公,为群众的公。这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媒体应当具备的品质之一。

为新,就是要创新。《诗品》中讲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为新就是要创新,每一次勇敢的尝试都会带来很大的改变。在信息时代,没有创新精神的媒体是很难存活下去的,因此要在坚持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创新。《齐鲁晚报》不断尝试版面创新、内容创新,但创新的前提是要坚持传统,即坚持齐鲁文化的传承。

《齐鲁晚报》有着20多年的历史,这其中包含对齐鲁文化的传承也有自身发展的经验积淀。创新的前提便是将这20多年的历史作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实现更多的跨越。

为身,就是要修身。作为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传者,在某中程度上影响着所传递的信息,因此,传者要加强自我修养。在纷杂的社会环境中,媒体能否抵住各种诱惑,能否保持进去的心态,这是媒体正气的根源。《孔子家语·贤君》中有一段话:“颜渊将西游于宋,问于孔子曰:‘何以为身?子曰:“恭、敬、忠、信而已矣。”其中所谓的为身,就是要修身。修身不仅可以树立正气,还有助于我们明白事理。在日常的媒体工作中,坚持修身的原则,可以多听一些逆耳忠言,将小我置之脑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媒体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将媒体工作做好,才能为信息的传播把好关。

(二)将受众群体定位偏向年轻一代

山东地区特别尊师重教,首先是受孔夫子及儒教的影响,“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些思想使得山东人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同时也非常关注关心教育事业。山东许多地区都有习文为尚的风气,《聊城地区志·概述》记载,“清明之际,东昌府文运大开,儒学星列”;潍县“民务农桑有富庶之风,士勤读书多科贡之才”。新时期,山东莘莘学子同样以好学勤奋而闻名。受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齐鲁晚报》也十分重视教育,注重对年轻一代的影响,所以将目标受众定位于年轻一代。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齐鲁晚报》在吸引年轻受众方面仍然不断努力。

同样,在新媒体技术越来越进步的今天,广大读者尤其是年轻一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正在改变。《齐鲁晚报》瞄准年轻一代,主动了解和关注下一代,关注下一代人的读报趣味和读报需求。只有高度重视读者的意见,高度重视读者的反馈,高度重视与读者的互动,全面而深入地做好对读者的调查研究工作,才能够在未来报业发展中与时俱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彰显“正能量”

“正能量”是一个在2012年经常被引用的一个词。起初,在奥运火炬传递期间,很多博主在微博上发表“点燃正能量,引爆小宇宙!”和“点燃正能量,运气挡不住”的博文,之后这两句迅速被网友跟进和模仿,这两句话也成了时下网络最热门的句子。后来网友把点燃正能量的励志口号与伦敦火炬传递结合起来,伦敦奥运火炬成了正能量的代言物,正能量一词也借此在中国走红。

《齐鲁晚报》借用“正能量”一词,潜移默化地传承与建构着齐鲁文化。它没有刻意去解释什么是“正能量”,什么是“大爱”,什么是“恭、敬、忠、信”,而是通过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报道,彰显社会公平与正义,歌颂诚信等美德。

2012年8月23日,是中国传统的七夕情人节,《齐鲁晚报》以《无腿青年登顶泰山 只为给妻子补办正式婚礼》为题,刊发了一篇感人的新闻报道。山东临沂无腿歌手陈州登上泰山之巅,和妻子在这里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婚礼,完成自己对妻子爱的诺言,圆了自己多年的梦。看似简单的新闻报道背后蕴含着多重意义:残疾人的坚强,社会好心人对残疾人的帮助,爱情的忠贞与美好等等。这篇报道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在山东乃至全国引起了轰动,不仅是对残疾人陈州的佩服,更有着对充满爱心的社会的肯定。

2012年12月19日,《齐鲁晚报》对公交车司机做好事进行了报道与评论,看似平常的新闻报道却引起了受众的关注:面对歹徒临危不惧、捡到手机归还失主、遇到摔倒老人出手相助……每天在道路上行驶,公交车驾驶员们面对最普通的乘客,会遇到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在乘客们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司机们无私的行为理所当然应该受到尊重。做好事的驾驶员们不仅为企业争得了荣誉,体现了正能量,还为公共服务行业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弘扬了社会风气。

另外,《齐鲁晚报》的腾讯微博还专门设立了一个专栏【每天一点正能量】,在网上与网民进行互动。它主要发布一些体现传统美德的事迹,通过图片或者文字在网上为齐鲁文化打开一片天空。

二、建构怎样的齐鲁文化

(一)对齐鲁文化现代标志性文化符号的建构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标志性的文化符号,我们称自己为“龙的傳人”,因此“龙”是我们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标志性符号。谈到齐鲁文化,“孔子像”便是最具代表的文化符号,因为齐鲁文化的主体就是儒家文化。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齐鲁文化的认识也在改变。《齐鲁晚报》就对齐鲁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进行了现代建构,这些标志融入了现代的因素,不仅符合时代的潮流,还将齐鲁文化与时代的变化有机的融合到了一起。

泰山为五岳之首,是山东的主要山脉之一,它山体雄伟,景色秀丽。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因此全运会的吉祥物设计为泰山童子,意味着平安健康活力四射。《齐鲁晚报》的报徽有四层寓意:太阳、镜头、地球、凤凰。其中,作为中华民族的标志性符号,凤凰图案的设计寓意着《齐鲁晚报》作为省级大报,一定会领舞报媒,暗合晚报“办主流大报,树百年品牌”的宏大愿景。

(二)对山东整体文化气氛的现代建构

在信息时代,媒体称为人们依赖的“工具”,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传播力”,这使它成为建设文化氛围的强大推动力。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齐鲁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治者”文化,它非常重视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重视传统经验,要求人们恪守宗法。受此影响,山东历来民风朴实:“奉上”“团结”“义气”“重乡情”。同时,受儒家文化影响,山东地区特别重视教育,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云集,文化氛围浓厚。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精神文明明显落在了物质文明后面。有些人甚至为了一己之私不顾他人,社会风气一时乌烟瘴气。作为社会风气的引导者,《齐鲁晚报》从自身出发,以文化的生产者和建构者来要求自己,对不良风气进行坚决抵制,同时大力弘扬传统美德,长期的坚持带来了让人满意的效果。所以,《齐鲁晚报》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承者,更是建构者。

[参考文献]

[1]邵培仁.媒介地理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戴维·莫利.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杨朝明.鲁文化史[M].济南:齐鲁书社,2001.

[4]李静.论区域传播与区域文化的关系[J].四川大学学报,2002(09).

(作者单位: 山东女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猜你喜欢

齐鲁晚报齐鲁山东
齐鲁声音
山东图片库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齐鲁晚报》:功能性食品岂能游离在法律和监管之外
齐鲁声音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齐鲁晚报》消息源浅析
齐鲁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