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摭谈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2017-04-13李金星

甘肃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点拨学案导学反思

李金星

【关键词】 语文教学;学案;点拨;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4—0092—01

近年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师“教案”改为师生共享的“学案”, 在新课标下“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高”的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绝不是穿着新鞋走老路,而是从教学实际出发尝试把传统的教师“教案”改为师生共享的“学案”,真正落实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解读“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1. “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着力点应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 “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字词句障碍和找出课文中的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法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3. “探究”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弄清课文内容的来龙去脉,对疑难知识点有所分辨,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维上有所启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分小组探究,个人探究、小组之间交流与合作等。不管哪种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 “点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依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收集的学习信息,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当然,点拨并非代替,教师应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当点则点,当拨则拨,因势引导,致力于引导学生自求顿悟。

5. “练习”可以是个人自练,小组互练,限时训练或考试检测。无论哪种训练方式,都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实现巩固“已学知识”,有所创新的目的。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1. 课前预习。上课前一天我们把编写好的“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学案预习内容,学生在学案上写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课堂探究中讨论解决。授课教师也要再一次阅读学案,补充学案,进行课前备课,使学案具有个性特色。

2. 课堂学习。首先,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难点。其次,预习检查或交流。学生在学案预习检查板块的空白处根据学案要求进行填写,清理课堂学习的要点。教师抽查小组长完成情况,小组长检查本组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要求学生在学案上订正。再次,课堂探究。①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将学案上设计的课堂研讨问题与学习任务分配到小组,使小组任务专题化。②合作交流:小组交流。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根据学案上的自学探究记录,按照顺序交流自学成果,达成一致意见。③展示讲解。以小组为单位讲解,小组代表在黑板前分析、讲解。具体讲出課文中的新字新词、语文知识点、段落划分、人物刻画、好词佳句、中心主旨和思想启迪,允许多种形式出现。④巩固提升。巩固练习要求学生限时、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重点检查学困生的学案,收集学生答题信息。

3. 课后总结与反思。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要在学案的学后记栏目填写学习心得、学习收获等内容。

三、“学案导学”教学优势

1. “学案导学”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案导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手、动脑,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收获。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明显变得乐学语文、爱学语文、会学语文、能学语文,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由教书匠转为研究者——感受到教学的乐趣,由“警察”转为“朋友”——享受新型的师生关系,把职业当成事业——有一种期盼永远留在心中。

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点拨学案导学反思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