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传统新闻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策略

2017-04-12陈碧贤

视听 2017年8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受众微信

□ 陈碧贤

浅析传统新闻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策略

□ 陈碧贤

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时所展现出来的迅速性、灵活性、多渠道以及互动性,使它成为了传播新闻信息的新宠儿。不过,传统新闻媒体在消息传播方面的权威性和专业性的地位仍然不容撼动。如何将两者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形成合力,打造兼具权威性、专业性与灵活性、互动性的全媒体将是本文要探讨的要点。

媒体融合;全媒体;网络词汇;VR直播

2017年2月8日发布的《媒体融合蓝皮书: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6)》表明,在新技术快速发展和传统媒体经营下滑的双重压力之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已经形成,且不可逆转。传统媒体在拓展如“中央厨房”、“两微一端”、云传播等渠道、平台方面进展显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格局已经形成。目前传统媒体依然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近年来,尽管新媒体迅猛发展,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传统媒体的可信度、权威度仍然较高,受众仍然将其视为可信赖的信息源。调查显示,70%左右的民众将新媒体作为获取外界信息的第一信息源,但仍有70%左右的民众将传统媒体视为最可信赖的信息源。那么,我们就应该考虑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各自优势,创建融媒体平台,生产出好的新闻产品,让客户信服,提高用户规模和黏性,提供除新闻信息产品之外的多种服务,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型。

一、加强网络词汇的应用

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改变了人们对语言选择应用的方式,现代很多人都喜欢借助网络语言进行沟通,语言应用领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拓展。一些网络语言非常生动形象,同时语言形式也很自由,对信息传递和接收有一定的促进。

在这种背景下,新闻从业人员就需要与时俱进,适当而精准地使用网络语言,使得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变得更为轻松、自由、诙谐,带给受众不一样的心理体验。

不管是使用传统传播平台还是使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形象生动的网络语言能够迅速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比如“傅莹邀请你加入朋友圈”,好像大家日常加朋友一样,非常贴近,有创意。

当下网络语言“正能量”“接地气”“点赞”等等,应用非常广泛,在新闻中就可以多用这种网络词汇,通过对这种正面网络语言的应用,提高传播的趣味性,加强受众的亲切感。最近有一个典型案例,就是2017年6月21日,新华社小编推送的一篇仅38字的新闻被刷屏了。刷屏不是因为这条新闻的内容,而是小编在后台与受众互动的语言,诙谐接地气,因为编辑的“不正经”,回复很多人对新华社路转粉了!这就是网络语言的魅力,能拉近编辑与受众的距离,让人感觉亲近,从而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二、通过微博、微信平台等新媒介实现即时互动

传统广播电视新闻以接听热线电话的形式与观众形成互动,引导观众参与到节目中去。这种互动形式很不方便,并且受到时间的限制,互动效果也不理想。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与广播电视新闻的融合就可实现即时互动。

当下,微博、微信等平台在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过程中加以应用,受众就有机会随时随地与节目实现互动,不仅可以收听收看节目,同时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参与到节目互动中去,可以跟主持人、跟传播平台的工作人员交流,受众之间也能实现交流,这是一个即时的、多维度的交流互动平台。受众在这个多维度的交流空间里,提高了参与感,增强了愉悦感和归属感,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改变传统热线电话一对一交流的缺陷。

三、尝试新的传播技术,打造品牌栏目

当下,各种传播媒体、各种传播技术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直播不再是传统媒体的强项,任何个人,在某平台注册个账号、拿个手机就能直播。传统媒体不能再简单满足于一种直播模式。VR直播,是当下比较流行并且具有一定门槛的直播形态,VR直播能呈现多个角度的画面,每一帧画面都是一个360度的全景,观看者还能选择上下左右任意角度,体验更逼真的沉浸感。深圳广播新闻频率旗下的节目“铿锵麦克风”目前就启用了这套技术,每期来上节目的嘉宾都带有各自的“绝活”,通过VR直播,受众可以亲临其境般的去观看嘉宾的展示,不用再像过去传统电台播出那样,干巴巴的“只听其声,不见其人”。新的媒体技术,给受众带来了新的感受,也提高了受众的视觉享受和节目的关注度。

四、微信公众号、微博、传统电台联合发布

媒体融合,就是要把各个媒体使用起来,形成合力,达到传播的最佳效果。不管是报道一个新闻事件,还是组织一场活动。通过电波(传统广播)、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不同平台呈现,多角度、多层面,面对不同的受众,实现传播的目的。传统媒体要借助新媒体扩大在受众中的影响力,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拓传统媒体的业务发展空间,把要传播的信息在网络上呈现出来,做到与媒体同步更新,扩大信息传播的覆盖面,从而将自身掌握的信息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传统媒体要借助新媒体增加传播的信息量。新媒体以传播海量的信息赢得受众的青睐,传统媒体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把在新媒体上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后,通过设立的相应栏目及时传递给受众,既弥补了自身信息量不足带来的缺陷,又丰富了所传播的信息资源。

深圳广播新闻频率在各档节目中都设置了互动环节,听众可以通过关注先锋898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与主持人进行互动交流。听众可以利用微信,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及时参与节目,发表留言、观点和看法,也可以利用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方式,将精彩内容分享给好友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听众又成为了媒体的推介者。在各档节目中,每天都会推出热点话题,听众还可以参与有奖问答,随着参与方式的增多,粉丝活跃度提高,粉丝群也在不断扩大。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中,传统媒体要融入新媒体环境,获得在新媒体海洋中自由呼吸和成长的能力,新媒体则需要在内容生产和信息传播责任上形成自觉。当新闻事件发生后,传统广播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声音传播信息,新媒体微博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实时传播信息,这个信息主要是图片、视频和简洁的文字,微信则以“文+摄+视频”的全媒体形式采集更多新闻素材进行深度编辑。从而实现新闻信息快速传播、深度传播、全媒体传播的统一。

这种由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而成的新型媒体,不仅能满足受众接收多种形态的海量信息的需要,还能为广大受众提供多种形式的生活服务。服务内容除了传播新闻外,还涉及到医疗、理财、求职等民生服务的方方面面。因此,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要努力突破旧有的信息采集与传播方式,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而成的新型媒体得到更好的发展。

另外,当下粉丝开始大面积向微信群和线下沉淀。因此,可以积极借助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的方式实现创新发展。微信公众号可以引导平台上的粉丝成立微信群,通过这种方式建立粉丝的归属感;不管是发布新闻还是开展线下活动,传播平台与粉丝的互动将会更及时、亲近、并且高效。

五、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需要一批复合型人才。一是要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通过业务培训和参观学习,提高编采人员综合素质,尽快建立一支集采、编、摄、播于一体,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传播科技手段的多媒体记者队伍;二是要大力引进适应新媒体环境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经营人才,适当提高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为新媒体的发展储备人才力量;三是重构新闻采编生产流程,升级采编系统,建立统一指挥调度的多媒体采编平台,加大新兴媒体内容生产、技术研发、资本运作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优化人才结构、统一调配使用;四是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提升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探索媒体融合条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途径。

六、结语

在新媒体风起云涌的时代,信息传播已经摆脱传播渠道单一的局面,利用多种媒体和载体来报道新闻事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坚持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同时吸纳采用新媒体的优势,实现媒介融合发展,建立“新闻中心”,形成统一的指挥调度和编辑制作中心,根据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的传播特点,调整采编指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全天候、全媒体的新闻采集和发布,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将是接下来新闻事业发展的方向。

1. 贾静.谈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创新的方法[J].西部广播电视,2015(19).

2. 胡玉川,杨成志.论广播电视新闻的现状和趋势[J].赤子(上中旬),2016(15).

3.《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6)》蓝皮书.

(作者单位: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新闻频率)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受众微信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微信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