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路客运业创新服务方式已迫在眉睫

2017-04-13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地方客运协作工作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会长武艺

运输经理世界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客运运输道路

文/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地方客运协作工作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会长 武艺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发展规划》对“十三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

正如《发展规划》提到的,当前我国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正进入一个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加速成网、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交通运输行业加快转型升级、交通运输现代治理能力持续提升的黄金时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公众对出行中的“零换乘”、“门到门”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产业间的融合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新型业态的发展,都将推动交通运输事业的新发展。由于市场的充分竞争,旅客需求的不断升华,过去传统的服务方式难以满足公众的出行需求,调整供给结构、创新运输服务方式已迫在眉睫。

“互联网+”将重塑道路客运行业新型生态链

回顾改革开放后运输业的发展,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刘晓华副厅长认为:

1984年,国务院25号文放开了道路水路市场,开启运输1.0时代,其核心精神“有水大家行船,有路大家行车”,道路运输行业从过去国有企业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解决了运输供给短缺问题,满足了社会和公众的需求。这场改革的红利,靠的是国家政策、市场开放。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公路技术进步驱动高速公路逐步成网,车辆技术进步带动高等级客车的普遍使用,运输服务得到全面发展,由此运输行业进入2.0时代。运输行业依靠改善基础设施和改革开放十年积累的经验,以直达客运班车为代表的道路运输在整个运输市场中独领风骚。

实施“客运枢纽”和“商业综合体”有机整合战略,构筑客运站场新动能

道路运输在经历2.0时代近20年的量的快速扩张和质的不断提升后,随着高铁、城际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道路运输已进入运输3.0时代。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将“互联网+”作为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创新公共服务模式、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擎”的重要措施,并于同年7月1日下发了以国发[2015]40号文下发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支持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互联网在超过20年的发展历程中,进入了“+互联网”向“互联网+”的快速转变,这一转变解决了时空约束和限制,实现了人或物在移动过程中的高效互联,改变了产品体验,重构了服务产业链和生态圈。物联网、车联网、手机APP、新能源的发展以及金融创新,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商业模式、资本构成、盈利模式、技术手段的变革,因此,调整经营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我们行业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当务之急,我们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的关键时期,抓住机遇方可成功突围。

转型升级是道路客运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前,公众的出行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公众碎片化的长尾出行需求极速上升,多种运输方式竞争加剧,新型业态快速发展,行业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整体来讲,道路客运已开始由总量规模扩张向服务质量提升,由外延粗放向内涵集约发展,由大众出行向个性化、定制化转变。传统道路客运服务效率不高,服务手段不多,已难以适应客户日益多变的需求,加快行业供给侧改革已迫在眉睫。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指出,运输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要求就是要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即去超长途班线,去夜间卧铺班车,去与高铁平行的班线,同时要降低道路运输制度性交易成本,做好补短板—

一是要抱团取暖,联网联盟;二是要发挥优势,发展车型多样、品质高端的定制客运、均等化的公交客运;三是深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提供综合一体化出行服务体验。去低质运输服务,扩大优质运输服务供给,其实质就是要发挥好道路客运“门到门”的比较优势,为旅客提供品质化、个性化的乘车服务,解决好“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瓶颈,不断提升客户的体验。

具体来讲,就是要围绕“互联网+”,构建全产业链的运输服务模式,在干线运输、专线运输、定制客运、旅游客运、包车客运、公交客运等六种客运组织形式下,向道路客运的公交定制、文化旅游,客运站场的网络一体化综合利用和班线客运的广告业拓展,使整个产业链得到深度延伸。

道路客运企业应加快向综合服务业转变

综合一体化发展是道路客运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去年以来,交通运输部联合相关部委,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运输企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为传统道路客运企业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道路客运企业应充分运用好这些利好政策,加快向综合服务业转变。

一是在汽车客运场站发展上,应积极实施“客运枢纽”和“商业综合体”有机整合战略,构筑客运站场新动能。应融入社会资源,发展商贸、旅游、油气、快运、快递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运贸综合体”,推动站场综合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协调发展,实现以商促运、以商养站。应积极发挥站场资源优势,利用人流、车流、物流的资源集聚,发展农村物流配送业务。

二是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利用汽车客运站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和资源集聚优势,开展“站运游结合”的新型经营模式,就能很好地把劣势变成优势,把客车变成旅游车,把乘务员变成导游,把班线剩余运力与旅游业务有机融合,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模式组合,推动客运向旅游业转型,实现客运的多元化发展。

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客运行业发展的战略要求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公众对交通出行的需求变化,我国综合运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铁路、民航客运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0%,安全性、时效性高,在中长途客运领域的优势越来越突出,而随着高铁、民航、私家车以及其他运输方式的快速增长,道路客运量以年均20%的速度下降,道路客运行业逐步集中在短途客运接驳、城乡客运一体化、旅游客运等领域,其基础性作用越来越明显。

上图:由于市场的充分竞争,旅客需求的不断升华,过去传统的服务方式难以满足公众的出行需求

下图: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多样化、高水平的客运服务

《发展规划》对“十三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由此,我们要对综合交通运输明确定位:

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各种客运方式要结合行业发展新形势,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深度延伸产业链;打破城乡、区域、部门、行业等界限,加强融合,实现协调衔接和互联互通。各种运输方式要以互联网为引擎,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推广普及电子客票、联网售票,加快完善旅客联程、往返、异地等出行票务服务系统,推行跨运输方式异地候机候车、行李联程托运等配套服务,加快发展“一票制”客运服务,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效率,为公众提供更加多样化、高水平的客运服务。

猜你喜欢

客运运输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百花齐放的“定制客运”,能否拯救道路客运市场?
宁波城乡客运变革催生新商机
提高客运驾驶人安全意识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