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与电视民生新闻的变革

2017-04-12颜慧华

视听 2017年8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民生媒介

□ 颜慧华

媒介融合与电视民生新闻的变革

□ 颜慧华

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在这种数字化发展背景下,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媒介融合的发展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模式日益完善,其民生新闻内容不断丰富,适应了现阶段新媒体发展的要求。整体来看,新媒体传播平台拓宽了电视民生新闻的信息传播途径,丰富了社会民生内容。

新媒介;电视民生新闻;传播方式;模式变革

新媒体具体指互联网媒体、数字媒体、智能手机媒体等,新旧媒体的区别在于传播途径及受众群体,自由、开放、分享是现阶段新媒体的特征。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冲击了传统的电视媒体工作局面,逐渐吸引了传统电视的受众群体。新媒介信息传播更重视受众群体的参与性及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网络视频、手机视频等的点击率不断提升,电视的收视率被各类新媒体平台所分流。相比于传统的电视媒体,新媒体更具个性及自由,在娱乐领域、资讯领域等占据着优势。为了适应新时期电视民生新闻工作的要求,必须充分吸收网络新媒体的优点,建立多元化互动平台。

一、媒介融合改变电视民生新闻

媒介融合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不同传播媒介形态逐渐走向一体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媒介融合模式日益成熟,以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媒体等新型媒介交融而成的媒体传播新格局改变了电视民生新闻制作、传播的过程,使电视民生新闻也具备了互通性、广泛性等特点。

(一)信息来源丰富化

传统电视媒体的民生新闻信息来源途径比较狭窄,主要包括线索提供、市民建议、新闻发布活动、记者采访等方式。线索提供主要指社会大众向媒体提供相关的新闻线索,其内容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有市井琐事、娱乐八卦、社会热点、突发事故等;市民建议主要指社会群体向媒体提出意见、寻求帮助;新闻发布活动主要指官方公布与民生利益相关的新闻线索。记者采访对于记者自身的判断力、感知力、观察力等要求较高,很多线索的受重视与否主要取决于记者的综合工作能力。

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电视民生新闻信息来源途径更为广泛。比如随着手机摄像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往往使用型号不同、大小不一的智能手机进行拍照、摄像。处于新闻现场的信息记录者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新闻记者,不断记录着新闻现场的信息。

整体来看,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的发展,实现了电视民生新闻来源途径的拓展,报道的角度得以拓宽,新闻素材更加丰富。比如在民生新闻节目中设置短信竞猜环节、市民参与环节等,在滚动字幕中播放观众的意见与想法;在新闻报道中使用各种手机拍摄的视频等。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记录不失为新闻消息源的有益补充。

手机朋友圈的兴起与火热,也给电视民生新闻带来了新的思维。比如今年暑期间,在暑期收视相对惨淡的形势下,深圳都市频道《第一现场》栏目从7月15号起在版面上加入“现场朋友圈”这一环节,观众报料的文字、图片或手机视频在节目中直观呈现,既是一种实时的观众反馈,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现场朋友圈第一天播出后,新颖的节目形式也引来观众们与节目组频繁互动。节目组利用这样的互动在版面上进行磨合,中间穿插记者现场连线环节,线上线下与观众即时互动。上线后第三天,收视初显成效,7月19日,节目收视达到了近期高点。

由此可见,在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手机、互联网对新闻信息的推广影响是巨大的,微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随着我国微博用户不断增多,无论是明星八卦问题、社会民生问题,微博都能成为在场者的信息传播载体,在场者可以第一时间直播手中的资料。随着民生新闻节目工作模式的不断变化,有些新闻节目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成为获取新闻线索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深入社会大众生活。在这种新媒体工作环境影响下,每天微博都会有热心观众利用文字、视频和图片提供自己身边的新闻线索,提升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互动性,大大提升了节目效果。

(二)传播形态改变

电视民生新闻实现了对传统电视新闻模式的改革,站在社会大众的角度思考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报道社会热点、民生事件,自从出现以来一直深受观众的欢迎。随着新媒体传播规模的不断扩大,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形态再次发生巨大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新闻节目与新媒体技术的无间融合,使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形态也因此改变。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门槛在不断降低,社会大众某种程度上都是记者,传者和受者的界线在模糊,民生新闻的传统传播形态遭受很大的冲击。

(三)传播平台延伸

在传统的电视媒体环境中,其播出时间、收视要求等是明确的,这极大限制了采编队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互联网及智能手机的发展实现了电视收视人群的分流,影响人们的信息获取习惯,对民生新闻固有的传统制作和播出模式也产生了冲击。新媒体传播过程中不受时间、空间等的限制,符合年轻一代对信息传媒的需求,电视民生新闻不得不适应这个变化,建立起自己在新兴媒介上的传播平台。电视民生新闻机构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公众号等,实现文字解说与节目视频同步进行,扩大了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二、电视民生新闻内容的提升

随着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电视民生新闻的模式也日益多元,但诸多问题也随之涌现,比如新闻报道日益娱乐化、综艺化,缺乏对社会公共事务的足够关注,新闻节目社会公信力的下降等。这些关系到电视新闻节目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民生新闻节目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在利用新兴媒体传播平台、改变传统传播模式的同时,电视民生新闻也需要在新媒体时代同步提升内容竞争力。

(一)新闻选题范围的扩大

民生新闻具备公共性的特点,使社会民众转化为社会公众,在这个过程中,民生新闻的新闻价值体现就需要深入到社会公共事务领域,提升新闻报道的内容选择标准,实现新闻题材选取区域扩大,尽量突破区域新闻的局限性。

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不断深入,民生新闻的传播途径得到有效拓宽,民生新闻的内涵也得以丰富,能有效增强新媒体的民主监督、民主批判等功能,为民生新闻开辟出新的发展道路。相比于传统的电视媒体,新媒体具备自身的独特性,各类传播媒介、受众群体、传播者之间可以自由互动,社会受众群体可以在手机端、网络端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也能够及时分享自己的观点,这对民生新闻实现对公共事务的关注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受众对各类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分享、补充等,民生新闻能够实现对新闻事件意义的深层次挖掘,揭露新闻事件的本质,新闻选题的范围也极大拓宽了。

(二)增加民生新闻的报道角度

现阶段民生新闻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例如报道角度过于琐碎以至于陷入题材选取方面的偏差。向公共报道方向推进能一定程度上解决报道角度的难题,通过媒介活动与新闻报道结合深入到公众事务中,引发公民讨论,报道的题材和角度就会豁然开朗。

为了适应现阶段民生新闻节目的工作要求,打造独具特色的公共新闻栏目是必要的,架构起与社会大众群体交流的空间,实现对社会事务的思考及探讨以及现阶段公共新闻信息的发展及传播要求。在这个过程中,电视民生新闻栏目需要强烈关注社会公共事务问题,实现对社会公共话题的深入性思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摆脱低层次的市井新闻报道角度,推动民生新闻实现转型。

(三)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

受到多元化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各类媚俗、负面的信息题材充斥荧屏,社会公众舆论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引导源,一方面捍卫弱势群体的话语权,一方面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深入探索。如果缺乏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民生新闻节目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不牢固。电视民生新闻向电视公共新闻转型,就是充分发挥公共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实现内容的深层次提升。在这个环节中,电视民生新闻需要吸收普通社会群体的观点,进行大众真实故事的再现,深化受众的社会责任意识。总而言之,民生新闻从形式到内容都要摆脱低层次、琐碎化的印记,全方位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三、结语

受到新媒体发展环境的冲击,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发展挑战,为了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及促进社会的稳定性发展,电视民生新闻必须改革自身的运作模式,监督及构建社会事务的公共领域,报道及引导社会公共事务,实现社会公共意见的交流及传播。

1. 陈鸣.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变革趋势[J].西部广播电视,2013(19) .

2. 顾敏慧.电视新闻媒体传播方式创新[J].中国传媒科技,2013(16) .

3. 李硕,张楠.试析新媒体发展对电视新闻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3(18).

(作者单位: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民生媒介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书,最优雅的媒介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