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语文激励教学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017-04-13张雅萱

甘肃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质疑关爱激励

张雅萱

【关键词】 语文教学;激励;自主学习;关爱;质疑;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4—0054—01

激励教学是一种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教学方式。激励教学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提高小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自主能力。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探讨激励教学在小学语文中应用的有关方法,旨在完善激励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爱“激”学——给予学生关爱,树立学习自信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观望,更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牢骚、叹息、愤慨,而应该在这个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教师只有真心关爱学生,给学生温暖和耐心的疏导,用爱心激励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让学生做自己生命航船的主人,才能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的良好效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情感易于外露,行为的情感色彩极为浓厚。教学经验证明,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教师的课堂上,积极性高、热情高。因此,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进行情感教育的基础,是确保现代教育教学活动有效运转的前提。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由“只认分数不认人”的传统教育观念转变到关心、尊重、理解学生的新的教育观上来。教师只有把真挚的感情“投射”到学生身上,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才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信赖的情感。

二、以疑“激”学——巧妙引导质疑,激励学生求知欲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积极表现。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激发了求知欲。“疑”是思之始,是学生进行学习、主动求知的动力。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给他们创设情景,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使学生具有“海阔凭鱼跃”的良好竞技状态。课堂上教师给学生一个微笑、作业本上写一句鼓励学生的评语,课间跟学生进行友善的互动,这些都会增进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同时,养成质疑、解疑的能力,创造性地提出问题、看待问题、理解问题,在开放的学习空间中,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个性发展。

三、以趣“激”学——别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习兴趣

语文这一学科的内容包罗万象,语文教学应该是趣味盎然、妙趣横生的。语文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用丰富多彩的竞争性活动去激发学生探求语文知识的欲望。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启蒙者,小学语文教师任务之大、责任之重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应多多创设学习情境,努力寻找操作机会,把理科的实验教学法移植到语文教学中来,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心,在活动中思考、学习、收获、成长。小学生好奇心理特别强,他们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比较感兴趣,但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注意力容易转移。在对待学习上,他们只会对学习过程感兴趣,乐于表现自我,善于抢抓机会展示长处,争强好胜,对学习结果并不太关心。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努力在教学中多方设置竞赛活动的环节,以“游戏、儿歌、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等形式为载体,精心设计,把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巧妙地融入其中,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让学生情感得以激勵、情绪得以激跃、思维得以激活,激情得以运行。这种以趣“激”学的教学方式,同样离不开激励教育的运用。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激励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充分自主地探究和发现,使学生从“接受知识的人”变为“创新和实践的人”,努力为学生的潜能发展和个性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质疑关爱激励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